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1928年7月2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1950年,因執導短片《拳賽之日》而開始導演生涯。1953年,開始擔任獨立電影製作人,同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恐懼和欲望》。1955年,執導懸念片《殺手之吻》,該片成為奠定其拍片風格的作品 。1957年,憑藉戰爭片《光榮之路》在好萊塢獲得關注。1960年,執導動作片《斯巴達克斯》,該片獲得第18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獎 。1965年憑藉喜劇片《奇愛博士》獲得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導演獎提名 。
1968年,憑藉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奠定其在影壇的地位,該片獲得第2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獎。1971年,擔任科幻片《發條橙》的導演、編劇,影片獲得紐約影評協會年度最佳影片獎 。1976年,憑藉劇情片《巴裡·林登》獲得第2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導演獎。1980年,執導恐怖片《閃靈》,該片對恐怖電影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1987年,拍攝紀實風格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1996年,執導個人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戒》。1997年,獲得第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1999年3月7日,在英國逝世。2005年,被英國電影雜誌《Empire》選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四位」 。
【合集】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作品
巖井俊二(Shunji Iwai,日文:いわい しゅんじ),日本電影導演,作家及記錄片導演。日本新電影運動旗手,被譽為日本最有潛質的新近「映像作家」,也有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而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
巖井俊二不僅精通影視編導,還寫作小說、散文,對於繪畫、音樂也同樣頗具功力。至今為止,他已經出版了《情書》、《燕尾蝶》、《華萊士人魚》、《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四本小說以及《垃圾筐裡的戲劇》、《現在和那時的巖井俊二》兩本散文隨筆。另外,他還創作了多部電影的繪畫分鏡頭劇本和《情書》、《燕尾蝶》的漫畫,在《四月物語》中的吉他與鋼琴配樂,都是他親自創作並演奏的。
【合集】巖井俊二導演作品整理十二部
王家衛,著名導演。於195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5歲時隨家移居香港。1980年在讀了香港理工學院美術設計系兩年後,便放棄繼續修讀,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導演訓練班,並任製作助理。其後,受到時任香港無線電視節目部經理的香港著名媒體人甘國亮的垂青,獲得大量戲劇創作機會,因此王家衛一直視甘國亮為恩師。
1982年離開電視臺,投身電影圈任編劇。1980年代王家衛共寫過13個電影劇本,憑《最後勝利》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1988年開始執導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為王氏導演生涯之始。1991年他憑《阿飛正傳》贏得該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1995年亦憑《重慶森林》取得同一獎項,該片。1997年,憑藉《春光乍洩》獲第50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王家衛獲邀擔任2006年法國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他於2007年11月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2009年,為紀念張國榮,王家衛耗時4年時間重新剪輯的《東邪西毒: 終極版》,並在世界各地巡迴上映。
【合集】小資必看影單王家衛導演作品全集
