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知道的《哈利·波特》人物背景故事

2021-02-07 Pottermore中文

羅琳筆下的某些角色真是精彩得讓人忍不住想深入了解。

哈利·波特的故事簡直是個傳奇,不過書中的某些相關信息較少的角色們大家也很感興趣,並且想知道更多的背景故事。如果能在冥想盆中看看以下這些人的故事就好了...

莉莉和詹姆婚後第一年的生活

一對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年輕的夫婦,正在躲避伏地魔和他的食死徒們。

這場景聽起來像是一場精彩的追逐驚悚片,不過從莉莉給小天狼星·布萊克的信中可以看出,實際上這段時間莉莉和詹姆大部分時間都在戈德裡克山谷隱居,遠離戰火。不過我們也從預言中得知過,詹姆和莉莉開始隱居前曾三次對抗伏地魔,而這三次經曆書裡只是一帶而過,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莉莉和詹姆為了抵抗伏地魔獻出了生命,不過我們非常想知道他們犧牲前的英勇事跡。

「關在這裡詹姆有些憋悶,他儘量不表現出來,可是我看得出來。另外,隱形衣還在鄧布利多那裡,他也所以沒有機會出去。如果你能來,他會多麼高興啊。」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賓斯教授的生平事跡

沒錯,我們很想知道關於賓斯教授的更多故事。

雖然賓斯教授經常讓他的學生們無聊到在課堂上打盹,我們敢打賭這位唯一的幽靈教授在世時肯定也有過非常激動人心的故事。關於賓斯教授我們唯一知道的信息是:他年紀很大了,一直以來都在霍格沃茨教魔法史,有一天他去上課時忘了帶他的身體。不過這名魔法世界的歷史學家在世時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誰知道呢——畢竟從來沒人說過賓斯教授當鬼魂的時間有多久,他可能經歷過某些非常激動人心的時期呢!甚至也許他親眼看見過妖精叛亂!提起妖精叛亂.... 

妖精叛亂

雖然這段歷史跟任何角色都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妖精叛亂聽起來就是魔法世界歷史中的一段十分引人注目的時期。

妖精們的那場「血腥而兇殘的」叛亂發生的時間早在十七至十八世紀,這很可能是妖精們仍然不情願讓巫師們擁有妖精打造的物品的原因之一。了解這段歷史肯定會幫助我們理解拉環在古靈閣背叛哈利,羅恩和赫敏的行為。妖精叛亂與哈利的故事相比絕對大徑相庭,如果提到也不會給主線情節帶來大的改變,不過中世紀巫師和妖精之前的戰爭真的讓人非常好奇呀!

阿不思·鄧布利多年輕時的生活

《阿不思·鄧布利多的生平與謊言》和埃非亞斯·多吉為鄧布利多寫的悼詞也許解答了我們心中的某些關於這名天才巫師的問題(不過有些答案並不是那麼準確,畢竟《生平與謊言》一書的作者可是...)。不過如果有機會拜讀一下阿不思年輕時在霍格沃茨的日常將是多麼有意思的一件事啊!

他是不是也有些萬事通?他會不遵循規矩嗎?我們知道鄧布利多的妹妹阿利安娜去世後,他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所以我們猜想少年時期的鄧布利多也許與我們所熟悉的那個人截然不同。

「第一學年快結束時,人們不再把他看作一個仇視麻瓜者的兒子,而是看作學校裡一個前所未有的最聰明的學生。我們有幸成為他朋友的幾個人都以他為榜樣獲益匪淺,更不用說他總是毫不吝嗇地給我們以幫助和鼓勵。他多年之後向我坦言,他當時就知道他最大的樂趣在於教書。」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肯尼沃思·惠斯普撰寫《魁地奇溯源》背後的故事

紐特·斯卡曼德有故事講,那麼肯尼沃思·惠斯普為什麼就不行呢?他是一名來自諾丁漢郡的魁地奇專家,對於這種運動無所不知,不過我們對於他的了解非常少。他應該出現給最新的比賽用飛天掃帚打打廣告,或者在魁地奇比賽中擔任專家點評啊!請給肯尼沃思·惠斯普加戲!

