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歡跟團遊:不是不喜歡,而是要看跟什麼團

2020-12-22 外八獨居蟹

知乎熱榜上的問題,原提問如下,「如今年輕人的旅遊方式多種多樣,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人的旅行,卻偏偏不再喜歡跟團遊了,這是為什麼呢」

對標問題中的年齡,我可能超了,不太能算作是年輕人了;不過對標問題中另一重點,旅遊,我又勉強能夠得上。雖然不像旅遊達人那般出行頻繁,但在朋友圈裡也算出門比較頻繁的了。其中有自由行,也有跟團遊。乍一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支持的,畢竟準備出門玩的時候,第一反應基本是自由行。不過後頭我回憶了下自己的幾次跟團遊,發覺雖然有些不足之處,但總體而言,其實我也並不反感跟團。當然,前提是跟對了團。

01

我自己挑選的第一次跟團遊,嚴格意義上來說是17年國慶去東北旅遊的時候,為期半個月,全程一個人。路線是深圳-瀋陽-蛟河-延吉-哈爾濱-漠河-哈爾濱-長春-深圳。這其中算得上跟團遊的,應該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延吉,第二次是在漠河。

去延吉主要是奔著吃的去的,到之後隨手翻了下旅遊軟體,發現有長白山的一日遊,只是需要早上五點起床。對比了下自己前往二道河再去長白山然後再返回的行程,又考慮到自己時間有限,果斷給訂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是黑的,早點攤也沒開門,我就背著包去往集合點了(前一天住在集合點步行範圍之內),靠著手機燈光找到了大巴車(說實話,這也就是我膽大,天還摸黑被人拐了也是有可能的)。確認之後上了車,大概等了十來分鐘,人齊了,司機兼導遊給說了下注意事項,大概意思就是:這就是個拼車直達景區的團,團費只包含往返路費;一站式直接給送到長白山景區,進景區前會在一個超市那停一下,可以買手套、帽子等禦寒用品,要是不需要不下車就行,就停10分鐘;然後下午五點半準時發車回延吉,過時不候。

我挺喜歡的,就是大家一塊搭了個車,到那個司機說的超市後(這個應該有合作),確實也沒停多久。我自己準備齊全了東西,就沒下車,也沒人來說我。除去早上起太早之外,那天整個行程還是不錯的,我第一次上長白山,就見著天池了,天氣特好(後來我在漠河小團裡一對夫妻,打算去長白山的時候結果長白山暴雪)。

結束後直接去了哈爾濱,買了當晚去漠河的車票,漠河的三天包車小團,其實還是我在火車站候車的時候才訂的。最開始真沒想著報團,一是對跟團遊沒啥好感;二是潛意識覺著我自己一個人,估計補的單房差挺貴的。後來在網上翻了幾篇遊記,發現個人,如果不是自駕的話,漠河不太好玩得成,因為地方太大,景點之間相距又遠。

有了去長白山的那次經歷,我就試著搜了下漠河包車小團,最終訂下一個三天的8人團。含三天內用車費用、住宿費用、景點第一道大門票;全程不含餐飲,司機的三餐也要均攤給每個團員;然後單房差120,大大低於我的預算(與漠河當地住宿條件有關,都是自己家的房子)。

漠河那次的跟團遊是迄今為止我感受最好的跟團遊。全團8個人,一對情侶,一對新婚夫妻,一對中年夫妻,一個學生外加一個我(女學生不想拼房,所以掏了單房差)。司機師傅挺熱情的,本地人。

路上看到好看的景色了,就問我們要不要停車拍照,還特別強調單獨來的兩位女士他可以幫忙拍照。到景點了也不需要我們去拿門票,師傅直接拿了我們的身份證領了票,我們直接進去就行。每個景區的停留時間會在車上跟我們商量好,他會先說明這個景點主要看什麼,下個景點距離多遠主要看什麼,具體由我們定(集合時間也沒掐的那麼死)。吃飯也挺厚道,直說要是大家願意一起吃就一起吃,想單吃那就按照一餐30(正餐,早餐10塊)給他補貼就行。整個行程我參加了三次中餐,其他時候都是自己吃的,若是他們帶師傅團餐了,我就再分攤一份師傅的餐費就好。

那次行程體驗好到什麼程度呢?那年年末我跟大學同學聚會,聊到旅遊這塊,提議說我們可以一群人去東北然後直接包個車和司機,想停就停。當然沒有成行,畢竟除了我大家都有家有室了。不過也直接促成了19年去稻城的那次跟團遊。

