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中國」華大智造科創板IPO,估值220億,40+機構入場

2020-12-23 融資中國

12月7日,華大智造IPO申報獲上交所科創板正式受理,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131.9475萬股,且不低於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10%,募集資金25.28億元。

募集資金將投向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以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業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華大智造此前被外界熟知的是其基因測序儀業務,排在國內基因測序設備上遊TOP3。此次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智造目前實際上已形成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兩大板塊,同時圍繞全方位生命數位化還布局了如遠程超聲機器人、細胞組學解決方案、BIT(一系列結合生物科技(Biological Technology)和信息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軟硬體產品組成)等新興領域產品。

華大智造實控人系汪建,而汪建是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實控人,這也意味著汪建有望再添上市平臺。

據最新招股書透露,申報前一年內,華大智造通過增資或股權轉讓引入的股東多達40多名。從2020年6月最新增資的數據來看,華大智造投後估值為220.49億元。

掌握基因測序技術高點

華大智造主要產品及服務涵蓋基因測序儀業務、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新業務三大板塊。基因測序儀業務板塊包括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設備、測序配套試劑、數據處理系統、售後維保服務及產品技術支持服務等。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板塊包括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和樣本處理試劑耗材等產品。新業務板塊主要包括細胞組學解決方案、遠程超聲機器人、BIT產品等。

目前中國僅有三家公司能夠自主研發並大規模生產高通量的基因測序儀,華大智造是其中之一。

2011年,美國提出了「精準醫療」的概念,即精確發現病因和治療靶點,實現個性化精準治療,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2015年,「精準醫療」出現在歐巴馬的國情諮文中,而在精準醫療當中,基因檢測則是離不開的一個核心技術。

在基因測序行業,上遊是基因檢測儀器、試劑耗材、軟體和基因組資料庫的研發與生產,中遊提供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的遺傳疾病檢測、腫瘤檢測服務,下遊面向終端用戶與醫療機構的服務與諮詢、全基因組資料庫、基因治療。

對於基因檢測產業鏈,設備、試劑是基礎,上遊企業對產品的定價直接關乎中遊企業的成本。

十年前的基因測序領域,Illumina和Complete Genomics(CG)是全球領先的有基因測序儀的企業。長期以來,我國中遊企業的命運掌握在這些跨國大型上遊廠商手中。

2010年,華大集團從Illumina手中購入了128臺高通量測序儀,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

但也因為過於依賴Illumina的設備供應,導致華大在Illumina面前沒有議價權,被迫承受Illumina一輪又一輪的漲價阻撓了華大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也讓華大認識到在基因測序領域,掌握上遊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為此,華大集團2013年以1.176億美元將美國CG公司收入囊中,以CG公司的技術為基礎,打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測序儀。華大從早期的技術服務商,成為全球僅有的三家能自主研發並量產臨床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的科技公司之一。

2016年,華大集團將核心技術研發部門分拆獨立,正式成立華大智造,卡位基因測序行業上遊,並且可以與Illumina爭奪基因測序儀的未來技術高點。從華大智造的角度來說,誰掌握了未來技術高點,就等同於掌握了未來基因測序行業的定價權。

而給予華大智造信心的是,中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超出全球平均水平,這一市場在未來十年內必然會進入萬億級別。

2017年10月,在華大基因主辦的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華大智造攜兩款新的高通量測序儀亮相,拉開了國產智造測序儀的大幕。

關聯交易惹爭議

華大智造與華大集團的關聯關係亦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招股書顯示,深圳華大智造控股有限公司(華大智造控股)為華大智造第一大股東,持股41.15%;華瞻創投與CPE投資分別持股11.15%、7.1%,為第二、第三大股東。

華大智造董事長汪建通過華大智造控股、華瞻創投合計持有華大智造52.3%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時,汪健目前持有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32.99%股權,為華大基因實控人。

隨著上市進程的推進,華大智造與華大基因的業務往來被擺到檯面上。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1-9月,華大智造實現營收8.02億元、10.97億元、10.91億元和17.4億元;淨利潤-4674萬元、1.08億元、-2.39億元和1.62億元。

同期,華大控股及下屬公司華大基因、華大研究院等為華大智造第一大客戶,各期銷售金額分別為7.95億元、10.14億元、7.63億元和4.03億元,營收佔比達到99.15%、92.38%、69.96%和23.19%。

