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一度勢微的臺劇開始破冰式「復興」。
以《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想見你》等為代表的臺劇在內地播出,不僅口碑過硬,在豆瓣均位列9分陣營,引起高討論度和熱議。
題材多樣,製作精良,臺劇似乎擺脫了過往偶像劇霸屏的態勢,走入另一個階段。
尤其剛完結一個月的《想見你》,超過47萬的粉絲在豆瓣打出了9.2的高分,劇情一直被觀眾津津樂道,成為難得的開年刷屏劇集。
對此,《想見你》導演黃天仁表示:「沒有想到這部作品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和討論度,超出了我的預期。這離不開團隊每個人的付出,也離不開觀眾的支持,他們分享安利,讓更多人看到了這部作品。」
觀眾買帳,口碑穩定,與作品過硬的質量不無關係。那麼臺劇《想見你》爆款是如何產生的呢?其背後是否代表著臺劇「復興」的普遍性規律?對內地劇集有哪些借鑑之處呢?
《想見你》導演黃天仁
對此,我們和《想見你》導演具體聊了聊拍攝臺前幕後的故事以及對臺劇發展的整體看法,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
《想見你》的成功,
是每個環節的「加權」
在採訪的過程中,黃天仁導演強調,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不是某個人的付出成果,而是參與製作的每一個環節的「成功」。
的確,對於影視作品來說,木桶效應同樣適用,從編劇到演員、導演、美術等,其中一個板塊掉鏈子,都會造成損失;而如果每個環節都很好,就會形成加權效應。
1
懸疑+愛情,不一樣的偶像劇
《想見你》最讓人津津樂道和眼前一亮的是將懸疑元素置入愛情劇中,引發觀眾的猜測、熱議和互動。
穿越的故事很多,但像《想見你》這樣構建出新意的故事很少。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來回穿、多人穿,形成了一個莫比烏斯環的敘事結構,即無限循環,因複雜的時間交錯和人物關係,網友甚至製作了《想見你》觀看圖譜,以輔助理解劇情。
來自豆瓣網友
導演黃天仁最初拿到的《想見你》劇本,是前三集的內容。「我一直比較喜歡懸疑、推理類作品,看到這個高概念的故事,覺得既複雜又非常新奇。隱藏了很多議題、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去訴說,會讓人覺得新鮮,很值得玩味,是個不可多得的故事,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黃天仁表示。
《想見你》創意性的故事,跳脫出傳統臺劇的愛情劇框架,人物情感真實飽滿,又加入了不少非典型性的元素,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臺灣愛情劇。
可以說,《想見你》的成功,首先是故事的成功。
2
劇本前置工作,不只是編劇的事兒
如此複雜的故事從文字劇本轉化為影像成片,無疑是具有很高難度的。
黃天仁作為一個劇組開機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的導演。
為了捋清整個故事架構、梳理人物各自的性格,他提前4個月進組,和大家討論和打磨劇本。
他向來對於劇本非常看中,必須將其揉碎掰開,他認為對於人物和故事情節胸有成竹之後,才可以指導演員進行拍攝。
這種前期對於劇本的打磨,最終對整個作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編劇之一的簡奇峰曾表示,他們在創作時,很難用最短時間告訴大家時空觀,得益於導演黃天仁想出用莫比烏斯環概念來進行環形敘述,很快就將敘事結構和時空場立了起來。
並且,黃天仁告訴我們,對其中很多細節也和編劇一起談論設計,有很多創意想法的加入,讓劇情更加合理和動人。
「原本劇本裡第一集沒有李子維,但我覺得讓這個人物早一點出現,會給觀眾一些懸念,增加可看性,大家也採納了這個意見。還有謝宗儒的石頭,一直很連貫的在謝芝奇的診所裡出現,讓觀眾有意無意看到這個東西。了解他們之間的關聯。」黃天仁介紹說。
其次是選角,而這些演員在劇中的表現非常亮眼,柯佳嬿將兩種性格的人物拿捏有度,許光漢陽光帥氣符合劇中人設,施柏宇將暖男的溫柔演得令人心疼。
黃天仁告訴我們:「更看重演員的匹配度和可塑性,如劇中莫俊傑的扮演者施柏宇,作為新人的他,會有些膽怯和羞澀的感覺,這與劇中角色性格和氣質有點像。」
剩下的就是不斷讓演員相信角色、成為角色,在前期就捋順角色在每個時間點、每個場景下的情緒。
對此,在劇本圍讀階段,製作方、導演和演員都經歷了嘗試,預演了每一場戲,每一句臺詞,用怎樣的方式來說人物不同狀態下的臺詞,怎樣更合適。等到了正式開機後,劇本或臺詞基本就沒怎麼經歷大的調整了。
《想見你》導演的對於作品前期劇本的打磨、演員對於角色的前期熟悉和認知,這些做法,也值得眾多影視劇創作者借鑑。
3
