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天壇裡的12大秘密,第一個就沒聽說過!

2021-02-13 每日精彩正能量

點擊題目下方:每日精彩正能量,免費關注頂尖文化平臺

來源:北京潮生活(ID:bjwx0100)

天壇是中國乃至世界

現存最大的祭壇建築群

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想必不少小夥伴兒應該都去玩過吧~

但是,你們知道嗎?

天壇裡面還藏著不少很神奇的秘密哦~

天壇為何蓋的有點歪?




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這條縱貫北京城的中軸線大家絕對不會陌生。前門、紫禁城三大殿、景山,幾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幾大建築都壓在了這條中軸線上。但是,可以明顯發現:天壇的位置有點偏,在中軸線往東一點

要知道,天壇和故宮一樣,都是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那會兒的北京城,還沒有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壇,作為北京獨一無二的祭祀建築群,天壇的選址完全可以在故宮附近挑個壓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而不是現在的南二環邊上。

那麼,作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聖場所,天壇這麼重要的建築,為什麼偏偏選在了南邊,又不建在中軸線上呢?

其實,這其中的根源不在於永樂皇帝和天壇的設計者們,而在於天上的太陽。因為按照《易經》的說法,東南方向是皇宮的巳位,是至陽之位,是太陽光線最充足的方位,當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場所了。所以天壇就被古人選在了北京城南中軸線靠東一點的位置。

祈年殿為何一圈都是門?

祈年殿絕對算是天壇裡的一個360°無死角明星建築,因為不管你從哪一個角度看,祈年殿長得都一樣,一圈都是門,打開後四邊都有穿堂風。可是,它為什麼會被建成這樣呢?

另外,《明會典》(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為內容的法典)明確記載了大祀殿(祈年殿初名)在1420年天壇建成之初是一座矩形建築。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三重圓形尖頂建築呢?

其實,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由於明武宗死後無嗣,所以作為武宗堂弟的朱厚熜就被張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內閣首輔楊廷和破格提拔成了皇帝,也就是說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朱厚熜為了證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如此,便號召群臣翻閱古籍尋找證據,沒想到還真被他搬出了不少「禮數」。比如,天壇在永樂皇帝建造之初叫天地壇,於是他便在北京城的北邊、東邊和西邊分別蓋了地壇、日壇和月壇,以分擔天壇祭祀的壓力。

同時他還按照「天圓地方」的說法,把天壇的主要建築都建成了圓形,矩形的大祀殿被改建成了圓形的大享殿。在設計大享殿的時候,他參考了中國古代傳說中最早的祭祀建築「明堂」(一個一圈兒開窗、四面通風的獨特建築),最後將大享殿建造成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一圈兒開門、四面通風的三重圓頂建築(PS:祈年殿於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依原樣重建)。

祈年殿為何是三簷攢尖式?

前面,小編已經解釋了祈年殿的屋簷是圓形的原因——嘉靖皇帝為證明自己的皇位正統+受「天圓地方」學說影響。那麼,祈年殿為什麼要建成三簷攢尖式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先給大家簡單普及一下中國古代建築的分類和等級。中國古代建築主要分為兩類:正式和雜式。其中,正式主要包括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和卷棚式,等級依次降低。另外,重簷的建築等級要高於單簷。而雜式則主要包括攢尖式、盝(lù)式和十字脊式,它們都沒有等級之分,比較少見。

知道了這些,再來回答上面那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了。要知道,皇帝來天壇祭祀是來「敬天禮神」的,雖說能夠讓孔夫子跟他平起平坐(故宮太和殿和孔廟大成殿都是重簷廡殿式,等級一樣高),但是「天子」在面對天上神靈時,還是要以天為敬的,這體現在建築上就是:建築等級要比皇帝更高一籌。所以祈年殿用的是三重屋簷,比太和殿還多一重。

但是,雖說上天是最尊貴的,但是誰知道皇帝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就連祁同偉都想勝天半子,難道皇帝就不想嗎?而祈年殿用三簷圓形攢尖式,就巧妙地規避了建築等級問題。既表達了對上天的敬意,體現了天人合一,又因為攢尖式沒有等級,所以在人間的建築等級還是太和殿最高,皆大歡喜。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圜丘為何是禿頂?

