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有嘻哈》之前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接觸過說唱的圈子,應該不少人還是被吳老師的那句「你有freestyle嗎」給錘入圈的。
所以這個節目就是一個普通大眾對說唱圈子的一個全新的世界觀的認識的開始。
1.按人物標籤屬性區分
對於大眾來說 第一季的人更像是分類查找的標籤
所以會總被人提出來
這個是gai那那種
這個是京圈的
或者是按第一季的選手的朋友圈去劃分
這個選手和第一季的xxx關係好誒,那xx和xxx有beef
xxx和xx是老恩怨了 之類的
試試搜索近似圖片
比如 第三季 西奧 介紹說是他是一個敘事能力很強的rapper
敘事能力強?什麼意思?
然後說 就是jony j 這一類型的,觀眾一下就明白了
霧都是一個很強的rapper 他的聲音是類似一個聲音水印一樣的
那是什麼意思?
勒是霧都裡面的霧都就是他
觀眾:原來就是他啊
楊和蘇是誰 都說他挺強的(19年的楊和蘇真的超級兇)
第一季的主題歌他唱的
啊 他唱的啊
龍井說唱的那首《歸》多火啊 就是不是聽說唱的 你就是聽非主流的電音的搖滾的聽洛天依的也應該聽過這首吧
感覺那首歌聽喊麥的好像也都挺聽喜歡的
(音樂不分高低貴賤,好聽,能傳達能量的就是好歌)
但是孫旭參加參加第二季的時候,觀眾一聽京片子,啊
這個的類型是輝子那樣的 ~~
2.按廠牌區別和抱團
(就是誰和誰玩的好,都PS三季了誰和誰關係好肯定可以看出來的)
第一季以後 眾多觀眾才知道的有各個廠牌和誰和誰私下關係好的小團隊
GO$H(節目已知 霧都 gai Bridge 王齊銘)
摩登天空(TT 滿舒克)
等等 這些知乎上有詳細列舉
3.第一季的人設是百花齊放
基本人設覆蓋,挑花眼,怎麼你都喜歡
TT好可愛啊,黃旭性格好好,vava 挺強的,這個就是世界觀的印象了
參加節目,各有各的理由,但是起碼的一條是想紅,想有更多的機會,想要更多的關注
這個沒有什麼好否則的
參加節目就是預備接受一個明星化的可能
PS:
比如第一季沒有殺到很後面的一些選手
都非常有記憶點
卓卓 蜜妞 大狗 OB03 趙濤 孫八一 小青龍 輝子 都給人印象很深
不管平時人設怎麼樣吧 算是有了眼緣吧
從此起碼圈子裡面有了這一號人物
(但是第一季的確好像仿佛缺少留學派,第二季的人設補充上了 王以太 劉伯辛等等)
卓卓和蜜妞參加今年的比賽 彈幕一直說
蜜妞 蜜妞今年強了誒,蜜妞殺回來了
這不卓卓嗎?卓卓長高了,卓卓好瘦啊
真的是自家孩子的感覺
私心說下很喜歡小青龍,孫八一
要是你說我這種人是不是對嘻哈圈只限於這個節目
答案是肯定的啊
就是這麼淺薄
每個人都上班工作學習忙忙的
誰也不是閒工夫很多的
這首歌好聽 這個人有趣 這個節目刺激 這個文化有傳達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足夠了
沒有好的渠道和宣發
都9012年了
酒好也怕巷子深
不是隨意一個比賽就能給一個圈子帶來這麼強的烙印感的
不是第二季第三季的選手實力不強
是觀眾心裡已經有了一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