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流行這樣的盆友圈:
《戰狼2》的熱度,引發各國媒體強勢圍觀。
首先來看看我們的鄰居,韓國。
「News1」網站的標題是「上映12天刷新中國票房記錄的戰狼2,是怎樣的電影?」
韓國「News1」網站、「朝鮮BIZ」網站等韓國媒體均分析稱,《戰狼2》的上映時間恰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8月1日)撞期,因而在愛國主義熱浪與家國情懷相互交織和助推下,最終一舉創下中國票房新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最後一幕中出現中國護照,旁邊用字幕寫道:「無論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樣的危險,請記住,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不禁讓人聯想起美國裡根總統時期紅遍全世界的好萊塢影片《第一滴血》。
《第一滴血》是1982年在美國上映動作電影,講述越戰退伍軍人蘭博(史泰龍)在小鎮上屢受警長的欺凌,逼得他逃入山林,被迫對警察展開反擊的故事。
韓國「News1」網站:眾所周知,裡根執政時期美國開始充當世界警察,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像「蘭博」這樣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目前,中國正高喊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這樣的時代背景,同樣給「戰狼」這樣的中國式英雄人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韓國基督教廣播公司CBS網站的標題是「橫掃中國院線的人民解放軍,外界不乏警惕中國優先主義崛起」
韓國基督教廣播公司CBS網站:中國暑期檔兩大熱映影片《戰狼2》與《建軍大業》有不少共同點:均以人民解放軍為主背景;均對外展示中國體制的優越性和自豪感;均激起大眾強烈的愛國主義和中國優先主義。
《韓民族新聞》的標題是「中國拯救世界的時候到了?中國版蘭博刷新票房新紀錄」
《韓民族新聞》也稱,無論是特技效果還是動作場景均絲毫不亞於好萊塢大片的《戰狼2》,影片細節處無不蘊藏著「中國崛起」思想:
首先,「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種宣傳文案,就極似好萊塢大片模式,只不過裡面的英雄人物變成了中國人,而美國演員扮演的僱傭軍則成為了最大的反面人物。此外,影片還不乏稱頌中國外交政策、暗諷西方國家外交處世風格的橋段,比如當非洲某國家發生內戰後,美國大使館在第一時間倉皇撤退,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政府卻派出海軍部隊去解決問題。這些細節無不傳遞出一種強烈信息-「中國拯救世界的時候到了」。其實,近期中國政府開展的一系列軍事舉措也給《戰狼2》中的故事內容增添了幾分可信度,讓觀眾覺得裡面的劇情並不全是虛構或空穴來風,繼而助推影片持續熱映。比如中國在非洲建立的首個海外軍事基地吉布地基地開營一周後,便迎來了《戰狼2》的上映,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慶祝建軍90周年在內蒙古朱日和軍事基地舉行大規模沙場閱兵,讓觀看現場直播的億萬中國人熱血沸騰……
很多外媒在介紹《戰狼》時,都形容其是「中國的蘭博(RAMBO)」:
《戰狼2》票房超過《美人魚》,成為中國最賣座電影後,好萊塢專業影視資訊網站DEADLINE和《洛杉磯時報》都大篇幅報導:
俄羅斯ekd網站9日也報導稱,中國國產影片《戰狼2》票房收入創下中國國產影片新紀錄,「這一影片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開始上映的,因此激起了中國觀眾的強烈愛國熱情」。
還有一些外媒的評價,大家自己來判斷吧。
英國《衛報》8日的報導:
中國特種兵在非洲戰區耍特技顯身手又消滅西方壞人,煽動起一波愛國主義熱潮。《戰狼2》上演前不久正趕上中國在吉布地建立補給基地,這是中國在海外擴展軍事存在的重要一步。
在以前,中國電影更依賴大明星和高顏值演員,也並不是本季所有愛國主義題材影片都深受好評。《建軍大業》演員更出名,但遭到影評家、觀眾惡評。
美國「石英」網以「中國版蘭博懲罰冒犯中國的人,在電影裡殺個痛快」為題,評論《戰狼2》的大火現象:
這部片子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票房冠軍是有原因的。首先,中國有功夫片傳統,而且中國觀眾一直期待著看到中國版蘭博這種孤膽英雄形象。當然,這部影片的特效打鬥也確實製作精良,槍戰、賽車乃至坦克對決一應俱全,得到觀眾的好評。這部影片的檔期也安排地很好,正好趕上杜絕好萊塢大片上映的暑假,這要歸功於監管方扶植本土片、打壓進口片的支持。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部片大肆宣揚愛國主義狂熱,拋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口號。
不知道吳京看了這些外媒的評論會作何評價。
其實,無論身在何處,中國人自己的評價還是最真實的。
《戰狼2》在美國同步上映,在美國DC地區讀研究生的Lin童鞋平時以諧星聞名,在影院看過戰狼後對環球時報小編表示: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能看到高品質的國產電影,心中感到無比激動。儘管近年來很多中國電影都在美國部分電影院有排擋,但很少有電影像戰狼2一樣吸引到了這麼多的華人和亞裔觀眾前來觀看(我看的7點場幾乎滿座)。
單就電影本身而言,儘管各種元素和情節同類似的好萊塢大片相比並沒有獨特和新穎之處,但作為身在海外的留學生,看到中國英雄在千裡之外營救同胞,讓我們海外華人和留學生十分感動。我們也相信,當我們在海外遇到危險,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的祖國不會不管不顧的,我們的祖國也更有能力來幫助我們脫離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