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你打開了這篇文章!
小咿對你說聲 「謝謝」 ~~~
然後……
在寶寶最初學會的社交詞語中,
「謝謝」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家裡、路上、學校裡……各種公共或私人的場合,
都有很多需要我們向他人表達謝意的時候……
讓我們先來聽一首《咿呀咿呀》節目中的歌,
《謝謝大家》
一起來感受一下~
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
收到禮物的饋贈,要說謝謝!
被他人誇獎,要說謝謝!
得到他人的關心,要說謝謝!
所有父母都期待寶寶成為一個
有禮貌、懂得感恩的人。
寶寶會說"謝謝",簡直人見人愛。
↓↓↓
寶寶不會說「謝謝」,簡直不可理喻。
↓↓↓
說謝謝是一件需要走的事。
謝謝是一種心情的表達,
語言只是表達這種心情的媒介。
寶寶不明白這種心情和語境,
自然說不出來。
寶寶:我根本來不及開口引子:媽媽的朋友小雲阿姨給了寶寶一塊餅乾,寶寶接過之後,什麼都沒說。
寶寶的心理活動:媽媽說不能吃別人的東西;我很想吃;這個阿姨我沒有見過……
寶寶的行為分析:得到媽媽的允許後,在接過餅乾的同時,寶寶可能還忙於剛才的思維聯想,沒有反應過來,來不及說出「謝謝」。
因為:
l 寶寶是生活的觀察者,他們沒有很多的社會交往經驗。
l 寶寶的動作會快於思維,他們情緒的迸發還需要時間。
所以:
沒有說出口並不表示他們不肯說,此時最忌父母催促寶寶表達謝意,應該耐心等待寶寶主動表達。
箱箱在拔蘿蔔的時候得到了大家的幫助,
正在對夥伴們說謝謝。
引子:小雲阿姨給了姐姐餅乾,姐姐謝了阿姨,妹妹也笑著說謝謝。小雲阿姨給妹妹餅乾,妹妹卻不說謝謝了。
寶寶的心理活動:剛才是姐姐說了,我只是跟著姐姐說的。這次姐姐沒有說,你們為什麼要讓我說?
寶寶的行為分析:寶寶強有力的模仿能力,經常會讓大人誤以為他已經理解了「謝謝」的含義,並且期待寶寶下一次會熟練應對。真實情況是:寶寶只是一時興起,模仿了一下而已,未必清楚其中真正的含義。
因為:
l 寶寶對詞語的模仿要領先於對詞語的理解。
l 寶寶處於自發模仿的心理階段,他們享受的是模仿的快樂。
所以:
姐姐說「謝謝」對寶寶來說,是很好的示範。但是在寶寶真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之前,這種反應性的模仿行為並不具有實際意義。
箱箱:謝謝!謝謝烏糖!
烏糖:不客氣~
寶寶:你們教我說這麼多,到底哪個是哪個?引子:妹妹的餅乾吃完了,姐姐分享給她一塊。姐姐問妹妹,你應該對我說什麼呢?妹妹愣了一會兒,很真誠地說:不客氣!
寶寶的心理活動:媽媽教過我好多詞語,今天叫我說這個,明天讓我說那個?到底哪個是哪個?不客氣難道不對嗎?
寶寶的行為分析: 在特定的情境下,寶寶意識到自己需要說點兒什麼,但腦袋裡的詞彙太多,他們只能想到哪個說哪個。
因為:
l 寶寶只是獲得了這些禮貌用詞,對這些詞語真正表達的情感卻並不熟悉。
l 寶寶在社會交往中,還不能很好地將情感和語境匹配起來。
所以:
父母急於把「你好」、「謝謝」、「對不起」、「不客氣」……等禮貌用語教給寶寶,而不關注寶寶是否能夠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區分使用的語境,是收不到預想的效果的。
綜上所述,對寶寶而言,
準確地說出「謝謝」兩個字已經不簡單了。
但是要知道!
唯有「走心」的一聲「謝謝」,才是有意義的感謝。
別著急,這裡就有幾種
走心又簡單的表達謝意的方法。
真正的禮貌,不只在於用語言表達,
表情、眼神、肢體動作……
有時反而是更好的表達方式。
父母不要過於苛求寶寶的口頭表達,當寶寶可以用真誠的眼神、自然的表情、親切的肢體動作、自信地表達出謝謝時,才是真正的懂禮貌。
謝謝不應該僅僅是當下的表達,
還應該更多地回饋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好心,衷心感激,並且也把這份情感貫穿到平時的行為當中,再傳播出去。這樣才是真正的感恩。
下次也幫助別人
下次也誇獎別人
下次也主動關心別人
親子幼教節目
《咿呀咿呀》
2017年7月1日起在
哈哈少兒頻道及炫動卡通衛視
黃金強檔推出
掃一掃,第一時間線上看節目~
新浪微博:@咿呀咿呀官方微博
同樣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