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中國最時尚的影像娛樂平臺
歲月如梭,影像永恆
人人有戲,想拍就拍
動作捕捉技術、雷射放映、120幀、VR等技術將會給觀眾帶來更為真實的觀影體驗。日前,導演張藝謀表示希望結合VR技術拍電影,導演李安也用新作挑戰每秒120幀。那麼,目前有哪些技術被廣泛看好呢?或許下面的電影技術將會在今年大放異彩。
導演李安拍攝新作《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
幀數越多代表著畫面越流暢,每秒24幀則是目前好萊塢電影的標配。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就嘗試性地推出了48幀版本,導演彼得·傑克遜當時還說:「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科技也將持續經歷變革。」
導演李安與和《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主演範·迪塞爾合影
今年,導演李安的新作《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則要挑戰更高幀數——每秒120幀!對於為何要挑戰每秒120幀,李安表示希望觀眾能沉浸在角色經歷的戰鬥場面中,體驗身臨其境的衝擊感。據了解,每秒120幀的拍攝效果也不會讓觀眾在看到快速橫移鏡頭時看到拖尾,產生暈眩感。
VR眼鏡營造虛擬實境
如果還沒聽說過VR,那也顯得太落伍了。今年,VR(虛擬實境技術)被提及的頻次已經完全蓋過了去年的熱詞IP。《奇幻森林》《大魚海棠》等近日甚囂塵上的影片也都展現出能和VR技術結合的特點。
張藝謀新作《長城》主創
VR技術將為觀眾帶來更為真實的立體觀影體驗,導演張藝謀此前一直在美國做影片《長城》的後期工作,也了解了好萊塢在VR方面的一些進展。還有報導稱,張藝謀已經開始嘗試用這種新技術拍攝電影。
動作捕捉技術早在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中就已有應用,《阿凡達》也刷新了當年全球的電影票房紀錄。相比《阿凡達》,近日聲勢浩大的電影《魔獸》採用的動作捕捉技術對材質、皮膚、細節紋理等都有更加出色的呈現。
電影《阿凡達》畫面
吳彥祖在《魔獸》扮演的人物古爾丹已讓自己的帥氣外形無影無蹤。親身體驗過動作捕捉技術的他說:「自出道開始,我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演藝生涯,每個人都知道:吳彥祖總是演很帥的角色,我也總是想打破人們這種既定的觀點。」
鄧肯·瓊斯新作《魔獸》畫面
2015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第五屆電影產業博覽會上,視頻和顯示解決方案供應商巴可公司於4月21日詳細介紹了雷射放映技術。這家公司電影部的副總裁Stijn Henderickx表示雷射放映是放映技術上的「重大行業轉變」。雷射放映技術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畫面質量,還能兼容之前的各種格式。
雷射放映廳
在去年12月,亞洲首套IMAX雷射放映系統也落戶國內東莞,有觀眾有幸一睹當時IMAX 3D雷射版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有專業人士從專業角度解釋:「在傳統的氙燈放映時代,3D影片放映存在光源暗淡、色彩還原度低等問題,一場電影讓人頭暈目眩,而雷射光源放映則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以高亮度穩定輸出,色彩還原更真實,飽和度更高,而且完全不受散斑的困擾,改善了3D觀影體驗。」
這些我們應該知道的電影
今年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看好VR的發展,也有不少各行各業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這裡,建立多種VR項目,接下來會怎樣暫且不要管。我們現在總是說VR,總是想怎樣在電影中更好的呈現,可是有些經典電影早已和VR有了緣分,或許你還不知道。早期最令人難忘的VR大概是在24年前《割草者》的發行。1992年的電影將我們帶入到這樣一個世界,一個智障人喬布通過VR環境重新引入世界,逐漸提高他的智力,神奇的是通過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連接設備提高他的力量。但撇開喬布掌握了所有的技術的跨越不談,VR的概念作為一種治療工具已經開始生根。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CL)和巴塞隆納大學加泰隆尼亞高等研究院(ICREA)的研究人員相信VR療法可以幫助緩解一些抑鬱症症狀。這只是一種研究,但隨著非營利機構繼續發掘VR,製作身臨其境的紀錄片,為需要的不同群體激發同情心,很明顯,VR擁有改變我們感受的能力。那不是通過機器進行的思維控制,但仍然很強大。出於某種原因,1995年是從VR角度看電影的意義非凡的一年。不幸的是,《時空悍將》除了是一部VR製作的超級惡棍(羅素·克洛)以外,和技術並沒有什麼關係,在這部影片中,羅素·克洛被虛構為一個真實世界的罪犯,和人類的警察(丹澤爾·華盛頓)作鬥爭。如果你在他們只為了薪水而活的日子裡很喜歡這兩個才華橫溢的演員,就很有趣,但如果你是為了尋找很好的VR科幻效果,就有點不值。這一切表明隨著3D印表機價格繼續下降,變得像把智慧型手機對準現實中的物體就能創建一個3D列印對象一樣簡單,必然會有人給我們一個可以列印的3D VR產品。