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鈺坤說當初拍《心迷宮》時,因為資金問題,差一點點就放棄了電影。
萬幸!
最後《心迷宮》還是被拍出來了。
不知道當初是哪位老闆投資了忻鈺坤,我想說的是:您幾乎留住了一位未來中國懸疑類型片的扛鼎者,一個若隱若現的懸疑大師。
如今,他拍出了第二部長片。
《暴裂無聲》
2015年的《心迷宮》。
170萬成本,1065萬票房,豆瓣8.6分,在TOP250中排名第167。
忻鈺坤這部處女作,實在令人驚豔。
所以當《暴裂無聲》在Frist青年影展首映後,就一直期待已久。
實在太想看看這個拍了《心迷宮》的導演,第二部作品能拍出什麼樣子?
因為如果要解釋《心迷宮》的成功的話,可以說是運氣、是靈光乍現,甚至是概念先行和鄉村奇聞的堆砌。
但看完《暴裂無聲》後,前面的判斷又都被推翻。
這位84年的導演確實是天賦、是厚積薄發、是根植於內心對懸疑題材的諳熟。
在豆瓣打分上,《暴裂無聲》從最開始的7.4分,到7.8,再到上映後觀影人數增多變成7.9、8.0、8.1。
最後變成了8.2分。
雖然相較於《心迷宮》的8.6,還差著0.4分,但我個人認為,《暴裂無聲》是一部更成熟,也更能看見導演潛力的作品。
它是忻鈺坤通往電影之旅更遠處的一塊路牌。
相比而言,《心迷宮》中雖然故事傳奇,但人物刻畫卻欠豐盈,缺乏現實意義和文學性。
它更多是站在上帝視角把人逼入絕境,讓其展現出動物本能。
所有角色的緊張、無助、恐懼,都來自於人貪生怕死的本性。
所以說如果《心迷宮》是為了巧合而巧合,為了奇觀而奇觀的話。
在《暴裂無聲》中,則為所有角色的行為和動機,都找了現實的落點。
電影中不同階層的人物,都在現實生活中有跡可循。
他們所有的掙扎,都變得有的放矢,直指社會之陰暗,人性之幽閉。
事實上,這的確有跡可循。
因為這才是忻鈺坤積壓在心底的故事。
在《心迷宮》之前,忻鈺坤一直想拍的,就是《暴裂無聲》。
劇本在2011年就被構想出,但是這個劇本的製作成本太高,忻鈺坤拍不起。
《心迷宮》成了之後,有了更大的投資,這個劇本也在心裡打磨的更加圓潤。
於是水到渠成,噴湧而出。
地點是內蒙古,忻鈺坤的老家。
礦山的事就是他的少年記憶。
採訪時,忻鈺坤這麼說---
「在我成長的記憶中,一直有一個關於大山倒塌的一個畫面,揮之不去。我在上高中的時候,北邊礦山邊上屹立著一座很大的大山。那時因為山裡面一直在炸山開礦,經常聽到很多悶響。」
或許發出悶響和最後倒塌的,不只是大山。
還有各種勢力相互盤踞,各種階層相互碰撞時產生的躁動。
電影有三條線,把人分成三個階層:上層、中層、底層。
上層,昌萬年。
礦業公司的董事長,公司落在現代化寫字樓,穿的西裝革履,幹的卻是地痞流氓的活。
他養黑社會小弟,買通律師做假案,買通村長讓村民籤字賣地。
綁架了徐文杰的女兒媛媛,又殺害了張保民的兒子張磊。
他非法採礦,欺行霸市,殺人毀屍。
中層,徐文杰。
昌萬年的辯護律師,有才無德,知法犯法。
他為了錢幫昌萬年作偽證,又因為內心有愧一直心裡過不去。
在事情將要敗露時,他又變成了唯一知曉內幕的人,成為了昌萬年的肉中刺。
當自己的女兒最後被昌萬年綁走之後,他徹底陷入崩潰邊緣。
底層,張保民。
一個啞巴,挖煤工。
年輕時跟人打架咬斷了舌頭,從此不願說話了。
但他脾氣火爆,動不動就跟人打架。
在他的世界裡,只有拳頭,沒有舌頭。
電影中把這三個階層串聯起來的人,就是張保民。
在礦裡挖煤的時候,他接到消息,兒子丟了。
底層楞青張保民借著找兒子這件事,使他成為了上層階級的闖入者。
他遇到了礦場老闆昌萬年,又陰差陽錯救了律師徐文杰的女兒。
他通過找兒子,撬開了這段魔幻現實,把這三個人串在了一起。
一齣悲劇由此開始.