02

去年9月份去的稻城,跟重慶的朋友結伴兩人一塊去的,出發之前就在網上訂了這個6人小團,從成都出發,全程汽車,往返5天。我的整個行程是深圳-重慶(去吃火鍋了)-成都-稻城-成都-深圳。這個小團在費用這塊跟在漠河那個是一樣的,這次我還不用交單房差。但體驗對比起來,這個團的體驗確實不如漠河那個團,以至於我在車裡坐著的時候,有時候都不願意跟其他人搭話。

第一個嚴重不滿意的點就是這個司機兼導遊。首先是吃飯這塊,說的是吃飯自由,想團餐就團餐,想單獨吃就單獨吃。但這個師傅到了飯點是直接把車停一個飯店(肯定有回扣),然後讓我們下車吃飯,就是團餐的意思。第一天我跟朋友稍微有一點點高反,不太想吃飯,就說我倆要單獨去吃點帶湯的,說我們待會會A師傅那份餐費。其他團員還好,那個師傅肉眼可見地不太高興,說全程路上條件其實就是這樣,沒什麼好挑的。我就挺來火的,說我們就是不想吃米飯,報名的時候不也說了我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然後就拉著我朋友走了。

其實那條線是大火的川藏線自駕遊路線,沿路小餐館多得很。整個行程,我們是團裡不跟團餐最多的一個小分隊,但全程也跟著吃了三頓,人均到六七十了。只有回程路上一家專吃魚的飯店挺合我心意的,因為我很愛吃魚。那家店是自助模式,一個人頭80,魚無限吃。不過在那個店裡也發生了一件挺熱鬧的宰客行為,眾多小團裡有一桌全是外國客人,火鍋類型的,他們吃不來那個魚,整桌基本就吃那個玉米窩窩頭了,結帳的時候老闆按一個人頭100算。他們的司機兼導遊沒吭聲,結果隊裡有個會說中國話的,就給吵起來了。

我們桌上的師傅跟著笑,說是常見的事,按他意思自駕遊和跟團遊的價格都不一樣,更別說還是外國佬了。這下我對他的評價就更低了,對比漠河那趟來說,總覺著這趟花了很多冤枉錢。

第二點就是團結束快到成都的時候,這個師傅直接在車裡跟我們說要我們在群裡發五星好評,模板都給我們發出來了。坐副駕駛那個單獨來的妹子直接寫了,我給複製了一遍。完了回深圳後在旅遊軟體上一五一十地把我的感受重新寫了一遍。

第二個不滿意的點是團友。我們那車五個都是女的,其中兩個也是結伴來的,五天時間裡,每天都在遲到,最少半小時。有天我早飯都吃完了,這兩人才磨磨唧唧下來準備吃早飯。關鍵是這五天裡,我們剩下的三人從沒聽她們說過一句不好意思。臉皮真的是太厚了,所以在車裡我基本是不搭理她們的。我朋友還說你也太愛憎分明了吧,再說車裡就那麼幾個人,不搭話總感覺好尷尬。我回說,只要我不覺得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別人。

漠河那趟雖然人還多來三個,但大家都挺和氣的,從來沒人遲到,要是想睡懶覺,就前一天直接說明天咱們晚點集合,這多好。

03

上個月去西安,臨時興起說去黃柏塬看紅葉,自己沒車自駕不現實,那的交通又不太便利,所以也報團了。全車三十多還是四十多人,就我一個90後,幾個80後,剩下的全是50+的大爺大媽,為此回來後我還特意寫了篇文章。

其實那次跟團遊體驗也很不好,一個是紅葉全掉光了,一片紅葉都沒見著;一個是被導遊忽悠了,買了80塊的電瓶車。車上講解的時候說是自願購買,等一個個人問的時候,就恐嚇我說哪個景區往返十幾公裡啊,時間來不及啊,一定要坐啊。結果我掏了電瓶車的錢,自己走個來回還有時間在車上等大爺大媽們。第一天晚上我自個呆著的時候就覺得納悶了,我怎麼會上這種當,要是時間不夠我不會當場購買麼,非給她賺那點提成幹嘛。吃飯倒是沒勉強,我只跟團吃了一頓,估計這個沒啥錢賺的。