為觀眾造夢,要讓他們「身臨其境」
都說,影視作品是造夢的機器。那麼最好的影視作品或許讓人沉浸其中,不知道是在做夢。
為了在場景上符合不同年代的真實情況,美術組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那個年代的考據和布置。
1998是個並不遙遠的年代,物品的樣子大家都是知道的。如為了保持統一性,收音機進行了染色以及陳韻如書桌上書的出版年份都經過了仔細的核對,每個細節都要做到儘量還原故事中應有的場景。
的確,尤其《想見你》作品中不斷的時間穿越,在幾乎沒有任何字幕提示,觀眾卻能通過場景劇情自己感受到,這是整個作品細節處理的結果。
黃天仁表示,「不要低估觀眾智商,只要你用心,他們能夠注意到並且看懂。」
也因為劇組的認真、用心,用很多細節,不僅讓這個腦洞極大的愛情懸疑故事實現了邏輯自洽、自圓其說,也讓追劇的觀眾找到了解謎的樂趣。
這部劇的主創團隊只有60人左右,但是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都讓黃天仁嘆為觀止。
面對提前洩露的大結局補救措施,他們更是用了一個最熱血的方法——連夜加拍彩蛋,用更好的內容,反饋觀眾。
據黃天仁介紹,團隊從決定拍彩蛋那一刻起,一兩天時間不到就拍了出來。討論了三個版本的劇本,到最終拍板定下來用了半天。第二天召集演員,6個小時拍攝完成,之後緊急投入後期。當天晚上就完成。
「團隊不僅用心,並且效率非常高,正是因為每一個環節齊心協力才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黃天仁表示。
而從《想見你》項目中,黃天仁發現觀眾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觀眾想要看到新的、不一樣的東西,不管是更切身相關的人事物、或是值得好好思考的議題,他都很願意嘗試。這也激發了影視作品更多的可能性,傳統的偶像劇或許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他希望能夠拍攝一些更有想像力的作品,給觀眾更多驚喜。
據了解黃導新的項目已開始籌備,是一部劇本很具新意的高概念愛情懸疑劇,合作方同樣是剛剛創造了爆款劇《安家》的耀客傳媒。對此,黃天仁表示默契且價值觀一致的合作團隊非常重要,這次合作是強強聯手,期待碰撞出更絢麗的火花。
臺劇復興,早已埋下了種子
《想見你》幾乎是如今優質臺劇的縮影和代表,接二連三的優質爆款出現似乎印證著臺劇的復興,那麼臺劇是如何「自救」的呢?
說到《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到《想見你》等臺劇反饋好的原因。黃天仁人認為「多樣性」發展功不可沒。「如今的臺劇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一直停留在單一偶像劇。它的往觸角開始往外延伸,抵擋現實世界各個方面的探討。」
而這種發展趨勢在植劇場時候埋下了種子。
當年臺灣知名導演王小棣策劃了包含演員培養和完整作品拍攝的一系列訓練計劃,稱為Q Place計劃和植劇場系列。
植劇場確定了「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個主題。
植劇場推出的8部作
此後植劇場陸續在臺視推出8部作品,市場反響熱烈,更橫掃金鐘獎。
作為植劇場的參與者,黃天仁與王小棣合拍的《荼蘼》豆瓣評分同樣不俗。這些作品打破了單一偶像劇題材,內容不再僅僅局限在豪門情感、偶像愛情中,而是逐漸延伸到平凡人的生活,映射社會的現狀。也培養了眾多新生代演員,許光漢參演的《戀愛沙塵暴》是其成名作,「植劇場」時期他就與導演相識,也合作了《稍息立正我愛你》,給黃天仁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為導演的黃天仁也深刻感受到植劇場帶來的改變,「那時候發現其實觀眾可以接受多元化劇種,而不是只看霸道總裁或純談情說愛的戲。可以說,植劇場探索為後來臺劇大量優質作品出現埋下了種子。」
從那以後,臺劇進入多元類型化階段,海外流媒體合拍成了眾多臺劇的製作模式。
外資的進入緩解了臺灣影視劇資金匱乏的局面,HBO、Netflix、Fox等國外流媒體相繼進入臺灣市場,刺激了本土市場。海外平臺這兩年在臺灣地區投資的電視劇就有十幾部。
在黃天仁看來,國際平臺進入可以讓臺劇市場從亞洲範圍擴大到全世界。並且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臺灣電視人發揮一些創意。
任何產業發展都會有其瓶頸期,從與導演的對談中,我們認識到,臺劇能夠堅持高質量創作、抓住市場機遇並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新回歸大眾視野並吹響了臺劇復興的號角,這或許能給內地影視作品更多啟示,產業的蓬勃發展固然需要機遇,然而「好團隊是基礎,好內容是王道」這才是必須堅守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