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有個常駐日本的博主@林萍在日本分享了一組日本媽媽Riyu做的美爆了的便當圖片,講真,這媽媽的水平絕對可以撐起一家網紅店。
網友看了,紛紛留言表示:「妥妥的藝術品,這怎麼捨得吃啊?」「我的天呢,太美了,捨不得吃呢」「別人家的媽媽」「有教程嗎」……
在這些羨慕稱讚的聲音外,也有一些酸檸檬。比如有網友就質疑說,「感覺他媽好閒」、「如果是我的話,這一天啥也不用幹了,光弄這個了」「擔心以後要是不這麼做,孩子還吃飯不?」還有網友自嘲道:「我不配當媽媽」……
看了這個神仙媽媽的神仙便當,同樣身為媽媽,我有幾個想法想要分享:
01美育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
臺灣著名作家、畫家、美學家蔣勳曾經說過:
每一個人都拼命地追求物質方面的部分,甚至說生活忙到沒有時間去感覺周遭的事物,我才恍然領悟,漢語當中「忙」這個字多麼驚人的警告,因為忙是心靈死亡,是心亡。我想,如果心靈死亡,他對周遭是沒有感覺的。那你有再多的錢,再多的物質,這個心靈的死亡,帶來更大更大的空虛……
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說:「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
作為父母,如果一定要以培養孩子的社會競爭能力為己任,保證孩子未來能立於不敗之地,那麼一定不要忽略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蔣勳說得很對,審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講個最現實的故事有個朋友在日本做代購,他做的代購不是名表包包香水之類的,他做的是藝術品代購,專門做一些孤品手工陶器。每次發朋友圈曬圖,基本上都是一掃而光,他憑藉的就是自己的獨特審美能力。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美育教育,要從生活瑣事裡入手。比如做飯認真做個漂亮的擺盤,賞心悅目,也能增添孩子的食慾,陶冶性情,好的教育本來就是潤物細無聲的。
看見這位日本媽媽的手藝如此精湛,有人留言問:請問這位媽媽每天幾點鐘起床啊?其實,做一個便當並不需要花多少時間,況且熟能生巧。
對於美的追求,不要害怕多花時間,這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父母的每一份付出,都會在孩子日後的發展中呈現痕跡。
02生活的儀式感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有人曾經斷言,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儀式感是熱愛生活的證明,一個熱愛生活的媽媽或者爸爸,一定會在生活裡專門為孩子做一些暖心的舉動,來給孩子的記憶增添甜蜜與幸福回憶。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過年的時候,北方人會包餃子,南方人會做年糕,這些節日風俗其實就是生活儀式感的一部分。
這位日本媽媽的便當,便是他們家庭生活特殊的儀式感,傾注了媽媽的愛與祝福。孩子拿到這樣的便當,能感受到媽媽付出的愛與在乎,每天都充滿期待與驚喜。等他們長大以後,回想起媽媽曾經為自己做過的事情,感動與幸福會陪伴他們一生。
作家王小波說: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說一千遍我愛你,比如認真花點時間為孩子做點什麼,告訴孩子如何對待生活,示範孩子如何給平淡的生活加點調味料。
心理學家說:那些能一代代傳承「家庭儀式感」的家庭,親子關係更幸福,孩子的歸屬感、安全感、目標感都很高,甚至身體更健康、學業成績更優秀。
03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是一種投資
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便當創意,很多網友會覺得太浪費時間了。我們對時間的掌控,其實有很多功利態度。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養寵物是浪費時間精力,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花太多時間做手工也是一種浪費,怎麼樣才算合理利用呢?難道要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讀書學習寫作業嗎?一有空閒就去補習班興趣班嗎?
羅振宇先生說了一個例子,他曾經陪一個朋友去看二手房,一套至少2000萬的那種很貴的住房。他們一共看了六套房,也因為這個機緣,看到了未經修飾的六個富人家庭的日常生活。無一例外,他們過得髒、亂、差,他們的家具、陳設毫無審美、面目猙獰、粗鄙。上午睡到10點,女主人可以蓬頭垢面地在家裡接待陌生人。
這件事情對他的刺激很大,不是看不起他們這些富人,而是他突然意識到:
我們這一代人,都有一個默認的假設,只有我擁有更多的資源,包括錢、地位、關係,我就可以過好這一生;但是,那一天我猛然發現,那些似乎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投資生命質量,提升生活品味,才能像一個人一樣體面優雅地活著,而不是庸庸碌碌地生存。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無時無刻不在滲透,幾乎我們所有的生活習慣都是跟著父母習得。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其實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價值最大化的利用。
04教育問題要看長遠,不能短視
像日本這位媽媽一樣會生活有情趣的人,其實特別多,能把柴米油鹽醬醋茶變成琴棋書畫詩酒花。
做飯是未來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一項基本技能。不管現在的外賣事業多麼發達便捷,一個會為自己做飯的人才能真正照顧好自己。
我相信,有個會做飯的媽媽,兒女在廚藝上也不會差。
翻開女明星蔡少芬的微博,有很多曬自己孩子學做飯的圖片,有記者問她,為什麼要教這麼小的孩子學做菜?她回道:「做飯是最簡單的鍛鍊,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學習是無處不在的,不止是要會念書會考試,也要教會孩子生活的智慧。畢竟作為一個人來說,生存不止是工作賺錢那點事兒,還要吃喝拉撒睡。
民以食為天,能在吃飯這件事上花點心思,取悅自己,讓自己每天開心,這是一種生活情商,也是一種做人的樂趣。
那些贏在起跑線的孩子,擁有怎樣的童年?看到尹燁這句話我哭了
產後哺乳期媽媽,想減肥瘦身到底有多難?睡不好覺,難於上青天!
兒子偷了超市手套,父母做法令人折服:用獎賞代替懲罰奇蹟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