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做一顆永遠發光的恆星

2021-01-08 燒腦大劇情

【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做一顆永遠發光的恆星】

導語:「I will 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永遠記得我們現在的樣子)

《一個巨星的誕生》對我來說是某種宣示,宣示一個演員能夠超乎想像、一個歌手能夠超乎想像,宣示翻拍電影可以展演出另一種可能,宣示對於那些內心承受孤獨的,我們永遠都會是局外人。

我一直是很容易在電影裡帶走過多情緒的人,《一個巨星的誕生》並非擁有多強大的故事內容,可在那之後我幾乎無法停止的顫抖、哭泣,在黑幕白字前難以起身太龐大的悲傷像海,海浪不斷拍打心上我卻無從逃離,是以電影提示的光亮背後要面對的無盡黑暗和,那讓人無能為力的墜落。「 I'm all alone by the wayside」(我獨自面對著刀鋒),在開場的歌曲裡這詞句不斷、不斷的重複卻從來沒有人嘗試理解;Jack用音樂陪伴了無數樂迷、改變Ally的一生,卻跨不過自己心裡的黑洞。

無關藝人的身份,世界上有太多人是這樣的,自虐式的從自己身上鑿出僅有的什麼,毫無保留的獻給世界,像是銀河系中的恆星不斷用最大限度發出光芒,直到燃燒殆盡成為黯淡,或是無法抵抗重力的爆炸成為虛無。

「We're far from the shallow now」(我們一起遠離擱淺帶),他們曾經在舞臺上一起唱著,眼看要把對方拉離岸邊,最後卻還是不可避免地失去。

我很喜歡電影後1/3的剪輯方式,一個巨星誕生的同時也是一個巨星殞落,我難以論述Jack的決定,只希望這過於溫暖的恆星在消失後,能夠成為永遠留在他人心中、那團彩色的星雲。

「You are where I wanna go. The part of me that's you will never die.」(你就是我想去的地方,成為我一部分的你會永遠活在我心裡。)關於結局,也許不該用遺憾來描述,因為他們已經用生命裡最好的模樣愛過對方。

