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網劇在放出收視口碑皆豐收的《曼陀羅之舞》和《玫瑰的名字》後,《幽靈邀請賽》一經播出評分就遭到了斷崖式下滑,然而卻沒人去罵陳思誠。
《唐人街探案》網劇是陳思誠為了春節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電影版的預熱,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不得不說他很成功,不僅賺足了眼球還收穫了口碑,也為即將上映的《唐人街探案》電影版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陳思誠憑藉自己出色的編劇能力在《唐人街探案》網劇的前兩章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在第三章《幽靈邀請賽》卻直線下滑。這讓很多觀眾不解,前面明明好好的,後面怎麼就沒有預兆的變差了呢?
首先,我們得清楚拍網劇是需要資金的,資金從哪來?資本家贊助。贊助是不可能免費贊助的,你得答應資本家的要求。而陳思誠答應的要求就是讓資本家的幾個小鮮肉加入到《唐人街探案》網劇裡。因為《唐人街探案》作為一個大IP,前兩部電影積攢了不少人氣,所以資本家想讓小鮮肉在《唐人街探案》裡吸引一波眼球。然而人家陳思誠根本不吃這一套。

「不要以為給奶的奶媽就是爹。」陳思誠在接受答應和資金後,首先拍出《曼陀羅之舞》和《玫瑰的名字》兩章優秀作品,和後面的《幽靈邀請賽》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好像一鍋粥和一鍋老鼠屎的區別。然後再用一些「建議」讓資本家同意把小鮮肉都放到最後一章裡,所以前面的兩章基本沒用小鮮肉。因為導演不是自己,即使拍爛了,因為前兩章的優秀作品讓人根本不會怪罪到他頭上,最後這「大帽子」自然而然的落到小鮮肉和導演頭上。
沒有資本家的要求,可能都不會有第三章,因為前兩章因為口碑和收視都賺足了眼球。陳思誠的為人處世的圓滑體現得淋漓盡致,即吸引了眼球又撇開了「帽子」。不愧是有著大野心的陳導演啊
(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