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槊賦詩【héng shuò fù shī】背後的故事

2021-02-19 三國演義的故事

  曹操平息了北方分裂勢力後,接著又帶領83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

  到了晚上,天空中的月亮是非常明亮的,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的將士們,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統一中國同心協力,日後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

  文武們都站起來說聲謝謝,曹操很高興,先是用葡萄酒祭長江,然後裝滿了三杯。並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

  接著,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饜高,水不饜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吟的詩詞為《短歌行》,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就提到它,後來經過小說家渲染,更是家喻戶曉了。但此詩究竟寫什麼?

  唐代吳兢說它「言當及時為樂」(《樂府古題要解》)。羅貫中則又給此詩蒙上「詩讖」的迷信色彩,說曹操「烏鵲南飛」諸句是不祥之兆,預示他赤壁之戰的失敗。這些說法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認為還是清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是勸人及時行樂嗎?誠然這是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嘆,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貪生畏死之想,聯繫全篇來看,他感嘆的是戰爭頻仍,大業未成,因而產生一種時間的緊迫感。

  正如他自己所說:「不戚年往,憂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這「人生幾何」的慨嘆,並不軟弱消沉,而是為了執著於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時努力,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魏源說得好:「對酒當歌,有風雲之氣。」

  橫槊賦詩【釋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我們一起愉快的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