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榜上的問題,原提問如下,「如今年輕人的旅遊方式多種多樣,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人的旅行,卻偏偏不再喜歡跟團遊了,這是為什麼呢」
對標問題中的年齡,我可能超了,不太能算作是年輕人了;不過對標問題中另一重點,旅遊,我又勉強能夠得上。雖然不像旅遊達人那般出行頻繁,但在朋友圈裡也算出門比較頻繁的了。其中有自由行,也有跟團遊。乍一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支持的,畢竟準備出門玩的時候,第一反應基本是自由行。不過後頭我回憶了下自己的幾次跟團遊,發覺雖然有些不足之處,但總體而言,其實我也並不反感跟團。當然,前提是跟對了團。
01
我自己挑選的第一次跟團遊,嚴格意義上來說是17年國慶去東北旅遊的時候,為期半個月,全程一個人。路線是深圳-瀋陽-蛟河-延吉-哈爾濱-漠河-哈爾濱-長春-深圳。這其中算得上跟團遊的,應該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延吉,第二次是在漠河。
去延吉主要是奔著吃的去的,到之後隨手翻了下旅遊軟體,發現有長白山的一日遊,只是需要早上五點起床。對比了下自己前往二道河再去長白山然後再返回的行程,又考慮到自己時間有限,果斷給訂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是黑的,早點攤也沒開門,我就背著包去往集合點了(前一天住在集合點步行範圍之內),靠著手機燈光找到了大巴車(說實話,這也就是我膽大,天還摸黑被人拐了也是有可能的)。確認之後上了車,大概等了十來分鐘,人齊了,司機兼導遊給說了下注意事項,大概意思就是:這就是個拼車直達景區的團,團費只包含往返路費;一站式直接給送到長白山景區,進景區前會在一個超市那停一下,可以買手套、帽子等禦寒用品,要是不需要不下車就行,就停10分鐘;然後下午五點半準時發車回延吉,過時不候。
我挺喜歡的,就是大家一塊搭了個車,到那個司機說的超市後(這個應該有合作),確實也沒停多久。我自己準備齊全了東西,就沒下車,也沒人來說我。除去早上起太早之外,那天整個行程還是不錯的,我第一次上長白山,就見著天池了,天氣特好(後來我在漠河小團裡一對夫妻,打算去長白山的時候結果長白山暴雪)。
結束後直接去了哈爾濱,買了當晚去漠河的車票,漠河的三天包車小團,其實還是我在火車站候車的時候才訂的。最開始真沒想著報團,一是對跟團遊沒啥好感;二是潛意識覺著我自己一個人,估計補的單房差挺貴的。後來在網上翻了幾篇遊記,發現個人,如果不是自駕的話,漠河不太好玩得成,因為地方太大,景點之間相距又遠。
有了去長白山的那次經歷,我就試著搜了下漠河包車小團,最終訂下一個三天的8人團。含三天內用車費用、住宿費用、景點第一道大門票;全程不含餐飲,司機的三餐也要均攤給每個團員;然後單房差120,大大低於我的預算(與漠河當地住宿條件有關,都是自己家的房子)。
漠河那次的跟團遊是迄今為止我感受最好的跟團遊。全團8個人,一對情侶,一對新婚夫妻,一對中年夫妻,一個學生外加一個我(女學生不想拼房,所以掏了單房差)。司機師傅挺熱情的,本地人。
路上看到好看的景色了,就問我們要不要停車拍照,還特別強調單獨來的兩位女士他可以幫忙拍照。到景點了也不需要我們去拿門票,師傅直接拿了我們的身份證領了票,我們直接進去就行。每個景區的停留時間會在車上跟我們商量好,他會先說明這個景點主要看什麼,下個景點距離多遠主要看什麼,具體由我們定(集合時間也沒掐的那麼死)。吃飯也挺厚道,直說要是大家願意一起吃就一起吃,想單吃那就按照一餐30(正餐,早餐10塊)給他補貼就行。整個行程我參加了三次中餐,其他時候都是自己吃的,若是他們帶師傅團餐了,我就再分攤一份師傅的餐費就好。
那次行程體驗好到什麼程度呢?那年年末我跟大學同學聚會,聊到旅遊這塊,提議說我們可以一群人去東北然後直接包個車和司機,想停就停。當然沒有成行,畢竟除了我大家都有家有室了。不過也直接促成了19年去稻城的那次跟團遊。
02
去年9月份去的稻城,跟重慶的朋友結伴兩人一塊去的,出發之前就在網上訂了這個6人小團,從成都出發,全程汽車,往返5天。我的整個行程是深圳-重慶(去吃火鍋了)-成都-稻城-成都-深圳。這個小團在費用這塊跟在漠河那個是一樣的,這次我還不用交單房差。但體驗對比起來,這個團的體驗確實不如漠河那個團,以至於我在車裡坐著的時候,有時候都不願意跟其他人搭話。
第一個嚴重不滿意的點就是這個司機兼導遊。首先是吃飯這塊,說的是吃飯自由,想團餐就團餐,想單獨吃就單獨吃。但這個師傅到了飯點是直接把車停一個飯店(肯定有回扣),然後讓我們下車吃飯,就是團餐的意思。第一天我跟朋友稍微有一點點高反,不太想吃飯,就說我倆要單獨去吃點帶湯的,說我們待會會A師傅那份餐費。其他團員還好,那個師傅肉眼可見地不太高興,說全程路上條件其實就是這樣,沒什麼好挑的。我就挺來火的,說我們就是不想吃米飯,報名的時候不也說了我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然後就拉著我朋友走了。