圜丘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又稱祭天壇。據史料記載,祭天大典在冬至那天舉行,開始祭祀時間為「日出前七刻」,也就是天還沒亮的時候。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寒冬臘月的凌晨,皇帝帶著皇室宗族和文武百官,在圜丘壇祭天大典上瑟瑟發抖……由此可見,祭天大典不是一件什麼舒服事兒,建造一個露天的祭天之地也不是什麼明智之舉。那麼,為什麼圜丘壇依然被建成了露天的呢?

原來,在嘉靖皇帝之前,祭天和祭地這些祭祀活動,都是要在祈年殿裡舉行的。在嘉靖皇帝建造了地壇、日壇、月壇和圜丘壇之後,祈年殿便成了祈谷的地方,祭祀的神仙是皇天上帝,必須是屋下祭。

圜丘壇卻成了祭天的場所,是大報天的地方,必須在壇上祭。但是,嘉靖皇帝為了更加貼近諸天神祇,便沒有建造屋頂。而他之後的所有的明朝皇帝,甚至連清朝的各個皇帝也沿襲了這個規矩,把祭天的儀式安排在了圜丘壇上。

皇帝祭天時為何住在西廂房?


天壇裡的齋宮是歷位皇帝來天壇祭天時的住所。永樂皇帝建造天壇之時,天壇還算在城外,所以為了保護好皇帝,便在齋宮的外面特意修了一條御河。因此齋宮有個外號叫「小紫禁城」

齋宮在天壇西路,也就是天壇的西部,估計大家也都在上圖看到了,這座相當氣派的建築在天壇的方位格局簡直不能再慘了,位置偏僻不說,還是個坐東朝西的西廂房,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怎麼能住這種地方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天壇是祭天的場所,皇帝要對老天爺稱臣,自稱天子。老天爺坐北朝南,皇帝退居到天子之位,只能坐西朝東了

天壇是個講禮的地方,按照從老天爺開始的排序,皇帝在天壇的地位確實不算太高。紫禁城裡的琉璃瓦是金黃色的,而齋宮雖然也是皇帝住的地方,琉璃瓦卻是一水兒的青綠色。面對高高在上的老天爺,皇帝也只能屈尊和平民老百姓一個住房待遇了。

天壇為何只設鐘樓不設鼓樓?

去過天壇的小夥伴兒,看到這個問題,多半會一臉懵逼。什麼?天壇裡竟然還有鐘樓?在哪?我去的時候怎麼沒有看到?難道我去的是假天壇?!

其實,這座鐘樓就在上面所說的「小紫禁城」齋宮的東北角。由於它的位置比較偏僻,在天壇公園的最西側,再加上它不包括在天壇聯票所含的景點之內,需要另外單獨購票,所以絕大多數小夥伴兒在逛天壇的時候都會將它忽略。

大家都知道,鼓樓和鐘樓是一對如影隨形的親兄弟,往往都會同時出現,比如北京的鐘樓和鼓樓,再比如西安的鐘樓和鼓樓。那麼,為什麼天壇裡只有鐘樓,而沒有鼓樓呢?難道是因為它曾經存在過,然後被外力摧毀了?!

不然。其實從一開始,天壇裡就只有鐘樓,而沒有鼓樓。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有一句成語叫「晨鐘暮鼓」,而作為皇家祭祀建築的天壇,只設鐘樓,不設鼓樓,則是有著只取「晨鐘」,捨棄「暮鼓」,寓意皇帝永生之意

除此之外,在祭祀禮儀中,鐘聲比鼓聲傳得更遠,可以讓更多的百姓聽到,有著「擊鐘聚眾」之用,所以鍾比鼓在祭祀時地位更加重要。其實,除了天壇之外,北京的地壇和歷代帝王廟也都是只設鐘樓,而不設鼓樓。

七星石為何是八塊石頭?

七星石在天壇七十二長廊東南的場地中,是按照北鬥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塊巨石。但是,在上圖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到,在七星石的東北隅還有一塊小石,所以七星石實際上是由八塊石頭組成的。那麼,七星石為什麼是八塊石頭呢?

