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在日本的流傳及影響

2020-12-24 燦爛海灘

元末明初的《水滸傳》,以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及精煉的文筆,自面世以來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在歷經數百年的傳播與發展的過程中,以其獨特的文學成就與魅力,躋身於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列。《水滸傳》不僅在我國廣受關注,在鄰國日本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據相關文獻及資料顯示,《水滸傳》最早走出國門傳入的國家就是日本。

關於《水滸傳》傳入日本的時間,迄今為止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日本學者青木正兒曾在《水滸傳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影響》一書中,對《水滸傳》進入日本的時間做出了一個推論。他認為,《水滸傳》極有可能是在十六世紀末期,由日本留學大明的僧侶帶到了日本,大致時間為日慶長元年(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不過,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支持青木正兒這一結論的證據。因此,以白木直為代表一些日本學者對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

白木直的質疑有兩點。首先,日本國內現存最早的《水滸傳》藏本,是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版本,而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恰巧是日本出兵朝鮮半島的時間。因此,《水滸傳》在這一時期傳入日本的可能性不大;其次,白木直還認為,《水滸傳》中有很多描述破敗廟宇的場景及墮落僧侶的角色,這是對寺廟及僧侶的一種醜化。對於冒著生命危險遠赴大明修行的日本僧侶來說,是不可能將這樣的文學著作帶回國內的。

那麼,《水滸傳》傳入日本大概是什麼時間呢?經過多年研究,中日學者根據日本史料記載達成了一致意見,認為《水滸傳》是在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末傳入了日本。據日本德川幕府時期的《御文庫目錄》中記載,日寬永十六年(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紅葉山文庫收錄了《水滸全傳》;日正保三年(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紅葉山文庫又收錄了《二刻英雄譜》(《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的合裝本),這才是《水滸傳》進入日本時間的最早確切記載。

《水滸傳》進入日本之後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據日本的《商舶載來書目》中記載,《水滸傳》及各大漢語文學典籍,最初由中國商船載入日本的長崎海港,由當時日本的上層人士收購併納入私人藏書庫中。《水滸傳》在這一階段只是一種收藏文化的象徵。當時,只有精通漢語的御用僧侶及皇族、將軍等高層人士才有機會傳閱這樣的經典著作。

第二階段為十七世紀七十年末至十八世紀二十年代末。為了借用中國的儒家思想加強統治,日本統治階層將眾多的中國古典文學製作成「和刻本」,廣泛流傳於高層社會的特權階層。所謂的和刻本,即是由精通漢語的僧侶及學者在原文的基礎上採取注釋的方式製作而成的日本版圖書。在這樣的環境下,和刻板的《忠義水滸傳》首次出現在日本的高層社會。但是,由於該階段的和刻本在語意及語法上未能轉變成適合日本人閱讀的日譯本,且發行數量及範圍也相當有限。所以,《水滸傳》在這一時期的傳播及受眾依然十分局限,主要是日本國內高層的高級知識分子及精通漢語的特權階層。

第三階段為十八世紀二十年代末至十八世紀八十年代中葉。和刻本《忠義水滸傳》在日本高層社會傳播了一段時間之後,當時的一些知識分子及學者對該版本進行了再次深入加工。此後,面向日本中層社會的首部《通俗忠義水滸傳》在岡島冠山等眾人的努力下編著完成,並於日寶曆九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通過林九兵衛和林權兵衛兩家出版社刊印發售。在此期間,有部分學者為了日本人能夠更好的閱讀和理解《水滸傳》,還編撰了例如《水滸全傳譯解》、《忠義水滸傳解》等工具性書籍,隨著《通俗忠義水滸傳》一同在日本中層社會傳播。

不過,《水滸傳》在這一階段中的傳播及受眾相對而言較為局限。日本學者高島俊男編撰的《<水滸傳>與日本人》一書中,引用了一個故事,簡單明了地說明了當時的情況。該書載,當時,日本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僧人,他對《水滸傳》非常痴迷。但是,由於刊印發售的書籍價格過於昂貴,無力購買。在他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用到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字一金」。雖然這樣的描述略顯誇張,但也說明當時刊印發行的《通俗忠義水滸傳》價格,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第四階段為十八世紀八十年代中葉至今。《水滸傳》在日本中層社會傳播的過程中,受到了大部分知識分子及學者們的關注。於是,各種譯本的《水滸傳》、再創作文學作品及工具書性質的作品不斷衍生,在日本社會掀起了一股「水滸熱潮」。據《水滸傳資料彙編》中的記載,自十八世紀八十年代中葉至十九世紀末,僅《水滸傳》的直譯本就有十多個版本。而日本學者結合本國的歷史人物及事件,對《水滸傳》進行改編和再創作的作品則更是不勝枚舉。其中影響力比較大如《本朝水滸傳》、《日本水滸傳》、《傾城水滸傳》、《忠臣水滸傳》、《水滸太平記》、《女水滸傳》、《新編女水滸傳》等等。許多日本民眾在看完《水滸傳》之後,都以書中人物的綽號自稱。據有關學者統計,在日本社會出現頻率最高的五個綽號分別是:「黑旋風」、「豹子頭」、「花和尚」、「九紋龍」、「混江龍」等。