不過那個團裡的大爺大媽們都太有才華了,拉手風琴的、唱美聲的、合唱團的個個都是文藝範。還有一群大學同學們也太懂得生活了,滷牛肉、饃、小菜、白酒等各種都給準備齊全了,吃得比人家現炒的還要豪華。回程路上你一言我一語的說故事,還有專業歌聲相伴,那點子不滿也就給消磨掉了。

結語

從我個人的跟團遊經歷來看,其實體驗有好有壞。

第一,大團體驗感低於小團。大團就是咱們普遍意義上的跟團遊了,呼啦啦一堆人,一輛大巴拉著到點下車,給幾十分鐘拍照,完了又給拖著去下一個景點,簡單來說就是打個卡。中間保不齊還有各個購物場所等著你,而且主要針對的對象都是中老年人。至於小團就是近幾年來在年輕人當中流行起來的精品遊,人數10個人以下,餐飲是不含的,總價比起大團來,肯定是更高的。小團主打的是精品遊、攝像遊、舒適遊,整體來說體驗感確實更高於大團。

第二,長途遊體驗感低於短途遊。這沒什麼好說的吧,不管是大團小團,團友大部分都是陌生人,在一塊時間待得越長,出現的摩擦也就越多。

第三,旅行社和導遊的選擇很重要。參照我個人的旅遊經歷,其實漠河和稻城兩次小團遊,直接拉開體驗感差距的,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司機兼導遊那個角色。倒也不是說要阻礙人家賺錢,畢竟人家是以此謀生的,但言行好歹要符合產品介紹上的內容吧,不能貨不對等不是。

第三,團友是一個不確定的隱藏因素。除開旅行社和導遊,團友算是一個定時炸彈了,畢竟你真的不知道這車上能坐上什麼人來。好的像是我去黃柏塬遇上的那群可愛的大爺大媽,差點的像是我去稻城遇上的那兩天天遲到的妹子,再差點的也不用我舉例,網上隨便搜一搜就知道了。反正吧,這得看運氣,看機率,世上奇葩千千萬,保不齊你就遇上一個。

本來人出門旅遊嘛,就是圖個放鬆身心、圖個舒服自在,要是倒黴點遇上了黑心旅行社和導遊,不買東西就指著你罵,你能舒坦?但要非說年輕人不愛跟團遊吧,其實也不盡然,真的是要看跟的是什麼團,像那種專坑人的購物團,就算是中老年人,人也是不樂意的啊。

以我自己為例,下回出門去看自然風光的地,比如說草原、原始森林之類,該跟團還是得跟團,不可否認這點就是方便啊。但能自由行的,我一定會選擇自由行,而且還是獨自旅行。只能說根據各方麵條件因素自行選擇吧,我就挺樂意這兩者相結合的,就是下回一定得眼睛擦亮點。