關於這個,有一種說法是:七星石原是明朝嘉靖年間設置的七塊鎮石,寓意泰山七峰。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為了表明滿族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員,乾隆皇帝詔令於東北方向增設一小石,寓意華夏一家、江山一統。

相比之下,小編更認可第二種說法。七星石之所以按照北鬥七星的方位排列,是因為我國古人不把北鬥七星當作勺子,而是把它當作玉皇大帝巡遊四方所坐的「地車」(《史記·天觀書》:鬥為地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天壇作為祭天之地,玉皇大帝的地車當然也在祭祀之列,七星石擺成北鬥七星狀就解釋得通了。

第八塊小石頭,它在七星石中的方位,剛好對應著天上開陽星的輔星(我國古人看它距離開陽星不遠,於是便把它叫做「輔」),這說明古人對天象的觀測非常準確,這樣一顆比較暗的輔星,都沒有被落下。所以很有可能,古人一開始設置七星石的時候就是擱的八塊。

丹陛橋上的路怎麼走?


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是天壇內壇的主軸線,是連接祈年殿和皇穹宇的南北大道。任何走上這座橋的遊客,想必都會被中央那條稍微凸起的石板道所吸引。但是你們知道嗎?這條路並非皇帝祭天時所走之路,而是只有宦官才能走的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裡面大有學問。其實丹陛橋的路面並不是水平的,而是南端高約1米,北端高約3米,由南向北逐漸升高,象徵著皇帝的步步高升,所以丹陛橋其實是一條「升天之路」。

而橋面正中央的那條石板路就是所謂的「神道」,而右側為「御道」,左側為王道」。祭天之時,王公大臣走王道,皇帝走御道,而宦官則走神道。之所以宦官走神道,是因為宦官的手中捧著皇天上帝的靈位,代表的是「神」,所以必須走中央,而皇帝只能屈尊走「以右為尊」的御道。

除此之外,皇帝在登上丹陛橋之前還必須先在橋東的具服臺漱洗更衣,甚至明朝皇帝到此還要脫掉鞋子,以表示不將絲毫微塵帶到神壇之上。

天壇祭祀的是什麼神?

很多小夥伴兒都下意識地認為天壇跟地壇一樣,都是一個壇。其實不然,天壇其實是圜丘壇和祈谷壇兩壇的總稱。

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兩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的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回音壁等,而祈谷壇內的主要建築則是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除此之外,圜丘壇和祈谷壇供奉和祭祀的神祇也不一樣。

圜丘壇內供奉神祇之地在皇穹宇,內供奉儒教至高神皇天上帝(昊天上帝)和皇帝的列祖列宗。另外東配殿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鬥七星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二十八宿之神、周天星辰之神,西配殿供奉夜明之神(月亮)、雲師之神、雨師之神、雷師之神、風伯之神

祈谷壇內供奉神祇之地在皇乾殿,同樣主要供奉的是儒教至高神皇天上帝(昊天上帝)和皇帝的列祖列宗。

天壇哪裡體現了「天」的內涵?

天壇的特殊性體現在一個「天」字上,所以天壇中的建築在細節上處處為這個至高無上的「天」服務。

其中最突出的莫過於圜丘,它無論在尺度上還是在構件的數量上,都集中並反覆使用了「九」這個數字,以象徵「天」和強調與「天」的聯繫。那麼,為什麼是「九」而不是其他數字呢?因為我國古人認為「九」為數之極,是最尊貴的象徵


圜丘壇與「九」的關係極為密切,比如它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被稱作「天心石」。從中心面向外, 3 層臺面每層都鋪有 9 環扇面形狀的石板,上層從第 1 環的 9 塊到第 9 環的 81 塊,中層從第 10 環的 90 塊到第 18 環的 162 塊,下層從第 19 環的 171 塊到第 27 環的 243 塊。3 層總計 378 個 9 ,共 3402 塊,象徵「九重天」

天壇體現了古人的哪些天文觀?

