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人說,小姑娘,娃娃臉演不了主角。」

2021-01-14 騰訊網

才滿30歲的譚松韻前不久有一段金鷹獎發言——

"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人說,小姑娘,娃娃臉演不了主角。"

差不多同樣時間,黃夢瑩在《演員請就位2》中也說過類似的話——

"我去面試的時候別人說,黃夢瑩,你長的不是主角臉,所以你演不了主角。"

一直沒能成為主角的她,可能連公開發問的渠道都欠缺。

如此這般,再看譚松韻在臺上打的圓場,就很耐人尋味了——

"我當時在心裡默默說了一句,也不一定吧。"

"後來我不斷成長,還算爭氣,演上了主角,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可見,以"主角臉"、"配角臉"劃分演員已經成了娛樂圈的常態。

演員的職業生涯,被一張所謂的"主角臉"捆綁了多少?又要被捆綁多久?

這多少令人唏噓。

而當人們在討論一個演員的時候,將"演技"擺在"外貌"之後,不僅是影視圈的歪風,也是審美固化的邪氣。

很抱歉,

但主角臉、配角臉真的存在

關於主角臉、配角臉是否存在,爭議已久。

陳凱歌在採訪中解釋說,"沒有什麼主角臉、配角臉,只有還沒有為扮演主角做好準備的演員。"

他在現場鼓勵黃夢瑩,"你就是主角臉。"

很明顯的一個現象是,"主角臉"的魔咒對女演員限制更多。

可是,所謂的"主角臉",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說白了,就是演員要能發光,叫人一眼看出,過目難忘,相貌與氣質都要鎮得住場。

於是又出現了更多的標準,比如"高級臉"、"時尚臉",很多人非要把這些標準強加到演員身上,造成本末倒置的情況。

但很多人都忘了演員的立身之本是演技。

而這,才是最該被關注到的地方。

他們也忘了,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是偶像片。

於是他們習慣性地把"好看"作為挑選演員的首要標準,尤其是投資比較多的項目裡。

當毫無靈魂的作品非常功利地流水線產出後,大家的審美標準也變得越來越像。

這樣,也未免太無趣了。

配角,

也能很出彩

最該多元化的審美被固化了,於是在這樣的規則運轉下,很多時候,只有符合所謂"審美標準"的演員,才有當主角的運氣。

但是,我們難道需要每個演員都擁有長出"主角臉"的運氣嗎?

當"主角臉"、"配角臉"被放到臺上去爭論,這背後所代表的最直接的現象,就是社會大眾對配角的歧視。

畢竟這是一個過分強調成功學的浮躁娛樂圈。

可是,做配角又怎樣了呢?

像是《隱秘的角落》,每個配角都極其出彩

就跟社會階級分工一樣,高低貴賤都是人為製造的鄙視鏈。

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是藝術角色,他們都有必不可少的功用,都有發光發亮的地方。

我們不該只用一種標準來劃分,更不該以這樣不合理的方式來加劇影視生態的惡化,以及加劇大眾審美的狹隘化。

周迅在《如懿傳》前期被過分挑剔,也是一個明證

要知道很多時候,配角完全可以發出比主角更耀眼的光芒,特別是在這個許多中老年演員只能去演配角的時代。

幸好,在這樣的風氣下,也還是有演員願意做好自己身為演員的本分。

他們安於演好各種配角,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綠葉",有的順理成章從配角演到了主角,打破了市場分主配角臉的荒唐規則。

惠英紅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在當年盛產美女明星的香港,她的相貌不算最出挑,可是能打能熬,成就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雖然中途有過很長的低谷,但是她復出後,56歲的年紀也能以《幸運是我》技驚四座,又一次成為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再憑《血觀音》成為金馬影后之後,大大小小的角色但凡由她演繹,都格外耀眼。

