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有食,古人烹飪的器具,有三足圓鼎、四足方鼎。大禹鑄造了九鼎,叫「禹鑄九鼎」,象徵著九州,鼎由此又成為傳國重器,一種禮器。一個朝代的國家滅亡了,鼎就要遷移傳到下一個改朝換代的開國首都。故鼎既是國家和權利至高無上的象徵,也表示革故鼎新,創造新的局面。火風鼎:上面燒著火,下面吹著風,火越燒越旺,把鼎裡的食物煮開了。所以鼎卦一開始就是元吉(大吉祥),亨(亨通)。「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離火是元、初心、光明的心;巽風佔中正之位,柔順、謙虛地上升,必吉祥亨通。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巽亦是木,木上面燃燒著火,鼎裡面煮著食物,化生為熟以養人,就有吐故納新之象。做一個天降使命於斯的人,就要像有方正有圓心(外剛內柔)的大鼎重器那樣,革故鼎新堅守正中之位,「凝命」。人守正容易,但守中比較難,成為永遠的中心角色,就是做人上人、人中人,就不容易,還要經受諸多的磨難。「鼎顛趾,利出否」:鼎足翻了,這是好事,有利於倒出裡面的廢物。表示要創新破局興業不怕跌倒,不斷清空、歸零,與時俱進拋棄僵化、滯後,沒有活力的東西,打破舊有的思維慣性,推陳出新,才能煥發新的氣象。
「方雨虧悔,終吉」:經過一番風雨,頭腦清醒了,有些後悔了,反思改變做法,獲得完善,最終就會吉利。改革創新成功,非一日之功,不能激進,謹慎漸進,便於及時糾正。人不怕有過錯,怕沒有修正過錯的機緣,各方面的關係搞砸了就不吉利,所以做事量力而行,不可離譜太遠,錯過歷史轉折的窗口期。人不能堅守中正,缺乏真心孚信,就可能折足半途而廢。中以為實,實惠的現實的東西明顯不夠,就很不利於走正道。居中獲得了堅實,玉鉉(yù xuàn提鼎兩耳的玉具)在上,剛柔有節,便吉無不利。鼎者,順天應人,破舊立新,端正自身,堅守使命。
五臺山是大智文殊菩薩弘法的道場,但香火最旺的不是殊像(文殊)寺,是五爺廟。文殊是智慧第一的七佛之母,與佛可以即佛即印,心心相印,但與世人俗眾說法講般若智慧,很難相應。文殊菩薩即以鼎新凝命的方便法門,找到與人間緣分最熟近的五龍王爺(五爺)加持顯靈。爾時,五臺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要麼酷熱出雷雨,要麼狂風挾冰雹,四方百姓深受其苦。文殊菩薩起大悲心,便從東海老龍王那裡借來一塊清涼寶石,以鎮五臺之山,五臺山從此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
這塊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歇養的地方,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臺山後,便來大鬧五臺山,直到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都削成了平臺,也不能奪回清涼寶石。文殊菩薩略施法力,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讓他們分別住在五臺山東西南北中五座臺頂。老龍王第五子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臺頂,專司五臺山耕雲播雨。在山下的五爺廟裡,五龍王居於殿內正中,左側為龍母,大龍王、二龍王;右側為雨司、三龍王、四龍王。曾經黑臉五龍王性情暴烈,現在溫和掌財變成了金臉龍五爺。
五爺廟裡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簡稱五爺菩薩,是五臺山五方文殊菩薩的顯靈化身。五爺菩薩普施甘霖、福澤萬民,保佑人們福壽安康。求財祈福,心想事成,有求必應,靈驗的不可思議,風頭早已經蓋過了各地諸多的文武財神。為什麼五爺菩薩這麼殊勝靈應,慷慨廣濟有緣眾生呢?
因為龍有多種,有天龍、海龍、雨龍、藏龍。雨龍可以興雲作雨,藏龍專為守護寶藏,天下財寶錢庫,都可以招感回藏龍司管,藏龍神通廣大。五臺山五爺廟裡的五爺菩薩,就是藏龍的主,五爺廟就是財神廟,但真正的吉財,都是歸藏龍藏起來的,叫其財神漏財不祥,所以叫五爺。文殊菩薩的神識,入曾經暴惡的五龍王的心體,把他轉過來了,成了護法的寶藏龍,又得文殊菩薩般若智慧加持,五爺不僅可以司雨豐五穀盈百寶,還可以啟人智慧轉化為萬能能量,福報普濟天下,吉祥滿人間。
文殊菩薩助力五龍王鼎新種善,正位凝命,終使五臺山寶藏龍五爺蓋過天下文武財神!
(李松陽20200502fccf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