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北京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家中參加2020年-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 新能力活動複評答題,全程鷹眼系統監考。受訪者供圖
「全北京最重要的BS活動,你準備好了嗎?」「YCB複評就要開始了,線上測試、鷹眼系統監考⋯⋯」
2020年歲末,北京小升初家長群裡神秘「暗語」頻出。培訓機構老師和家長們心照不宣——又到了小升初孩子們最繁忙的時節。
「BS」即「杯賽」,「YCB」意指「迎春杯」,一項北京大名鼎鼎的傳統中小學數學競賽。
而這只是「民間」叫法。最新活動官方名稱叫「2020-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初評在2020年12月5日結束,複評在2021年1月9日。
同期進行的,還有「華數之星」少年數學大會、「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思維挑戰』冬令營」等。多位家長及業內人士透露,它們就是曾經赫赫有名的「華杯賽」、「希望杯」數學競賽。
長期以來,競賽獲獎的一紙證書被家長們視作小升初成功「上岸」、爭奪優質教育資源的籌碼,而杯賽也因此熱度不減,直至教育行政部門多次出臺「禁賽令」。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課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鈎的行為」。隨後,包括「迎春杯」「華杯賽」等在內的多項競賽被叫停。
2018年9月,《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印發,教育部對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實行白名單管理。而上述競賽並未出現在白名單上。
「很多這類活動沒有申請或沒有通過白名單審核,很有可能改個名字不叫競賽以避開白名單。」
新京報記者多方求證發現「奧數」改名「思維訓練」,答題變身為「闖關」,競賽活動包裝為「研學營」、「冬令營」等,上述賽事名稱雖有變化,但主辦方、組委會並未改變,仍會安排學生考試答題並評獎——奧數杯賽捲土重來。
1月5日,新京報記者致電中國教育學會(該機構受教育部委託負責競賽活動的申報受理和初核工作),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對這類活動家長要多斟酌辨別,可向教育部舉報。
培訓機構代報,神秘的競賽主辦方
「各位家長好,關於迎春&華數的報名連結出來了,北京市含金量最高的比賽活動,點開連結即可報名⋯⋯」
2020年11月17日,北京四年級小學生家長楊女士所在的校外培訓機構班級家長群裡,班主任老師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
楊女士心動了。她點擊進入報名頁面,「2020年-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一行大字跳入眼中,頁面頂部正中顯示有兩個logo,分別為「數學花園探秘」和「北青研學」,底部主辦單位標註為「北京青年國際研學旅行有限公司」。
整個報名過程中,沒有任何「迎春」、「華數」字樣。但該機構老師直接挑明:這就是原來的迎春杯、華數杯,並告知家長們:「這次的迎春&華數活動,初賽合到一起舉辦。進入初賽後,即同時獲得迎春杯複賽和華杯賽複賽的資格。」
據悉,活動按年級進行,三、四、五、六、初一年級的考生可選擇自己對應的年級報名,「各年級按一定比例的優秀生可進入複評」,報名費用520元。
楊女士女兒順利通過了初評進入複評。2021年1月9日早上10:30,孩子坐在電腦前,登錄2020年-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複評系統開始答題。在她的斜後方,還支起一部手機,開啟「鷹眼監考系統」作為第二視角,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出現在監控畫面中。
「這樣沒有死角。」楊女士告訴記者,在規定時間內,孩子不能出畫面,家長不能進入畫面,全程開啟揚聲器,所以也無法通過聲音交流。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競賽活動轉為線上進行,為保證公平有序進行,「鷹眼監考系統」成為大部分主辦方的選擇。
但主辦方是誰,楊女士並不知情。她告訴記者,整個報名參賽過程中,報名、諮詢等均是通過孩子參加的奧數校外培訓機構完成,考試全部為線上形式,沒有接觸到主辦方工作人員。她給孩子報名奧數班已有兩年時間,每年學費將近2萬元。
2021年1月5日,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俱樂部在每個城市有多家會員單位,主辦方會授權這些會員單位招生。和迎春、華數活動一樣,希望數學活動也不接受個人報名。
「例如北京,有北京工作站,北京工作站對北京的會員單位進行管理。報名須通過會員單位,我們總部這邊不接受報名。」該工作人員告知,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在北京已有60餘家會員單位,學而思、新東方、高思等知名教育機構均為其會員單位。
「華數之星」少年數學大會(俗稱「華杯賽」)亦如此。
