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意寫在臉上,溫暖湧動心頭。
春節前夕,某軍港碼頭,南昌艦多個電子屏幕上滾動播放著為立功受獎人員送喜報的視頻和圖片。
「一輩子沒戴過大紅花,沒想到老了跟著兒子沾光了。」三等功臣鄭曉凱的父親帶著濃濃的鄉音說。
「立功喜報,是我們收到的最好新年禮物!」鄭曉凱妻子激動地說。
去年12月31日上午10時許,汕頭市潮南區井都鎮上南村鑼鼓喧天。來自南昌艦、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人武部的軍地領導來到鄭曉凱家,為鄭曉凱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以及妻子兒子一一披上綬帶,並在「三等功臣之家」牌匾前合影留念。
「立軍功一生榮耀,接喜報全家榮光。」有這種感覺的還有山東艦一級軍士長吳春東及其家人。
2月5日,在吳春東的家鄉江蘇鹽城,當地人武部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敲鑼打鼓,為榮立三等功的吳春東家人送來立功喜報。
服役27年,吳春東3次榮立三等功,1次獲得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2次被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2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還有1次被評為裝備管理先進個人。但喜報以這種形式送到家門口,還是第一次。
「感覺一切付出都值了!」視頻裡,吳春東的妻子陳霞激動地抹起了眼淚。
在海軍各艘艦船上,這個時節,電子屏幕成為官兵關注度最高的對象。視頻裡為功臣送喜報的場景,在官兵心裡掀起一波又一波熱浪。
喜報送達的背後,有無數人的付出與牽掛。
農曆臘月二十八,在北京,海軍政治工作部組織局的工作人員仍在匯總統計各單位喜報送達情況。
各種圖表詳細記錄著海軍各基層單位的喜報寄送情況。
電腦裡每一個統計數據的變化,都對應著軍地雙方在這方面的聯手或接力行動。此時,所有相關工作人員的想法只有一個:趕在春節前,讓立功受獎人員的親人分享這份榮光。
春節前夕,海軍部隊廣泛組織開展立功喜報寄送工作,一封封喜報翻越千山萬水、送進千家萬戶——
1月28日,送喜報小分隊來到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九皋鎮馬溝村,為榮立二等功的某艦艦炮班班長馬少利親屬送來立功喜報。周道先攝
「現在大家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這樣的榮譽」
1月13日,浙江金華,伴隨著喜氣洋洋的鑼鼓聲,送喜報隊伍來到東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電工技師潘遠平的家。
「遠平不簡單,這幾年又是二等功,又是三等功!」「現在大家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這樣的榮譽,老潘家生了個好兒子呀!」不大的院子裡擠滿了聞訊趕來的鄉親,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潘遠平的父親潘祖昌披上綬帶、接過獎狀那一刻,院子裡響起熱烈掌聲,鄉親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向潘祖昌表示祝賀。
鄰居潘利民說:「看遠平變得這麼優秀,我也想把兒子送到部隊去鍛鍊鍛鍊。」
潘祖昌笑得合不攏嘴:「感覺在鄉親們面前更有面子!」
與潘祖昌一樣感到「有面子」的,還有山東省濱州市霑化區市民王坤花。臘月初八這天,王坤花笑得比花兒都「燦爛」。
「兒子立了功,部隊和家鄉領導把喜報送到家,這可是我們家從沒有過的大喜事!」王坤花邊和記者說話,邊招呼著擠滿屋子的親朋好友。
「他們聽說亮亮在部隊立了功,都趕來了!哎呀,我不要他們來,他們非要來!」說這話時,王坤花臉上有著掩飾不住的自豪。
王坤花的兒子郭春亮,是北部戰區海軍某岸導團飛彈發射班班長,去年連續執行多項重要任務,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在這一點上我們責無旁貸!」濱州市霑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田同輝告訴記者,「一個好的儀式勝過千言萬語,能讓更多人感覺到全社會對軍人職業的尊崇!」
宣讀喜報、佩戴綬帶、送慰問金、掛牌匾、合影留念……2月3日上午,在熱火朝天的敲鑼打鼓聲中,東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會同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人武部、街道辦等單位負責人組成送喜報隊伍,來到象山縣蘭灣社區,將三等功喜報送到了支隊幹部李康健的愛人手中。
記者看到,送喜報隊伍舉著「熱烈祝賀李康健同志榮立三等功」橫幅,在小區門口敲鑼打鼓放鞭炮,街道的鄰裡也組成腰鼓隊、秧歌隊上門道賀。