相關焦點

  • 中老年人為什麼更愛跟團旅行,是跟團遊的快感,還是消解孤獨感?
    和年輕人相比,中老年人在旅行上,似乎更愛跟團旅行。是出行方式的喜好?還是無奈之選?老年人為什麼愛跟團旅行? 01老年人之間的廣場社交 中老年人的社交場所,源於廣場、公園和老年活動中心等場所。
  • 跟團遊就一定是坑?我不服.
    有位叫做皮球的脫口秀演員,帶來了一段關於跟團旅遊被坑的段子。段子當然是虛構的大家樂一樂就好哈(稻稻也很喜歡皮球優秀的表演)。我們想說的是客觀情況,對於跟團遊這件事,不管是網上還是平時生活中,大家確實是有一些刻板印象的,甚至有時候還存在一些所謂的鄙視鏈。
  • 為什麼很多人去泰國一般都選擇跟團遊?遊客:自由行價格太貴
    為什麼很多人去泰國一般都選擇跟團遊?遊客:自由行價格太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很多人日常放鬆的方式也從之前的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打牌,變為了如今的結伴外出旅遊。在我們國內,去泰國旅遊跟團遊一定是比自由行要便宜很多,其實很多旅遊城市的跟團遊都比自由行要便宜,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從「過時」到「回潮」產品服務雙升級讓國人愛上「新跟團遊」
    低價團、固化行程、團餐難吃......和自由行相比,以往不少遊客說起跟團遊都會覺得太「過時」。而近日記者從多家OTA和旅行社調查發現,隨著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一體化,以及越來越多細分產品的出現和服務升級,跟團遊早已面貌一新,並重新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新跟團遊」甚至成為了更多80、90後年輕人的消費選擇。
  • 旅行的意義以色列之三:跟團遊也沒那麼Low逼
    我們臺就有好幾個都是自助遊的,第一年遊完回來就開始做第二年的攻略,一般要做半年以上,去哪兒,用什麼交通工具,住宿,文化,語言,一堆。菡子和表妹土耳其回來後偷偷跟我說:媽的煩死了……最煩的是交通,飛機票還好,下了飛機立馬要打起精神找巴士,地鐵,或者聯繫接車,一路上沒空看風景,都在看地圖。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拖著大箱子背著包,下雨還要撐個傘,然後找車站去坐車。
  • 「自駕遊」,「跟團遊」用英語怎麼說?非常簡單,一看就會!
    看一下在英語例句中應該要怎麼使用吧!① I』ve always wanted to go on a road trip from my hometown to Tibet. It must be very exciting.我一直想從我的家鄉到西藏進行一次公路旅行。一定會很刺激。
  • 2020「新跟團」報告:國內遊變得小而美 安心遊成為關鍵詞
    「安心遊」成為年度關鍵詞跟團遊客單月達50萬   2020年在疫情的背景下,「安心遊」成為旅行社行業的關鍵詞。   數據顯示,從7月15日恢復跨省組團旅遊以來,作為國內領先的跟團遊平臺,攜程各類跟團「安心遊」產品的出行人數達到數百萬,單月超過50萬人。
  • 佛山市旅行社重啟省內跟團遊
    5月17日,佛山廣之旅啟動省內遊首團,35名遊客開啟為期1天的「英德自然風光遊」,這也標誌著因疫情停擺多時的廣東省內跟團遊正式恢復!今天一早,在佛山廣之旅集合現場,廣之旅導遊為遊客作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複查「粵康碼」、測量體溫以及使用消毒洗手液等,並在車上準備好口罩等防疫物資。
  • 消費者跟團遊泰國 遭遇盜竊索賠難
    【內容提要】消費者通過馬蜂窩網站與陝西中國旅行社籤訂合同,參加泰國跟團遊,回國前一天晚上發現行李箱內八千元人民幣現金不翼而飛。旅行團領隊處理態度並不積極,而地陪導遊則稱已掌握入室盜竊確鑿證據。《天天315》本期聚焦:消費者跟團遊泰國,遭遇盜竊索賠難。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央廣網3月2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最近幾年,中國遊客在國外被盜、被搶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由於缺乏明確的賠付標準、保險賠償額度過低、賠償款無法及時到位等問題,使得出境遊變成出境「憂」。杭州的陳女士一家三口在兩個月前參加了一個泰國跟團遊。
  • 為什麼去泰國旅遊,跟團比自由行還便宜?有什麼貓膩嗎?
    導語:為什麼去泰國旅遊,跟團比自由行還便宜?有什麼貓膩嗎?那麼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在泰國旅遊自由行會比跟團來的貴。首先,我們應該要知道的是在最近的幾年來,我們國內突然的湧現了很多的專門代理東南亞旅遊的旅遊社,那麼在同行之間也是會有著競爭力的,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是會發現因為他們之間的競爭所以他們也是會儘量的去壓低景點的票價以及機票的價格,並且他們去到當地住的也是星級酒店,但是價格也是會比較便宜的,所以說在不起自己去到泰國自由行的話,其實跟團旅行還能夠省心很多
