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一向喜歡做料理!也有很多料理店!不過有家小店,不用食用油,不用天然氣就能做菜,但價格卻是「天價」。
普通的綠茶:200RMB一杯
飯糰:424RMB一個
壽司:3000RMB四塊
大閘蟹:6000RMB一個
雖然定價都高得出奇,但全國各地的餐廳卻都搶著買。
當你走進這家店後,你會發現:這些食物雖然看著都很誘人,但是都不可以吃!因為這些看上去美味可口的食物,竟然全部都是假的?
這些以假亂真的食物,說起來都是爺爺輩兒的,因為它們的歷史已有120多年了。發明它的老爺子叫巖崎瀧三,1895年出生在郡上八幡市奧美濃鎮。
巖崎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木雕師,小時候的巖崎活潑好動,不幸的是三歲那年他不慎跌入坑爐之中,被火燒傷了半邊臉,從此他變得寡言,不過反而造就了他倔強、沉靜、愛思考的性格。
長大後他跟父親一樣,成了一名手藝活兒不錯的木工,原本日子就這麼按部就班地過下去,不料轉折出現了。
那年,巖崎27歲,一天,他經過家附近的餐廳,那時的日本,餐廳為了方便客人點單,會把做好的真實菜放在櫥窗裡。
巖崎湊近一看,發現櫥窗裡的這些食物大多腐爛了,上面還有蒼蠅飛來飛去,剛想到裡邊吃點什麼,因為眼前的這幅場景,他把剛想邁進去的腳收了回來。
愛思考的巖崎嘀咕起來:「雖然擺上真菜簡單易懂,不過時間一長就變味道了,天氣一熱蟲子就來了,讓人一點食慾都沒有了,而且,到第二天還得換新的替換,浪費了好好的一盤菜。」
巖崎看在眼裡,心想著能不能做點什麼:「哎,為什麼不把菜做成模型供人們選擇呢?」「可是用什麼材料呢?木頭肯定行不通。」
突然,他聯想到兒時的白色燭花。小學時候,因為臉部燒傷,巖崎身邊朋友很少,他總是一個人跑到附近廟宇裡玩,他喜歡盯著社殿的蠟燭燃燒溶化之後,蠟滴落浮在水面,好像一朵朵白色梅花綻放的樣子,這很讓他著迷。
這份記憶被重新喚起。但此刻的巖崎還沒有任何的思路與想法。
巖崎回到家,點起了蠟燭。這晚他把蠟燭點好之後,過了一會兒,鬼使神差地把油滴向了榻榻米上,發現蠟水完美地把榻榻米上的圖案複製了下來。
因為在當地,木工收入不高,
所以巖崎生活過得很拮据,
只能點蠟燭來照明。
「對了,或許我能用這個來做些仿真食物的模型,在融化的蠟裡加入和食物顏色相近的顏料,再用蠟的延展性做成想要的形狀就成了!」
巖崎突然很是興奮。「用蠟油做出菜品的形狀,然後再上色。就這麼辦!」
想想雖然不難,可是讓蠟油定成想要的形狀本身不容易,再加上顏色的拿捏也有難度。
巖崎只有不停地摸索,失敗了重做,再摸索再重做,手因為不停接觸蠟油變得傷痕累累,幸好,在反覆試驗之下,第一款仿真食物模型「蛋包飯」終於面世了。
心思縝密的巖崎為了測試效果,將假的蛋包飯淋上番茄醬給妻子,看到妻子連忙拿起筷子要夾,巖崎捂嘴笑著阻止了。「蛋卷摺痕都有,差點被騙了。」知道真相的妻子又好氣又好笑。
連整天在廚房的妻子都能「騙」過去,應該沒什麼問題。巖崎這麼想著,從此之後,就開始嘗試做各種仿真菜,豆腐燒肉、臘肉壽司、天婦羅蝦.