其中,華大智造對華大基因歷年銷售金額佔營收的比例分別達到37.14%、53.44%、55.92%和21.81%。

華大智造在招股書中稱,公司與華大系的關聯交易具備必要性及合理性,公司客戶華大基因以及其他華大體系的關聯方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基因檢測服務及研發服務提供商,華大智造與華大基因為業務上下遊關係,可為其提供測序儀及配套產品,二者業務需求的匹配度較高,各方從業務契合度、行業戰略安全等方面考慮,進行業務合作。

並解釋道,華大智造在華大集團中承擔著工具支撐的作用,定位於高端裝備製造業,華大基因深耕於基因測序服務領域,二者業務定位、產品類型存在明顯差異,不構成同業競爭,華大智造是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上遊設備和試劑供應商。

對此,華大智造對融中財經表示,除了為華大集團生態提供高效的工具支撐和服務以外,華大智造在海內外擁有一大批客戶,涵蓋企業、醫院、高校、科研院所及機構。隨著越來越多產品的上市和用戶數量的遞增,目前,華大智造業務布局遍布六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服務累計超過1000個用戶。

為確保公司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處於領先地位。從創立之初開始,華大智造始終鼓勵創新,重視研發工作,其核心技術主要系自主研發及持續改進的結果。2017年至2020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為24,505.49萬元、25,356.83萬元、34,329.40萬元、48,640.68萬元,佔營業收入的30.54%、23.11%、31.46%、27.96%,高於同行業水平。

技術和研發,最核心的是人才。華大智造重視人才隊伍的擴展、培養和建設,不斷引進來自國內外行業高端人才,報告期末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約為34%,其中公司51%以上的研發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截至目前,華大智造已取得境內外有效專利364項,涉及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設備、高密度測序晶片耗材、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和遠程超聲機器人等幾大類。未來,華大智造的產品將觸及生命數位化信息獲取的更多維度,如質譜,分子診斷等。

估值220億,40+機構入場

頭頂「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的光環,華大智造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熱捧。

近兩年,華大智造在一級市場曾先後完成兩輪共12億美元的融資。2019年5月,華大智造完成超過2億美元的首輪募資,中信金石、松禾資本和東證資本參與投資。

2020年5月28日,華大智造官宣完成總額超10億美金B輪融資,由IDG資本、CPE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國方資本、華泰紫金、鈦信資本、上海賽領、基石資本、上海鼎峰、國泰君安創投等跟投,老股東中信證券/金石投資、松禾資本等追加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該輪股權融資也是我國基因測序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股權融資。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1-6月,華大智造通過持股平臺及外部投資共進行過4次增資擴股:

2020年1月6日,華大智造以投後估值25.12美元(折合約168.91億元人民幣)獲得中信併購、金石智娛、金石金汭、金石翊康、共贏一號、共贏成長、鍥鏤投資、松禾成長、松禾一號、東證騰驄、東證騰騤、松禾四號、Green Pine等股權投資。

2020年3月25日,華大智造以投後估值199.15億元計算,獲得共贏一號、Ascent Cheer、鼎鋒華禪、中洲鐵城、上海賽薈、上海賽領、平陽鈦瑞、鈦信一期、鎮江威詢、華蓋信誠、國君共欣、領譽基石、領匯基石、馬鞍山宏峰、廣發信德、青島西海岸、青島海控金控、紅華一號等股權投資。

2020年5月25日,華大智造以轉讓及增資價格按照投後估值213.50億元獲得上海國方、華泰戰新、蘇州華興、CPE、平陽鈦瑞、鈦信一期、豐盈六號、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智娛、金石金汭、三峽金石等股權投資

2020年6月24日,華大智造同意公司股本數由36,000萬股增加至37,179.05萬股,新增股本1,179.05萬股由天津鯤鵬、豐盈七號認購,認購價格按照投後估值220.49億元確定。

半年時間,通過4次增資擴股,華大智造估值從168.91億元提升至220.49億元,新增機構投資者超過40位。

有市場人士表示,如果華大智造不是很缺錢的話,是不會融資的,短期也不可能上市,但有資本的介入後,上市會是其必然的結果。早先,曾傳出過華大智造前往港股上市的消息,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科創板,可能考慮國內市場估值更高,而且測序儀板塊受到的關注最大。