廣東梅縣(現梅州)人,生於上海,成長於臺北,1965年畢業於臺北建國中學,1969年畢業於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今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後赴美國,1974年在佛羅裡達大學獲電機工程碩士。之後南加州大學學習研究電影一年,楊德昌後來以電腦工程師身份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簡稱UW)從事計算機微處理器與軟體設計,並在那裡工作了7年。在西雅圖,楊德昌從德國新電影得到很大啟示——尤其德國新電影四傑之一韋納·荷索的《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因為他證明精彩的電影可以一個人做而不必倚賴巨大投資,或者更直觀的說讓楊德昌明白了電影原來可以這樣拍。
1981年回到臺灣,與詹宏志、餘為彥、徐克等人參與獨立製作《1905年的冬天》,擔任編劇及演員,此片後來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隨後參加張艾嘉製作的臺視節目「十一個女人」系列劇集,導演其中「浮萍」單元,頗受好評。1982年,被中影啟用為導演,與柯一正、張毅、陶德辰合拍《光陰的故事》,由於本片在各方面的創新嘗試,讓他與侯孝賢齊名,被公認為「臺灣新電影」重要先驅之一。1983年創作其第一部劇情長片《海灘的一天》,以複雜的敘事結構,討論社會轉型中的女性議題及轉型後的都會空間對人的影響,引起諸多討論,也被認為是引進臺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一部電影之一,雖然片長遠超過傳統電影的放映時間(二小時四十七分),但是在楊德昌的堅持下,原片一刀未剪,創下先例。
1985年的《青梅竹馬》,探討臺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男女心理。1986年拍攝《恐怖份子》,以其特殊的敘事風格,及對現代都市中人們深刻的觀察,獲得國際許多獎項的肯定。1989年成立「楊德昌電影公司」,1991年拍攝《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引起廣大的討論,楊德昌更被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電影獎的最佳外國導演。1993年將電影公司更名為「原子電影公司」,1994年的《獨立時代》獲得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96年拍攝《麻將》,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2000年的《一一》,承續以往擅長的多條敘述線、理性思辯的敘述風格,深刻檢視當代的臺北都會,更為他奪得至高榮譽的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成為目前為止,唯一獲得這項殊榮的臺灣籍導演。
楊德昌的電影主要描繪臺北城市在生活型態轉變下,華人中產階級的感情生活,運鏡筆觸細膩,與侯孝賢的鄉土電影形成鮮明對比。楊德昌與臺灣歌手蔡琴曾有過十年婚姻,但由於楊德昌外遇,結果以離婚收場。第二任妻子是楊德昌的外遇對象,也就是鋼琴家彭鎧立,兩人育有一子。
楊德昌和妻子彭鎧立在企業出資下,共同成立經營鎧甲娛樂科技公司,進軍網絡動畫事業。楊德昌病逝後,彭鎧立便辭去執行長職務。2007年6月29日下午楊德昌(美西時間)因結腸癌於美國洛杉磯比佛利山莊去世,享年59歲。楊德昌和病魔對抗的最後一段日子,其實一直沒有放棄創作,除了和影星成龍合作的動畫「追風」沒機會完成,楊德昌忍著病痛,又構思出一部動畫新片,片名叫做「小朋友」,他在過世前,將手稿寄給好友張毅,妻子彭鎧立也向張毅透露,楊德昌過世前,手還握著畫筆。
【合集】楊德昌導演劇情長片全集
毫無疑問,昆汀是個鬼才。而所謂「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昆汀這個名字來源於影片《槍之煙火》中的角色。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將美國本土B級片的黑色暴力風格發揚光大。昆汀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輕導演,以獨特的個性和對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稱。
他兩歲時隨家遷居洛杉磯,在這座電影氣息濃厚的城市長大,童年起就愛上了電影。18歲中學畢業後,在曼哈頓海灘一家名為「錄像檔案館」的錄像租賃店工作。此間,逐漸領會並掌握了眾多電影知識和技法。1991年,他憑出售《致命浪漫》劇本所得的5萬美元,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三個劇本《落水狗》。1994年編導的第二部影片《低俗小說》大獲全勝,奪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次年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奠定了他的好萊塢地位。1997年的《危險關係》表現平淡,03、04年連續推出《殺死比爾Ⅰ》和《殺死比爾2 》,再掀昆式暴力美學高潮。後與好友羅伯特·羅德裡格茲合導《刑房》,獻出《金剛不壞》,受到影迷追捧。2009年拍攝了布拉德·皮特領銜主演的《無恥混蛋》。
