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向來是各電影的必爭之地,今年五一檔的四方人馬裡有劉若英的導演處女秀《後來的我們》;徐崢監製並主演的懸疑電影《幕後玩家》;曾獲奧斯卡,執導過《狼圖騰》的讓·雅克·阿諾導演監製,陳偉霆,林允主演的民族奇幻電影《戰神紀》以及張家輝自導自演的動作犯罪片《低壓槽:欲望之城》,電影類型之多,可謂是百花齊放。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檔的四部主力電影,有三部都是由演員轉行執導或監製的現實題材影片,《戰神紀》作為唯一一部將歷史與傳說融合,以工業化標準製作的民族電影,從題材和類型上就顯得尤為特別。而公映日傳來的疑似因陳偉霆黑粉而導致的電影遭遇惡意差評「黑水」的新聞更是讓這一場戰局平添幾分詭譎。
歷史年輕化演繹,小生戲骨同臺控場引流量
《戰神紀》是著名學院派蒙古族導演哈斯朝魯從籌備到拍攝歷經五年多時間完成的電影,紮根於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歷史,結合草原傳說進行大膽的改編創造。與以往影視作品聚焦於成吉思汗四方徵戰,成就一方霸業不同的是,《戰神紀》講述青年鐵木真的故事,用愛情,兄弟情誼,奇幻冒險等元素加以輔助,使沉悶的歷史年輕化,填補了市場這一空白。
截至交稿前,《後來的我們》的想看指數已經打破個平臺的歷史記錄,望塵莫及,但是在同檔期的其他電影中,《戰神紀》的貓眼想看指數為92253人,淘票票想看指數為126527人,充分表明了片子的市場期待值。
而國內近幾年的同類型電影中,《龍之戰》(2017年)和《蕩寇風雲》(2017年)的想看指數都不高,但是2015年成龍大哥的《天將雄師》貓眼想看指數則是位於當年同檔期第一(2015年淘票票剛上線不久,用戶量較少),說明此類題材並非沒有市場,而是與主創陣容,宣發等因素有關。
《戰神紀》是另闢蹊徑,重新對於鐵木真的人物歷史進行解讀,同時加入奇幻元素,依託視效奇觀,打造出波瀾壯闊的戰鬥場景,同時還有盪氣迴腸的愛恨離別,草原霸主,熱血戰爭等元素一直為男性觀眾所喜愛,而愛情糾葛和以陳偉霆領銜的主演陣容則無疑是對女性觀眾祭出的一個「大殺器」。
陳偉霆在片中飾演鐵木真,林允飾孛爾帖,大魔王忽出魯由胡軍飾演,朵歹張歆藝,札木合李光潔等一線演員飾演主要角色,倪大紅,巴森扎布等實力演員傾情加盟,老中青三代演員,流量與戲骨的搭配,使得《戰神紀》的受眾非常廣泛。從貓眼的人群畫像來看,《戰神紀》是五一檔四部主力電影中年齡分布最為均衡的。
精準定位營銷,熱度後期逆襲
截止到上映,四部電影都相當的保守,沒有一部電影採取點映的宣發策略,其中《後來的我們》更加保守,密鑰首日8點生效,五一檔所有影片採取低調戰術。因此,營銷手段成為支撐其熱度的唯一核心。
《後來的我們》主打情懷,用情感來刺激與煽動觀眾的情緒,同時劉若英作為藝人本身自帶流量,她自身的話題性不容小覷,《後來的我們》可以說是在熱度上整體碾壓同期。而因為《催眠大師》的口碑票房雙豐收,導致《幕後玩家》前期自帶熱度,但從微博指數來看,後期熱度以及曝光度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被《戰神紀》反超。
《戰神紀》作為一部講述傳奇人物的冒險動作電影,其類型和題材使電影初期受眾在性別佔比上以男性為絕對主導,所以在宣傳營銷上,採用霸氣熱血的基調,來維繫男性觀眾。在女性觀眾方面,電影則是重點強調電影中的愛情元素,同時重點宣傳陳偉霆,引導流量。今日片方新進曝光的陳偉霆特輯,顯然也是延續了這一營銷思路。
《戰神紀》精準的定位受眾群體,宣傳方向為年輕化,外加製造別出心裁的營銷熱點事件奪人眼球。實現後期對《幕後玩家》熱度上的逆襲。
自上映前兩周起,《戰神紀》的微指數就開始持續躥升,甚至在4月23日反超《後來的我們》,成為當天熱度第一。自17日《戰神紀》發布由大張偉獻唱的推廣曲《戰神》以來,魔性洗腦的調性通過抖音等多樣化的傳播渠道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而隨後的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紅毯和頒獎禮,陳偉霆頻上熱搜,更是為電影帶來巨大流量。
淘票票上的預告播放量,除去《後來的我們》一騎絕塵,遠超其他電影,《戰神紀》在同檔期其他電影中表現亮眼。根據貓眼專業版上的營銷榜數據可看出,《戰神紀》一直保持不錯的熱度,物料的傳播度,微信微博熱度基本都是維持在榜單的前三名。
《戰神紀》在營銷事件上打了漂亮的一仗,加之其題材的獨特,受眾年齡的全覆蓋,或許在預售表現上並不亮眼的《戰神紀》能夠在重重包圍下殺出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