羅琳所作的HP周邊書籍霍格沃茨圖書館系列(包括神奇動物,神奇的魁地奇球和詩翁彼豆故事集三本)中也有肯尼沃思·惠斯普的這本書(在麻瓜世界書名被翻譯作《神奇的魁地奇球》),中文版是由大家熟悉的人文社馬愛農老師翻譯。

(下面這個是公眾號可選擇植入的電影圖書購買連結,點進去應該是當當網的這本書,建議讀者自行參考其他網絡或線下渠道價格對比後再考慮購買)

掠奪者的奇遇

真想品讀一下小天狼星讓西弗勒斯·斯內普去尾隨即將變形為狼人的萊姆斯·盧平時,詹姆出面救了斯內普一命的場景啊!另外我們也很想知道這臭名昭著的四人組中的三位是如何變身為阿尼馬格斯,或四人是如何製造出活點地圖,又或者他們是怎麼發現霍格沃茨的所有秘密通道的。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他們是怎麼發現需要用魔杖輕輕敲哪個塑像的駝背才能打開通往蜂蜜公爵地窖的通道的呢?

奇洛在羅馬尼亞的奇遇

遇到伏地魔之前,奇洛只是一名天真的巫師,想要通過找到伏地魔殘餘的存在和向他學習黑魔法證明自己的能力。

在他踏上旅途之前,他曾在霍格沃茨擔任麻瓜研究的教授,曾經的他並不像伏地魔一樣,想統治魔法世界。因此,他在羅馬尼亞的時光肯定是一段扣人心弦的旅程:當時黑魔王逐漸引誘奇洛,並最終將他控制了起來。

「我是在環遊世界時遇到他的。我當時還是一個傻乎乎的小夥子,對善惡是非有著一套荒唐的想法。是伏地魔指出了我的錯誤。世界上沒有什麼善惡是非,只有權力,還有那些無法獲取權勢的無能之輩……從那以後,我就忠心耿耿地為他效勞,不過我也有許多次令他失望過。」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迪安·託馬斯父親的悲劇

迪安的故事是最精彩的書中未出現的情節之一,不過精彩的原因並不令人高興。

羅琳曾透露,迪安的生父是一名巫師,為了保護迪安和他的麻瓜妻子不受到食死徒的傷害離開了他們。不久後便因為他拒絕成為食死徒行列,被食死徒們殘忍地殺害了。伏地魔第一次崛起時有許多黑暗的故事,不過我們真希望能了解迪安父親當時勇敢行為的詳情。還有:可憐的迪安啊。(之前整理過的詳細消息→那些從未在書中出現過的幽靈情節(二))

湯姆·裡德爾在孤兒院的生活

年幼的湯姆·裡德爾究竟對艾米·本森和丹尼斯·畢肖普做了什麼,導致二人從此就不一樣了呢?大家肯定對於這名世界上最邪惡的黑巫師的童年與他是怎麼學會利用他的力量的故事非常好奇。

「從那以後,艾米·本森和丹尼斯·畢肖普就一直不大對勁兒,我們問起來,他們只說是跟湯姆·裡德爾一起進過一個山洞。湯姆發誓說他們只是去探險,可是在那裡面肯定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我可以肯定。此外還有許多許多的事情,稀奇古怪……」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冥想盆、奇洛教授、狼人、萊姆斯·盧平、活點地圖、那些從未在書中出現過的幽靈情節(二)】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請點擊右上方的「...」分享到朋友圈吧(ノ ̄ω ̄)ノ