她是真正依靠自身實力,打破了主配角之分的演員。

只要人在鏡頭裡,就是主角。

走到這個階段,太令人敬佩了。

而在女性扎堆的項目裡,也有很多配角可以跟主角平分秋色。

比如《金枝欲孽》裡氣勢壓人的如妃,就是由老戲骨鄧萃雯扮演。

憑藉這部電影翻紅之後,她成功地在各種大女主作品裡大放異彩,尤其是《巾幗梟雄》系列。這樣的表演生涯,跟如妃重奪話語權那樣過癮。

又比如《如懿傳》裡可恨又可憐的高貴妃,就被童謠演得入木三分。

之後到《三十而已》等戲裡,愈發能夠展現出一個好演員的素質。

所以,真的完全沒有必要只把眼光卡在戲份的多少上。

因為這部大熱電視劇被更多觀眾熟知之前,她已經在很多低成本電影裡,多次呈現出被人交口稱讚的精彩表演。

有這樣的基礎,能在短篇幅裡立起一個角色,等到她擔當女主角,更是不在話下了。

說到底,配角非常重要,絕對不是在襯託主角而已。

尤其是,當一個故事裡主角被束手束腳後,往往要靠靈活多變的配角來增添可看性。很多個性十足的配角,甚至能夠收穫比主角更高的人氣。

這些都是對固化審美的一種衝擊,讓大家從對單一相貌的沉迷——回到角色上,回到表演上,也回到真實上。

憑什麼歧視配角?

明明配角能夠非常出彩,但是"主角臉"、"配角臉"這些看起來很玄的概念,還是一個不爭的潛規則。

可是,掌握話語權卻屢屢看走眼的導演、監製實在不在少數。

即便是演了無數女主大戲的趙麗穎,也曾經因為一張圓臉,被質疑過擔當主角的可能性。

趙薇對這些人,就很不客氣——

"他就是又不專業,又不負責任,還給演員造成極大傷害。"

可是現實還是沒有改變,現在大家看到一些經常演配角的演員,下意識都是"不紅"、"沒前途",甚至就是沒本事轉行,才不停接一下小角色。

影視圈早就逐漸失衡了,演員更新換代的通道已經慢慢堵塞,現在更多是要出明星,就連影視創作,都是奔著偶像與流量去走。

這樣單一的審美,難道不是一種霸權嗎?

明明配角也很好,明明美並無任何優劣之分。

那麼,又憑什麼要讓別人來給我們下定義呢?

