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過了自己的29歲生日,去蛋糕店取蛋糕時,鄭重其事地和店員要了2和9兩個數字蠟燭,那一刻,感慨萬千。突然就30歲了,真快啊!
清晰記得,在我11歲那年,鄰居家叔叔和我說他30多歲,已經成了半截身子埋在土裡的人。當時我覺得他有點誇張,但依然有「叔叔好老」的感覺。
18年過去後,我也成了別人嘴裡的叔叔,想像中的老氣橫秋並沒有來,放眼望去,仿佛一切才剛剛開始。
成長的過程,就像瞎驢拉磨,走著走著就發現自己其實在兜圈子,可能是前人走過的圈子,可能是自己曾經踏過的,逐漸就有了熟悉感,大概明白了自己的路。
人們把這,叫成熟。
我開始有了點這種走來走去的掌控感,其實無非就是看明白了很多邊界和規矩,偶爾也會在規矩邊緣試探,但大多數時候,會及時收手。
因為,差不多就行了,過了,不太好。
能感受到自己的變化,以小見大,點點滴滴。就拿讀書來講,以前我喜歡跌宕起伏的情節,崇拜英雄人物,最討厭絮絮叨叨的描述,而現在口味完全換了樣,開始琢磨英雄陷入人生困境時的掙扎和糾結,關注作家筆下的零零碎碎。
虛構中的真實,全在閒筆當中,就像我們的生活,大部分時間,是由雞毛蒜皮的小事堆成。
我是1991年11月11日出生的,農曆十月初六的生日,每一次寫身份證號碼,我都要寫很多1,如果旁邊有人看,他會睜大眼睛,仿佛在說:你的號碼是瞎編的吧,怎麼一口氣寫了5個1?
還真有這樣的人,然後我認真解釋給他聽。這種感覺很神奇,就像你好像有點特殊性一樣,讓人開心,小小的。
三十而立,首先體現在想法的不一樣上面。
一、一切盡意,百事從歡
「我想在一個城市的角落孤獨坐著,看人來人往,看忙碌於生活中的眾生,有片刻孤獨,坐下來,為自己泡一杯茶,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做自己的朋友,更愛自己一點。」
這是蔣勳在《孤獨六講》中寫下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也是我經常做的事情。有時候我會一個人坐在環城公園中,靜靜發呆,看周邊來來往往的人,想像他們彼時彼刻的狀態和心情,編織他們的人生故事,然後目送他們遠去。
靜下來,越能看清自己,因為靜默裡,其實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
生日前,媳婦一直問我想要什麼禮物,然後她來準備。我認真想了想,將電子產品和自己的愛好認真捋了一遍,發現該有的都有,沒有的,也不怎麼需要。
然後和她說:都挺好,不需要禮物。
這和以前的我不一樣,前些年我在意那些價格不菲的東西,追求外在的刺激,欲望無窮多。而現在,我其實更想要一些比較實在且接地氣的東西,比如一口好鍋,然後安靜地在家做飯,或者兩瓶大寶,天冷了在臉上抹點。
不再追求能力之外的光鮮亮麗,真正學會了退而求其次。
忽然發現,這才是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真理,這裡的「次」不是不好,而是剛剛好。
因為我以前有太多欲望,上青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後來發現上高點的地方會暈,剛進泳池還得套個遊泳圈。
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找到適合的人、適合的事、適合的位置,然後開開心心地做人做事做自己。
不強求,不妄想,腳踏實地,內心自由。
之前有朋友和我說他想離婚,感覺自己婚姻不順,想再去尋找真愛。當時我勸他別輕易選擇,因為離婚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婚,可能是下一段麻煩的開始。也許問題的源頭,在自己內心,先把這個解決好,比直接打碎再建,要好很多,也難很多。
本質藏在很多地方,最主要的,還是經過時間打磨後,我們的心。
二、溫柔半兩,從容一生
「我多麼希望,我寫的每一個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著柔軟心的香味;我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如蓮花的花瓣,溫柔而伸展。因為我深信,一個作家在寫字時,他畫下的每一道線都有他人格的介入。」
林清玄的這段話,讓我看到了他柔軟而赤誠的心,而他的文字也如此,讀起來如同清泉流淌,吟嘯徐行。
寫文幾年後,喜歡的方向,我也慢慢找到了,就像多年前我剛開始學習寫作一般,記錄自己經歷的事情,寫點走心的文字。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開始的地方。
2012年我在QQ空間裡寫的文章
