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微博的事
這兩天水果臺的《快樂大本營》的應援事情,在網上炒的火熱。因為主持人何炅的一條微博,愛豆的粉絲們坐不住了,紛紛把應援亂象爆了出來。
當自己的偶像上節目時,希望能被照顧,便會選擇採取一些並不正確的方式。給主持人、工作人員送去價格貴重的禮物,以此換來自己喜歡的偶像被照顧。一傳十,十傳百,只要有一個人開了頭,便有無數的人進行效仿,誰家的應援禮物更加貴重變成了粉絲比較的話題,以此論證粉圈實力。
小到鋼筆、大牌護膚品,大到金條、和田玉,從麵包飲料到奢侈品,甚至還有金條,禮物貴重程度讓人震驚。從節目主持人到工作人員,覆蓋範圍讓人咋舌。近幾年,粉絲後援會為了自己偶像的面子和受到所謂的「照顧」,越來越喜歡下血本,這種不良風氣已經蔓延至整個娛樂圈,形成了行業明規則。
快樂大本營粉絲應援的瓜越吃越大了,網友在網上持續爆料,快本的粉絲應援之前都是粉絲自己買些精緻的吃喝送進去,現在節目組不讓粉絲自己買了,直接讓粉絲給錢,然後工作人員買,之後給粉絲髮幾張圖就說買完了。現在網友爆料,快本工作人員給出的返圖得知,一套下午茶應援價格為8500。
部分年輕人追星追的暈頭轉向,被黑了還在維護這些主持人,這兩天看到各種奇葩的言論,什麼送個禮物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那江湖是人情世故!
作為禮儀之邦,「禮」這個字被人們慢慢曲解。典籍依據:《詩》序:"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禮記》:"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而不是禮物、禮品。
現在的社會,禮尚往來成為一種默契。辦事送禮、就醫送禮、上學送禮......禮無所不在,國人把禮用到了淋漓盡致。電視劇《少帥》裡有一句臺詞:江湖不是打打殺殺,那江湖是人情世故。把現在的社會現狀完全展現!
學校亦江湖,充滿人情世故!
前面寫的一些東西,只是為了做一些鋪墊吧。因為這次快樂大本營粉絲送禮的事,讓我更多想說的是「校園送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在這個成才的道路上,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學。為了讓孩子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從學區房到重點高中,從重點班到前臺搶座,讓家長們操碎了心。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送禮是必須要做的。
送禮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會如何送禮才是真正的高明。當然學校也會提前對學生家庭條件摸底,根據你的家庭條件,就可以判斷你送禮,到底有沒有用心!比如:老師布置的特殊作業,就是讓大家回去的時候看一下自己家中開的是什麼車,並且把汽車的型號填寫下來交給老師。
送不送?送啥?怎麼送?送多少?什麼價位?會不會被拒?送了有沒有效果?
不送,自家孩子會不會被漠視?送少了,自家娃會不會被穿小鞋?
今年送,明年是不是也得送?去年送的是XX,今年是不是得送點新花樣?
現金?名牌包包?精美禮品?選擇禮品真的是太艱難了,而且這個分寸也實在是不好把握!
我的一個朋友他老師是一名老師,之前我對給老師送禮,抱著「上學還有給老師送禮嗎?」的心態,自從有一次吃法,徹底改變了我的認知。逢年過節,除了清明不送,各個節日都有送禮的家長,不管傳統節日,還是洋節日,節節都有的禮,禮禮有不同。甚至連24節氣,都有送禮的。
這禮該不該送?
多數網友認為不該送,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歪風邪氣,應該制止。不少家長更是坦言,從未給老師送過禮,而孩子也沒有被老師區別對待。有家長說,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就是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
有些家長表示,為了孩子,可以傾其所有。有些時候,在節日之前,某些老師也會給予適當的暗示提醒,不送也得送啊!如果別的家長都送了,自家孩子不送,擔心老師會對孩子另眼相看,最後苦了孩子。送禮只是為了心安,希望老師不要區別對待。
不過也有大多數家長表示,送禮真心送不起。動輒幾千元的購物卡、名牌化妝品、旅遊卡等等,有時候家長一個月一半的收入都給老師送禮了!有些家長為認為,老師收了禮物就應該給予孩子優待,比如孩子競選班長、或者孩子表現不好時,能夠給予平時更多的關心。如果老師達不到家長的預期目標,家長就會抱怨,給予道理、禮物雙重綁架。
一個人可以沒有學識,但是卻絕對不能道德敗壞,這是做人的底線。
禮,當然可以送,但不要忘了初衷,變了味道。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