電影名叫《暴裂無聲》,那誰暴裂?誰又無聲?
都暴裂,也都無聲。
張保民的暴裂是看得見的,電影中出現他的鏡頭一大半都是在打架。
舌頭是因為打架咬斷的,還因為把別人眼睛戳瞎了,坐了幾年牢。
表面上的無聲,指他是個啞巴,不能發聲。
更深處的無聲,是象徵著底層人民沒有發言權。
昌萬年是暴裂的,跟同行黑吃黑時,往吃素的同行嘴裡塞生羊肉。
手下辦錯事時,二話不說直掄起菸灰缸就把手下給砸死了。
跟別人說話時,他惜字如金,不留餘地。
這裡的無聲,更多的表達的是唯我獨尊的獨裁。
徐文杰,同樣也是暴裂的。
律師本該是捍衛司法公正的圍牆,連接上層與底層的橋梁。
他有專業的技能,卻把它用於作惡。
正是有徐文杰這樣的中層,才能滋生和泛濫出昌萬年這樣的上層。
他的暴裂,比起昌萬年有過之無不及。
他的無聲,來的更加陰森和猝不及防。
但是你又能說他們壞的有多麼徹底,沒有一絲猶豫嗎?
也不是。
徐文杰臺詞極少,只有在女兒被綁架之後,才慢慢說話。
他大部分時候是猶豫的,掙扎的。
可能是他無法抵擋誘惑,也可能是要錢另有他用(老婆醫藥費)。
儘管他拿到了錢,但他臉上從來沒有過快樂。
昌萬年算是十惡不赦,但他也會生出憐憫之心。
張保民到自己辦公室時,他一看是張磊的爸爸,沒讓他賠車窗的錢,還給他安排工作。
這就是導演對人性的務實和憐憫。
什麼叫務實?就是對人性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而不是站在宇宙中心虛偽地呼喚愛。
忻鈺坤的判斷,就是人性本惡。
這樣的判斷一下就讓作品紮根到了實處,因為真。
所以電影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
昌萬年、徐文杰、張保民..
我們去縣城看一看,我們在網上看一看,這樣的人太多了。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他們各自遵循著叢林法則,那是他們進化出來的生存之道。
另外電影中還有很多意象,值得細細回味。
比如反覆出現的羊。
吃羊、宰羊、放羊。
包括兩種對羊肉的吃法。
昌萬年是用機器切成一片一片,拿著筷子,看起來精緻優雅。
村民們是直接燉著羊骨頭,用臉盆裝,用手抓,還要吸羊骨裡的湯。
比如金字塔。
電影開始時,張磊在放羊時壘起來了一個金字塔。
在昌萬年辦公室,也有一個製作精美的金字塔。
最後,金字塔形狀的大山轟然崩塌。
山洞。
電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在山洞這一場戲。
由其是張磊從洞中走出來時的超現實部分,簡直神來之筆。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尼採的這句話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
而且這個山洞的拱頂,跟昌萬年吃火鍋的豪宅的拱頂如出一轍。
對於昌萬年而言,大概豪宅也只是更精緻的山洞。
車牌號。
電影中昌萬年、徐文杰、張保民的車,分別是越野車、小轎車、摩託車。
車牌分別是豢A、豢B、豢C。
豢,形似拍攝地蒙古的「蒙」,意思是:
餵養牲畜。
是不是覺得這個字用的很妙?
《暴裂無聲》中這種意象隱喻很多,但是隱喻只能算是電影錦上添花的佐料,大家可以各自解讀。
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講的如何?
看到一半時,會覺得《暴裂無聲》結構渙散,很多隨筆。
但到電影結束那一刻,所有的渙散鏡頭都會向真相湧來。
形散而神聚,只在一瞬之間。
對比忻鈺坤的兩部作品,世界上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生《心迷宮》。
但卻時時刻刻,都在《暴裂無聲》。
忻鈺坤在一起看似尋常的案件中,挖掘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且沒有故作驚人之態,沒有怨婦之姿,冷靜中不乏幽默,求索中帶著通透。
對於這樣優秀的導演應該不吝讚美:
希望他一直拍下去,成為寧浩、程耳、曹保平。
最後,成為懸疑大師忻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