這番場景引來很多行人駐足觀看。一個小男孩興奮地喊道:「爸爸,我長大了也要去參軍!」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落實好喜報寄送工作,海軍政治工作部組織局專門組織調研,隨機抽取、打電話了解部分軍人喜報送達情況。
官兵及家屬普遍反映,今年的喜報寄送工作接地氣、有味道、很隆重,讓軍人家屬臉上更有光彩,讓「光榮之家」更加光榮。
在報喜小分隊安排下,新婚妻子張娜為丈夫王振宇佩戴三等功獎章。張峰毅攝
「兒子的選擇是對的,我們為他的進步感到驕傲」
「來了!來了!」眼尖的村幹部首先看到了送喜報的隊伍,大聲告訴郭俊霞。隊伍中,寫著「一人立功,全家光榮」大字的紅色牌匾格外醒目。
此刻,郭俊霞嘴角上翹,臉露微笑,心中充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昨天晚上,村支書打來電話告訴她,她丈夫所在部隊和區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鄉鎮領導今天一大早會來給她們家送立功喜報。
這天一早,村幹部就來到她家。郭俊霞和6歲的女兒胡梓萱也早早來到了村口,時不時地看著遠方。
她的丈夫叫胡光,是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場務連的消防分隊隊長。一年前,胡光所在部隊的保障任務延伸到一個距離很遠的機場。
因為保障任務時間比較長,胡光便徵求妻子郭俊霞的意見。郭俊霞二話不說,連夜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女兒返回老家。
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胡光全身心投入到戰機保障工作中,多次成功處置突發情況,有力確保了飛行安全,得到領導和官兵一致認可。
手捧喜報和獎金,郭俊霞有些激動:「丈夫榮立三等功,我也十分光榮!」她告訴記者,「這一年,一個人照顧老人和孩子確實吃了不少苦,但所有付出都值得!」
這一刻,這份喜報不再只代表軍人的榮譽,也是對軍人家屬默默付出的最好慰藉。
千裡之外,看到河南省舞鋼市八臺鎮小唐村村民餘營甫接受喜報的情形時,記者這種感受更為強烈。
16年前,放學後的高中生餘英傑告訴爸媽:「我要去參加招飛選拔,去守衛祖國的藍天!」老兩口聽了眉頭緊鎖。餘營甫告訴記者:「那些年我與妻子的身體很差,再說,英傑是獨生子,我怕他吃不了那些苦!」
不顧父母反對,餘英傑偷偷報了名,順利通過招飛考試,以優異成績考入海軍飛行學院。
時光荏苒,兒子在部隊很快成長為業務骨幹。任務一多,兒子回村次數就更少了。老兩口雖然心裡記掛兒子,但曾經的心結還沒完全解開。
這天一大早,鑼鼓聲響徹小唐村。老兩口在鄰居的簇擁中,看著祝賀的橫幅來到了村口。舞鋼市副市長車昱茜與市人武部部長杜振軍分別為餘營甫夫婦戴上綬帶,部隊代表則遞上牌匾,「三等功臣之家」與火紅的「八一」軍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在舞鋼市電視臺記者的鏡頭前,餘營甫夫婦激動地說:「我們一定會囑咐英傑,在部隊再立新功!」
餘營甫放下話筒的同時,也解開了心結。他告訴記者:「兒子的選擇是對的,我們為他的進步感到驕傲。」
去年12月底,軍地工作人員將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四級軍士長劉宏亮的喜報送到其家人手裡。王路偉攝
「喜報寄送的每個細節都做了精心設計安排」
2700公裡,這是從部隊到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使鶴村的距離。
前不久,一張喜報翻山越嶺從丈夫的單位送到了該村村民、軍屬胡玲手中。一場難得的「視頻連線」開始了。
視頻連線那頭是上士黃衛,他正佩戴綬帶、手捧獎章,站在遼寧艦年終表彰大會的會場上。這頭是家鄉自家門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送喜報現場。
「老公,你安心工作,你是我的驕傲。」胡玲喜極而泣,感染了視頻兩邊的所有人。
這場別開生面的視頻連線,也讓黃衛再次深深感到領導的關心、部隊的溫暖。
為了確保每份喜報及時寄出、有效送達,遼寧艦成立了送喜報小分隊,指定負責人,協調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人武部,將立功官兵的喜報送進家門,讓官兵及家屬獲得實實在在的榮譽感、獲得感。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喜報寄送工作中,海軍全部採用郵政喜報信封專遞形式,實行專人專區操作,可依據郵件號實時跟蹤查詢喜報物流信息,既方便部隊寄送,又保證了喜報及時、準確、安全寄達。
海軍政治工作部組織局副局長夏顯北告訴記者,《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工作辦法》下發後,海軍政治工作部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在部署年終工作總結和制定下發《海軍部隊深入開展「雙爭」活動八項措施》中,專門對採用新方式寄送喜報提出具體要求。隨後,又指導各級抽查上百個基層單位、數千份喜報寄送情況,持續壓實責任,著力推動每一份喜報寄送到位。
某潛艇支隊每年都會就喜報寄送情況組織問卷調查。今年,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官兵滿意度明顯提升。