  • 《各位遊客請注意》讓張雨綺淚奔的「跟團遊」
    4條路線,18個城市,47天,而且還是和明星一起同吃同行同住的跟團遊……今天浙江衛視《各位遊客請注意》又雙叒叕出來撩人了,官方公布的一則35秒的視頻,讓網友慨嘆「他們把我們一生的旅遊配額都消耗完了」。隨著8月3日開播日的臨近,網友對於《各位遊客請注意》的期待越來越高。
  • 小團團長得不漂亮,為什麼還有人喜歡?粉絲最常說的兩句話,懂了
    小團團長得不是很漂亮,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喜歡她?看到粉絲最常說的兩句話,懂了!說起一條小團團,廣大網友肯定再熟悉不過了,這個女孩子給人最具辨識度的印象,大概就是「豬豬女孩」這個稱呼了。團團作為一個遊戲主播,開播已有數年的時間,照她現在這個情況來看,還是很理想的,粉絲數量非常令人滿意,而且直播事業可以說是越來越紅火了。難免會有網友發問,團團長得不是特別漂亮,跟呆妹兒、腐團兒這種不是一個級別,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呢?團團的粉絲經常會說兩句話,其中一句就是「我們不是看她的臉,我們喜歡的是她有趣的靈魂。」
  • 臺灣親子遊第一站:臺北(一日自由行+一日跟團)
    臺灣是個太適合帶孩子去玩的地方,但是去臺灣之前有很多東西要準備,尤其是蔡英文上臺縮緊自由行政策,準備資料的確煩不勝煩。但是,還是帶著Henry去咯,說走咱就走……*去臺灣前你需要準備什麼?1. 臺灣通行證到出入境辦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辦好大概要10個工作日。2. 入臺證我去之前完全不知道還要辦入臺證。
  • 不跟團塞米哥:消費升級究竟升的什麼鬼
    近日被李叫獸一篇題為《真不巧,這次「消費升級」不太一樣》的深度好文震了一下,文中深入淺出的闡述了「消費升級」的「正確」理解。從區分階級的「奢侈品」與「高檔品」來做詮釋,認為消費升級不是單純指價格貴了,而是努力工作的饋贈——高檔品。當然此處也提到了「高檔品」是生活方式的訴求,是情感連接的方式。
  • 當代年輕人為什麼更喜歡養貓?
    最底層,是你與貓同處一室,卻貓人兩界,不被理睬。養貓人最怕的,莫過於一隻無法上手的貓。這就像你買的名牌鞋一樣,又高又貴,但你找不到任何一個場合穿它,就跟沒買一樣。有一天你開始上手摸頭,則代表著貓對你信任的第一步,你可以順著它的頭,悄悄地順著摸它的背,就像摸對象一樣,一定要內心虔誠地,力道絲滑。記住,不要得寸進尺。
  • 如何優雅地在臺灣跟團
    1、很多缺乏旅遊經驗的人(無論是自助遊還是跟團),在出門前總是一團慌亂,好像除了茶葉蛋和煎餅卷饊子不知道還該帶什麼。好在每個機場的歡迎大廳都會很高冷地一字擺開各種櫃檯,告訴你不是你沒算計好而是根本沒得算計:別人家的錢,別人家的手機卡,別人家的悠遊卡,別人家的室內外溫差。當你看著那些小年輕非常嫻熟地做入境領行李過海關,自己卻手忙腳亂地提著行李跟著導遊一路狂時奔,你就會意識到其實你連跟團都力不從心了。
  • 鍾麗緹:不是我裝年輕,而是年輕人跟我喜歡的一樣
    各位小姐妹,在前陣子為青你2瘋狂打call後,大家現在應該都在追《乘風破浪的姐姐》了吧,畢竟看30位美麗姐姐在舞臺上漂漂亮亮,而且臺下各種火花八卦大碰撞,誰能不感興趣呢?有網友說她在裝年輕,喜歡追隨年輕人的時尚
  • 跟團遊居然能遇上愛豆,還有明星請客吃飯?
    其他的旅遊類綜藝一般都是讓嘉賓自由行,但《團結才能火》把目光聚焦到了跟團遊上。寶寶們可能覺得跟團遊會非常無聊,但這個節目恰恰能拍得很有意思。跟團遊的第一個特點是「到此一遊」。當主持人和HIGHLIGHT的尹鬥俊、龍俊亨來到日本北海道時,恰巧遇到了30年一遇的四月飄雪,一行人冷到直跺腳,但因為是跟團遊,只能跟著導遊不停地走……
  •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孟煩了?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的結尾寫道:這個世界只有一種成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一生。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剛剛上大學的第一年,哪怕看完熱血賁張,其實也未能很好地理解什麼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 年輕人討厭的集體活動裡,團建排第一
    當然,要肯定的是這些項目設計之初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當代社恐+體質奇差的年輕人眼裡,它們無異於精神虐待加體罰了。如果是以素質拓展之名、行軍訓之實,那就更慘了。無論是大學裡的社團、學生會,還是步入社會後的職場,有些團建都像是一場大型表演秀,跟不熟的甚至不喜歡的人上演一團和氣,既是考驗,也是煎熬。那些本就不擅社交的人不得不在酒桌上陪笑,在一片虛假融洽的氣氛中恭維上級,甚至你都不知道會有什麼令人不適的遊戲環節在裡面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