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危亡,五四驚雷劃破歷史長空
百年風雨,青春熱血洗滌民族英魂
青春之歌,是永不褪色的信仰
青春之力,是永無止息的希望
百年前,青年學生振臂高呼,全國人民發出怒吼,維護民族的獨立與尊嚴。「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激蕩人心。那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歷史的新起點。
一百年前的你們
青春鼎盛,風採卓然
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一百年後的我們
代代相承
誓不斷五四之夢
時代變遷,賦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內涵
青春不老,讓這個節日永遠熱情澎湃
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我院積極組織,廣泛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主題團日活動。
英教1701團支部通過組織主題宣講、朗誦、討論、分享、呈現的多種形式,圍繞「五有」人才培養目標設計開展本組織的主題團日活動,與前期啟動的「學校大發展,我該怎麼學」大討論活動充分結合,進一步引領團員青年重溫共青團緊跟黨走的奮鬥發展史,堅定理想信念,與祖國共奮進,與學校同發展,積極投身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4月30日,習近平主席出席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明確提出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六點希望,為青年的成長提供了遵循、為青春的航程指明了方向。本次團課以ppt的形式,共同學習了習主席的部分講話內容,號召團員們應當擔當起相應的責任,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發揮青年的力量。
本次團日活動以宿舍為單位成立討論小組,通過詞語提示等方式向同學們逐一介紹黨團內容並進行擴展知識的學習;其次進行小組討論,首先是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五四運動100周年的討論,聊改革議發展,通過貼近日常生活的事情來體現黨和國家對人民的關心,堅定跟黨走的步伐;最後共唱中國共青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紀念五四運動,弘揚五四愛國精神;最後結合學校學院近期發展引導同學們思考應當怎麼學如何學好,爭做「五有」人才。
為激勵和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堅定「四個自信」,矢志投身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徵程,英教1801團支部相應號召,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這次主題團日活動和璀璨之夜結合,採用知識競賽的方式,鞏固同學們的專業知識,更好的做五有人才。同學們嚴肅而活潑的上完了這堂團課,大家積極發言,每個團隊都由一名代表分享了團隊的所得,達到了團課的目的。
英教1803團支部在本次大型團日活動中參考之前的經驗,並結合本團支部成員的特點與喜好,衝破了原有的活動形式(講解PPT等),與電氣1803班團支部合作,一致通過主要以「玩中學,樂中學」的方式開展本次團日活動。活動主要分為手繪風箏·築夢,放飛風箏·遠夢,凝心聚力·逐夢三個環節。採用更加多樣化,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與參與性,為本團支部同學創造更多的親身實踐機會,真正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活動中,大家共同製作了風箏,並迎著春風一起放飛,在草地上一起遊戲,在遊戲中增進了感情,加強了班級凝聚力,體現了同學們的創造力,展現出了大學生的青春活力。
為響應校團委的號召,英語1801團支部全體成員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赴馮思廣烈士雕像前開展緬懷英雄先烈主題團日活動。伴著共青團團歌,學生代表向革命烈士獻花圈;團歌畢,全體成員宣誓;接著,團支書代表全體學生發言;之後,全體默哀三分鐘;最後,全體同學按序獻上菊花。祭掃烈士墓儀式順利結束。
本次集中性主題團日活動與前期啟動的「學校大發展,我該怎麼學」大討論活動充分結合。鼓勵每位同學自行演講的方式,進一步引領了團員青年重溫共青團緊跟黨走的奮鬥發展史,堅定理想信念,與祖國共奮進,與學校同發展,積極投身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五四運動是我們中國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也引領了我們發展的一段重要歷史進程。我們中國青年如今正迎來更為艱巨而光輝的使命,那就是——更好更快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更好更快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應該愛黨愛國,從自己最根本的學習任務開始,奮發圖強,在未來對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也應該堅信,我們這一代已經覺醒了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完成這份光輝而偉大的使命。
青年之夢,代代不同
但從未因時代消失不見
新的時代
賦予了我們新的信仰
百年五四,傳承有我
我們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
要樹立遠大理想
要熱愛偉大祖國
要擔當時代責任
要勇於砥礪奮鬥
要練就過硬本領
要錘鍊品德修為
我是中國青年,我為青春歌唱
為迎接五四青年節一百周年
全院400餘名學生用歌唱「少年中國說」
獻禮五四,獻禮青春
五四百年
我們再舉時代之重託
弘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讓我們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
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
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山東理工外國語學院
微信號:sdut_waiyuan
投稿郵箱:wyxyxinmeiti@163.com
文章撰稿 | 新媒體工作室 範慶月
本期編輯 | 新媒體工作室 張伯梁 周宗灝
責任編輯 | 宣傳中心 周宗灝
指導老師 | 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