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好像每個人都有一個標準的生存方式,那就是對待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一定要有禮貌,要客氣,要保持距離,要學會不給別人製造麻煩。這樣導致的結果是,人和人之間總是無法靠近,無形中總有一個界限在人們的心裡,於是笑的人不敢笑的太認真,傷心的人無法放肆的哭。無論是開心還是傷心,都學會了在別人面前偽裝,久而久之,一個人消化了自己所有的情緒,漸漸變得不再需要任何人。
但是,這真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嗎?
我記憶中自己最開心的時候是和同學在教學樓的臺階上蹦上蹦下開心的笑著,不用顧忌什麼,也不用擔心什麼。我記憶中我最傷心的時候,我對著手機裡的一個陌生人,說出了自己所有壓在心裡久久無法擺脫的痛苦,然後我覺得我的心終於有了一種釋放的快感。
也許陽光下那個靜靜地聽著音樂的自己,內心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寧,也許在電腦桌前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敲打著鍵盤的行為也是一種釋放,也許安靜的看著書,被裡邊的語言觸動自己的時候,我也有一種獲得些什麼的知足。但是當我的世界太過安靜的時候,我似乎也渴望有個人能夠陪著我一起開心,一起沉默,一起傷心,一起靜靜地待著。
即使我已經認為我的世界不再需要任何人,但是我還是不停地出現這種感覺,直到有一天我認為那其實是我內心最真實的訴求。
生活在現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無形的壓力讓人們總是喘不過來氣,網際網路拉近了所有人之間的距離,卻也疏遠了所有人之間的距離。因為我們感到累,於是所有的東西都被貼上了快餐的標籤,包括我們認為至高無上的愛情。
所以,這究竟是怎麼了?難道這個社會真的不允許人們去認真地對待一切了嗎?
我想不是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時代都將突出一些東西,弱化一些東西,但是人們內心對自我真實的需求從來不應該被淹沒,否則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它的意義。
或許有些人在人前可以炫耀的東西很多,但是真正覺得自己富足的人,卻通常不會在人前炫耀,相反會有一副很謙和的態度。或許有些人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於是將自己誇得天花亂墜,但是褪去那些張口就來的東西之外,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又是何等的悽涼。
我承認我們都很累,工作的累, 人際關係的累,家庭的累,愛情的累,但是說到底,還是我們內心沒有一種東西支撐著我們去弱化這所有的累。
假如每個人都能夠真實的按照自己的訴求、自己的樣子去活著,去追求,那麼這樣的一種累是不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就像那些熱衷寫作的作家為了文字而能夠忍受病痛的折磨,就像那些畫家為了作出自己滿意的畫作而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
因為說到底,無論做的是你自己想要的還是不想要的事情,你都會感到累,但是這種累在我們心裡產生的效用並不同。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為了真實的自己而去做事呢?為什麼我們要一邊強迫自己活成虛偽的樣子,然後一邊又抱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真實可言呢?
日本鈴木俊隆在《禪者的初心》一文中,一再提到我們要如物之所如那樣的去接受,我們要成為我們自己,我們要活在當下,他還說到:「不要刻意迎合別人,最重要的是如實表達你自己,這樣你才會快樂,別人也才會快樂。」
其實,後來的我們,一再強調的就是做自己,而做自己的前提一定是忠於自己的內心。
有句話說:「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
所以,其實我們這一生想要獲得真正的快樂,一定不能一直虛偽的對待別人,尤其是不能虛偽的對待自己,當你對你自己都不夠誠實,當你將你的內心都忽視之後,你怎麼能感到真正的快樂呢?
有人曾經這樣對我說過,在父母面前,他是一個好兒子,在朋友面前,他是一個一本正經的好搭檔,在客戶面前,他是個靠譜的小夥子,但是他還是想要有那麼一個人,讓他可以在她面前做真實的自己,讓他成為他自己。
可見,我們再在別人面前將自己表演的多麼完美,但其實我們就是普通人,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想法,有我們自己的需求,我們需要將自己展現出來,我們需要釋放我們真實的欲望和想法。
所以,即使我們需要扮演很多種角色,但是永遠不要忘記其中最主要的角色就是成為你自己,當你成為你自己,不管你做什麼,你都能從中找到你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END--
作者:小小女子說;優質原創作者;讓我們在這裡共同成長,歡迎將你的故事說給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