2020年11月,微信公號「華數之星」發布通知稱,啟動2021「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但不接受個人報名。1月初,新京報記者聯繫到該活動主辦方一名工作人員進行活動諮詢,對方表示「一切等培訓機構老師通知」。
這也引發一些家長質疑。12月中旬,初賽結果公布後,一名對成績存疑的家長告訴記者,「這個活動連主辦方客服電話都沒有,想諮詢都找不到人。」
迎春杯數度被禁、更名,從未離去
在「2020年-2021年度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的初評和複評系統頁面中,能夠清楚看到「數學花園探秘」的logo。多位培訓機構老師和家長指出,「數學花園探秘」即原「迎春杯」。
迎春杯,北京教培圈當仁不讓的「最有含金量的杯賽活動」。這項始於1984年的北京市傳統中小學數學賽事,三十多年來數次被叫停、多次更名,「迎春杯數學科普日」「數學解題能力展示」等都是它的曾用名。
知情人士透露,最知名的一次叫停,是2018年12月,在中小學生競賽全面被叫停的背景下,北京市教委緊急叫停「ACM-ICPC青少年程序設計科普展示活動」。在多家輔導機構和家長們眼中,ACM就是「迎春杯」改名後的奧數比賽。
「叫什麼不重要。名字換來換去,但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麼。」
北京市初一年級學生家長程晚告訴記者,女兒五年級時曾兩次參加該項活動,無論名字怎麼改,多數學校、機構和家長還是更願意沿用「迎春杯」的叫法。
更名後,在他們為孩子準備的小升初簡歷上,通常都會在孩子所獲獎項名稱後加括號標註「(原迎春杯)」字樣。
在程晚女兒2017年領取到的獲獎證書上,落款處有兩個蓋章,分別為「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委員會」和「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
新京報記者登錄資優教育科技中心官網,簡介顯示,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的業務範圍主要有:舉辦不同類型的資優生學習講座(競賽類、中高考、自主招生類等)、資優生發現測試及中小學競賽活動。
網站還對中心的常規競賽活動組織以及管理活動進行了說明。「在本中心下屬:1、華杯賽北京地區管委會職能和工作;2、迎春杯組委會辦公室、北京地區管委會職能和工作;3、數學花園探秘組委會辦公室、北京地區管委會職能和工作⋯⋯」涉及的比賽共計五項。
2021年1月8日,新京報記者登錄該網站發現,其首頁「新聞公告」「歷屆真題」「杯賽動態」等欄目的信息更新均停留在2018年,點擊「在線報名」「在線活動」按鈕均無反應。然而,「成績查詢」服務仍在繼續,輸入考生姓名、考號等,即可查詢「2020創新能力科普活動」「2020數學華夏」「2020春季網賽」等賽事的成績。還可以查詢歷史賽季成績,包括「2020賽季決賽」「2019網絡活動」等。
同時,「教練員等級認證」一欄也在保持更新。目前該中心官網顯示,經過認證的教練員多達590餘位,他們工作單位為各地的教育培訓機構。記者注意到,其中不乏知名教育機構,包括學而思、新東方、樸新教育、立思辰、巨人學校等。
天眼查顯示,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成立於2014年,大股東陶曉永,持股比例51%,陳平持股35%,為第二大股東。
網絡公開資料顯示,陶曉永有多個身份頭銜,包括華杯賽主試委員會委員、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北京集訓隊教練組組長、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的創始人和推行者等。同時,陶曉永和陳平均為坊間傳聞的「奧數十大名師」之一。
「迎春杯」「希望杯」「華羅庚金杯」「走美杯」被稱為「四大杯賽」,是小學領域知名度最高的全國性奧數比賽。「四大杯賽」在誕生之初,都是旨在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鍛鍊數學思維。此後,因為與小升初的「升學」掛鈎,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被裹挾其中,學奧數也逐漸失去其本意。雖然教育部門多次明確要求「各類考級和奧數競賽不作為升學依據」,禁令之下,仍有奧數比賽屢屢換「馬甲」重生。
變身研學營,華數原主辦方捲土重來
「終於上岸了。」
2020年7月,拿到清華附中錄取通知書的「海澱家長」陸先生長出一口氣。
儘管沒任何直接證據證明這張「offer」與奧數成績有關,但陸先生還是認為過去兩年幾度陪女兒參加的奧數研學活動「值了」。
「奧賽都禁了,所以辦成研學的形式,找一個名堂包裝起來。其實家長都心知肚明。」陸先生回憶,三次活動分別為2019年的「北青華數之星華羅庚金杯研學行夏令營」、「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精英研學夏令營」,以及2020年的「華數青少年研學冬令營」,最終孩子拿到理想的名次和證書。
「一個孩子費用四五千元,家長陪同的話,額外費用自行承擔。」陸先生指出,競賽轉型為「研學活動」後,費用也水漲船高,從幾十、幾百元飆升至幾千塊。另一名北京家長程晚則告訴記者:「去年兩個比賽本來都想參加,但兩個營的費用加起來要將近2萬元,後來就放棄了。」
陸先生向新京報記者透露,2019年夏令營舉辦地之一是長春,行程第一天晚上報到、安排住宿,第二天上午會講兩堂課,然後下午考試。「接下來的一天帶著孩子在當地進行所謂的研學活動,去名勝古蹟轉一轉,最後會公布成績、發放證書等。」
