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封面漫畫來自「線條之王」美國著名漫畫家艾爾·赫什菲爾德,他以運用簡單的黑白線條來描繪好萊塢明星、百老匯演員等各界名人而聞名,大師已於2003年去世。
書名:史匹柏:一個新好萊塢電影人的傳奇
作者: 約翰·巴克斯特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本書作者約翰·巴克斯特是好萊塢較為著名的編年史作家和電影幕後新聞採集家,他追蹤了史匹柏從8歲起使用家庭攝影機開始創作直至成為藝壇巨匠的成長曆程,他採訪了史匹柏從童年時代起的許多朋友、同事,探討了斯氏早期作品《決鬥》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在的電影感覺」如何發展為奧斯卡獲獎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那種動人心魄的藝術美。然而,儘管他取得了近乎神奇的成功,史匹柏卻始終未能徵服挑剔的評論家——他的的作品仍然被歸類為好萊塢式的美國通俗文化的代表。本書是第一本史匹柏的個人傳記,巴克斯特在此講述了一個令人入迷的故事,他不僅揭示了史匹柏的成功奧秘,同時也展示了整整一代美國新銳導演的精神風貌。他們是新好萊塢電影藝術的製造者,也是未來電影藍圖的設計師。」
事實上約翰·巴克斯特的作品傳閱度在國內很有限,他的大量傳記及理論書都還未出現中譯版,僅有一本《德尼羅傳記》,也因翻譯問題收到質疑,巴克斯特也是小說家及電視工作者,另著有《好萊塢的放逐》,《斯坦貝格的電影藝術》,《約翰·福特》的電影等,事業興起於美國,後定居巴黎。
由於巴克斯特擅長的是編年體寫作,本書按照SS的正常人生軌跡進行編排,絕大部分章節直接取用SS的作品名稱,因此也可以此為書分段,分別是從「掉到地球上的人」到「環球公司的戰士」,從「追殺」到1941「,從」奪寶奇兵「到」侏羅紀公園與辛德勒的名單「以及最後的「夢之隊」,內容清晰,由於此書完成時間的影響及作者選擇上的需要,只記述到了他的巔峰作《辛德勒的名單》。
時代方向屬於一個男人
「除我以外所有人都迷失了方向。」序言『沙土城堡』中引用了參演《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的瑞凡菲尼克斯的這句略顯囂張的真心話,他顯然不愛當時的好萊塢主流商片及人們趨之若鶩的心態,但內容則是講述SS如何與盧卡斯在沙灘搞基談心,最後從盧卡斯手中拿到了《奪寶奇兵》的導筒,美國很多記者當時喜歡直呼SS為「新好萊塢」,似乎也是在暗示這個象徵全球電影工業心臟的地帶正被一個人統治和象徵,此後,這個時代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名號,如今看來這可能是種過譽,但SS對於7,80年代的好萊塢無疑就是嶄新的,他的出現,讓這個帝國繼續擁有自己應有的傲氣與威嚴。
顯然在鳳凰出現之後,哈裡森福特都不再說最帥的印第安納瓊斯博士了,這個如流星般稍縱即逝的傑出男星在好萊塢的夜空中逗留了不長的時間,但卻划過了足夠耀眼的弧線,正常來說,這條弧線應該與SS那條奇長無比的中心線無交點,但正是這種交匯讓我們產生聯想,這個領導好萊塢的人其實並沒有完全聽從於體制,他也一樣有一部分熱血和私心需要宣洩,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異常全能的史匹柏。
普通孩子的非凡本能