一開始只是租給飯店用用,沒想到竟然火了。凡是租仿真菜代替真菜點單的飯店,生意都變好了,而且遇到有外國人過來點餐,只消用食指對著想吃的菜,指一下就ok了。一併解決了外國人點單的煩惱,這倒是巖崎沒想到的。
這下,找巖崎租假菜的人就多了起來。
巖崎發現他就像是找到真正喜歡的事業,巖崎乾脆放棄了做木工,1932年6月成立專門的工廠,取了個名——巖崎食品模型製作所。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蠟製作的仿真食品缺點卻顯出來,例如遇熱熔化、塑型不完整
為此,巖崎的仿真菜製作材料不斷升級,從樹脂進化到PVC材料,用新材料製作出的菜品不僅更加真實,而且不會掉色、能永久保存了。
可別看這小小的一盤料理,製作流程並不簡單,雖然永遠也無法品嘗,但要花的心力比做道菜還要多。
泡芙裡面粘稠流動的奶油怎麼呈現、壽司米飯粒的晶瑩剔透怎麼通過上色達到完美、炸豬排的厚度一定得控制在1.5到2釐米之內……諸多細節做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所以一個新手要訓練兩年才能正式上崗。
石坂久治,如今是巖崎食物模具製作工廠的負責人,他已經在店裡面工作36年了。
每天他和其他工匠的日常就是做模型、開模、做配件、上色、組裝。有時接一單需要花費1至2個月時間才能全部完工。
工匠師傅首先要對店家送過來的菜進行觀察、速寫,記下食物的色澤,把食物放進一個箱子裡,再倒進矽樹脂,做好模具之後,再把融化的塑膠往模具裡倒,烘烤約30分鐘.
當烘烤到一定的時間後,就會凝固變硬,取出後就開始上色。
上色也有講究,顏色太誇張,一眼就被識破;顏色太淺又沒法吸引顧客。
上色需要用刷子細細地一層一層著色,如果不細緻,前面的活兒就白幹了。
上色完之後的步驟和做菜差不多。主要是造型和擺盤。
比如製作天婦羅模型的時候,工匠得先從盆裡舀起。黃色的原料,倒進準備好的液體中,製作出天婦羅酥炸外皮的質感。
把沒定型的天婦羅蝦,輕輕地掐掉尾部多餘的材料,放進冷水裡定型一下即可。
精緻的食物模型,比真實食物還誘人,可以說是藝術品了,而這裡邊兒藏著的,是一顆力求完美的匠心。
仿真食物如今已經在日本蔓延開來,巖崎瀧三的家鄉也因為他的緣故,形成了仿真模型一條龍的產業。
巖崎瀧三因此被封為仿真菜的鼻祖,雖然在50年前過世了,但巖崎食品模型製作所還在繼續存在著,而市內製作食品模型的廠家負責人幾乎都拜過他的門下,郡上八幡市也因為這些「假菜」出名了,
食物模型還出口到別的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開來,巖崎創造的這份珍貴手藝也得以傳承下去。
(工匠接受訂單製作食物模型的地方)
也有專門展示仿真食物的門店;
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到學習工廠門店參觀學做假菜,做一塊牛排,或是一盤壽司,大概150RMB左右。
學校也組織孩子們,到這裡來學習這種獨特的文化,以及背後的匠人精神。
仿真食物更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不僅餐廳裡可以看到,蛋糕店和麵包房也用到這門技藝。
可以說,食物模型如今是隨處可見了,人們每天都可能享受到這個發明的便利,它背後的發明者——巖崎瀧三先生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或者記得他。
在巖崎瀧三先生冥誕121周年的時候,Google主頁特意換上食物模型logo,提醒人們紀念那位讓世界變得更有趣的日本匠人——巖崎瀧三。
那些傳承下來的東西,大多經歷過細節的打磨,時間的洗禮。而每一個有趣的創新發明背後都藏著一顆匠人之心,都值得被尊重,被銘記。
唯有用極致之心以待,方可成就真正的匠人。
想要每天收到有關日本的時事資訊嗎?關注【跟我學日語】,用認真,客觀,有趣的姿勢看日本。
幫你快速打開日語世界的大門!還有學習福利可以領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