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羽林郎 博物館丨看展覽
經常看古裝偶像劇的朋友們應該都了解其中慣用的一個套路,它可以使劇情更為曲折,也可以使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更為撲朔迷離,那就是——
女扮男裝
但是往往,電視劇裡的姑娘們扮起男裝,依然是這樣膚白貌美、皮膚細嫩。而最神奇的是我們睿智、腹黑的男主角基本看不出來,看不出來!
《雲中歌》劇照 來自於電視指南網
而如果有那麼百分之一的機率被識破,天真的女主也往往會無辜地問一句:
小編很想說:怎麼看出來的,你心裡沒點數嗎?!
之前,小編就發現網上有一部劇,女主常年以男性角色生活,並且帶兵打仗、建功立業。
《將軍在上》劇照 來自豆瓣
這樣的人設,是不是讓你想到了一個熟悉的人物?奇女子「花木蘭」。
但不知有沒有人和小編同樣好奇:女扮男裝出行,甚至像花木蘭般從軍打仗,真的不會發現嗎?
今天,小編就為你扒扒古代「女扮男裝「的偽裝難度。
服飾偽裝
想要偽裝成男性,首先得從服飾上做些改變。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中曾有記載:「我」收到朋友們的邀請去距離家中不遠的水仙廟參加聚會,妻子想去而不能,於是想出一個女扮男裝的好辦法。然後「易鬢為辮,添掃蛾眉;加餘冠,微露兩鬃,尚可掩飾;服餘衣,長一寸又半;於腰間折而縫之,外加馬褂。」出門遊玩一圈竟然沒有人發現。
(清) 沈復 圖片來自噹噹
看起來簡單,可不要以為是簡單的換裝遊戲。
所謂量體裁衣,隨隨便便拿件男子的衣裝小心變成拖地衣。鞋履同理可得。
有了合體的男子衣裝和鞋履,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啦。但是要小心,在一些細節上別暴露了身份。
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髮型需要改變。
雖然古代男子和女子同為長發,但是束髮、盤發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想要隱藏的好,就不能把自己的女子髮髻有所保留,當然更不能戴平常用的簪釵飾物。
明 金髮簪 上海博物館藏
如果不割捨如這般美麗的女子髮飾,恭喜你,獲得「性別隱藏失敗」稱號。
難度:
外貌偽裝
面部當然是不施粉黛為宜。不排除一些時期男子也是「化妝」的,但是想要隱藏女兒姿態,還是粗糙一點比較好。
如果爹娘生的你面相偏男性化的話,那扮起男子自然是極小的違和感。(這可能是古裝劇女主扮男裝違和的原因之一吧,一個個那麼好看就算了還不捨得卸妝)
除了面容,還要隱藏好女性的第二性徵,並且表現出男性特徵。(說人話…)
說人話就是這位女子講話時能夠發出較粗的聲音,咽喉部位的軟骨比平常女子更突起一些,胸部特徵不明顯(或者學會隱藏)等等。
木蘭學男人說話場景 《花木蘭》截圖
當然啦,這些條件一般取決於天生……
這裡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問題,這個鬍鬚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按照傳統觀點,在多數情況下,古代男性對待自己的鬍鬚是比較重視的,發、須輕易不剪。
而且鬍鬚和頭髮如果修剪,需要選擇特定的日子,剪下的須、發還不能亂扔。對待鬍鬚也是十分愛護,注重保養。
《貞觀之治》第23集截圖 睡前戴護須物品(待求證)
髡刑可能有不少人聽說過,它是古代剃髮的一種刑罰。耐刑比髡刑輕一些,指的正是剃掉鬍鬚一類的刑罰。
兩類刑罰偏重於給罪犯帶來心理上的懲罰而不是身體上的疼痛,在孝行觀念裡,剃去鬚髮無異於在他的臉上貼上不孝的標籤。
圖片來自百度
根據史籍和出土秦簡的記載,至遲到戰國,耐刑已經出現,到始皇時已經很成熟了。
但是這一刑罰存在的時間並不長,秦漢流行之後,較為少見,到隋唐已經消亡而不見於記載。
這或許從情感上表明了當時男性對鬍鬚的珍視。
但是另一方面,古代男子並不是人人蓄鬚。(此處援引沈從文先生觀點和資料,歡迎大神補充或反駁)
《列女仁智圖》(宋摹)卷上繪有一系列的春秋時期歷史著名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留著各式鬍鬚的,也有已經成年不留鬍子的。
《列女仁智圖》(宋摹)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漢魏之際的石刻、壁畫、漆畫、泥塑等形象也可參考。宋代的《洛陽耆英會圖》和《西園雅集圖》中也有過四十還未留鬍子的形象……