相關焦點

  • 被「主角臉」綁架的娛樂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關於「主角臉」、「配角臉」的話題,竟然始終都沒有過時。才滿30歲的譚松韻前不久有一段金鷹獎發言——「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人說,小姑娘,娃娃臉演不了主角。」差不多同樣時間,黃夢瑩在《演員請就位2》中也說過類似的話——「我去面試的時候別人說,黃夢瑩,你長的不是主角臉,所以你演不了主角。」
  • 娃娃臉演不了主角?到底是什麼真正讓演員閃閃發光
    ,小姑娘,娃娃臉演不了主角。」,黃夢瑩哽咽的講起自己面試角色的時候曾被導演多次拒絕:「我有一個問題,其實我也是鼓起勇氣想問這麼一個問題,我去面試的時候別人說,黃夢瑩,你長的不是主角臉,所以你演不了主角,所以我想問導演,就是主角臉和配角臉,真的有這個說法嗎?」
  • 是不是主角全憑一張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關於「主角臉」、「配角臉」的話題,竟然始終都沒有過時。才滿30歲的譚松韻前不久有一段金鷹獎發言——「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人說,小姑娘,娃娃臉演不了主角。」,黃夢瑩,你長的不是主角臉,所以你演不了主角。」
  • 譚松韻30歲還演高中生,娃娃臉成為轉型障礙,她可以學學趙麗穎
    沒錯,說的就是譚松韻。90年出生的譚松韻,剛出道的時候,被人認識她大概就是大熱的古裝劇《甄嬛傳》,譚松韻飾演的是天真浪漫的淳兒,當時的譚松韻才20歲,臉上滿滿的膠原蛋白。其實在金鷹節頒獎典禮上,譚松韻自己也給出了答案,她說:「剛入行時,有人說,娃娃臉演不了主角,我心裡默默說,也不一定吧,三十而立的立和年齡無關,只要我做好準備,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可見譚松韻很清楚自身定位,年齡不是而立的標準,保持熱愛做自己才是最棒!
  • 一個屬兔的小姑娘把最喜歡的兔絨娃娃分享給我,但是我騙了她
    她手絞著小裙子,咧著嘴笑,臉像一朵花,「我想和姐姐你一起睡,嘻嘻。」我半靠在沙發上,沙發很軟,和她手裡抱著的小絨兔子一樣軟。但是,我想,應該沒有她發光眼瞳下的小臉軟。真的很想,很想戳一下吶。「不回去了吧。」我沒看她,低頭捏著肚子上躺著的「二號」兔絨娃娃的大臉,違心地說了一句。
  • 前有袁今夏,今有馬曉曉,被質疑演不了女主戲的譚松韻一直在奔跑
    這位曾被質疑演不了女主戲的寶藏女孩,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奔跑。2020年,她擔任女主角的四部大劇相繼播出,她還頻頻受邀參加綜藝,大牌代言也不少,兩度受邀參加金鷹節。寶藏女孩譚松韻,受到越來越多的網友以及粉絲松果喜愛和關注。
  • 「配角臉」,要火了
    才滿30歲的譚松韻前不久有一段金鷹獎發言——「我剛入行的時候,有人說,小姑娘,娃娃臉演不了主角。」「我去面試的時候別人說,黃夢瑩,你長的不是主角臉,所以你演不了主角。」「後來我不斷成長,還算爭氣,演上了主角,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 「主角臉」和「配角臉」的區別,「配角臉」主角,如何提高存在感
    然而虞書欣剛登場的時候,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閨秀的氣質,從一顰一笑中就能夠感覺出來。主角楊志雯和配角虞書欣形成鮮明對比,擁有「配角臉」的主角和擁有「主角臉」的配角battle ,配角完勝主角。無論是顏值,還是穿著打扮,人物設定,以及氣場,主角一路敗北!然而這一特點恰好符合《少爺與我的羅曼史》的主題!該劇主要講述丫環倒追少爺,最後抱得美男歸的故事。
  • 黃夢瑩沒「主角臉」?楊紫被勸不適合當演員,姜妍被宋丹丹說中了
    在很多粉絲看來,黃夢瑩演過很多的配角,似乎沒有一個主角的作品。而黃夢瑩一直有個困擾,就是總被導演說不是「主角臉」。但是演員,怎麼會不想要演女一號呢?還認真地說黃夢瑩就是「主角臉」。在隨後採訪的時候,陳凱歌也說了自己的想法!
  • 朋友說要養個肖戰屬性的娃娃,我才知道除了娛樂圈還有「娃圈」
    ……14歲小姑娘穿著媽媽給買的山寨漢服捂臉哭泣落荒而逃。我以為自己知道的圈挺多了,最近有個未婚朋友發了個朋友圈:之前把娃娃養死了,這次趁著家裡蹲重入娃圈。什麼叫把娃娃養死了!娃娃也是可以想養就養的嗎?或者像熊貓粉圈那樣在線雲吸國寶?
  • 30歲還在凹少女人設 為什麼只有她能不被罵?