天壇的圍牆俗稱天地牆,北邊為圓形,象徵地象,南邊為方形,象徵天象,體現了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樸素天文觀。

祈年殿的殿正中有 4 根通天柱,象徵著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中層有 12 根金柱,象徵著一年的12 個月。外層有 12 根簷柱,象徵著一天的 12 個時辰。中、外層相加共 24 根柱,象徵著一年的 24 個節氣。三層相加共 28 根柱,象徵著周天二十八星宿

除此之外,頂部還有 8 根童子柱。三層加頂部共計 36 根柱,象徵著三十六天罡星。而祈年殿東邊的七十二連房則象徵著七十二地煞星

圜丘四面石欄上雕刻花紋的石板數,第一層每面欄板 45 塊,四面共 180 塊,由 20 個 9 組成。第二層每面欄板 27 塊,四面共 108 塊,由 12 個 9 組成。第 3 層每面欄板 18 塊,四面共 72 塊,由 8 個 9 組成。三層臺面的欄板總數為 360 塊,正合曆法中「一周天」的 360 度 ,也就是一年中的 360 天

天壇內適合散步的五條小路

天壇內有很多非常適合散步的小路,這裡小編只給大家推薦其中五條。

銀杏路:在皇乾殿和北天門之間,兩排總共23棵,不管是夏天還是秋天都非常漂亮。

古柏路:在丹陛橋西側,26棵古柏排成一列,路邊有可供休息的座椅,旁邊是古柏林,不管是散步還是休息都非常愜意。

丁香路:在月季園與古柏林之間,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佔地6300平方米,種有丁香240從,樹齡近50年,在北京城非常少見。丁香路就在這片丁香林中間。

國槐路:在天壇西天門至古柏路之間,兩排高大的國槐在半空交接,下面一片蔭涼,坐在路邊的座椅上,看著滿眼碧綠,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內壇環路:沿著祈谷壇的圍牆,有一圈小路,這就是內壇環路了,沿途紅牆綠瓦、青松古柏。逛完祈谷壇之後,避開人潮,來這裡走一走,也挺不錯的。