在陸先生女兒拿到的證書上,蓋章為「北京青年國際研學旅行有限公司」和「北京華杯賽少年數學教育發展中心」。他說,少數孩子會晉級後續的「大師賽」,但對大部分孩子來說,拿到這個證書就夠了——在小升初的簡歷上這將是家長最在意的一筆。
那麼,「華數之星」前身真的是中小學數學四大杯賽之一「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嗎?二者到底有什麼關聯?
記者了解到,在政府「禁賽令」之前,「華杯賽」相關活動信息均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華杯賽組委會」發布。2019年3月,該公眾號發文稱,「『華杯賽』組委會率先在全國將比賽停止。經過近一年的醞釀與探索,『華杯賽』組委會決定⋯⋯聯合國內領先的專業研學國企機構北京青年國際研學旅行有限公司和廈門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動將『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簡稱『華杯賽』)轉型升級為研學旅行。」
公開信息顯示,該微信公眾號帳號主體為「北京華杯賽少年數學教育發展中心」。天眼查顯示,該中心成立於2003年,張連傑擔任經理、執行董事,呂洪民擔任監事,股東包括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總編輯王懷倜等。
2019年3月關於轉型研學的推文發布後,微信公眾號「華杯賽組委會」即停止更新。同時記者注意到,同年(2019年)12月,一個名為「華數之星」的微信公眾號註冊誕生。
「華數之星」首篇推文於2020年4月發出,宣布「自2020年開始,將啟動『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簡稱:華數之星大會)活動,努力打造成為一項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面對中小學校外教育的大型數學活動。」同時指出,「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是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小學數學》雜誌社、北京數學會普及委員會聯合主辦的非競賽類校外教育活動。
公眾號「華數之星」帳號主體為「北京華數之星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亦成立於2019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張連傑,呂洪民也擔任該公司的監事、股東。
此外,「北京華杯賽少年數學教育發展中心」的股東王懷倜擔任新誕生的2020「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組織委員會副主任。
2021年1月5日,新京報記者致電華杯賽主辦方一名工作人員進行諮詢,問及活動組委會是否有變化,對方表示「我們人員都沒變」。
闖關遊戲、思維挑戰,希望杯玩起「文字遊戲」
2020年,除了「數學花園探秘」和「華數之星」,楊女士還給孩子報名了「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2020-2021『思維挑戰』冬令營」。
楊女士告訴記者,該活動報名僅面向該年度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會員開放。「這個活動是會員制,要先註冊會員才能報名參賽,會員費365元,非會員沒有報名資格。」
對此,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表示,正常情況下每年9月起交會員費,成為會員後,系統默認可以參加冬令營(免費),還可以參加兩次投稿,好的作品會被推薦至國家級期刊《數理天地》,還可以獲取學習資料等。
該工作人員表示,2021年還將有一次夏令營,但原則上是「冬令營中獲獎的孩子才有資格報名夏令營」。
冬令營活動內容是什麼?主辦方在通知中表示,2021冬令營全部採用線上闖關的遊戲形式。對於上一年「『深度探索,思維挑戰』冬令營——2020年的勇敢者遊戲」活動的描述則為「這是2019年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以數學思維為核心的課外趣味活動。讓孩子們在一天的冬令營中快樂玩數學闖關遊戲,挑戰自我。」
「闖關遊戲」又是什麼?記者從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發布的通知中看到,通知指出,活動「將在全國所有省市範圍內繼續採用國家在線考試平臺舉行同步線上活動」、「將採用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監查系統、人臉識別系統和雙視角鷹眼輔助監考系統」、「紙質證書和榮譽勳章將由會員單位在疫情後組織頒發」⋯⋯通知中多處出現「考試」、「監考」、「成績」字樣。
那麼,「闖關遊戲」是原來的「希望杯」數學競賽嗎?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主辦方團隊是同一個,但活動形式不一樣了。」
上述工作人員解釋稱,現在國家取消了所有的面向中小學生的「杯賽」,希望杯只剩下高中組競賽通過審批進入教育部白名單。「現在中小學的杯賽是以俱樂部的形式出現的。」
另外他指出,現在冬令營也改為線上闖關的形式進行。當記者問及「闖關是不是答奧數題」時,對方稱「我們只能說是思維挑戰,把數學趣味化了一點」。記者追問「是不是考試?」對方答覆稱「我們稱它為闖關」。
