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蒙
編輯/非言
常人眼裡要好的姐妹花,就是在一起膩歪,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逛街,一起旅遊,一起工作,甚至一起談男朋友一起嫁人。
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經常被檢驗出塑料姐妹花。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相對重情重義的娛樂圈裡,卻出現了一對惺惺相惜的「歌后」,她們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最真姐妹花。
她們就是逝世25周年的鄧麗君和逝世11周年的鳳飛飛。她們同年出生,同拜一個老師學藝,一起出道,稱霸歌壇,先後被封「歌后」。她們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01】不同出身,同一個夢想
1953年1月29日,臺灣省雲林縣的一個小鄉村裡,一對已經擁有三個兒子的夫婦終於喜得千金,父親鄧樞激動不已,他希望女兒長成一個漂亮的姑娘,為此絞盡腦汁取名鄧麗筠。寓意:「美麗的竹子」之意。
然而「鄧麗筠」這個名字有很多人都叫錯,大多數人都將「筠」字誤念成「君」字,就這樣「鄧麗君」成為了藝名,此後一直被人們叫著。
鄧麗君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還有三個哥哥罩著,童年過得很幸福。她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唱歌的天賦,父母看出她是個好苗子,將她送到戲院附近學芭蕾,讓鄧麗君得到了很好的藝術薰陶。
6歲那年,上國小的鄧麗君就因良好的唱功,得到了自己的啟蒙恩師李成清的專業指導。
10歲那年,鄧麗君報名參加了「中華電臺」黃梅調歌曲比賽,憑藉著一曲《訪英臺》獲得了冠軍,她是當時參賽者中年齡最小者。
1966年,鄧麗君參加了正聲公司歌唱訓練班,並以優異成績畢業。隨後她參加了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並以《採紅菱》奪得冠軍。
上中學時,因為學校禁止學生外出賣唱,鄧麗君毅然休學,做一名專職歌手,正式踏入歌壇,那年她14歲。
同家境相對優越的鄧麗君比,鳳飛飛的出道之路要艱難許多。
同是1953年出生的鳳飛飛(原名林秋鸞),家境貧寒,小時候的鳳飛飛並沒有得到女孩子應有的嬌慣和寵愛。而是像個假小子一樣,同巷子裡的男孩子打成一團。
由於沒有玩具,年幼的鳳飛飛經常和男孩子玩水,把頭悶進水裡學遊泳,結果細菌感染,沒錢醫治,鳳飛飛的耳膜全部潰爛,一隻耳朵失聰,直到18歲才通過手術帶上人工耳膜,恢復聽力。
不僅如此,由於要幫家裡幹農活佔據大量精力,鳳飛飛的功課都亮了紅燈,經常挨母親揍,還被老師說以後一定不會是個有用的人。
1967年的一天,又因成績掛彩被罵哭的鳳飛飛正趴在床上抹眼淚,聽到廣播裡有電臺歌唱比賽的報名通知,便索性報名去比賽。
但沒有任何經驗的鳳飛飛很快被淘汰了,要強的鳳飛飛不甘心,賭氣報名參加電臺培訓,次年準備充分的她憑一曲《王昭君》斬獲冠軍。這年她14歲。
之後,在參加了幾次電臺歌唱比賽,積累了一定的名氣後,鳳飛飛得到了在臺北雲海酒店駐唱的機會。算是正式步入歌壇的開始。
出身相反的兩人,因為同一個音樂夢在各自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一步步成長。
【02】稱霸歌壇,各自為王
鄧麗君休學後,加盟臺灣宇宙唱片公司;同年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從此,鄧麗君開啟了自己的時代,成為萬千人的偶像。
僅在1968年一年間,她就發行了8張個人唱片,創下了當年的唱片銷售記錄。街頭巷尾開始出現一種「鄧麗君熱」,人們模仿她的歌聲,模仿她的穿著打扮,鄧麗君成為一種時尚。
1968年,鄧麗君成為臺灣唯一的唱歌電視節目《群英會》的常駐嘉賓。
她輕柔的、婉轉的、甜蜜的嗓音迴蕩在觀眾耳邊,好似蘊藏著無窮的魔力,讓人著迷。
舉辦的多場音樂會,在當時臺灣經濟蕭條,人們還在為溫飽發愁的情況下,依然創造連續數月滿場的紀錄。
1969年,鄧麗君為臺灣首部連續劇《晶晶》演唱主題曲,悽苦催淚的劇情加上鄧麗君悽婉的歌聲,堪稱完美。
1970年,鄧麗君赴東南亞發展,以《千言萬語》、《海韻》等作品,成為第一個打開東南亞市場的臺灣歌手。
整個70年代,鄧麗君發行了《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月亮代表我的心》、《又見炊煙》等等火爆歌曲。
在鄧麗君紅遍海內外時,屈伸酒吧駐唱四年的鳳飛飛也得到唱片公司青睞,迎來自己的轉機。