參照華大基因上市前的融資情況,在華大基因準備上市前,有超過50家投資人(含中途退出者)通過關聯、非關聯的方式,為入股華大旗下的華大科技、華大醫學共計投資高達72.15億元,其中包含紅杉、軟銀、雲鋒基金、光大控股、深創投等知名機構。從A輪到上市,華大基因也經歷了5年時間,同為兩家公司基石投資者的松禾資本,2008年參與了華大基因的天使輪投資,2012年投華大基因的這些公司,成本在37元左右、後面2015年那波在55元左右。其實各路資本在華大基因這個項目上是沒賺什麼錢的。

本次上市融資,華大智造主要的目的是為未來一系列的研發設施建設籌備資金,包括在武漢的研發基地、測序儀相關的生產項目、研發中心等。其餘部分資金也用於營銷中心和公司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因此預計未來幾年華大智造在研發和營銷上的支出可能還會繼續增長。

「目前的華大智造依然是行業的新生力量,依然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技術的積累。」

相關焦點

  • 華大智造擬募資25.28億元衝擊科創板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華大智造擬募資25.28億元衝擊科創板12月7日晚間,上交所受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擬募資25.28億元。華大智造實際控制人為汪建,汪健目前持有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32.99%股權,為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華大智造專注於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以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目前已形成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兩大板塊,並圍繞全方位生命數位化布局了如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產品。
  • 華大智造IPO申請獲受理 科創板有望迎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科創板日報》(深圳,記者 莫磬箻)訊,12月7日,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正式受理。 圖〡華大智造相關業務板塊主要產品產能、產量和銷量情況;來源:招股書 44家機構突擊入場:投後估值220億
  • 華大智造 深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
    □本報記者劉楊12月7日,上交所受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科創板上市申請。根據招股書,公司擬募資25.28億元投向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華大智造專注於基因測序儀、配套試劑及耗材等一系列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建設智能化工業製造平臺,並提供技術保障和解決方案。
  • IPO日報|微美全息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智明達擬科創板IPO;吉凱基因...
    智明達擬科創板IPO四川證監局披露成都智明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輔導信息顯示,公司根據發展需要,將擬申報板塊確定為科創板。據悉,智明達專注於嵌入式計算機、電源及相關系統設備的研製,是國內率先涉足嵌入式計算機領域的技術型企業。
  • 恆大汽車完成 40 億港元定向增發融資;天鵝到家獲紅杉中國戰略投資
    恆大汽車完成 40 億港元定向增發融資,投資方為雲鋒基金、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滴滴出行。經過五年的不斷創新和堅持,到家集團在各個重要細分品類都做到行業第一,並且孕育出兩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獨角獸:天鵝到家和快狗打車。2019年9月到家集團進行全新組織結構升級,將58到家平臺業務併入58到家家政,升級為天鵝到家。近日獲得戰略投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
  • 華大獨家揭秘抗疫「中國智造」:5天建成「火眼」 2臺T7坐鎮武漢
    日,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通過荊楚網(湖北日報網)獨家揭秘,抗擊新冠肺炎背後「中國智造」的科技攻關幕後故事。為了讓試劑盒儘早研發成功,華大智造團隊更是對超高通量測序儀DNBSEQ-T7的晶片、流體、生化及光學系統進行全面升級。由於該病毒與蝙蝠類SARS病毒的同源性較高,需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設計特異檢測試劑盒,確保準確鑑定,避免形成交叉誤判。基於DNBSEQ-T7強大的測序能力,從拿到處理好的樣本到找到這段屬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序列,華大基因用了5個小時。從確定序列到研發出基因檢測試劑,僅用了72小時。
  • 「To B 周周侃」:明源雲欲赴港 IPO,七牛雲獲10億融資
    02 資本動態:「七牛雲」獲10億 F 輪融資,「明源雲」遞交港股 IPO 資料雲計算及數據服務提供商「七牛雲」完成 F 輪10億人民幣融資6月16日,第三方獨立雲計算及數據服務提供商七牛雲(qiniu.com)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輪10億人民幣 F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簡稱國調基金)、交銀國際、宏兆基金共同投資。
  • 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首日股價「坐上蹺蹺板」 寒武紀20日「登科」