我不喜歡追熱點,也編不了故事,但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老茶的顏色,看到煙塵在陽光中起舞的散亂,看到別人心裡的笑像滾水般在臉上蒸開的模樣,看到一棵樹在風中搖擺時的孤單。
也許這才是我擅長的地方吧,無數看起來輕於鴻毛的事情,組成了我生活的全部。不再追逐道聽途說,也不想做簡單的價值判斷,往後,我很想記錄自己簡單而真實的生活,挖掘每一個細節中的真實感受。
這是我認定的價值,就像日出時我在場,月升時我在靜靜看,臉上掛著笑容,內裡思緒萬千。
捕捉思緒,我想做這樣的獵人。
30歲,還能在日復一日中堅守著自己的愛好,讓我覺得異常幸福。愛並不能改變全部,但總能給我一種力量,推著我往前走,給我手裡塞一道光,還告訴我別怕。
挺好的。
三、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最近忙裝修時,我還特意研究了燈光的搭配,發現裡面門道很多,精心布置的燈光,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我還記得小時候家裡停電時,我們會點些蠟燭,在搖曳的燭光中,一家人閒聊,等電來。
作為一個男孩子,其實我從小並不擅長和父母溝通,常年在外,和父母聯繫的次數,比周圍很多人要少。但女孩就不一樣了,我媳婦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剛開始我並不能理解,現在也開始接受了。
如今和父母聊天,我發現有了一種接近於「平視」的感覺。
這並不是說不尊敬,而是不再有「他們是超人,可以幫我做成所有事情」的盲目崇拜心,發現他們只是普通人,拼盡全力,想讓孩子過得好一點。
「原生家庭」這個詞,最近幾年挺火,但除去特別糟糕的家庭外,即便再普通的父母,也會認真地為子女打算。順利長大後的我們,不能再回頭去苛求他們:為什麼你們以前不給我報興趣班,為什麼你們不關注我從小的心理健康,為什麼咱們家一直都缺少儀式……
沒有人是完美的,更多的路,我們還要靠自己。
我見過罵父母的人,因為他覺得父母沒有給他找到好工作,沒能給他在城市買房,他在街邊破口大罵,狂飆廢物、垃圾、不如去死之類的詞。旁邊很多人在看他,而他的父母再一邊瑟瑟發抖,最後還是一位大叔上去,給了他七八個巴掌。
代際傳承,我們了解到的更好的,傳給下一代就好了。
今年年底回家,除夕那天,我想下廚做菜,晚上開瓶白酒,和家人邊喝邊聊天。父母老了,他們從超人變成了老人,開始需要孩子陪伴。
家,一個溫暖的字。
四、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脫離了孩子、學生的階段後,我開始書寫人生的新篇章。在過去的一年裡,我擔負起了更多責任,完成了幾件人生大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切才剛剛開始。
有些責任,背上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勇敢地扛起來,負重前行,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成年禮。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以前的事情也會經常聊起,但已成為了回憶,不用過去的狀態定製未來,也不因一時的成敗或喜或憂。
路還長著呢,我更喜歡把自己當成一顆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新的一歲,我學會了勇敢面對。這個詞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對我來講,意義重大。以前面對比較難的事情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逃避,但後來發現,只有真正去做那些困難但重要的事情,我們才會成長。
硬著頭皮上,努力拿下,不慫,擁抱成長。
新的一歲,我學會了好好做家務。說實話,去年9月之前我都沒怎麼做過家務,甚至分不清菠菜和油麥菜,沒做過飯沒洗過碗,不知道蠔油有什麼用。現在我都知道了,雖然很多時候還做得不好,但已經開始做了。
做好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對我來講不容易,我還在培養意識,克服懶惰,勤勤懇懇做家務。
我學會了更新自己。把自己看成一個學習能手,每遇到一個新事物,都當成學習新技能的機會。所以這一年我學會了做菜、健身、組織活動、經營感情、選房子、裝修、與孤獨為伴……
鄭重其事,每件事我都做了很多筆記。
我還學會了閉嘴。學著把事情裝在肚子裡,不再大驚小怪;學著看淡一些事情,不再輕易評判;學著只關心自己在乎的人,更多時間和家人待在一起;學著默默提升自己,等著變得更好的那一天。
30歲,一切都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