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得好「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對於演員來說恰當合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未嘗不可。因為我們在現實中也會如同影視劇中扮演的角色,像裡面一段段劇情一樣默默地發展,只是我們的導演編劇是我們自己,不曾安排好卻要去面對,我們的劇情遠比影視劇中要複雜得多。
現實生活的戲遠比影視劇中的戲複雜得多,我們無法去說。但是,影視中的角色卻可以讓人記憶深刻,以至於這些演員的扮演者都未能走出這個角色。那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角色不止是我們忘不掉,演員也入戲太深自難拔呢!
1 影響幾代人的86版《西遊記》,自從六小齡童刻畫孫悟空這一角色後,對於猴文化的鑽研可以說到了痴迷的狀態。從戲裡走出來的他,卻從未曾從這個角色中走出來,以至於現實中他始終以堅持著對於猴文化的研究。
多年來,《西遊記》這部大型IP被無數次翻拍,但是對於很多翻拍作為猴文化研究的六小齡童提出過非常多的質疑和批評,尤其是近幾年他對於這些翻拍提出的犀利回應,更是讓人覺得這「猴王」真是深入到戲中,難自拔!
2 同樣出自《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扮演者左大玢老師,相信小時候對於菩薩的形象一直是她。無論是片中角色的聲效和慈祥的面孔,左大玢把菩薩這個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如果他穿著戲中的戲裝來到現實,相信很多人會幻想菩薩下凡了!
左大玢老師因為飾演觀音菩薩與佛結緣,對於這一角色她也非常的敬重,毫無馬虎之心。而且,在拍戲的過程中,她遇到好幾次離奇事件,就像採訪中說的那樣,別人拍戲時天氣的轉變,難道這是機緣巧合?以至於左大玢很長一段時間從這個角色走不出來。從來不信佛的她也開始頻繁出入寺廟,虔誠地朝拜一番。
3 哼一句「鞋兒破,帽兒破」,一個喜怒笑罵、懲惡揚善的濟公形象,一下就會讓你想起遊本昌老師。其實,遊本昌老師出演的影視作品也不少,但是他始終如一的還是「濟公」這個角色。遊本昌老師成名算是大器晚成,年輕時的他專注於話劇演出,很少參與影視創作。他拍攝《濟公》時已經52歲了!
《濟公》這部作品對於遊本昌老師來說是巨大的,可以看出對於濟公這個角色,他很難從角色形象中走出來,再加上對於他的影迷來說,濟公就是他。但最大的影響是他虔誠的佛學研究,在2009年遊本昌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大光明寺剃度出家。他正式由暢懷法師受出家沙彌戒,並賜法名定暢。不知道他還會像濟公一樣「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嗎?
深入戲,無法自拔的演員,遠不止這幾位。入戲太深,從自己飾演的角色中走不出來也算是一種精神寄託,但是凡事要有度,如果說真正的把戲帶入生活中,那也未必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