或許可以推測,古代男性在留須方面有著一定的自由,不同時期人們對於鬍鬚的重視程度可能也有所差異。
另一方面,從生理學角度而言,鬍鬚的濃密、多少,鬍子的形態本身就是各式各樣的,還有些人天生鬍鬚極少。
所以在鬍鬚這個問題上,以天生鬍鬚少等各類理由矇混過關也不無可能。
難度:
儀態偽裝
《木蘭辭》作為中學語文必備篇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木蘭本來是一個普通女性形象,當兵之前可是一位乖乖在家安靜織布的女子。所謂:「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花木蘭》電影截圖 木蘭當戶織
「從此替爺徵」之後,不僅沒有造成自己的殘傷或不幸戰死沙場,反而立有大功而歸,「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回家之後才恢復真身「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花木蘭》電影剪輯截圖 當窗理雲鬢
從文學作品賦予的木蘭形象中,這是一位並非從小習武的普通弱女子,女扮男裝從軍之後,十二年隱藏身份成功還立有戰功,實在是細思極恐啊。
假如木蘭剛好外貌等特徵偽裝的條件都很好,但是其實男女之間舉止和儀態的巨大差異能夠讓她很容易暴露。
《女誡》中有言: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此類標準下,教育長大的女子其實是比較難改變自己的「小女兒」情態。
《花木蘭》動畫電影
如果隱藏身份之前未按照男子的舉止行為要求「模仿訓練」,很容易就會「露餡」。是不是許多人都有很難改變的習慣性小動作?
《將軍在上》裡葉昭從小在家就是當作男孩子養大的,並且習武多年,長在邊疆,行為舉止上早就是男性的特徵了,在這點上應該是「渾然天成」。
《將軍在上》劇照 左為女一葉昭
除了行為和儀態上容易暴露,木蘭的體力值和戰鬥值還是挺叫人擔心的。
難度:
生活偽裝
木蘭明明前幾天還在家乖乖織布,保持著自己的清閒貞靜,結果沒幾天為家人毅然決然去參加軍事訓練,接著上戰場殺敵。
心疼木蘭的身板,忽然就這麼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和戰鬥訓練,居然吃得消?
徵戰沙場十幾年,沒有受過傷導致在醫治時被發現身份?(真是福大命大)
《花木蘭》電影剪輯截圖 木蘭沙場作戰
還有一點是非常大的困難,那就是當兵打仗過的可是集體生活,私人的空間是很小的,想要隱瞞好性別,難度可想而知。
從中國古代的軍隊編制和一些戰爭的記載來看,普通的士兵是需要和大家同吃同住的。而將領則會有相對多的獨立生活空間。
想要在長期的集體生活裡隱藏性別,操作起來的難度歡迎腦補。
有人會問,除了木蘭,古代女性上戰場的記載和女扮男裝的確實不少啊?
歷史上的女將軍確實有不少,但其實很多女將軍並未隱藏真實的性別。真正女扮男裝去當兵的寥寥無幾。
今人修建的婦好塑像
女扮男裝的故事許多存在於明清文學作品之中,傳奇小說多是真真假假。《木蘭辭》衍生的情節,不知成為了多少明清戲劇、小說的創作源泉。
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復見兩木蘭」中記載了兩則明代女扮男裝故事。其中一位「韓氏」,在戰場往返七年,竟然無人察覺,「雖是同伍亦莫覺也」。
如此看來,是有幾分像木蘭了,隱藏的很好,這種小概率事件可能也是存在滴。
當然啦,此書作為一本明人的筆記,也只能僅限參考。
難度:
看完詳細版的任務介紹與分析,是不是覺得五顆星難度的任務達成概率很低呢?
好在那些對女子的限制早已破除,如今,英姿颯爽的女兵絲毫不輸男兒。在各行各業的女性也展示著不同的美與才能。
而對於偶像劇中女扮男裝的劇情,大家樂呵樂呵就好。
劇照原圖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 石海雄.質疑花木蘭[J].文化學刊,2011(2).
[2] 鮑震培.真實與想像——中國古代易裝文化的嬗變與文學表現[J].南開學報,2001(2).
[3] 丁改蘋.中古鬍鬚文化透視[D].陝西師範大學,2013.
[4] 沈從文.古人的文化[M].中華書局.2014.
[5] 劉縉.宋代正規軍事訓練初探[D].陝西師範大學,2008.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後臺回復關鍵詞「投稿」
可查看約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在古代女扮男裝真的不會被發現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