相關焦點

  • 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我只想再多看你一眼
    【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我只想再多看你一眼】導語:觀眾鼓譟的聲響,主角緩緩走上臺,試了幾個音後節奏響起,仿若猛烈攻擊吉他琴頸式的彈奏、搭配重低音環繞音落下,低沉沙啞的爆發力嗓音點燃開場;有時候,一部作品不需要太多的鋪陳,僅需要開場的短短30秒內,就能擊中內心深處的沸騰開關,那種觸動的喜悅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
    她有一句有趣的話是這樣:「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呢?」對此我有一個簡單的回答,我說:「宇宙是一個很大的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答案。所以她換了一個問題:「那我們已知的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呢?」那時候,我被困在車裡,沒有辦法上網。但是當我一回到家能夠搜集資料的時候,我找到了答案並且認為我應該和你們分享它。
  • 從赫羅圖看恆星的演化
    昨天說了赫羅圖的誕生,基本沒說明白,今天我要努力找回些許尊嚴,我們以赫羅圖為基礎來看恆星的演化,搞明白了帶妹妹看星星說不定用得上,這部分內容相比於昨天就簡單多了,因為今天是正宗的炒冷飯。當雲的中心溫度超過700萬開爾文時,那裡就會發生每4個氫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原子核的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熱核聚變」,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一顆新的恆星就這樣誕生了。恆星一旦形成,就會在赫羅圖上佔據一個位置。質量比太陽小的恆星,光度小、溫度低,進入主星序的下部。而質量比太陽大的恆星,光度大、溫度高,進駐到主星序的上部。
  • 什麼是Zite超級巨星?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25倍,是太陽的150倍
    大宇宙中的恆星數量眾多,因此被劃分成若干類,其中超級恆星是其中最大的恆星。今天我們要介紹超級巨星的超級巨星。超級恆星是一個具有鬆散結構的質量恆星。其特徵在於大質量和非常高的質量流量。值得一提的是,超級巨星和超級巨星沒有大量恆星,被認為是太陽質量的25-150倍。兩顆紫色的超級巨星是什麼恆星。在超級巨星中,由於不同的發光度,人們把它分成了高光藍星、藍星、白超星黃巨星、紅巨星、紫紅星等。那麼,紫色的超級巨星是什麼呢?它是恆星,紫色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5-150倍。
  • 兩顆恆星先合併成藍超巨星,然後再變成超新星爆炸!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天體物理學家的模擬表明:銀河系附近星系中的一些超新星,可能起源於由兩顆恆星合併而成的藍超巨星爆炸。這種爆炸的不對稱性質,可能會提供在哪裡尋找在這場恆星災難中誕生難以捉摸的中子星線索。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核心不能再承受自身引力時,就會發生核心塌陷超新星。
  • 恆星的誕生又被稱為什麼,最亮的恆星是哪顆?
    星雲的形狀各異,人們用肉眼只能看到一個獵戶座大星雲。 原恆星階段 慢收縮開始後,中心區受強烈壓縮而升溫並發出熱輻射,直到最後中心溫度升到約800至1000萬度以上,由氫原子核聚變為氦原子核的熱核反應提供足夠的能量,使內部壓力與引力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一顆恆星就正式誕生了。 原恆星進一步形成恆星的收縮過程要持續幾百萬到幾千萬年。 恆星的生命階段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
    迄今為止,我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的一顆行星是 尤斯庫蒂(UY Scuti),它距離我們9500光年遠,靠近銀河系中心的Scutum星座(盾牌)。它是一個被塵埃包裹的紅色超級巨星(是目前最大的一類恆星),直徑大約是我們太陽的1700倍。1860年,德國波恩天文臺(Bonn Observatory)的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它,並命名為BD-125055。
  • 恆星生命的演化過程
    由於引力的作用,氣體和塵埃漸趨凝聚,變得越來越大,隨著塵埃與氣體的收縮,從而產生了能量並釋放出來,於是一顆新的星球便開始發光而誕生了。迄今,天文學家已發現許多這類非常年輕的星,它們還處於原始的凝聚過程中。 但是,太空中的絕大多數恆星已經度過這一初級階段。
  • 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人生五十年,如夢又似幻
    影評:《一個巨星的誕生》人生五十年,如夢又似幻文 / 陸秀娛樂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人的一生能夠輕如鴻毛,也能絢麗光彩,這些如夢境般的奇妙體驗,就是我們需要經歷並從中理解生命意義的必經過程。
  • 我們在晴朗夜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
    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下看到的每一顆星星,絕大多數都是恆星。天上的星星並沒有上億顆。除了流星、人造衛星等,一般我們用肉眼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大約6000~7000顆星星,其中90%以上都是恆星。由於每個人的視力不一樣,因此數據並不精確。(溫馨提醒:內容較長,可以先收藏後閱讀)地球是一個球體,人站在地球表面觀察到的星星就分布在天球上。
  • 一文看懂恆星演化史!為什麼恆星會悄無聲息地消失呢?
    中等質量的恆星星胚——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小於太陽8倍質量的恆星,在死亡之後會坍塌成白矮星。中等質量恆星逐漸發展成了紅巨星,然後紅巨星經過幾百萬年的燃燒後,外殼以氫為主,下面還有一層氦層,最后里面還有一個碳球。
  • 宇宙中最極端的恆星
    在吞噬了距離最近的行星(可能也包括地球)之後,太陽會繼續剝落其外層,最終變成一顆悶燃的白矮星,周圍環繞著美麗的發光氣體行星狀星雲。這就是大多數恆星瑰麗的一生。但是就像人一樣,有些恆星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妨快速了解一下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恆星。
  • 《一個巨星的誕生》永遠記得我們現在的樣子
    2018年版《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 問世後便得到普遍性的好評,這部電影好在哪裡?本文由外至裡試論這部電影禁得起被鑑賞的三個優勢層次。布萊德利庫柏此次自編自導自演自製《一個巨星的誕生》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說故事(畢竟這部經典片已被翻拍與致敬過太多次),選擇這個故事是助力也是壓力,但可能壓力對於布萊德利庫柏而言也是種好事,畢竟,讓身為巨星的他來講這個關於巨星的起落的故事,太過合適。而既然女神卡卡負責詮釋巨星崛起的部分,那麼男主角布萊德利庫柏自然是負責扛起巨星隕落的那個part。
  • 盾牌座UY已不是宇宙最大恆星,新晉宇宙最大恆星有100億個太陽大
    於是人們把這些位置不變的星星叫做恆星;把那些位置經常發生變化的星星叫做行星。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天空中的恆星實際上都是和太陽一樣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恆星除了自身能夠發光發熱的特點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的大。
  • 銀河系中心黑洞以超高速拋出一顆恆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世界未解之謎 天文學家最近探測到一顆以每秒1017公裡超高速運動的恆星S5-HVS1,是有史以來發現的運動速度第三快的恆星。分析顯示,它是被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人馬座A(Sgr A*)拋出。
  • 是什麼決定了恆星的命運?不同階段的恆星消耗燃料的速度是多少?
    以及不同的元素在恆星核心的不同層中是如何一步步發生聚變,直到恆星的死亡。是什麼決定了一顆恆星的命運我們既想知道恆星內部發生了什麼,又想知道它是如何發生的,就需要了解從一顆恆星燃燒開始到它生命結束的整個過程。首先,我們需要找到一顆新生的恆星。
  • 最大的恆星究竟有多大?
    膨脹的過程會持續100萬年,到了某個點後會塌縮,他們大部分最終會變成一顆白矮星。這時,他們沒有燃燒支持燃燒,但他們的表面溫度經過幾億年才會將到和宇宙相同的溫度。我們熟悉的一些巨星有大角星,紅巨星畢宿五和橙巨星北河三。
  • 恆星周圍出現紫外線環,它究竟是什麼?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這個問題,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備受科學界矚目,過去的16年裡,為了解開神秘的藍環星雲之謎,科學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前段時間,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通過NASA凱克天文望遠鏡探測發現,所謂的恆星周圍藍環星雲,事實上是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的底部,它朝著地球的方向延伸,而兩一個則朝著相反的方向,這樣一來,就導致它們出現了重疊的現象,看起來就好像是將恆星給緊緊包圍住了。那麼,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 關於恆星的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恆星能夠變成行星嗎?一顆星星在成為恆星的時候可能會失敗,並且開始表現的更像一顆行星,它們沒有足夠的質量可以繼續發光,並且變成矮星,它們呢不算真正的恆星,但也不能夠被稱為行星,畢竟它的質量仍然比行星大得多,並且就像任何典型的恆星一樣,處於其系統的中央。行星能夠變成恆星嗎?
  • 宇宙中的特超巨星,最小的一顆是太陽的十幾倍
    導語:特超巨星(Hypergiant)是一種具有極高質量與光度的恆星,宇宙中的特超巨星是很神奇的存在,因為它們的體積都太大了,而且亮度也是無法想像的,而宇宙十大特超巨星更是很驚人的,這些巨星分別是R136a1恆星、天鵝座NML、盾牌座UY、維斯特盧1-26、仙王座VV、參宿七、北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