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隨著一篇名為《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一文發出,40歲總裁鮑毓明對14歲少女李星星的性暴力虐待,呈現到大眾面前。一時之間,輿論沸騰。網友有無數個疑問,40歲總裁至今未婚,侵犯14歲未成年人,他心理是不是有問題?14歲女孩李星星,為什麼會在一個陌生男人那裡生活三年之久,她的媽媽呢?他的爸爸呢?都不擔心女兒的安危嗎?
更可氣的是,鮑毓明在民警的要求下寫了一份保證書,題目居然是給我現在的女兒,和未來的妻子。不可思議,一個名牌大學碩士,留美精英,中美掛牌律師,上市公司高管,在這個年代,竟然還在製造「童養媳」這樣荒誕的事。還有一點讓人匪夷所思,在鮑毓明給李星星的微信號中,只允許李星星有他一個微信好友,方便他對李星星進行洗腦和控制她與外界的聯繫。一條聊天記錄裡,40歲的鮑毓明稱14歲的李星星為媽媽,自己則是她的寶寶。這種扭曲的稱呼,讓人聯想到北大的包麗,一個同樣被高智商男友牟林翰精神虐待的悲慘女孩。林牟翰對包麗說,媽媽你在哪裡,寶寶好想你。
從二者媽媽與寶寶稱呼的言語中,我們想到了俄狄浦斯情結,通俗來說就是戀母情結。有研究顯示,大多數男性在找另一半時會傾向於找和媽媽相似的人,這是因為媽媽是兒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異性,這種心理非常正常。但隨著男孩子日漸長大,絕大多數人都能在父母的引導下,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如果中間處理的不得當,比如兒子和媽媽關係過於親密,這樣很容易出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兒子童年母愛缺失嚴重,缺少的就會一直尋找,這種戀母情結會伴隨著男孩長大成人,心裡永遠有一塊無法被填滿。當他足夠強大時,這種欲望會被轉嫁到無辜的女性身上,比如鮑毓明和李星星,通過控制弱小的人來滿足內心的欲望。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孩子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心理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鮑毓明或許如此,但在李星星身上,我們看到家庭教育確實是如此重要。李星星的媽媽或許像她說的那樣,有一段時間腳傷行動不便,或許經濟拮据無法支付星星的開銷和教育。可是,面對一個40多歲,不論是經濟還是社會地位都無可挑剔的未婚男性,心中難道不曾替女兒打下一個大大的問號嗎?聯繫不到女兒不曾著急和擔心嗎?把14歲的女兒交給只認識了半年的男人,理由是組成家庭,結果三口之家沒有組成,反倒「美化」成了戀愛關係。一個失職的媽媽,真的是孩子成長的悲哀。
在網友質問星星媽時,有一個人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李星星的爸爸。當李星星母女生活艱難的時候,他有沒有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作為一個父親,他應該更清楚地為女兒分析她所處環境的危險。智慧家長大學的殷永勝老師說,爸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力量的來源,是孩子勇氣的來源,是孩子勇敢精神的源泉。說了這麼多,不是單純為了聲討星星的爸爸、媽媽,也許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方便在媒體上多言。而是為了避免此類悲劇再發生,讓大家重視家庭教育,作為家長,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陽光、空氣等各種滋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做一個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