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嵐鄉大壩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村民正在種植中藥材黃精。 記者 楊鵬飛 攝
東風送暖春草綠,正是農忙舉鋤時。近日,記者走進左嵐鄉大壩村,看到數名村民正在埋頭苦幹,將一株株黃精幼苗栽種入地,在他們下方,數十畝梯田已全部種上黃精,一行行整齊的壟溝全部埋上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之苗」。
李業佑是參與栽種的村民之一,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栽種了10多天,每天可以得到80元的務工收入,同時,她加入了村專業合作社,等到中藥材產出銷售後,還能獲得分紅,她笑著告訴記者「發展中藥材,比我們以前種玉米土豆強多了!」
而大壩村中藥材產業,只是左嵐鄉探索農業產業「一長四短」發展模式,帶動群眾脫貧增收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左嵐鄉通過不斷加大產業扶持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專業合作社、建設特色種養殖基地等多項措施,農業產業獲得長足發展,為全鄉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助力。
「一長」產業種核桃 長效主導強根基
左嵐鄉位於我縣西北部,有耕地470公頃,林地3583公頃,平均海拔約900米,地形以山地為主,日照較為充足,十分適宜核桃樹生長,境內一直有野生核桃樹分散生長,但沒有形成規模,且樹種較差、老化嚴重、產量不高,空有良好條件卻沒能發揮最大效用,無法帶動更多群眾增加收入。「空有寶山卻不得其用」讓左嵐鄉幹部群眾心有不甘。
困則思、思則變、變則通。近年來,左嵐鄉將核桃確立為全鄉主導產業,不斷加大對核桃產業的扶持力度,用退耕還林、種植補助等政策支持,引導群眾大面積栽種新型高產優質核桃苗,2016年栽植3000畝,2017年栽植5100畝,2018年,在新栽、舊有核桃10000餘畝的基礎上,新增核桃種植2000餘畝,截至目前,全鄉核桃面積已達12000餘畝。
同時,該鄉積極引進優勢技術企業,在東風村建設核桃股權化改革高產示範園,栽種「渝城一號」等優質早熟良種嫁接苗130餘畝,進入盛產期後,按畝產200千克、乾果售價20元/kg計算,年產值將達到52萬元,待示範園出成效後,將在全鄉6個村推廣種植,進一步提升核桃產量、質量。
受困於技術短板,左嵐鄉聘請了重慶市林科院專家實地指導核桃管護技術,分批次對農戶進行了核桃種植和管護技術培訓,為核桃產業「保駕護航」,保證核桃種植規範、高產、質優、無病蟲害。
「新種核桃苗需要一個生長周期,三到四年可實現投產,到全面投產時,全鄉核桃年產值可達約5000萬元。這將為左嵐鄉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讓老百姓擁有長效增收產業,穩定脫貧也就有了保障。」左嵐鄉相關負責人說。
「四短」產業多品類 因地制宜助增收
在大力推動核桃產業發展的同時,左嵐鄉針對各村不同地理、氣候、用地等條件,因地制宜規劃布局發展中藥材、山地雞、中蜂等「四短」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帶動了大量群眾參與其中,增加收入。
左嵐鄉幸福村村民冉維虎就是嘗到甜頭的人。
現年57歲的冉維虎早年因意外事故導致雙腿殘疾,行走不便無法外出務工,2011年,在政府帶動下,開始養殖山地雞,短短兩三年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山地雞王」,不僅自家脫貧致富還帶動了全村250餘戶人家養雞,戶均增收3000多元。2018年,他不再養雞,開始飼養中蜂、養殖生豬,短短一年,又帶動了村裡發展中蜂300餘桶。
冉維虎的產業路就是左嵐鄉「四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左嵐鄉按照全鄉「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全縣「七大農業產業扶貧行動計劃」,在各村因地制宜規劃了山地雞、中蜂、中藥材等群眾有種植習慣和意願的「短平快」產業,共發展山地雞約2.8萬羽、中蜂約1600箱、中藥材1100餘畝;打造了左岸村一社生薑種植基地32畝,生產生薑約1.2萬公斤;規劃白果坪藍莓基地建設項目;建成羊肚菌、黑木耳、香菇等優質食用菌種植場3個,年產值300餘萬元;養殖山羊4500餘只;種植魔芋2000餘畝;建成家庭農場28個。
今後,該鄉將進一步擴大規模,計劃增加中蜂養殖2000箱,力爭全鄉中蜂規模達到5000箱,實現年產值1000萬元;新發展山地雞養殖大戶4戶,通過10戶養殖大戶帶動,全鄉養殖山地雞達到10萬羽,年產值1000萬元;新發展食用菌種植場7個,通過10個種植場帶動有條件的農戶種植,實現年產值1000萬元;新發展中藥材2000畝,以重樓、白芨、黨參等名貴中藥材為主,全面投產時年產值1000萬元。
「六社」集體聚合力 利益聯結激動力
俗話說「一根竹蒿難渡海,眾人划槳開大船」,「單打獨鬥」成不了氣候,集體合力才能欣欣向榮。
近年來,在大力發展產業布局的同時,左嵐鄉結合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通過構建新型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全面完成了6個專業合作社規範化運行,引導500餘戶群眾入股,吸引入股資金100萬餘元,激發了廣大農戶發展積極性,群眾產業發展熱情空前高漲。
東風村核桃產業示範園建設便是其中典型例子,通過成立村專業合作社,全村村民加入其中,大家都成了「主人翁」,在基地建設時,村民主動出工出力,整地、施肥、植苗……整個基地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順利建成。
「大家都知道自己加入了專業合作社,核桃長得越好、越快,得到的實惠就會越多,這樣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子就高起來了。」東風村核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村裡的核桃產業示範園中有100萬元的財政資金投入,實行股權化改革(資金配股:公司持股50%,參與農戶持股30%,村集體經濟組織持股20%),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戶每年按照持股資金(50萬元)前三年按照 6%實行固定分紅,後兩年按照 8%實行固定分紅,等到核桃產出還能獲得效益分紅,同時,村民們還可獲得每畝300元的土地入股分紅。
不僅如此,基地核桃苗運輸、挖窩、栽植、刷白等可提供勞務機會,後期每年度撫育管護,每年2次施肥、3次病蟲害防治、2次修枝整形、2次除草均會提供大量勞務機會,激發村民的發展動力。
左嵐鄉負責人表示,現在全鄉6個村均已成立專業合作社,大部分產業已納入專業合作社中。今後,該鄉將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整合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更加充分調動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讓產業更加興旺,群眾穩定增收,為全鄉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 楊鵬飛)
下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