【合集】昆汀·塔倫蒂諾導演劇情長片全集
賽爾喬·萊翁內,義大利導演,自1964年起連續三年連拍三部「鏢客」系列義大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直譯「義大利麵式西部片」)而大受世界影迷歡迎。雖然萊翁內只導演過九部電影,但他對世界影壇的影響極為深遠,特別是動作片類型電影及導演;著名香港導演吳宇森即是其中之一。萊翁內於1989年完成初步企劃拍攝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包圍蘇聯列寧格勒900天的宏偉史詩戰爭片時過勞逝世。
賽爾喬·萊翁內在後世電影史家看來是個被低估的電影藝術大師,或者說是被曲解的人,他的電影總是被冠以低檔貨色的頭銜,諸如什麼「通心粉式(意式)西部片」之類的帽子。但經過20年後,他對電影藝術的貢獻終於得到了遲到的承認。他的代表作有《為了幾塊錢》、《為了更多的幾塊錢》以及《好的、壞的、醜的》。這三部作品都由美國著名演員伊斯特·伍德主演並獲得世界範圍的成功。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以美國近百年歷史為背景的「美國三部曲」,即《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國往事》。《西部往事》表現19世紀末早期移民在美國的生活及其開發西部時的故事;《革命往事》以政治為背景,描寫政治在美國的作用及美國與鄰邦的關係。《美國往事》則是20-60年代美國大城市生活的縮影。《美國往事》的視角是獨特的,是義大利人眼中的美國形象,可以說,這部影片是對好萊塢創造的美國形象的一種批評。
18歲學電影,多年從事助理導演工作,尤其是參與在義大利拍攝的好萊塢巨製。導演處女作是1961年的《羅德斯巨人》。1964年他把黑澤明的《大鏢客》改編為《荒野大鏢客》,開創了義大利西部片熱潮。《鏢客三部曲》成功後,應邀到好萊塢拍片,但出師不利,謝絕了導演《教父》的機會。
【合集】賽爾喬·萊翁內導演作品整理,唯一一位所有電影鯉魚都給9+的導演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導演。1987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藝科,之後加盟TV MAN UION製作公司,主要拍攝電視紀錄片。1995年首次執導了改編自宮本輝小說的電影作品《幻之光》獲得威尼斯影展的競賽入圍以及其他影展獎項,開啟了劇情片創作之途。一經推出就引來各界的關注,在日本及海外獲獎無數,也成功捧紅女主角江角真紀子。《幻之光》被認為是90年代中最好、最細膩的電影。這是一部講述愛、解釋不了的失去,還有希望與重生的影片。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國》,第三部作品《距離》也各有特色。
描述四個被母親遺棄的小孩子們生活風貌的2004年作品《無人知曉》入圍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當時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獲得最佳男演員獎,也成為坎城影展史上最年輕的影帝。是枝裕和於2006年執導的作品《花之武者》講述江戶時代一個背負父仇的武士,在藏身於貧民窟裡一邊尋覓弒父仇人的期間,漸漸的被周遭的生活所感動和改變的一部帶有反武士精神與反戰色彩的古裝電影。
是枝裕和也注重栽培新一代的創作者,成為了包括模特兒兼演員伊勢谷友介執導的《Kakuto》(2003年)與西川美和導演的《Wild Berries》(2003年)、《Sway》(2006年)等電影的監製。
2008年是枝裕和推出影片《步伐不停》,表現深邃從容的人生感悟。2009年推出新片《充氣娃娃》,由韓國實力派年輕女星裴鬥娜領銜主演。
【合集】是枝裕和導演作品
新海誠(Makoto Shinkai,まこと しんかい,1973年2月9日-),男,居住在東京。日本長野縣野澤北高等學校、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國文學專攻畢業。1996-2001年就職於Falcom遊戲會社,目前自由職業,以製作個人動畫為主。絢麗的2D動畫效果配合近乎完美的節奏感,給人以強烈的感官震撼。這就是新海誠在職F社5年間的代表作之一。 1996年,新海誠在大學結業後加入日本Falcom遊戲會社(通常在相關仕事中以新津誠名義出現),負責程序、美工、動畫與宣傳影片製作。在職Falcom期間,新海氏開始了個人動畫短片創作。包括1997年的黑白短片《遙遠世界》(1分30秒)、1998年的3D短片《被包圍的世界》(30秒)、1999-2000年的黑白短片《她和她的貓》(5分鐘)。 2000年初夏,新海氏開始製作個人映像動畫《星之聲》。