    最近在央視鏡頭下懟臉拍的譚松韻狀態十分能打,滿滿的膠原蛋白甜美的「娃娃臉」顏值十分能打,怎麼也不像已經30+的人,誰看了都想感嘆一句:好絕!被網友誇說「姐姐看起來只有18歲」。說起譚松韻的「少女感」在她一出道的時候就開始被人關注了,即使在古裝劇中譚松韻的少女臉也常常讓人很「出戲」。
  • 沒有「主角臉」就認命,這個偽科學誤了多少好演員
    "趙薇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火力全開:「說這種話的人真的就是(被消音),我最討厭那些人,其實他們啥也不懂,啥也不知道,居然還敢預測一個演員的未來。」主角臉也跟成功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最後成名了,什麼樣的演員都能安上成為主角臉的理由:長得好看成為主角,是老天爺賞飯吃;長得不好看成為主角,是因為有獨特記憶點。
  • 初入行便是主角,視帝郭晉安自曝曾一連演了百集劇,僅五場戲無他
    近日,正在拍攝《飛虎3》的郭晉安現身一訪問節目,接受鄭丹瑞的採訪,他毫無保留的分享了自己入行多年的辛酸史雖然貴為三屆視帝,但是郭晉安的演藝事業發展的並不是這麼順利的,據他透露,早年剛入行的時候,在其他人看來這也許是很幸運的一件事,甚至做夢都會笑醒,可是現在的郭晉安卻不這樣認為,他反而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多磨練自己演技的機會,畢竟他對表演真的了解的不多。
  • 這屆後浪,有人開始花數十上百萬買娃娃養了
    啥叫BJD娃娃?前浪們或許還一頭霧水。有人應該還記得2017年的花邊新聞——明星李晨送給範冰冰一隻娃娃,喜歡的人嘆為觀止,不喜歡的人可能會覺得「瘮得慌」。▲龍魂人形社的古風BJD娃娃不過,這種酷似真人的娃娃,在一些人眼裡就如同噩夢。很多驚悚電影以真人娃娃為主角,無形中讓人感到害怕,更不要說養在家裡。娃爹娃娘們自然沒有這種恐懼,在他們眼裡,這只是一個樹脂玩具而已。
  • 告別過去涅槃重生的佟麗婭,終於活成了不忘初心的「兒子娃娃」
    對於自己跳舞跳得這麼好,丫丫笑著說這可能是流淌在錫伯族血液裡的本能:「我的父母都是從事音樂工作的,按照通常的理解很多人會想,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通常都有可能十個八個才藝,或者是每天練四個小時的琴什麼的,我想說根本不需要。在我們新疆所謂的音樂天賦,就是長在身上的本能。聽我家長說,我小時候摔個跤都得跳個舞蹈動作爬起來。」12歲那年,佟麗婭從老家伊寧走了出來。
  • 虎山行?不!釜山行!是誰刷新了新一代女性的擇偶標準?
    這幾天沒看《釜山行》都不敢和別人聊天了最近肌肉君的朋友圈被《釜山行》刷屏了相信很多小夥伴的朋友圈也是如此
  • 他30歲入行,不溫不火到60歲才走紅,網友卻認為他有「神演技」!
    金士傑近30歲才入行,多年來為藝術甘受清貧,曾靠著在朋友家蹭剩飯維持生活,到60歲才走紅,卻不改低調作風。今天一起來八一下他的傳奇人生。看了《楚喬傳》,除了幾大主演,一定會對劇中那個陰鷙詭異的席老太爺印象深刻,他在劇中除了害漂亮小姑娘,就是耍陰謀詭計,一頭花白凌亂的頭髮加上邪氣表情,看了讓人渾身不舒服。他的扮演者就是金士傑,是被不少粉絲譽為有著神演技的男人,他很少演主角,但就算是演配角,精湛的演技也能秒殺一大波小鮮肉。
  • 童瑤詠梅劉敏濤,她們憑什麼把配角演成主角
    過去總是在配角中打轉的中年女演員終於被觀眾看見,有的風頭甚至蓋過了主角,還有人一路從配角演到主角,在國際上拿獎。是的,詠梅不是科班出身,入行是無心插柳。第一次演戲是替當時的老闆許戈輝救場,導演對她非常滿意,立刻籤了合同,因為那部戲正好想找一個具有文員氣質的女演員。詠梅不算漂亮,但她身上有精英氣質,適合演知識分子,女演員裡這款很少。這張讀過書的臉就是她的入行敲門磚。
  • 她真的沒有「主角臉」嗎?
    20多歲的時候,她就有著大青衣的外形,但卻常常因為不夠嬌小的身材、不夠可愛的臉蛋被主流市場評價為「沒有主角臉」,現在進入三字頭,她反而安心了,不用裝幼齒、扮可愛,而是更自在地展現那個真實的自己,年齡和外形會成為她的武器,也許,接下來才是屬於她的時代。
  • 入行前和入行後,你有哪些變化?銀行人看了都要笑暈在廁所了...
    入行後:餵您好,xx銀行 收東西篇 入行前:單手遞東西 入行後:畢恭畢敬雙手遞東西,接東西也是! 告別篇: 入行前:拜拜~ 入行後:再見請慢走 有一次去小賣部買完東西,和對方說了謝謝,老闆說了聲再見,我說完再見後條件反射加了句請慢走,說完尷尬地逃走了 買東西篇 入行前:帆布鞋,買!涼鞋,買!靴子,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