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甄子丹說過:「自己是爸爸,所以很想拍一些小朋友可以看到的電影。」於是就有了一部電影《大師兄》。《大師兄》是甄子丹、陳喬恩聯袂主演的青春勵志,校園暴力題材的影片,由闞家偉執導,甄志丹、王晶、王雅琳共同監製。日前已經在各大影院上線了。
在電影《大師兄》中甄子丹不再是「兇猛」的角色,作為退伍特種兵卻走向講臺對上最差班級:挑釁老師、打架鬥毆,課堂像集市,學習氛圍一團糟;漠視學習、家庭暴力、缺乏溝通,家長教育不給力;誘導學生入歧途、覬覦學校土地,校園聚眾鬧事,黑勢力猖獗難處理。在與他們鬥智鬥勇的過程中,他逐漸化解了學生們的種種問題。影片仍會延續甄子丹一貫精彩的動作場面,為達到最真實的效果,甄子丹對動作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要根據我的角色和故事背景來把這種動作風格融合在裡面。」不止「新」,還要「真」,影片中籃球館提繩飛踢、操場騰空轉身後踹、教室近戰必殺鎖技等一系列兼具真實與力量、過癮又不血腥的動作場面,將給不少觀眾帶來「真實的疼痛感」。
從「打架出名」的壞學生到浴血奮戰的特種兵、從令人聞風喪膽的熊孩子到拯救問題學生的超級教師,兩次人生的巨大轉變,王晶談及甄子丹角色設定時說:「回到學校,是想對自我的救贖,他教好了壞學生,也是救回了自己。」而甄子丹對問題學生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將成為戳中許多觀眾的淚點。讓甄子丹所飾演的陳俠老師給觀眾帶來更加深刻的思考。「人人可教,皆可成才」不是一句說服學生的口號,陳俠與問題學生的逆襲經歷是想告訴所有的年輕人,「遇到事情不要怕,勇敢地邁出去,勇敢地走每一步,什麼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
《大師兄》在京舉行首映禮的時候該片發起人、出品人、監製兼主演甄子丹說:「我拍這部電影,是想告訴年輕人,你們都可以成才,不要遇到挫折就放棄,也告訴家長們,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我覺得如果我今天還有一點點號召力和影響力,我希望利用電影這個平臺,多關注社會需要關注的一些問題。我選了教育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電影的意義是什麼呢?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但一部電影若有一個片段或者一句臺詞,猝不及防地擊破了你內心的困惑,引發了你的思考,影響了你的改變,甚至是影響了現實社會的改變!這不就是電影的終極意義所在嗎?
你們會喜歡這類題材的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