此外,在日本社會還出現了很多講解更為詳細的《水滸傳》工具書性質的著作。其中,影響較大的如《語解》、《水滸傳抄譯》、《字彙外集》等,都是幫助讀者方便閱讀與理解《水滸傳》的專用輔助讀物,這也是《水滸傳》能夠在日本社會廣泛傳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一部外國小說,在日本社會除了譯本、改編本、再創作本之外,還有專用的配套讀物,這在日本文學史上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日本社會及民眾對《水滸傳》的熱衷程度。

參考書籍:《水滸傳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影響》、《御文庫目錄》、《<水滸傳>與日本人》、《商舶載來書目》、《水滸傳資料彙編》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作品評價、後世影響、社會影響
    》的創作、演變及流傳過程。後世影響、社會影響《水滸傳》對招安的描寫曾經對某些義軍的領袖產生過消極的影響,如張獻忠在谷城受撫,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滸故事耳」(《紀事略》)。但比較起來,《水滸傳》對農民起義的積極影響還是主要的。一批批義軍將《水滸傳》作為起義的教科書,從中汲取力量,高舉起武裝鬥爭的大旗。
  • Netflix宣布將拍攝《水滸傳》電影,卻由日本導演執導?
    近日繼Disney《花木蘭》之後,Netflix也把目標瞄向了中國四大名著小說之一的《水滸傳》,Netflix宣布將拍攝《水滸傳》(The Water Margin)電影,該片描述為「中國文學名著的未來主義版動作冒險傳奇大片,充滿榮耀、浪漫和陰謀,探討忠誠、領導力和我們冒個人代價去面對社會問題的責任」。
  • 翻拍《水滸傳》,日本比好萊塢早了近80年
    美國Netflix公司將啟用日本導演佐藤信介拍攝電影《水滸傳》的消息日前在國內上了熱搜,不少網友擔心《水滸傳》這部中國文學的不朽之作會被糟蹋了。好萊塢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這部中國名著,網友的確應該抱以最大的懷疑。畢竟最早被賽珍珠翻譯成英文的《水滸傳》是上世紀30年代才出版的。從這個話題聯想到了《水滸傳》在日本的傳播。
  • 日本紋身的興起,受中國影響,《水滸傳》起到普及作用
    紋身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紋身樣式記錄發現於公元前5000年的繩紋時代,在描繪臉部和身體圖案的泥人雕像上發現的。紋身在日本的第一個文字記錄是在公元300年左右,在中國的史書中有記載。看來日本的紋身文化頗受中國影響。先秦時代的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以作警示。
  • Netflix將拍《水滸傳》電影,定位於動作冒險片
    《水滸傳》電影的導演由執導過《王者天下》《殺戮都市》的日本導演佐藤信介擔任,編劇將由《深海浩劫》的編劇 Matt Sand 擔綱。對於日本導演拍《水滸傳》電影,網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電影博主認為,「日本人做中國名著+群戲+未來主義,其實我最先想到的是藤崎龍的《封神演義》。肯定跟原著很不像了,背景和世界觀應該也不同。」
  • 神評:外國人有多喜歡水滸傳?日本韓國抄襲 歐美神翻譯
    眾所周知,《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寫宋江起義的長篇小說。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水滸傳》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Netflix宣布將拍攝影版《水滸傳》 定義為「未來主義版動作大片」!
    《水滸傳》電影的導演由執導過《王者天下》《殺戮都市》的日本導演佐藤信介擔任,編劇將由《深海浩劫》的編劇 Matt Sand 擔綱。事實上,早在19世紀,我國四大名著的英譯活動就已開始,各種譯本不少,有的已經在西方讀者心目中成為經典。在過去幾十年,《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在國外流傳非常廣泛。
  • 由日本導演佐藤信介執導《水滸傳》
    ▲《曼克》劇照除此之外,日前最熱的話題,應該是網飛宣布將改編中國古典文學經典《水滸傳》,日本名導佐藤信介接任導演工作《水滸傳》講述宋朝時期,108條好漢被迫上梁山,進而起義造反的故事,其中有多數膾炙人口的傳奇人物流傳,包含「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衝、「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逵、「九紋龍」史進以及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打虎武松,根據外媒對網飛版《水滸傳》的描述指出,《水滸傳》的改編電影將會朝著「未來主義」發展,將發展成動作冒險大製作的電影,其中充斥了關於個人榮譽和眾多陰謀
  • 日本導演、西方編劇:外國人翻拍《水滸傳》,會成功嗎?
    日本導演、西方編劇:外國人翻拍《水滸傳》,會成功嗎?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美國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宣布投資拍攝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電影版《水滸傳》將由日本導演執導,編劇同樣非中國人。