為你精選優質微信號給你生活的養料,喜歡就長按關注。

如願與聖盞妞(小編私人微信)成為朋友,諮詢、購買交流

建盞知識與心得

可掃描下方二維碼

   聖盞妞手機號:18020996249  

識別二維碼  免費關注聖盞堂

相關焦點

  • 天壇原總工徐志長回憶天壇往事:英國女王來訪,沒看夠祈年殿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徐志長23歲來到天壇,在綠化班養過月季,寫過天壇申遺報告,也作為副園長為國內外數十位政要貴賓當過「導遊」。作為天壇的「推銷員」,這位老天壇人孜孜不倦地把天壇故事講給世界聽。天壇主要面積有4000畝,天壇管著的2000多畝地中有1000畝是果園,果園下邊有很多農田,種著高粱、白薯和黃豆等農作物。因為當時剛剛過了三年困難時期,咱們國家當時執行的是園林綠化結合生產的政策,天壇也迫切希望儘快實現自負盈虧。那會兒果樹雖多,但大多是上世紀50年代末栽種的,還沒進入結果期。
  • 《遇見天壇》楊冪李治廷入職天壇搬磚
    據悉,線索隱藏在一塊絲巾裡,絲巾上的圖案正是眾人解開天壇圜丘建築群秘密的「鑰匙」。節目中,楊冪、李治廷玩穿越情景復現鴛鴦尺的故事,馮紹峰苗苗化身「泥瓦匠」參與古建築修復,而黃明昊則在探秘回音壁時戲癮大發。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收看本期節目。《遇見天壇》北京衛視今晚(9月6號)21:05播出。
  • 午間閱讀 | 肖復興:書寫天壇裡的芸芸眾生
    我住的時候,還能看到零星農田,在我住的一片房的北面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水泥橋,南面不遠,過一條小馬路(如今成了三環路),是馬家堡村,清末最早修的鐵路火車站就設在那裡,後來才移至前門。我住在那裡的時候,老火車站的舊石基還在。洋橋這個地名我不明就裡,猜想應該和此有關。洋橋,我為他寫過好幾篇文章,2020年第十期《上海文學》還刊發了我的《洋橋紀事》。
  • 北京天壇相親角裡,不敢有女博士
    是誰第一個在那裡亮出了孩子的「簡歷」,已經無從考證。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相親角已然成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在這裡,藏著無數家庭的焦灼,也成就了不少良緣,讓人又愛又恨。▲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 圖片來源:新浪網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我們來到了北京天壇公園的相親角,準備和那裡的叔叔阿姨們聊聊天。
  • 北京衛視再推《遇見天壇》,新晉「網紅」天壇即將誕生?
    據查,天壇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在明清兩代,天壇曾是帝王祭天、祀谷的場所,也曾是北京老百姓心中離「天」最近的地方。這片神秘的建築裡藏著很多的秘密和傳說。 為挖掘天壇這塊寶藏,《遇見天壇》試圖讓明星嘉賓通過職業體驗的方式參與天壇各部門的日常工作,帶觀眾走近天壇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揭開天壇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
  • 頭條丨聽說要大比舞,這個團隊第一個報名!​
    頭條丨聽說要大比舞,這個團隊第一個報名!​「如果下雨了,我們就到靠近吉林大街那邊的一個棚子裡繼續跳。」這支隊伍有150人左右,每天都能有四五十人來跳舞。五十多歲的李連娣跳舞八九年了,先後在朝陽廣場上的幾支隊伍裡跳過舞,最近幾年在飛舞隊跳。她說這個隊跳的是慢搖,隊伍年輕,有活力,心態好。「馮馮」女士說,她以前打過太極,去過健身房,比較一下,還是喜歡來廣場跳舞。
  • 其本部設在北京天壇
    第一課(衛生檢驗課)初建時設在天壇,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二天(1941年12月9日),日軍接管了美國人在城內辦的協和醫學院,並將該課遷入該學院內。第二課(細菌生產課)設在北京天壇公園西門南側牆外的前衛生署中央防疫處生物製品所。該所原為中國最大的一個血清、疫苗研製所,擁有現成的疫苗大生產設備。因此,日軍佔領後即可利用其設備作細菌戰劑的生產。
  • 北京天壇祭傳來一幕,震驚世界!不信上帝的都信了!
    北京天壇祭傳來一幕,震驚世界!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
  • 記者探訪北京天壇公園「小平樹」:29年已成林
    日前,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法晚記者奔赴天壇公園,尋訪小平同志當年栽植的樹木,與3次陪同小平同志植樹的原天壇公園副主任徐志長一起,回憶鄧小平同志植樹的故事。  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 遇見天壇押中高考數學題 眾多考生直呼要去天壇數地磚