關注公眾號查看PM測試翻譯及多篇JK羅琳原創長篇譯文

個人整理翻譯,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重映:我們麻瓜與哈利·波特的20年
    但是,《哈利·波特》的中文版要比英文版晚半年才出版,這個冗長的時間差,讓我頓悟了學習英語的理由:如果我可以閱讀英語原著,就不會慘遭同學的劇透,甚至還可以給別人劇透。那時的我高二,雖然英語成績一般,但好在基礎不錯,再加上一直在和同學們比賽對故事細節的記憶,導致我看原版書時,竟沒有發現一個不認識的英語咒語,也沒有弄不明白的魔法世界專有名詞,看得特別順暢。
  • SFA人物 |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哈利·波特的魔法並未消失
    我覺得那些電影已經開始了,沒有我們,他們也做得很好。」因為與哈利·波特這個角色相伴十年,在J.K.羅琳擔任編劇與製片人的《神奇動物在哪裡》上映之後,還是有人幻想著丹尼爾能夠手持魔杖,與這個發生在「哈利·波特」系列65年之前的故事有所關聯。對此,丹尼爾委婉地表示這不會發生,「我認為其他人現在也都很忙,而且我們經常在不同的城市與地區工作。
  • 關於話劇《哈利·波特》我們知道哪些事?
    但它是羅嬸親自認可的續寫故事!探索人到中年的波特先生需要面對的現實。官網介紹截圖: 主人公是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哈利·波特這對父子。3. 故事從《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結束時開始(不小心雙關了飛賊上的I open at the close?概念海報的設計會不會也契合這個點?)
  • 20年後再上映:哈利·波特為什麼讓我們著迷?
    赫敏、羅恩、鄧布利多、斯內普……電影裡的每一個角色,似乎都是從書裡走出來的人物,沒有讓我們失望。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故事的發展,魔法世界裡的哈利和小夥們在成長,而現實中的演員們也在成長。J.K.羅琳說,「除非有人想聽,否則不會有故事。我們最愛的故事會永遠生活在我們的心中。所以無論你是通過看書還是看電影,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都會一直在那裡,歡迎你回家。
  • 哈利·波特真的不會再回來了
    然而JK·羅琳方對此予以否認,羅琳的代理人稱:「《哈利·波特》沒有拍劇計劃,任何此類報導都是純假設。」有不少「哈迷」表示:白高興一場……2011年夏,《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落下帷幕,哈利·波特系列正式宣告完結,羅琳表示不會再寫任何相關後續故事了。
  • 為何《神奇動物在哪裡》,讓許多《哈利·波特》的粉絲感到不滿?
    是的,埃迪·雷德梅尼扮演的紐特·斯卡曼德看似是該系列電影的主角,但是當《神奇動物在哪裡》進入第二部的時候,你會發現並沒有特別的故事情節是關於他的。一位影評人當時寫道:「紐特在這部電影中沒有被充分利用,讓人感覺他不再是主角了。未來的《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需要記住,紐特·斯卡曼德是該系列電影的靈魂人物。在其迅速發展的知識和偉大的世界建設的核心,哈利·波特世界是由它的人物支撐的。
  •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到店啦!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以J.K。羅琳、約翰·蒂法尼和傑克·索恩創作的全新故事為基礎,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八個故事,是一部由傑克·索恩撰寫的全新劇本,也是第一個被搬上舞臺的「哈利·波特」官方故事。
  • 《哈利·波特1: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電影如何運用景別來敘事?
    接下來,我們將以電影《哈利·波特1: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為例子,說一說電影的鏡頭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電影鏡頭分為:大全景、全景、全身鏡頭、中景、特寫、大特寫六大類。這其實涉及到一個電影專業的名詞,即「景別」,就是主要指鏡頭與拍攝物體激勵的遠近而形成的視野大小的區別。
  • 「哈利·波特」終於出第八個故事!《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
    但對全球哈利·波特迷來說,這個周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哈利·波特」系列第八個故事《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正式上市。「哈八」終於來了!如果你是J.K.羅琳的粉絲,一定記得她曾信誓旦旦地說過封筆不再更新「哈利·波特」的事。時隔9年,我們不僅疑問,「哈利·波特」系列真的有第八部了嗎?
  •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戰爭中,哪些人物的死亡,令人心碎?
    對於哈利·波特的粉絲來說,霍格沃茨的戰役,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這也是jk羅琳這個有關魔法的故事中,發生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死亡事件的起因。在霍格沃茨戰役中,有不少重大的死亡事件發生。雖然我們不會為了像伏地魔這樣的反派而流眼淚,但是在《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戰爭中,一些人的離去,卻令我們感到心痛。科林·克裡維與哈利·波特一樣,他也是格蘭芬多的一員。他勇敢,也非常的有膽識。如果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收到了給霍格沃茨的信,想必許多人都會想看到科林·克裡維留下的攝影作品。科林·克裡維心底裡非常的喜歡和崇拜哈利·波特。