1971年,18歲的鳳飛飛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單曲《初見一日》。開始漸漸被大眾熟知。
1972年,鳳飛飛苦盡甘來,連發三張唱片,其中《五月的花》創下高達30萬張的銷量。同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燕雙飛》,飾演俠女柳上燕,並演唱該劇的主題曲。
自此,鳳飛飛開始向影視歌三棲明星發展。走紅的鳳飛飛因為咬字發音問題拜師劉家昌學習歌唱技巧。劉家昌同時也是鄧麗君的老師。
劉家昌是臺灣樂壇教父。從1968年給瓊瑤電影《月滿西樓》創作第一首電影主題曲開始,劉家昌共創作了兩千多首歌,許多作品至今仍被代代傳唱。
除了鄧麗君、鳳飛飛兩位得意門生,劉家昌還帶出了費玉清、甄妮、陳昇等著名歌手。
彼時,鄧麗君在海外的事業青雲直上。1973年,在東南亞多個國家開了一年半巡迴演唱會的鄧麗君決定進軍日本歌壇。
那時對日本來說鄧麗君還是新人,為此她受過許多苦,惡補日語,一周休息一天,水土不服一個月瘦了十幾斤。
去電視臺錄影,十點鐘到電臺,化好妝就坐在一邊等,等到晚上7點半她上去,二十秒錄好一個鏡頭,就讓她回家。
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鄧麗君最終斬獲驚人成績,贏回尊重。
1974年,她以單曲《空港》,從日本樂壇700餘位新人中脫穎而出,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新人歌手賞」,並奪得日本東京歌唱大賽冠軍,發行唱片累計達20張,打破寶麗多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的唱片銷量紀錄 ,奠定了在日本歌壇的地位。
而鳳飛飛則深耕臺灣。1973年,奠定音樂地位的她開始先後主持《每日一星》,《我愛周末》等知名綜藝節目,後成為優秀「名嘴」,還帶出趙樹海、張菲等一眾後輩。
自此鄧麗君、鳳飛飛都在各自的領域稱霸,各自為王。兩人雖然鮮少同臺,但是彼此認可和賞識。
1977年,瓊瑤的電視劇《我是一片雲》原定由鄧麗君演唱片尾曲,但是遠在日本的鄧麗君因為時間問題回不來,於是向瓊瑤極力推薦鳳飛飛。
同年,鄧麗君還因翻唱了鳳飛飛的歌曲《奔向彩虹》,引起雙方歌迷關於誰是臺灣「第一歌后」的口水戰,當時各大媒體報刊都紛紛報導「鄧鳳爭後」的文章。
【03】先後封「歌后」,互為雙方頒獎。
同出道15年,兩人都走上了事業巔峰。
1982年,臺灣電視金鐘獎的頒獎現場,兩人實現了第一次同臺,鄧麗君作為頒獎嘉賓,頒發「金鐘獎電視女歌星」獎,得獎者正是鳳飛飛。
宣布名單時,鄧麗君看到好友的名字,手扶額頭,言語激動,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鳳飛飛獲獎感言說:「很難得和鄧麗君小姐同臺,她是我最崇拜最羨慕的一位歌手」。這一年,兩人都是29歲的芳華年紀。
沒想到,兩年後,鄧麗君同樣獲得「金鐘獎最佳女歌手」,同樣的表情,同樣的座位,同樣的歡呼,為鄧麗君頒獎的正是鳳飛飛。
兩位女神一前一後奪獎,用實力奠定「歌后」地位,私底下,兩人更是惺惺相惜的好姐妹,鳳飛飛也曾翻唱過鄧麗君的歌曲。
1987年,鄧麗君的身體因為頻繁的演出和勞累出現了問題,哮喘病和腎病向她襲來,她不得不選擇半隱退狀態。
而也是這時起,剛開始改革開放,鄧麗君才漸漸被內地人熟知,她那微風細雨般甜美的歌聲浸潤了億萬顆動蕩過後疲憊的心。
80年代她的多首經典歌曲《我只在乎你》、《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傳唱至今。
遺憾的是鄧麗君最終沒能到內地凱演唱會。1995年5月8日因哮喘病發作病逝於泰國清邁,享年42歲。令全世界歌迷為之悲痛。
而鳳飛飛也在事業頂峰期和豪門之子趙宏琦成婚後退出歌壇,做起了全職太太。
這期間她時不時出來唱一曲,依然唱出了《掌聲想起來》《追夢人》等多首經典歌曲。
2003年,應廣大歌迷的呼喚,53歲的鳳飛飛舉辦了二十五周年巡迴演唱會,功力不減當年。
然而2011年5月,距離演唱會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鳳飛飛突然失聲,經查結果:肺癌引起的聲帶異樣。
2013年1月3日凌晨3點19分,「帽子歌后」鳳飛飛也永遠離開了這個讓她無比眷戀的世界。
她在生前遺言中這樣說:我這一生過得快樂,活的精彩,感謝陪著我一起走過這段精彩歲月的彩虹姐妹們,沒來的及唱的歌,下輩子在唱給你們聽。
兩位女神同年出生,抱著同一個夢想,曾經針尖對麥芒,創下輝煌成績,私下卻惺惺相惜,互相勉勵對方,在音樂路上是一對耀眼的姐妹花。
她們走了,但是她們的歌曲卻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她們為之奮鬥者精神也鼓勵著後輩,值得後人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