記者注意到,2020年2月,公眾號「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曾推送過上一年的「闖關」真題,題目共計40道。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面10道題可能會相對簡單一點,後面比較難,「但我們組委會的老師還是同一撥人。」
中國教育學會回應:可向教育部舉報
這個冬季,不僅傳統賽事「回歸」,還有新的比賽出現。
2020年,不少關注小升初的家長都聽到了一個新的數學競賽的名字:小禾杯數學大會。大會時間是2020年12月12日,僅限五六年級和初一初二孩子參加,初賽費用50元。
目前,2020年第一屆小禾杯數學大會初評獲獎信息已開放查詢,決賽也已經開放報名。記者在報名連結中看到,除了需要填寫基本信息、所在的區、目前就讀學校年級,還要填寫目標學習、期待從哪個機構領取獎牌。對參加決賽學生收取報名費500元。
活動報名連結中顯示,「本次在線數學大會由湖南博林教育組織」。同時,報名連結中附有繳費二維碼,微信掃描繳納,收款方為暱稱「小荷」(現已改為「大荷」)、真實姓名為「xx民」的個人。
一個面向北京地區的比賽,為何主辦方為湖南的公司?收款方為何是個人微信帳號?不少家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質疑,「一開始沒敢報,以為是騙子」。
但面對諸多競賽,陸先生說,他在報名時並沒有糾結:「要想讓孩子上好學校,這個問題是逃不過的。」陸先生告訴記者,女兒小升初那一年,自己很焦慮,「一直上火,牙疼了一個多月。」
陸先生女兒準備的簡歷做成了一個PDF文件,有22頁。「證書圖片什麼的都要放進去,一份簡歷有好幾十兆。除了奧數證書外,還要附上在學校獲得的成績,劍橋通用英語五級成績,區三好、市三好、紅領巾獎章等獎項,孩子的特長比如鋼琴幾級或者棋類藝術類體育類特長等。」
目前,陸先生女兒已成功「上岸」,進入心儀學校讀初中。陸先生暗自認定,雖然折騰,但這些數學競賽沒有白參加。
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要求,「從嚴控制、嚴格管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競賽應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盈利為目的。主辦方、承辦方不得向學生、學校收取成本費、工本費、活動費、報名費、食宿費和其他各種名目的費用,做到『零收費』,不得以任何方式轉嫁競賽活動成本。」開始全面禁賽。
從2019年開始,教育部審核並公布競賽名單,嚴控競賽數量,所有進入白名單的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盈利為目的,堅決做到「零收費」。
2020年8月20日,教育部公布2020-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共35項競賽進入名單。
而上文中提到的「線上青少年創新能力活動」、「華數之星」少年數學大會、希望數學少年俱樂部「思維挑戰」冬令營活動、小禾杯在線數學大會等比賽並不在白名單中。
對此,1月5日,中國教育學會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新京報記者稱:上述活動均未通過白名單審核。按照教育部要求,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競賽活動是不允許舉辦的。
「有很多這種活動,沒有報備或沒有通過審核、不在白名單之內,很有可能改個名字、不稱自己為競賽,以避開白名單監管。」上述工作人員指出,對這類活動家長要多斟酌辨別,可以向教育部舉報。
「針對近日家長反映部分培訓機構正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新希望杯』、『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等競賽活動的情況,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組織未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競賽活動⋯⋯」2020年12月24日,武漢市教育局發布《關於重申中小學生競賽活動禁令的通知》,明確將規範民辦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從嚴查處違規行為。
2020年12月30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也發布重要提醒: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需審批才能舉辦,任何競賽獎項均不與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掛鈎。
在諸多家長為一紙證書奔走的「競賽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提醒恰逢其時。
【奧數「杯賽」沉浮記】
「迎春杯」「希望杯」「華羅庚金杯」「走美杯」被稱為「四大杯賽」,是小學領域知名度最高的全國性奧數比賽。「四大杯賽」在誕生之初,都是旨在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鍛鍊數學思維。此後,因為與小升初的「升學」掛鈎,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被裹挾其中,學奧數也逐漸失去其本意。雖然教育部門多次明確要求「各類考級和奧數競賽不作為升學依據」,禁令之下,仍有奧數比賽屢屢換「馬甲」重生。