  • 20年後再次上映:哈利·波特為什麼讓我們如此著迷?
    這讓她腦海中突然產生了一股創作靈感,一個身披鬥篷的魔法男孩出現了:哈利·波特。1997年6月,也就是23年前的那個夏天,《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倫敦出版後一鳴驚人,書中呈現出的神奇魔法、跌宕的劇情以及巧妙的人物設定,讓無數孩子為之著迷。
  • 重讀《哈利·波特》發現:鄧布利多根本沒死,知道這事的人都死了
    可惜麻瓜世界的我們,再也等不到貓頭鷹送來的錄取通知書,更拿不到霍格沃茨特快11點發車的那張車票了。今天想要說的,是我最近重讀、重看《哈利·波特》的小說和電影,發現其中埋藏的一個驚天大秘密,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過。
  • 為什麼我們這麼愛《哈利·波特》
    為什麼我們這麼愛《哈利·波特》作者:🦅院girl為什麼翻開
  • 《哈利·波特》羅恩回歸電影銀幕?魯伯特·格林特:有希望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結束了哈利·波特,羅恩還有赫敏的大冒險。距離我們最近一次見到《哈利·波特》電影,已經過去了許多年。當然,有關於《哈利·波特》的談論卻仍然在繼續著。所以,對於許多哈利·波特的粉絲們來說,他們都希望再次看到《哈利·波特》的電影,粉絲們想要知道,電影中的人物們,究竟過得如何。對於《哈利·波特》的粉絲們來說,我們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那便是演員魯伯特·格林特何時才會繼續扮演羅恩,將羅恩的故事繼續下去。我相信,這麼多年來,魯伯特·格林特已經被問了無數遍這個問題。不過,從他最近的言論來看,他非常自信能夠在多年後,再次勝任扮演羅恩的任務。
  • 哈利·波特,久違了
    對我們來說,哈利·波特的世界不僅僅是一場夢,它更像是一段真實的經歷。尤其是和哈利·波特同步成長的一代人,我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正是和他相似的年紀。在面對我們自己乏味的學生生活時,也渴望有這樣的非凡冒險,渴望有幫助我們的老師,一同闖關的夥伴。哈利·波特也像是一個我們想像中的夥伴,當然我們的生活裡沒有伏地魔,最多只有考試成績。
  • 網課|5-6年級精讀課《哈利·波特》系列第二本《哈利·波特與密室》
    當邪惡的巫師伏地魔以一種新的形式歸來,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共讀「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二部,"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哈利·波特與密室》英文書名: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作者:J. K.
  • 從2002到2020,我們終於看懂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距離哈利·波特收到霍格沃茨入學通知書,已經過去了整整19年。重新在電影院大銀幕看到《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已不再是少年。有幸收到@圈哥觀影團 邀請,和一群深度哈利波特迷一起觀看高清4K修復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一種溫馨又隆重的體驗。與2002年觀看影片時的懵懵懂懂不同,如今再看哈利·波特的故事,多了一份關於世事艱難的感嘆。
  • 從2002到2020,我們終於看懂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與2002年觀看影片時的懵懵懂懂不同,如今再看哈利·波特的故事,多了一份關於世事艱難的感嘆。更重要的是,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故事開始,對魔法世界的存在深信不疑。和所有的瑪麗蘇故事一樣的是,這主人公平凡得不能再平凡,除了額頭的閃電疤痕,哈利·波特只是女貞路上一名平平無奇的不懂事小屁孩。不善交際、不知道如何討好身邊的人(特別是對自己抱有敵意的人),學習也好、生活自理能力也罷,都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甚至連自己的頭髮都不是很聽話——這樣一個對自己並沒有什麼自信的11歲男孩,像極了懵懂無知的自己。
  • 哈利·波特讓我們迷戀的,是那個近在手邊的魔法世界
    或者,陪伴大家童年的IP數不勝數,我們又為什麼獨獨對哈利·波特念念不忘?在那之後的時間裡,這位男孩從火車旅客的突發奇想,成長為了靈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他的生命世界也化作文字、搬上銀幕,陪伴無數人度過了他們的「童年」。從這個角度上說,很多朋友都會下意識地將《哈利·波特》定位為一部「童話」。
  • 「哈利·波特」的成長蛻變
    自我批判丹尼爾也許是我見過的最善於自我批判的人,他像個口齒伶俐、思維洶湧的機器,不停地審視自己是否自滿或傲慢。目前他的身高接近1.7米,鬍子很滄桑,但看起來還是個少年魔法師。「你好,我是丹,」他直截了當地打招呼,「我知道我是誰,但讓我們跳過名氣這些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