    遇見天壇押中高考數學題 眾多考生直呼要去天壇數地磚時間:2020-07-08 12:45   來源:鳳凰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遇見天壇押中高考數學題 眾多考生直呼要去天壇數地磚 7月7日全國高考舉行,全國二卷數學選擇題第四題是關於北京天壇地磚的題目,讓眾多考生直呼要去天壇數地磚。
  • 戚薇開卡丁車四處亂竄,畫面很熟悉,《遇見天壇》馮紹峰曾見證過
    戚薇開卡丁車四處亂竄,畫面很熟悉,《遇見天壇》馮紹峰曾見證過文/聽歌打娛近日,在《新手駕到》中戚薇上演了卡丁車版的《速度與激情》,可愛的猛女戚薇再次上線了。不一般的開車技術,看戚薇開車隊友都忍不住退回到安全距離,沒想到戚薇開卡丁車居然開出了暗藏「殺機」的效果。
  • 聽說,愛情回來過!
    6. 7年前他為了出國拋棄了未婚妻,現在事業有成,他開始愧疚,聽說她過的不好,他想去彌補。畢業那天,班長提議全班同學坐成一個圈,每個人在紙條上寫一個自己的秘密,傳給左邊的人,這樣每人分享一個自己秘密的同時也保守了一個別人的秘密。我故意坐在他的左邊。暗戀四年卻沒敢表白,能知道一個他的秘密也好,我安慰自己。傳來的紙條上只有三個字:我愛你。
  • 天壇壇牆逐漸露出真容 北京南城一道獨有的風景
    2006年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修的《北京志·世界文化遺產卷·天壇志》對壇牆有簡明記載:天壇原設有兩重壇牆,兩牆始建於明永樂朝。天壇初為天地壇,為營造天地壇,堆土築垣,南取方,北取圓,寓意天圓地方。當時天壇外垣長逾九裡三十步,因工程浩大,構築極費時日,永樂十八年十二月癸亥(1421年2月12日)大祀殿建成,但天地壇牆垣門闕尚未竣成。經數十年後才於明宣德朝建成。
  • 【北京電影節】今年的「天壇獎」參賽片有哪些尖貨?
    今年的「天壇獎」評獎將於4月16日至4月23日在京舉行,評委將以投票方式評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10個獎項,並於閉幕式上公布結果。小編為讀者盤點這15部入圍影片。Lile聽說兒子在衝突中喪生,她回到村子收集兒子的遺物並準備將其埋葬。但是,Lile遭到了婆婆的拒絕,而此時由於戰爭還在持續,兒子的遺體還未運回村子,倒是越來越多的村民逃離了,只剩下這對婆媳等著盧卡的遺體歸來。
  • 朋友,你聽說過橙光遊戲嗎?
    只能說,這是一款萬萬沒想到的走向的多結局,不想劇透也無法劇透,玩過之後才能感受那種「哇居然是這樣」的震驚感。 不過聽說這本小說馬上就要改編真人版了,所以遊戲可能不保,想玩的同學要趁早。我的養父是殺手遊戲的主角雖然還是個女的(噗),但是她瞎啊!嗯,是個真的瞎子來的,為了復明來參加第二屆殺人遊戲,而你要做的是就是在一次次選擇中從99人裡最終活下來。
  • 《遇見天壇》開啟文化盛典 天壇或將在2030年實現「完整」
    常駐實習生馮紹峰、苗苗、黃明昊將逐一在盛典上分享幾個月來在天壇實習的故事和感受,帶領觀眾「重走天壇」;歷史學者閻崇年、天壇公園原總工程師徐志長、特邀演講嘉賓張曉龍和田申申、特邀主持人石述思也將結合自身經歷,講述與天壇的淵源;除此之外,朱正廷、張雲龍、高偉光、伊麗媛、吳俊餘等人也將傾情演繹不同版本的節目同名主題曲《遇見天壇》,R1SE組合帶來的《誰都別吝嗇》更是將現場氣氛點燃。
  • 「國潮」回歸,北京衛視《遇見天壇》如何激活傳統文化符碼?
    2019年,北京衛視將「國潮」作為今年節目矩陣的風格底色,而《遇見天壇》就是這個內容布局下的新佳作。 在《遇見天壇》之前,天壇對於大眾尤其是年輕群體而言,更多是作為一個古蹟的概念性存在,飽經滄桑、古老厚重等關鍵詞大致勾勒出觀眾對天壇的普遍認知,這種刻板觀念自然令大眾對天壇「敬」中有「畏」,心生距離感,這多少也影響了天壇文化魅力的充分釋放。
  • 大寶SOD蜜、天壇方便麵從這裡誕生!如今將華麗轉身
    曾經生產大寶SOD蜜系列化妝品的老廠房,今年上半年將變身非遺文創園;而生產「天壇牌」油炸方便麵的老廠房則將改造成聚集高精尖產業的文化創意園區。記者從今天的東城「兩會」上了解到,今年東城將有20處老舊廠房、工業用地和低效樓宇通過改造升級重新煥發生機。
  • 天壇600年開展,千年榫營造積木祈年殿正式入主天壇
    在天壇600周年誕辰之際,由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主辦的 「遇見·天壇:北京天壇建成600周年歷史文化展」 於2020年12月21日與我們見面,展會中陳列天壇600年來具有文化延承的展品,而其中最令人驚豔的榫卯積木祈年殿位列C位,將在西配殿做長期展示。
  • 解鎖天壇新方式 快來嘗嘗祈年殿是什麼味道
    近期,天壇公園上新一系列文創產品,吃、喝、玩、購一應俱全。在天壇東門,一間名為「天壇福飲」的獨立小排房格外引人矚目。據工作人員介紹,咖啡店今年1月底才開始營業,店名的「福飲」取古時,皇家祭祀儀式「飲福受胙」之意。走進店內,除了有各式傳統咖啡,還有「天壇御製」特色飲品和甜品,以及背包等文創產品。咖啡杯也是天壇的文創產品之一,不少遊客拿著印有金色祈年殿的咖啡杯在公園裡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