但那些物體可能沒有意識,不會對人類破壞有殺戮的欲望(希望如此)。凱薩琳·畢格羅 1995年的電影《末世紀暴潮》驚人的展示了如果使用技術體驗他人的身體和視覺記憶會是什麼樣子。如《時空悍將》一樣,電影設定為1999年的洛杉磯,角色們都使用一種頭戴設備,稱之為SQUID(超導量子幹涉器)來介入到他們記錄的生活中。據邪典電影的受歡迎程度,雖然它傳達的是一種粗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以第一人稱角色體驗其他人的生活是很常見的。隨著360度運動視頻的上升,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個開端,一個新的電影《硬核大戰》承諾從主角的視角陳述整個故事。我們還無法複製另外一個、非視覺感官的組件,但實際上,這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基於威廉·吉布森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提供了豐富的科幻視覺、俚語和想像的技術。但對當前VR迷來說最有趣的是有多接近真實VR系統的傳動外觀。這種早期的掌握VR的嘗試在某種程度上也鞏固了基努·裡維斯(曾主演《黑客帝國》)在預虛擬實境電影景觀中作為我們虛擬實境的當代偶像。有點像無聲電影中的查理·卓別林,裡維斯預示著下一個電影時代的到來:身臨其境的電影體驗。除此之外,《捍衛機密》的情節大多很混亂,無法忠實於原作。但如果只談過去對未來真實廣泛的可用VR設置的猜測,它還是值得一提的。這是對VR描述的黃金準則。從子彈時間到實時故障展示的環境變化,《黑客帝國》保留了最豐富、最驚人的深入研究,完全實現了我們看到的虛擬環境。可能有人認為《黑客帝國》不是一部VR電影的原因,是電影情節涉及到將人類作為VR環境的奴隸,而不是自願的參與者。當然電影中也有你可以批評為不真實的東西:功夫技巧瞬時上傳到你的大腦,連接到VR時可以保持有效活躍多年的人體,然後在拔掉電源後在現實世界迅速生效,在VR中的死亡就導致現實世界的死亡。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多非科學的魔法。但看待VR未來的樣子,無計算機處理器局限和零延遲,《黑客帝國》絕無僅有。與《黑客帝國》一樣,這部電影發行於1999年(VR電影的另一重大年份),但劇情很令人費解,執行很差,緊挨著《黑客帝國》,最好是通過犯罪的神秘鏡頭來看它,而不是從VR的角度來看。然而,這部電影真正強調的是我們使用VR做一些遙不可及的事情——時光旅行進入另一個時間。目前,被動觀看的節目如《廣告狂人》和《朽木》是我們回到過去的最好路徑,但VR很快將允許我們在像古羅馬和西部邊境這樣的地方和穿長袍的哲學家和背槍的牛仔一起度過整個假期。首個真實世界的迭代可能會通過遊戲實現,如Oculus Rift的Dead and Buried(VR世界的亡靈戰爭)。但這種全面的、身臨其境的時代為中心的體驗即將來臨,它需要的只是時間。VR是比你通常認為的更火熱的夢想,1999年的《 感官遊戲》是大衛·柯南伯格採用了VR科技的呈現,在這個世界中你必須修改你的肢體才能融入到這種體驗中。相比於柯南伯格的一些其他經典作品,如《錄像帶謀殺案》和《奪命兇靈》,這部的關注點更多在於奇怪的有特徵的身體恐懼,而不是VR上的低級趣味。在這部電影中,儘管VR設備是下流、跳動的肌肉,邀請你進入違法的人造現實。順便說一下,這不是隱喻。但在這部電影中,有些場景涉及零碎的VR附件,甚至是VR盜版商店之旅,這使得這部電影至少值得看一次。記住,不久前的一天,如果你走進加油站,問收銀員智慧型手機案件在哪,他會很奇怪的看著你。如果事情像目前一樣進展,停在7到11上,取一個谷歌紙板,VR設備可能也就在這幾個月了。並不廣為人知,限量發行的《未來學大會》,羅賓·賴特(《紙牌屋》)主演的可能是我們看到的最黑暗的VR版本。開場是一個老去的女演員,通過為未來、電腦生成的表演將自己數位化,最後一次嘗試兌現。【劇透】之後,賴特進入了一個毒品的世界,在那裡人們共享一個數位化的虛擬實境,而他們真正的身體漫無目的的遊蕩在廢棄的廢墟中。雖然由毒品支持,而不是技術,在電影中很多人在裡面生存數年的、共享的虛擬環境,預演了一種誘人的,但反烏託邦式自由的生活,所有的生活在VR中都可以提供。似乎我們甚至都不接近這樣一個場景,在其中民眾們都願意退出真實世界,選擇按照理想化的自我在共享的現實中生活。但流行的MMOs(大型多人在線遊戲)是完全相反的證明。給了我們備用身份的在線遊戲社區已經吸收了很多玩家的大量時間,他們也越來越受歡迎。如果你享受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未來學大會》的世界絕對是最壞的情況。但對很多其他人來說,VR MMOs能很好的闡釋有意義的現實世界互動的結局,很多人會爭議說比現實更好。在這種情況下,都將從科幻小說遇到技術投機中移開,進入嚴肅談話的範圍,關於痴迷技術的用戶的社會福利問題。優秀獎必須頒給《陰陽魔界》的第一集,播出於1959年10月2日。在這集中,「大家都在哪?」塑造了一個人,他一整集都在一個完全真實、但空的城鎮。稍後,我們了解到這全是他的想像,通過在隔離艙度過延展時間來模擬即將來臨的單獨登陸月球的任務。
雖然我們知道不是真正的VR,最著名的科幻小說電視系列始於一種虛擬環境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威脅會奪取一個人的理智這個事實,對於我們即將開展的技術是一種令人著迷的預示。在那方面,我們要好好記住,VR不僅僅是另外一種技術工具,它可能是改變我們思考現實世界的方式的東西。
VR視頻搞笑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