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搖滾、民謠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網絡截圖
中國網新聞10月14日訊 (記者吳昊昊 實習記者周延)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13日下午,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長莎拉•丹紐爾宣布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著名搖滾、民謠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表彰其「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形式」。
繼1953年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之後,諾貝爾獎第一次將獎項授予「非文學界」人士。
有音樂天賦 也對詩歌興趣濃厚
鮑勃•迪倫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10歲時便自學了口琴、鋼琴和吉他,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中學畢業後的鮑勃•迪倫開始對詩歌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曾深深沉迷於垮掉派詩人凱魯亞克的世界,執著地相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音樂和詩歌就這樣開始伴隨他的人生。
1963年,鮑勃•迪倫創作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問世,這首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反戰歌曲迅速走紅。此後,他創作的作品中不僅傳達反戰思想,還涉及熱點話題。
《時代雜誌》曾在報導中評價鮑勃•迪倫:「他所創作的歌詞是優雅的,他所關心的課題是永恆的,不管在哪一個時代,都只有少數詩人的影響力可以超越他。」
70年代的鮑勃•迪倫開始涉足文學領域。1971年他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小說《塔蘭圖拉》,主流媒體評價他為「現代美國繼卡爾•桑德堡、羅伯特•弗羅斯特之後最偉大的詩人」。2004年鮑勃•迪倫的自傳《像一塊滾石》出版。2008年鮑勃•迪倫摘得普利茲文學獎時,評委會稱他「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產生深刻影響,以及歌詞創作中飽含非凡的詩性力量」。
外媒高度關注 也存在爭議
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鮑勃•迪倫,各國媒體及網友也紛紛給予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在頭條刊登文章,著名時尚雜誌《Vogue》也發文表示祝賀。
不少網友對此卻感到詫異。日本網友表示:「諾貝爾文學獎的範圍擴大了嗎」,「為什麼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有網友調侃道:「村上春樹非常喜歡鮑勃•迪倫,他應該會很高興吧」。
香港自由撰稿人、作家廖偉棠認為鮑勃•迪倫獲獎意義非凡。他表示,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人生又獲得了一項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