  • 日本導演、西方編劇:外國人翻拍《水滸傳》,會成功嗎?
    《水滸傳》要被翻拍了。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美國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宣布投資拍攝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電影版《水滸傳》將由日本導演執導,編劇同樣非中國人。雖然這版《水滸傳》最終的樣貌還無從想像,但海外影視機構對中國題材的改編的確是值得關注的現象。對《水滸傳》的改編來自奈飛鮮明的產業邏輯,即不斷全球化的電影產業對於地方文化資源和IP的商業開發。對傳統的好萊塢製片廠來說,不論是莎翁的戲劇,還是來自不同文化的迪士尼公主們,對於各國民間故事和經典文學的改編一直是其重要的題材來源。
  • 日本導演拍中國古典影劇《水滸傳》,你能接受嗎?
    日本導演拍中國古典影劇《水滸傳》,你能接受嗎?  《水滸傳》改編電影將由《王者天下》導演佐藤信介執行導演。  歐美影業仍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中,但這只限於傳統影院,龍頭網飛自疫情以來一直默默地發「災難財」,會員人數與股價節節攀升,近期也動作頻頻。
  • 網飛改編《水滸傳》電影版,這是中國文化輸出?其實錯了
    除此之外,日前最燒的話題,應該是Netflix宣布將改編中國古典文學經典《水滸傳》,日本名導佐藤信介接任導演工作。這也是今年Netflix繼宣布改編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之後,再度挑戰改編的中國文學作品。
  • 被日本翻拍的「四大名著」,《水滸傳》還行,《西遊記》真的是...
    被日本翻拍的「四大名著」,《水滸傳》還行,《西遊記》真的是「天雷滾滾」 日本版的《水滸傳》日文名:《水滸伝》,由日本電視臺製作,改編自我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由舛田利雄執導,中村敦夫等主演。
  • 祈年文潭:日本導演執導《水滸傳》:如何看待經典文本的跨文化改編?
    作者:梁君健《水滸傳》要被翻拍了。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美國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宣布投資拍攝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電影版《水滸傳》將由日本導演執導,編劇同樣非中國人。消息一出,在輿論場激其不小的水花。
  • 《三體》之後,Netflix又要對《水滸傳》下手了
    外國人似乎就沒弄懂過中國 「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作為中國頂流IP,其影響力早已揚名海外,它們很早以前就被翻譯成各國語言流傳全世界,成為世界各國了解中國、研究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的一個獨特渠道。
  • 網飛將拍《水滸傳》電影,日本導演執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圖/電影海報著名流媒體平臺Netflix(網飛)宣布將拍攝新電影《水滸傳》(The Water Margin),由日本導演佐藤信介執導,馬特·桑德(Matt Sand)擔任編劇。埃裡克·紐曼(Eric Newman)和布萊恩·魷克勒斯(Bryan Unkeless)擔任製片人。
  • 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但《水滸傳》的複雜程度,連中國人都很難有把握拍好,至今,公認最好的98版《水滸傳》,在央視劇版四大名著中,評分依然墊底。另外,日本導演拍《水滸傳》,早有先例。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日本為此拍了許多中國風的影視作品,其中就包括水滸傳。本劇的街景和路人的服裝設計讓人看起來比較舒服,所有取景全在日本完成。
  • 《水滸傳》:問世數百年後,它的魅力依然絲毫不減
    據說,他為人仗義,喜歡懲奸除惡,頗有《水滸傳》中那些義薄雲天的英雄豪傑的風範。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故事,比如他曾在元宵節賞燈時,將一個調戲良家婦女的惡霸打倒。之後,惡霸糾結同黨,向他尋仇,卻再次落敗,從此不敢再去找他的麻煩。施耐庵不光武功高強,還是個文武全才,他十九歲考中秀才,二十九歲中了舉人,三十五歲高中進士,入仕為官。
  • 今天的文化產品還能以國家來界定嗎:從日本導演執導《水滸傳》想到的
    「日本民族的身份一直存在『雜交』特性,其現代性並非簡單照搬基於西方常態的通用『現代』模式。」在《神奈川衝浪外》一書中,日本史學者南希·K.斯託克(Nancy K. Stalker)指出,吸收和改編外國文化形式,然後著力於本土實踐是日本史上的重要模式。在其漫長的歷史中,日本曾與多國有所往來,日本社會、文化與經濟亦曾深受這些國家影響。
  • 西遊記、水滸傳……日本翻拍中國的電視劇,哪個不是天雷滾滾?
    八戒則戴一頂紅綠條紋相間的帽子,穿對襟短袍……1973年日本電視臺(NTV)曾經播過日本版《水滸傳》,全劇26集。日本當年推出的這套TV連續劇是按漫畫家橫山光輝所著的漫畫所改編。當然,源頭是中國的四大奇書之一的 "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