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尋找曾經迷失的自我、忘卻的美好和更廣闊的世界
相信很多人肯定是被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吸引進來的..的確,大表姐從影以來,這部電影算是尺度最大了..
的確電影裡面有幾個裸露鏡頭,但是真心說,有時候真的坦誠相見,似乎也不見得有多美,人的風採有時候和氣質和裝扮還是很有關係。所以,偷窺始終是不上檯面的.
這是導演Francis Laurence和大表姐的第4次合作了,前面3部作品分別是《飢餓遊戲2》、《飢餓遊戲3》的上下集,他和大表姐合作的第5部作品《潛水》會在2019年上映。除了這些作品,這位原籍奧地利的導演之前還有《地獄神探康斯坦丁》和《我是傳奇》這樣的著名作品,2018年他還有2部重磅作品,一部是《奧德賽》,一部是《太空堡壘卡拉狄加》電影版,後者可是改編自著名的劇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收穫相當一部分影迷。
《紅雀》改編自傑森馬修斯2013年的同名小說,作者曾經是前CIA(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在離職後,寫了這部描寫中央情報局和俄羅斯特工之間的諜戰故事,其中還涉及了一部分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描寫。 據說這部作品在海外因為故事描繪的真實性而受到好評,但是似乎在中國市場上口碑相當一般(豆瓣只有5.4分)..
詹妮弗勞倫斯在電影中扮演了一位因為意外而被迫退出芭蕾舞臺的著名芭蕾舞演員多米妮卡(Dominika),被自己俄羅斯聯邦情報局的叔叔所脅迫,成為了一名訓練有素的「麻雀」(特指女性俄羅斯特工),被指派去色誘中央情報局的特工Nate,目的是為了找出潛伏在俄羅斯情報局最高層的美國間諜,但是我們的多米尼卡早就厭倦和憎恨俄羅斯情報局那種總是控制一切、壓制人性、殺人如麻的卑劣作風,所以,她幾乎毫不猶豫的趁這次的機會投入了美國CIA的懷抱,在一番智勇相鬥之後,多米尼卡歷經艱辛,幾乎丟掉自己的命,但卻最終給俄羅斯情報局設下一個局,不但報了仇,還因此立了大功,成為俄羅斯情報局的新寵和英雄.
整個故事偏重比較傳統的諜戰布局和大表姐的整個轉變歷程,但是說實話說服力不佳,也沒有亮眼的動作場景,因此,遠不如以美蘇為背景的同樣諜戰影片《極寒之城》(本文末有影評連結:克格勃與MI6的2虎相爭)好看,所以豆瓣給了6.3分的勉強及格分數,也算是情有可原..
每個人都有弱點,但並非人人都可以對抗
電影雖然一般,但是畢竟還有可取之處。 談到這裡,正好R君前2天和大學的同學們聚會,有老同學談到,她們最近來的領導特別的嚴苛,而且似乎除了工作業績,什麼其他誘惑對他都沒有用,無論你打什麼牌(金錢、美女、奉承),好像都無法影響他。因此老同學非常頭疼,覺得他似乎沒有弱點..
R君當時就說:「每個人都有弱點,看來你們還不夠用心..」 因此,特別用《紅雀》中的這段情節來做一個引用:
在「4號國校」 (也就是訓練「麻雀」和「烏鴉」的特工學院),特工們有一堂特殊的課,是專門用來尋找人性的弱點:
「每個人都是一個謎,就像一個拼圖遊戲一樣,你得學會找出這個拼圖中缺失(未顯示在外)的地方,並且學會彌補這塊缺失,這樣,他才會給你一切你想要的東西.」
比如「這位荷蘭大使館的外交官,他可以訪問北約的軍事計劃。6年前,他的婚姻破裂,因為家庭暴力,警察來到了他的公寓。他的妻子控告他,不恰當的對女兒動手動腳。他一周會召幾次妓女,但是卻只找一些遠離家園的、吸毒的。請問,他的內心到底要什麼?」
多米妮卡:「其實他想要一個女兒,他可以去照顧她,並且付給她們錢.」
教官說:「很對,他從來不碰她們,還給她們買晚餐..」
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有階段性的弱點,也有長期甚至永久的弱點,找到這些弱點,就會讓一個人成為你掌握的工具。 比如:之前鬧的沸沸揚揚的瑞銀男和阿里女的醜聞,就是男的充分掌握了大齡女青年渴求「尊重、愛情、寵愛和婚姻」的寂寞孤寂心理,加上一些短平快的金錢攻勢,很快就讓對方心甘情願的變成了自己的奴隸,成為自己獲取交易信息的工具.這樣的故事何其多?