其實那條線是大火的川藏線自駕遊路線,沿路小餐館多得很。整個行程,我們是團裡不跟團餐最多的一個小分隊,但全程也跟著吃了三頓,人均到六七十了。只有回程路上一家專吃魚的飯店挺合我心意的,因為我很愛吃魚。那家店是自助模式,一個人頭80,魚無限吃。不過在那個店裡也發生了一件挺熱鬧的宰客行為,眾多小團裡有一桌全是外國客人,火鍋類型的,他們吃不來那個魚,整桌基本就吃那個玉米窩窩頭了,結帳的時候老闆按一個人頭100算。他們的司機兼導遊沒吭聲,結果隊裡有個會說中國話的,就給吵起來了。
我們桌上的師傅跟著笑,說是常見的事,按他意思自駕遊和跟團遊的價格都不一樣,更別說還是外國佬了。這下我對他的評價就更低了,對比漠河那趟來說,總覺著這趟花了很多冤枉錢。
第二點就是團結束快到成都的時候,這個師傅直接在車裡跟我們說要我們在群裡發五星好評,模板都給我們發出來了。坐副駕駛那個單獨來的妹子直接寫了,我給複製了一遍。完了回深圳後在旅遊軟體上一五一十地把我的感受重新寫了一遍。
第二個不滿意的點是團友。我們那車五個都是女的,其中兩個也是結伴來的,五天時間裡,每天都在遲到,最少半小時。有天我早飯都吃完了,這兩人才磨磨唧唧下來準備吃早飯。關鍵是這五天裡,我們剩下的三人從沒聽她們說過一句不好意思。臉皮真的是太厚了,所以在車裡我基本是不搭理她們的。我朋友還說你也太愛憎分明了吧,再說車裡就那麼幾個人,不搭話總感覺好尷尬。我回說,只要我不覺得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別人。
漠河那趟雖然人還多來三個,但大家都挺和氣的,從來沒人遲到,要是想睡懶覺,就前一天直接說明天咱們晚點集合,這多好。
03
上個月去西安,臨時興起說去黃柏塬看紅葉,自己沒車自駕不現實,那的交通又不太便利,所以也報團了。全車三十多還是四十多人,就我一個90後,幾個80後,剩下的全是50+的大爺大媽,為此回來後我還特意寫了篇文章。
其實那次跟團遊體驗也很不好,一個是紅葉全掉光了,一片紅葉都沒見著;一個是被導遊忽悠了,買了80塊的電瓶車。車上講解的時候說是自願購買,等一個個人問的時候,就恐嚇我說哪個景區往返十幾公裡啊,時間來不及啊,一定要坐啊。結果我掏了電瓶車的錢,自己走個來回還有時間在車上等大爺大媽們。第一天晚上我自個呆著的時候就覺得納悶了,我怎麼會上這種當,要是時間不夠我不會當場購買麼,非給她賺那點提成幹嘛。吃飯倒是沒勉強,我只跟團吃了一頓,估計這個沒啥錢賺的。
不過那個團裡的大爺大媽們都太有才華了,拉手風琴的、唱美聲的、合唱團的個個都是文藝範。還有一群大學同學們也太懂得生活了,滷牛肉、饃、小菜、白酒等各種都給準備齊全了,吃得比人家現炒的還要豪華。回程路上你一言我一語的說故事,還有專業歌聲相伴,那點子不滿也就給消磨掉了。
結語
從我個人的跟團遊經歷來看,其實體驗有好有壞。
第一,大團體驗感低於小團。大團就是咱們普遍意義上的跟團遊了,呼啦啦一堆人,一輛大巴拉著到點下車,給幾十分鐘拍照,完了又給拖著去下一個景點,簡單來說就是打個卡。中間保不齊還有各個購物場所等著你,而且主要針對的對象都是中老年人。至於小團就是近幾年來在年輕人當中流行起來的精品遊,人數10個人以下,餐飲是不含的,總價比起大團來,肯定是更高的。小團主打的是精品遊、攝像遊、舒適遊,整體來說體驗感確實更高於大團。
第二,長途遊體驗感低於短途遊。這沒什麼好說的吧,不管是大團小團,團友大部分都是陌生人,在一塊時間待得越長,出現的摩擦也就越多。
第三,旅行社和導遊的選擇很重要。參照我個人的旅遊經歷,其實漠河和稻城兩次小團遊,直接拉開體驗感差距的,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司機兼導遊那個角色。倒也不是說要阻礙人家賺錢,畢竟人家是以此謀生的,但言行好歹要符合產品介紹上的內容吧,不能貨不對等不是。
第三,團友是一個不確定的隱藏因素。除開旅行社和導遊,團友算是一個定時炸彈了,畢竟你真的不知道這車上能坐上什麼人來。好的像是我去黃柏塬遇上的那群可愛的大爺大媽,差點的像是我去稻城遇上的那兩天天遲到的妹子,再差點的也不用我舉例,網上隨便搜一搜就知道了。反正吧,這得看運氣,看機率,世上奇葩千千萬,保不齊你就遇上一個。
本來人出門旅遊嘛,就是圖個放鬆身心、圖個舒服自在,要是倒黴點遇上了黑心旅行社和導遊,不買東西就指著你罵,你能舒坦?但要非說年輕人不愛跟團遊吧,其實也不盡然,真的是要看跟的是什麼團,像那種專坑人的購物團,就算是中老年人,人也是不樂意的啊。
以我自己為例,下回出門去看自然風光的地,比如說草原、原始森林之類,該跟團還是得跟團,不可否認這點就是方便啊。但能自由行的,我一定會選擇自由行,而且還是獨自旅行。只能說根據各方麵條件因素自行選擇吧,我就挺樂意這兩者相結合的,就是下回一定得眼睛擦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