武士是日本武士精英階層的一部分,他們為保衛中世紀的領主而戰。流行文化把劍客們塑造成近乎神話般的人物。
武士屬於日本武士的精英階層,他們總是公平戰鬥,忠誠地捍衛他們的中世紀領主,遵守被稱為「武士道」的統一榮譽準則。
編劇們喜歡讓他們與身穿黑袍的忍者刺客對決。
那麼我們對武士和忍者的現代看法到底有多準確?
日本歷史被分成不同的時代和時期。
與我們的討論特別相關的是1467年至1603年的仙谷地區,以及持續到1868年的連續的德川(或「江戶」)時期。
德川時期得名於1603年接管日本的幕府家族。
幕府將軍是世襲軍事獨裁者,自1192年以來一直統治這個國家。
在紙面上,他們為日本天皇服務。
然而,在實踐中,這些數字要強大得多,真正發號施令的是他們。
早些時候的幾個世紀一直受到持續不斷的戰爭的困擾。
但在德川政權的統治下,事情保持平靜。
國際貿易受到嚴格管制,幕府幕府竭力阻止政治爭吵。
這也是日本重新定義與武士關係的時期。
武士直到15世紀90年代才成為一種可識別的社會地位。在那之前,整個社會都是軍事化的,農民和武士之間沒有區別。
豐田秀吉將軍對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並不滿意。
作為一名改變遊戲規則的軍閥,他於1588年在全國範圍內頒布了「獵劍法令」。
這項規定禁止農民擁有任何形式的武器。
在新規定下,只有武士才能攜帶武器。
基本上,最近在戰鬥中參戰的人被認為是武士,被禁止重返農業,而目前正在耕種的人不得不交出武器。
在很多情況下,這是自我報告的,人們基本上必須做出選擇。
秀吉的改革延續到了德川時期。
實際上,他們為僵化的世襲種姓制度奠定了基礎,這種制度將武士置於工匠、農民和商人之上。
由於沒有戰爭可打,武士們被賦予了官僚和行政角色。
來自薩馬族的武士
1863年末,一名攝影師捕捉到了一個由四名薩摩部族武士組成的代表團,他們前往橫濱討論一名英國商人被謀殺一事,並將他們的部族與英國外交官之間的關係正常化。
在德川時代漫長的和平時期,武士更多的是作為行政人員而不是戰士來工作,許多人將早期的戰爭(例如,在12世紀到16世紀)浪漫化,當時武士實際上是在戰鬥。
最後一個幕府將軍於1868年被推翻。
這一切很快就改變了。
武士的官方地位在1869年被廢除,他們的特權在19世紀70年代初被取消。
隨著領主領地的廢除,許多前武士失業,無法在新政府找到工作。
在19世紀90年代,他們、他們的孩子和許多日本人開始試圖定義一種『武士之道』,既是為了懷念所謂的道德、美好的舊時光,也是為了批評當時的現代化趨勢。
1899年,出版了一本頗具影響力的書,名為「武士道:日本的靈魂」。
正是從《武士道:日本的靈魂》中,我們得到了一些關於武士價值觀和行為的最普遍的神話「武士並不是電影中描繪的所有道德高尚、富裕的精神劍客,」塔爾說他們沒有一個統一、連貫的道德準則來定義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忍者
雖然武士在日本歷史上是真正的武士,但被稱為忍者的僱傭兵的故事,是編造出來的。
據說,他們是在黑暗中執行秘密行動,收集情報,最後是刺殺。
日本東南部鄰近的伊加和克卡地區,通常被認為是所有忍者磨練致命技能的訓練場。有時候,你甚至會聽到忍者形成了一個世襲階級或種姓,與武士沒有什麼不同。
許多日本愛好者、電影迷和武術家已經接受了忍者的傳說。每年的2月22日,一些狂熱者都會穿上黑色的衣服慶祝「忍者節」。
我們今天知道的忍者其實並不存在。忍者這個詞來源於兩個漢字,意思是『隱身』和『人』。
儘管如此,忍者寓言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即使到了18-19世紀,忍者在日本也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現象,因此,在藝術、文學、戲劇等方面,出現了各種奇幻、虛構的描繪。
很有意思是,喬治盧卡斯曾說過,他對原版《星球大戰》電影的靈感之一,是1958年的日本武士電影《隱藏的堡壘》。另一部經典的武士電影,1961年的《Yojimbo》,被鬆散地改編成塞爾吉奧-利昂西部片《一把鈔票》。
作者:Mark Mancini
知識採摘園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