「喜報寄送的每個細節都做了精心設計安排,大家覺得很暖心。」官兵們說。
「喜報寄送工作,事關軍人榮譽,事關軍心士氣」
喜報寄送到家的時候,身在部隊的某旅士官劉正文正在忙碌。
工作人員鄭重地將喜報交到劉正文的父親手裡,隨即撥通了劉正文的電話,接通了視頻。
看著屏幕裡皮膚黝黑的兒子,劉正文的父親扭過頭去偷偷擦了把眼淚:「沒啥好講的,幹得好是應該的!」
等和兒子說上話,他聲音卻高了一些:「你小子一定要好好幹,別辜負黨和部隊的培養!」
電話那頭,劉正文表了態:「爸,我一定好好幹,您放心吧!」
劉正文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任務中,他迎難而上、勇挑重擔,渾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勁。
劉正文所在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王敬林告訴記者,一張喜報「分量」不輕,尤其是及時、有效地送達,更能彰顯出它的價值。
事實的確如此,這一點在某旅火力連排長楊玉身上也有所體現。
剛畢業分配到陸戰隊時,楊玉一時感到難以適應。他告訴記者,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努力方向與足夠動力」。去年初,單位開展了「立功喜報送家門」活動,看到一張張喜報送至官兵家中,以及立功官兵家屬臉上那種由衷的自豪感,楊玉心想自己也要讓父母感到驕傲,於是暗下決心全力以赴。
去年6月,新疆庫爾勒基地,「晴空」比武的激烈程度伴隨著西北戈壁的氣溫不斷升級,三軍同臺「打擂」,楊玉率領車組成員一路過關斬將、連克強手,取得「模擬賽個人總成績第一名」,車組全流程考核「技能賽第一名」「綜合賽第一名」,被表彰為「最佳分隊指揮員」和「最佳車組」。
去年底,他參加旅裡的崗位練兵大比武,取得手榴彈投擲第一名、400米障礙第二名、總評第一名的好成績。
「兒子,你真棒!」當喜報在鑼鼓聲中送至家中時,楊玉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流下幸福的淚水。
如今,對楊玉來說,他的眼界更加開闊,動力更加強勁。
榮譽激發動力,榜樣催人前行。
在該旅,還有很多和楊玉有類似經歷的官兵。去年以來,該旅圓滿完成多項重要任務,60多人榮立三等功,500多人被評為「四有」先進個人。該旅以送喜報活動為契機,組織立功人員和「四有」先進個人開展巡迴宣講活動,在全旅上下掀起「學典型、爭榮譽、當先進」的熱潮。
今年1月初,海軍廣泛開展練兵比武活動,一份份寄送和接收喜報的視頻送到官兵手中,有效調動了官兵練兵備戰的激情。記者看到,深山密林裡、廣闊海訓場……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練兵景象。
一張喜報重千鈞。「喜報寄送工作,事關軍人榮譽、事關軍心士氣。」夏顯北說:「我們應站在講政治的高度,站在增強部隊凝聚力、戰鬥力的高度,不折不扣地把這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好抓到位。」
(文中素材由劉亞迅、高宏偉、王洋、牛濤、王皓凡提供)
把喜報送出「喜氣」來
■夏顯北
2021年新春來臨之際,一封封喜報千裡寄送,讓奮戰在萬裏海疆、遠海大洋的海軍官兵及其親屬,共享著來自軍營的褒獎、來自社會的尊崇。
崇尚榮譽,歷來是我軍克敵制勝的精神動力。革命戰爭年代,我軍就有為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的優良傳統。去年12月印發的《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工作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喜報寄送原則和軍地職責區分,規範了喜報寄送流程、送達儀式、待遇落實等方面的要求。作為構建新時代軍人榮譽體系的重大步驟和實際舉措,該《辦法》的出臺,為發揮榮譽引領和激勵作用提供了新的遵循。
習主席深刻指出,要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喜報送到家,傳遞的是統帥對廣大官兵的關愛,體現的是黨和國家對軍人及其家庭的激勵,營造的是全社會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
喜報一頭連著部隊軍心士氣,一頭繫著萬千軍屬期盼。榮譽傳遞的儀式感越強、越喜慶,軍人的獲得感、軍屬的幸福感就越足,送喜報就越能成為軍人安心服役的「加油站」、適齡青年踴躍報名參軍的「起跑點」。
寄送喜報工作涉及軍地多個部門、多個層級、多個環節,需要各級步調一致用真心、動真情、下真功,確保每份喜報都能按規定要求寄送到位,讓立功受獎官兵及其親屬都能感到榮光。
春節,是一年中最喜慶的時刻。十裡八鄉敲鑼打鼓送喜報上門,更能彰顯軍人榮譽、凸顯軍人職業的社會尊崇度。各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力爭以最快速度把一封封喜報都寄到點、送到位,真正把喜報送出「喜氣」來。
編輯:王社興 李響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