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化名)是杭州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今年暑假,他在家用手機刷短視頻時,偶然看到有博主在做推廣,稱參與活動可以免費送某款遊戲裡的「皮膚」。
愛好遊戲的小王眼前一亮——這款「皮膚」平時是要充錢才能購買的,但爸媽對他零花錢管得嚴,眼看著班上其他同學都買了,他心癢得不得了。
「有機會免費拿,幹嗎不試試?」抱著這樣的想法,小王按照視頻教程,進了一個QQ群。
群裡有上百號人,從對話內容來看,大多是衝著「遊戲皮膚」來的。群主說,只要把帳號和想要的角色名字發給他,回頭就會把皮膚發到遊戲帳戶上。整個過程全部免費,不過有一個小小的條件——申請者要把微信號借給他們用一天。
「你們要借微信號幹嗎?」小王有些疑惑。
群主答覆說,需要微信號,主要是給公司公眾號點讚,完成任務:「你放心,我們只是臨時解綁你的手機,登錄一下帳號點個讚,回頭你再綁回去就可以了。」
見小王有些猶豫,他又補充說,除了送遊戲皮膚,還會發一個紅包表示感謝。
這下,小王動心了,想著微信號臨時借一下問題不大,便同意了,把登錄帳號和密碼都告訴了對方。
等到晚上,小王想重新登錄微信時,卻發現手機號已經無法使用,再去找群主,對方已經把他從好友裡刪除了……
和小王有類似遭遇的,還有數千人。而這個「騙局」之所以浮出水面,還是因為今年9月,杭州西湖公安分局在辦理一起冒充熟人詐騙案件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用的微信號有點怪。
這個微信號過去都是河北的一位小女孩(小學生)在使用,但就在案發前幾天,微信登錄地點卻突然出現在了廣東東莞。
對此線索,民警展開了重點分析,一個專門騙取微信號、售賣的犯罪團夥浮出水面。
今年10月,西湖警方組織警力前往廣東東莞開展專項行動,一舉搗毀該犯罪團夥,抓獲了以陳某、黃某等為核心的犯罪嫌疑人20餘人,繳獲手機卡100餘張,專用卡池設備1臺。調查發現,該犯罪團夥成員全部是「90」後,更令人驚訝的是,被騙微信號的受害者,大多是「00」後的在校中小學生。
據嫌疑人交代,他們會在社交軟體上發布點讚送福利的廣告,進而吸引一些人的關注並與之添加好友。之後,他們便以「借微信給公司公眾號點讚,送紅包」等所謂的福利,向當事人索取微信的登錄密碼或者手機登錄驗證碼,拿到微信帳號以後,立即更改微信的登錄密碼,同時將該微信號與原有手機號碼解綁,這樣一來,事主就完全失去了對自己微信號的掌握。
犯罪團夥拿這些微信號做什麼用呢?
西湖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王毅說,嫌疑人在騙得微信號以後,會根據微信號的使用時間,是否有支付密碼等信息對微信號進行標價,一般這樣的一個微信號售價在100元至500元不等,而這些微信號,最終大部分被實施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買去用於作案使用。
在信息交流發達的今天,微信號已經逐步發展成像手機號、銀行卡一樣,載有重要個人隱私信息,微信號被騙對於當事人來說遠不是僅僅損失一個帳號這麼簡單,犯罪分子拿著騙取來的微信號再去實施詐騙等網絡犯罪,很容易使當事人也被動陷入「犯罪」的環節中。比如原微信號綁定的銀行卡,就很有可能因涉嫌詐騙而遭到凍結。
警方
特別提醒
要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對於來歷不明的電話、簡訊、連結不要隨意點擊,不用貪圖小便宜,不要輕信兼職、紅包等所謂的福利,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要與孩子做好溝通交流,學校老師、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在碰到侵害時,要及時引導孩子,幫助其正確面對。
要時常檢查孩子使用的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檢查孩子的上網情況,對於孩子必須使用的電子設備,要檢查設備上軟體安裝情況,除了一些必要的學習使用軟體外,要儘量少裝一些其他的遊戲、社交、視頻等軟體。
如今寒假馬上就要開始,家長們和孩子一定要留個心眼,不要加任何陌生帳戶,更不要去相信「免費送皮膚」「給紅包」之類的騙局。
長按二維碼
關注大安公安
原標題:《反詐 | 警惕!有人專門騙微信帳號,上當的多是涉世未深的中小學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