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角尖
轉載來源:一點劇讀(ID:yidianjd)
青春網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以下簡稱《小美好》)播出之際,觀眾萬萬沒想到正是這樣一部「三無產品」,卻捧紅了當時娛樂圈中的兩位「小透明」胡一天、沈月。
男主「胡一天」在當時更是憑藉著該劇享受到了「頂級流量」的粉絲待遇,其微博超話不僅一躍擠進微博前六,還超越了吳亦凡、李易峰、楊洋、TFBOYS等一眾娛樂圈前輩,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新晉流量;女主「沈月」,雖不如胡一天般爆紅,但其憑藉該劇拿到的新版《流星花園》、劇版《七月與安生》的女主戲份,也令其他新人演員望塵莫及。
可以說,一部《小美好》對兩位新人演員的「星途」道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關鍵性作用。如今,同樣是根據趙乾乾同名小說改編,有著「小美好」姊妹篇之稱的《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以下簡稱《小時光》),在騰訊視頻開播已有一周有餘,其口碑和播出熱度,也都「中規中矩」——尤其是在口碑層面,其豆瓣8.1分的開畫成績,也高於「前作」《小美好》。
看似一片「靜好」的背後,大眾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兩位新人演員林一、邢菲, 能否憑藉《小時光》一炮而紅?這背後,又透露出國產青春劇「造星」史的哪些秘密?
《小美好》播出之際,彼時的國產青春劇正處於「疼痛青春」向「寫實青春」過渡的爆發期。《你好,舊時光》《一起同過窗》《春風十裡不如你》等諸多作品,都是那個時期爆發出的精品佳作。從而也催生出了胡一天、沈月,李蘭迪、張新成等娛樂圈新人。
有著《小美好》「升級版」之稱的《小時光》,其實想要「複製」前作的意圖十分明顯。比如在創作類型上,兩部青春題材都是選擇在「校園青春」的基礎上,加入時下年輕受眾最為喜愛的「甜寵」元素。男女主之間的「最萌」身高差、先同居後戀愛以及日常無意間的「親密」互動,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升級版」的《小時光》中,編劇似乎還有意增加了「喜劇」成分,諸如男主和老師同學們「一本正經」的用「科學思維」談戀愛、老師給男主送《怎樣徵服美少女》的戀愛書籍以及每回男主陪女主做完某件事後的「百科」經歷,都被網友用「沙雕」來形容。「無數次告訴自己,這是一部愛情劇不是喜劇」正在成為當前網友追劇的最新體驗,而類似「每日份快樂」、「沙雕又甜蜜」的正向輸出正在成為網友追劇的全新動力。
此外,在人物塑造上,《小時光》也對《小美好》做了一些延續和再升級。諸如男主顧末易的學霸人設和一本正經,與胡一天飾演的「江辰」人設基本如出一轍;女主司徒末雖然在沈月飾演的「顧小希」的基礎上變得相對更為聰明,但整體人物形象還是離不開「嬌小可愛、內裡奔放女漢子」的青春劇常規設定。而顧末易與司徒末兩個人的整體相處模式,也基本都是在走「吃醋」「撒歡」路線,與《小美好》中「明明喜歡,卻死不承認」的暗戀,大抵相似。
從整體創作來看,《小時光》算的上是一部較為合格的「升級版」青春劇。它的升級既體現在內容本身與「前作」之間的升華,同時也為當下諸多同類型的青春題材開闢了創作新思路,即在保留青春本真的同時,放大「童話」色彩,從而達到了現實與夢境相反的「反差感」,也就是觀眾常常掛在口邊的「沙雕」意思。
「輕鬆下飯」「甜寵又夢幻」是當前外界對該劇的整體評價。在豆瓣上,超9000位網友為其打出8.1分,稱得上是國產青春劇高分之作。