    【發審動態】 11家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發審狀態更新 截至7月16日晚,共有406家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11家公司發審狀態更新:納微科技、歐科億、諾泰生物、利揚晶片、霍萊沃被問詢;南亞新材、康希諾、凱賽生物、先惠技術、億華通
  • 子公司擬上科創板 華大基因來「造勢」?
    「且不管基因編輯嬰兒是否是在合法情況下做的實驗,如果真有這麼一項技術,那麼華大基因和擬上市科創板的華大智造,在估值上至少能翻好幾倍!」上述財經人士稱。再加上,「Nature」自然雜誌又是國際上頂尖的科技期刊,能在該雜誌上露面,並參與項目中的一環,該財經人士稱,「這可謂是榮耀加身,自我封神。」
  • 新經濟企業扎堆IPO,2021年或再迎上市熱潮?
    消息來源:騰訊新聞《一線》 二、滴滴計劃於2021年赴港IPO,估值600-800億美元 頭頂「融資最多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光環——滴滴出行也曾多次傳出即將上市的新聞。
  • 騰訊音樂「佛系」IPO 三個月估值下跌70億美元?
    本次IPO總發行規模會小於10億美元,估值在 220億至250億美元之間,現已獲得超過10倍的機構認購意向,大概率會定價在高端。目前敲定的機構投資者全部為長線基金,他們認為目前的價格為後市的上漲留足了空間。   11月23日上午,騰訊音樂上市進程再次調整。
  • 2020年上半年融資盤點 醫療、寵物、AI依然熱門
    華大智造華大智造獲得10億美元的B輪融資,這是2019年5月首輪募資後,華大智造完成的第二輪大規模融資,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基因測序行業最大的單輪融資。華大智造是目前國內唯一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全系列產品布局,並且能夠量產的基因測序設備廠商。
  • 2020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出爐,書香門地「洛麗塔」斬獲「佳作獎」
    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正超出獎項和項目的意義,它不止是一個榮譽,它正在成為一個真正的創新平臺,一個集合性的創新平臺。未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將匯聚全世界的設計創新力量,助力激發在地企業的原始創新力。2020年書香門地「洛麗塔」經過了來自49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位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委實物考察、分類推選和集體決議的嚴格評審,入選百強作品,榮獲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佳作獎」。
  • 華大智造IPO獲受理:不只測序儀,還布局遠程超聲機器人等
    (下稱「華大智造」,MGI)IPO事宜再進一步。華大智造背後實際控制人為華大集團創始人汪建,和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上市公司華大基因(300676)系同一控制人旗下的關聯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大智造擁有員工1578人,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在武漢、長春、青島、香港以及美國、日本、拉脫維亞、阿聯等地設有分、子公司,業務布局六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服務累計超過1000個用戶。
  • 「天際汽車」完成超50億人民幣新一輪融資,騰訊領投、猿輔導等跟投...
    本周投融資亮點:◆本周國內融資事件82起;海外融資事件40起,其中國內機構參與4起◆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完成對「誠瑞光學」的戰略投資,持續深耕光學解決方案 ◆「天際汽車」完成超50億人民幣新一輪融資,計劃2021年IPO◆基因編輯臨床轉化全球加速,「博雅輯因」完成4.5億人民幣B輪融資◆騰訊領投、猿輔導等跟投,「火花思維」完成1億美元E2輪融資◆美政府向初創公司「Cue Health」投資4.81億美元,以提高其快速測試盒產量◆數字便利店「goPuff」獲3.8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9億美元
  • 創投日報 |「完美日記」完成1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普施康」獲數...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企服 融資披露 據外媒,美國活動策劃平臺「AllSeated」獲得新一輪44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Liquidity Capital。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開拓北美和歐洲市場。
  • 螞蟻集團衝擊IPO:估值2800億美元 它的市盈率是多少?
    媒體報導當前機構對螞蟻集團的估值區間給出了3,800~4,610億美元的區間。我們僅就螞蟻集團2,800億美元市值估計來分析,對應券商盈利預測的遠期市盈率20餘倍,僅為科創板平均市盈率1/3,也遠低於其他網際網路巨頭。
  • 創投日報 | 「保險極客」完成2500萬美元C輪融資,「浪潮雲」將啟動...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企服 融資披露: 36氪獲悉,「保險極客」正式宣布完成2500萬美元C輪融資,由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和華興新經濟基金聯合領投,元啟資本任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 騰訊音樂「佛系」IPO:三個月估值下跌70億美元?
    本次IPO總發行規模會小於10億美元,估值在 220億至250億美元之間,現已獲得超過10倍的機構認購意向,大概率會定價在高端。目前敲定的機構投資者全部為長線基金,他們認為目前的價格為後市的上漲留足了空間。此前,騰訊音樂集團早2017年就被爆將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