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唐朝王室的激烈紛爭中脫穎而出,公元712年登上皇帝寶座,時年28歲。
在勵精圖治的改革進取中,他創造了「開元盛世」。
在位44年之後,因為「安置之亂」的爆發而被迫退位成為太上皇,公元762年病逝,中年78歲,是唐朝二十帝中在位時間最長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這樣叱吒風雲的一代帝王留給了李唐王朝一個由盛而衰的萬裡江山,也留給了後人無盡的思索和慨嘆,而讓人們津津樂道的不僅僅是他在政治上的風起雲湧,還有他與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被後世譽為「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楊玉環是如何走入唐玄宗視線的,他們的悲歡離合又折射出那個時代怎樣的驚心動魄,而要解答這些謎題,就要先回到唐玄宗開創的天寶時代,唐玄宗的統治時期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開元時期,一共29年,第二個階段是天寶時期,一共15年。
在開元時期,唐玄宗勵精圖治,形成了政治清明、國富民強的局面,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黃金時代「開元盛世」,而在開元二十九年結束之後,正當大唐王朝各方面都達到鼎盛之時,唐玄宗為什麼改元「天寶」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避晦氣,在開元二十九年的年底,李唐宗室接連死去了兩個重要人物,唐玄宗的大哥寧王李憲和唐玄宗的堂哥章懷太子的兒子李守禮,唐玄宗這一輩只剩下他一個人了。這是一個消極原因。
還有一個相對比較積極的原因,到這個時候,唐玄宗覺得一生中所要辦的大事基本上全都辦完了,剩下的時間只要用來享受生活就好了。
天寶初年的大唐國力鼎盛、四海昇平,百姓富庶、邊關穩定,無事所為的唐玄宗開始縱情聲色,而他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和楊貴妃愛情故事,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糾葛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楊貴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奢侈享樂,為了吃到新鮮荔枝,居然千裡迢迢從嶺南專門運送。她結局悲慘,最終在亂軍之中以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說楊貴妃就是唐朝由盛轉衰的縮影,而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傳奇故事中,兩個人的初會應該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了。
白居易的《長恨歌》開頭寫道:「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聽起來像是灰姑娘的故事,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根據《明皇雜錄》記載,楊貴妃的小名叫玉環,出身與弘農楊氏家族和隋朝皇室。
在開元23年底,楊玉環和壽王李瑁舉行了隆中的婚禮,這一年兩個人都是17歲。
按照《長恨歌傳》的說法,楊玉環是大宦官高力士「淘寶」淘來的,把楊玉環推薦給唐玄宗。雖然這個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廣,但是不是真的。
開元28年10月份,唐玄宗到驪山泡溫泉。就如《長恨歌》裡寫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雖然對唐玄宗來說,找到真愛了是個大喜事,但是這個快樂也有麻煩,當時楊玉環的身份還是壽王妃,是唐玄宗的兒媳婦,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醜事。
為了將楊玉環納入自己的後宮,唐玄宗不遺餘力地想辦法,女道士的身份無非是先過渡一下,根據史書記載,不到一年的時間,唐玉環就結束了她的道姑生活,開始出現在唐玄宗的後宮之中。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就這樣以「父納子妻」的方式出場了,這段「不倫之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唐玄宗受了胡人風氣的影響。
在李唐王朝建立之前,中國已經經歷了長達好幾百年的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時代,中原深受胡風的影響,而在悲傷少數民族中,父納子妻、子納父妾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這是時代的大背景。
所謂的李楊之戀開始時一點都不光彩,是專制皇權荒淫無道的集中表現,這不光是後世的我們在批判,唐朝詩人李商隱寫過一首詩叫做《龍池》批判諷刺這種行為。不過,李楊之戀雖然起步於強權,但根據史料記載,他們之間的感情在逐步的發展中。
這就要說到詩仙李白,和李白有什麼關係呢?
唐玄宗天寶元年,因為改元,玄宗就頒下了一道求賢詔,詔書是這樣寫的:
就是這篇詔書,引來了一個獨步古今的大詩人,這個大詩人和唐玄宗以及楊貴妃一起譜寫了一篇千古帝王、絕代佳人和曠世才子的浪漫佳話,而且也為大唐盛世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做了一個最好的註腳。
這位大詩人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詩仙李白。
唐玄宗的這封求賢詔一頒布,李白的人生終於出現重大轉機了,在幾個知己的推薦之下,唐玄宗要在金鑾殿內親自接見李白,得知這個消息的李白立馬作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覺得自己一飛沖天的時機終於到來了。
唐玄宗也是非常重視這次見面,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李翰林草堂集序》裡寫道:
可見唐玄宗非常重視這次接見。
此後,李白在待詔翰林院期間,留下了華彩一筆,就是給楊玉環寫了三首讚美詩。
在唐玄宗和楊玉環賞花之際,無人寫詞,唐玄宗就命李白填詞,李白大筆一揮,三首《清平調》就寫好了。
第一首便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
三首詩寫的太好,楊貴妃和唐玄宗當即就被震撼,唐太宗從此看待李白就和看待別人不一樣了。
曠世才子、絕代佳人和千古名君之間的風流雅集就在這三首詩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到的地方——馬嵬坡。
因為在這裡上演了一幕痛徹人心的愛情悲劇,在這裡,人們看到了唐玄宗作為皇帝的孤獨,作為帝王的無奈,也看到了楊貴妃的無助和無辜。
楊貴妃作為一個妃子,並不是唐玄宗政局由盛轉衰的關鍵,但是她也稱不上是一代賢妃,楊貴妃雖不幹政,但是從現有史料中也找不到一條說她勸說唐玄宗勤政的例子。
無論如何,楊貴妃都是一個悲劇人物,她無心政治,她並不像長孫皇后那樣有政治城府,更不像武則天那樣有政治野心,她只是一個愛好享受生活的單純女子,如果讓她和壽王共度一生的話,她本來可以過一種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但是命運從來就沒有能由她自己把握過。
無論是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貴妃,還是最後在馬嵬驛橫死成為替死鬼,都不是她自己的選擇。
她本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但是卻被裹挾在政治漩渦之中,乃至被政治暗流所吞沒,所謂紅顏薄命,恐怕更多是一種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