只是,相比起「過高」的口碑,該劇在流量和話題熱度上,要明顯落後於《小美好》。截止當前,該劇的網絡播放量為3.5億,全網熱度為77.49(骨朵數據),位居同時期網劇榜第三。相比起《小美好》首播當晚的播放量破億,後續捧出「胡一天、沈月」兩位娛樂圈新人,《小時光》當前尚未達到「造星」的效果。
劇中兩位主演林一、邢菲的當前粉絲數量分別為69萬和551萬,與首播期間的55萬和536萬相比,小幅度上漲。後續能否達到「胡一天」「沈月」的高度,尚且難說。但從該劇當前的播出熱度來看,並不算容易。
如果要問哪一類劇集最易「捧新人」?答案非青春劇莫屬。在青春題材發展的初期,有著「青春劇教父」的趙寶剛導演,就曾憑藉著《奮鬥》,將王珞丹、文章等演藝圈新人,順勢捧紅。王珞丹還曾與劉亦菲、黃聖依、楊冪,一同並稱為內地新四小花旦,可見其「最火」時期的人氣與知名度。
與其經歷相似的還有「四大花旦」之一的徐靜蕾,《將愛情進行到底》不僅將新人「徐靜蕾」徹底捧紅,其與李亞鵬塑造的「熒幕CP」也一直是80、90後心目中揮之不去的經典形象。
隨著內地青春題材的開始向大銀幕轉型,這個時期憑藉青春題材「出道」的新人演員,也多以電影的方式出道。如《致青春》中的兩位女主楊子珊和江疏影,《左耳》裡的歐豪、陳都靈、馬思純等等。這些新人演員,大多憑藉著青春靚麗的外表和與角色形象的自身貼合,迅速走紅。發展最好的也出現了「馬思純」這樣的「史上最年輕金馬獎影后」。
直到2016年,網劇市場出現的青春題材《最好的我們》正式打破青春題材「大銀幕」造星形象後,「青春劇」才正式以一種類型的身份在網劇市場站穩腳跟。那些年,從「青春劇」走出的新人演員,最紅者有劉昊然、胡一天,這樣的「國民弟弟」;次之,去年末也出現了張超這樣「翻紅」型的藝人。
可這幾年,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青春劇的「造星」能力,在逐漸下降。兩季評分基本維持在9.0的《一起同過窗》,不僅未捧紅一位新人演員,其劇集本身的走紅範圍也始終僅限於「圈層」。同為小糖人打造的青春劇《你好,舊時光》,雖讓兩位主演李蘭迪和張新成,正式走入大眾視野,但其個人走紅的勢頭,似乎與「該劇」本身並無太大關係。尚且不提李蘭迪在出演《你好,舊時光》前,就已經出演過《無心法師2》這樣系列網劇的「女主」,其後期人氣暴漲也是因為參加了國民綜藝《我就是演員》。
類似的還有白宇、卜冠今主演的《忽而今夏》,侯明昊、萬鵬主演的《人不彪悍枉少年》,以及當下正在播出的《小時光》《你好,對方辯友》《等等啊我的青春》等多部青春劇。從「片名」就可以看出,有的青春劇觀眾可能都尚且不知,更別提捧紅新人演員。
白宇、侯明昊當前人氣,尚且可以,但其走紅的途徑也並非是從「青春劇」出道,而是分別以《鎮魂》、《寒武紀》走入大眾視野。尤其是白宇,堪稱「一部劇」走紅的人氣演員,近期新作品《紳探》也正式進入播出階段。
其實,青春劇與「造星」之說,原本就是一個相悖的命題。任何一部作品,團隊再創作初期考慮的第一要素都不可能是能否捧紅這個演員,而是這部劇能不能做好。而演員的能否走紅,實際上也不完全依賴於劇的品質,而是由主觀+客觀因素相輔相存,最終決定。
不過,「青春劇」是新人演員出頭的「造星」利器,依舊得到大部分業內人士認可。一方面,在相對演技不那麼嚴苛的要求下,新人演員大抵只要做到「形似」,基本就可過關;另一方面,相對於懸疑、古裝等其他題材類型,青春劇成本較低、製作過程相對簡單,故而也為新人演員優先考慮的對象。
只是,隨著國產青春劇市場逐漸趨向於飽和,楊紫、楊洋、鄭爽、迪麗熱巴等演藝圈「熟臉」逐漸加入至這場戰役,留給新人演員的出頭時機,還能有多少?國產青春劇的類型化發展,又該如何打破當前瓶頸?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不過,從《小時光》當前的播出反饋來看,青春劇「劇帶人好」的常規路徑,並不如早期般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