1947年,6月24日,他出生之日,也是人類第一次目擊UFO穿越美國的日子,當然他是不是那麼來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猶太教家庭長大的孩子得到了同樣身份的兒童很少能有的接觸電影的機會,從影院的海量觀片,到自製短片到電影院收起觀眾的錢,SS所做的每件事其實離開電影都算普通,但很可惜,他只會和電影打交道,這一打就是半個多世紀,本書第一部分就將為你解讀SS的非凡本能的一部分。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恐懼的嚮往
SS早期作品《喋血飛輪》,《橫衝直撞大逃亡》及《大白鯊》都釋放了這個天才導演與觀眾溝通的第一種媒介:恐懼感,純粹以敘事和情節製造,完全的原罪魔力,最終高速路上的每一個駕駛員體驗到了,加州海灘千萬遊客體驗到了,影迷們也體驗到了。
接近傳奇之路
《奪寶奇兵》系列開始之後,SS更加自信的在好萊塢開始自己的「遊戲」,他的選擇始終讓人捉摸不定,最後形成類似商業文藝交替過渡的片面概括,實際上這也算是他非同凡響之處,一方面他是新好萊塢象徵,他需要自己的作品吸引最多的票房(事實上他做到,並至今保有北美地區作品總票房最高導演的桂冠,他的弟子澤米金斯位居第二),另一方面也要證明自己稱王稱霸的真正資本是能在票房意外實現的東西,《紫色》,《辛德勒的名單》,《鎖斷怒潮》,《慕尼黑》,《林肯》,SS的精華在哪裡,大家都很明白。
SS是一個堅信美國夢的人,因此人們熱衷於用他象徵好萊塢和美國電影,實際上他的名字雖然繞不開好萊塢,但卻絕非對等或者包容關係,一個正經的好萊塢導演不會不想拿錢拿獎拿輝煌,但一個不正經的好萊塢導演往往更容易實現這些目標,在我眼中,史匹柏是後者,他的路無法效仿,不僅是才華的問題,也是選擇的問題,這條一直在奇行於電影工業的璀璨版圖上的蛟龍,走位並不炫目,但卻堅穩有力,而他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其實還是這句:堅持講故事。
海南出版社的這一版中文史匹柏傳記的翻譯飽受詬病,包括SS多部作品的譯名都取得十分詭異,最終內容的精彩度被大大掩蓋,推薦本書主要考慮到其中有較多的史料及作者提供的小故事,如果你是SS的鐵桿粉絲,且可以忍受那已經習以為常的狗血翻譯,本書無疑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有人人影視字幕組負責翻譯,發行不久的《史匹柏傳》是SS迷目前的首選,本人還未入手,也無此打算,因為他明明還有不少精彩的電影路沒有走完,當然影迷們現在已經算是無條件買帳,來為這個新好萊塢當之無愧的巨人做最後的「朝聖」。
SS在電視劇《午夜畫廊》片場,他執導了其中的一集《眼睛》,畫面右側是女星瓊·克勞馥。
大白鯊片場,SS春風得意,且若無其事的表情代表了加州海岸老百姓一睹此片前的態度,之後他們和遊客夥伴們都驚呆了。
左中是狂野霸氣的約翰米留斯在《紅爵王》片場,他是《大白鯊》的編劇,但其最偉大的編劇作品是大名鼎鼎的《現代啟示錄》。
(上)SS與盧卡斯惺惺相惜,基情四射,(下)愛徒澤米金斯單飛完成《回到未來》三部曲,此後借《阿甘正傳》達到職業生涯巔峰。
最後腦殘一下,《大白鯊》本人電影啟蒙片,絕對10分。
SS片場奇行
大白鯊 (1975)
奪寶奇兵 (1981)
E.T. (1982)
奪寶奇兵2:法櫃奇兵 (1984)
太陽帝國 (1987)
直到永遠 (1989)
辛德勒的名單 (1993)
侏羅紀公園 (1993)
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公園 (1997)
拯救大兵瑞恩 (1998)
人工智慧 (2001)
少數派報告 (2002)
貓鼠遊戲 (2002)
幸福終點站 (2004)
世界大戰 (2005)
奪寶奇兵4:水晶骷髏國 (2008)
戰馬 (2011)
丁丁歷險記 (2011)
林肯 (2012)
原來他年輕時候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