而多米妮卡自己,也是被叔叔脅迫家庭的生存危機,母親的生活和醫療,而不得已才變成了「麻雀」,同樣也是階段性的弱點。
其實,對抗這些弱點並不是沒有解藥。首先要相信世界上從來不會存在「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面對突如其來的糖衣炮彈,自己先要有清晰的分辨和抵抗能力。如果什麼都照單全收,甚至貪圖一些利益,拿了不該拿的東西,那麼自然早晚會需要加倍還出來。
所以並非弱點沒有解藥,而是個體有沒有自我控制的意志和能力。 當然,有些人一而再的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那只能說是無藥可救,活該被人利用..
CIA特工內特也一樣有弱點,他太感性,也太具有責任感,也因此暴露了自己,也差點暴露了高層的間諜「鼴鼠」的身份。 當他和多米妮卡在一起之後,也因為太想保護多米妮卡,幾乎在機場直接動了手。 不過,也許總體而言,善意而有責任感的弱點,畢竟屬於光明面,也許一樣會受到很多背叛和傷害,但是總會有天使會眷顧。
當然,有時候善意和責任感也會被人利用,甚至踐踏,不過,那些踐踏者也許沒有意識到,他們破壞的,不是別人的未來,而正是自己的未來。
個體價值的重要性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被生活所左右,甚至為情勢所迫,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和選擇。 但是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妥協和屈服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重點是是這些屈服是否能夠服務於未來,假如可以,那麼忍一忍未必不是一個好選擇,尤其是已經付出了很多的時候..
當然這是一部美國電影,宣傳的是美國的價值觀,但是有時候似乎也沒有說錯什麼:
內特說:「我們很早就聽說了莫斯科那一套做法,從赫魯雪夫時代開始,年輕的軍官被訓練引誘和操縱,你就是這樣的吧.但是,我無法明白的是,為什麼有人會願意把自己的侄女送去那裡做這種事情?」
「像你叔叔這樣的人,無論你幫他什麼,為他做過些什麼,他們永遠都不會放過你的.你之所以還有價值,因為你還對他們有用,直到他們覺得你再也榨不出什麼價值來.」
「當你在跳舞的時候,其實你是在為他們跳舞。你也許意識不到,在這個體系下面,你一輩子只是他們的工具.」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會失去信念和產生厭惡感,是因為自己感覺自己總是別人的工具,或者始終處於被利用、被忽視和被人毫不在意的感覺,並不是真正因為所承擔的壓力有多大,任務有多艱難,甚至受到侮辱和鄙視有多強..
所以當內特說:「多米妮卡,跟我合作吧,讓你這輩子第一次掌握主動權」的時候,真正打動了多米妮卡.
當然,多米妮卡問道:「做你的間諜嗎?跟做他們的有什麼差別?」
內特說:「當然不一樣,我永遠不會像他那樣要求你。你永遠都有自己的選擇權力!」
「當你問我在莫斯科公園裡為什麼要開槍時,因為我所要保護的那個人,他搭上了一切。他在系統裡是高層人員,所以他當然知道自己已經在系統的雷達上了,但是他仍然還在繼續著,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 他不應該死在陰暗的地下室裡,你也一樣,如果你幫我們,我也會盡全力去保護你..」
所以,看來同樣是間諜,俄羅斯情報局和美國CIA之間的差異就是對於個體價值的更加尊重和珍惜吧。 當然,電影畢竟是電影,帶著很多主觀的因素,為己方粉飾太平也是自然而然。 不過,我們能看到的是,從《拯救大兵》、《黑鷹墜落》、到《兄弟連》到《鋼鋸嶺》,甚至《逃離德黑蘭》,無一不在強調著個體價值的重要性,也許這也的確是一種核心價值觀吧.
最後,結局當然也是略有些出人意料,雖然也有合理性的邏輯問題,可也並非不可接受。 但是,陷入在這樣的體系中,哪怕你贏了一時,你又怎麼能贏得一世?
只是,想多米妮卡這樣,生於斯,長於斯,本就很難逃離,最多也就是尋找周旋之所。而最終那些因為臨時的誘惑而放棄正確道路,甚至走向反面的人,終究也只能因為自己的選擇而付出代價..
R君,2018年4月30日,於上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