1984年
「迎春杯」誕生,由當時的北京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研究部主辦、北京市數學會協辦、中小學數學教學報承辦,初衷是激發中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現優秀的數學特長生。
1986年
為紀念和學習華羅庚,中國少年報社(現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中央電視臺青少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簡成「華杯賽」。
1990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普及部、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青年報學校工作部和華羅庚實驗室五家單位共同發起組織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2003年,第一屆小學希望杯舉行。
1998年
北京開始實行小學免試、就近升初中政策。不少家長開始把「迎春杯」等杯賽作為孩子進入重點中學的重要途徑,同時,培訓機構開始把各種杯賽宣傳成「點招」的砝碼。
2001年
「迎春杯」數學競賽更名為「迎春杯數學科普日」。
2002年
首屆「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中國少年數學論壇舉辦,該論壇由國際數學家大會組委會、 中國數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少年科學院組織。
2003年
與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脫鉤,「迎春杯」逐漸成為社會培訓機構的賽事,影響力擴大到全國多個城市。同時「華杯賽」「希望杯」等杯賽乘勢而發。同年,「走美杯」(「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開始舉辦。
2005年1月4日
成為民間賽事的「迎春杯」因杯賽舉辦方沒有事先獲得北京市教委的批准,於初賽結束兩天後被叫停,後更名為「數學解題能力展示」。
2012年8月28日
教育部網站公布的秋季開學「監管令」中明確提出,嚴禁奧數與中小學錄取掛鈎。
2013年
「迎春杯」被北京市教委叫停後,更名為「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但大多數機構還是 繼續沿用迎春杯的名稱。
2018年2月12日
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規範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明確表示,未經教育部批准,各類競賽、掛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動不得冠以「全國」字樣。
2018年2月26日
教育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課 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規定,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迎春杯」「華杯賽」等多項競賽被叫停。
2018年9月13日
《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印發,教育部對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實行清單管理制度,每年動態調整一次。
2018年底
北京市教委通知從2019年起「迎春杯」正式停辦。12月7日,「ACM-ICPC青少年程序設計科普展示活動」被緊急叫停。多家輔導機構表示,ACM就是「迎春杯」改名後的奧數比賽。教育部評價,這一活動未按程序報經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同意,被認定為違規變相舉辦的學科類競賽。
2019年1月
教育部公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四大杯賽中的「迎春杯」 「華杯賽」「走美杯」三項數學競賽均不在名單之內,而「希望杯」僅面向高中學生舉辦。
2019年
多項小學奧數競賽轉型為「夏令營」「冬令營」。有報導稱,在遊覽、參觀、研學背後仍是對超綱內容的考核與選拔。比如「華數青少年研學冬令營」、「YCB-DSS冬令營」(「迎春杯大師賽」)。而「希望杯」則轉為付費在線測試。
2020年12月30日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提醒稱,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實行清單制管理,未在清單上的均為違規競賽。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廣大家長和中小學生務必提高警惕,避免上當。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巫慧 繆晨霞 劉洋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