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院」內懸掛的孫中山遺像。(圖片取自網絡)
中國臺灣網2月22日訊 2013年,臺南市政府曾以「為公園正名」為由一度打算拆除孫中山銅像對,遭到藍營及民眾強烈反對,最終作罷。2014年2月22日,「臺獨」團體「公投護臺灣聯盟」竟強行拉倒豎立在公園裡的孫中山銅像,引來各方痛批。近日,民進黨「立委」高志鵬等人「執著」的再次向「孫中山」像發起攻擊,擬提案廢「國父」遺像,再次引來各方痛罵。
據《環球時報》引用臺媒報導,高志鵬稱,孫中山被稱為「國父」,本身就是「黨國」體制下的產物,徹底違背民主原則。更何況,遍查臺灣各項「法規」,根本沒有孫中山所以為「國父」的法源,僅僅「國徽國旗法」規定,要把「國旗」放在「國父遺像」上;「宣誓條例」及「總統副總統宣誓條例」才因此規定應向「國旗及國父遺像」宣誓。他還稱,高雄中學學聯會已於年初決議,廢止向「國旗及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並獲校方同意;「連中學生都覺醒了,大人們還要睡下去嗎?」且高志鵬在上屆「立法院」曾提案修正「國徽國旗法」「宣誓條例」及「總統副總統宣誓條例」,刪除「國父遺像」,但遭國民黨團阻擋,無法進入委員會審查。
對此,香港《大公報》23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是「立法院」第一大黨,要通過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為鄭南榕訂立「紀念日」等法案並不難,但恐怕會對民進黨推動兩岸交流形成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民進黨本已與大陸方面缺乏互信基礎,迄今又不承認「九二共識」,要打開與大陸方面的對話大門已是不易,如今又搞「去中國化」、為「臺獨」分子平反,試問民進黨到底有無誠意推動兩岸交流?
臺灣《聯合報》23日也發表社論文章《民進黨改走「裝飾主義」臺獨?》。直指高志鵬要求「去孫中山」,王定宇要「尊鄭南榕」,陳其邁要「壟斷二二八論述」,恐怕只能視為一種「裝飾主義」式的「臺獨」路線。亦即,民進黨無法走真正的「臺獨」,利用旁門左道來敷衍及滿足「獨派」支持者,讓他們在幻想中產生阿Q式的精神勝利。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3日也發表評論文章直搗綠營中心。文章指出,民進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雖去除「兩國論」,但是,民進黨畢竟藏不住尾巴。我們相信,這只是開始,未來還會有一連串去「中國化」的作為。我們不能不提醒蔡英文,如果不能管好自己的「立委」或從政同志,想要在兩岸關係上建立互信,有所突破,根本是緣木求魚。此時此刻,應該是蔡英文唯一的一個機會,回到「九二共識」的路上,為誠字開一條路,那才是歷史的功業。(中國臺灣網 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