但由於工作的繁忙,導致《星之聲》一度停滯不前。2001年5月,新海氏向Falcom提交辭職。之後《星之聲》的製作步上正軌,2002年1月宣告完工,歷時共計7個月。此外,新海氏也曾外注參與製作Minori遊戲會社遊戲《Bittersweet Fools》(2001)、《Wind·a breath of heart》(2002)片頭動畫。 2003年新海誠新作《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預定片長50分鐘)。在背景設定與情節方面,與架空感十足的《星之聲》相比更加的平穩自然。由田澤潮擔任人設更是彌補了新海人設較蒼白的缺陷。擔任Minori遊戲會社遊戲《EF - the first tale》(2006)的動畫監製(Animation Movie Director)。
【合集】新海誠導演作品整理
洪尚秀被譽為韓國作家電影第一人,誕生於韓國獨立製片運動,是目前韓國最具實驗精神的獨立電影導演。他是韓國第一代留學導演,善於將國外學到的實驗電影精神融會貫通到本民族的電影之中。1996年,他憑《豬墮井的那天》一鳴驚人,其後又拍攝了散淡平和並略帶詩意的《江原道之力》。在2000年的《哦!水晶》中,他又以黑白攝影捕捉一對漢城男女情慾的起落,結構複雜而纏綿,影片獲得2000年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以故女演員李恩宙在片中有大膽的演出。
製片興起的原因:獨立製片運動蓬勃發展,使90年代的韓國電影呈現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百花燦爛的時代,並躋身於亞洲電影大國的行列,而洪尚秀則是這場獨立製片運動中誕生的韓國現代電影的領跑人,最具實驗精神的獨立電影導演。 憑藉《豬墮井的那天》一鳴驚人,善於在結構上玩弄花樣,並且一直喜歡用殘酷的方式提醒人們記住這個殘缺的世界,在他的影片之中看不到任何的陽光。洪尚秀經常以黑白的色調描繪日常生活的細節,使得影片減少了與同類影片相比的機巧,流淌著平淡而詩意的氣味。在《處女心經》中,他就以5段黑白攝影捕捉一對漢城男女情慾的起落,通過記憶與身體語言的錯位去表現男女間突破性的一刻,獲得2000年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他還善於利用商業電影環境來對自己的藝術電影進行支撐,一部一部地創作著他所謂「我看看生活的空隙」的作品的支持,其對電影形式的高度自覺,使其影片瀰漫著知識分子的後設趣味。
作為韓國的第一代留學導演,他將國外學到的實驗電影精神融會貫通到自己的電影之中。他的《江原道之力》雖然很不受中國觀眾喜歡,但從這部作品非常欣喜地我們一點也看不出這位從美國留學回來,現在作為韓國影像學院教授的導演受到的任何「好萊塢美學」的影響,影片自然光效和生活流一樣的情節,發散出逼人的力量。 他的最新作品《生活的發現》的創作起源來自林語堂的作品,依舊被韓國電影界認為「他的孤傲的獨特的形式提升韓國電影的價值」,並且作為新一代韓國電影藝術的代表推向國際電影節,獲得了極高的評價。韓國的權威電影周刊《Cine21》在評選1990年代韓國十大電影事件中就有「裴容均導演的《達摩往東的理由》獲諾加洛電影節銀獎」和「三人三色的作家主義導演洪尚秀、李滄東、李光模嶄露頭角」這些韓國電影藝術水準的標誌性事件。
【合集】韓國獨立製片第一人洪尚秀導演作品
「我是克里斯多福·諾蘭,一個典型的英國人,像我的前輩希區柯克那樣,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
克里斯多福·諾蘭生於倫敦,7歲時就開始使用父親的小型攝像機試著拍攝。1989年,他的超現實主義短片《塔蘭特拉》在美國公共廣播頻道上映。在倫敦讀大學時,他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了「16毫米」社團。
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超低成本的《追隨》,於1999年在倫敦上映。這部粗加工的影片在電影節上的轟動給諾蘭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其充滿魅力的 拍攝手法和無與倫比的靈感與才能把諾蘭快速推向事業的巔峰。在這部不到70分鐘的黑白片中,諾蘭以倒敘作為基本的電影敘事語言,然後在倒敘的基礎上又將時間徹底地敲碎,再將這些時間的碎片粘貼在一起,使得這部不到70分鐘的電影有了不可思議的長度。 因為參與者都是全職工作者,所以只有每個星期六才能聚在一起拍攝15分鐘的影片,就這樣整整用了1年的時間才拍攝完成了這部影片。所以說《追隨》是一部遊擊式拍攝的影片,從燈光到布景都是DIY,每個人穿著各自的衣服在彼此的房間拍攝。正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追隨》成為一部「懷揣著年輕的夢想與野心,酷斃了的黑白電影」。 《追隨》無疑是一部花銷很低的電影,成本大約是6000美元。如果是在英格蘭,這種事情根本沒有人可以辦到——因為電影拍得非常美國化。但諾蘭覺得這種感覺很好,拍出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後來《記憶碎片》的成功更證明了這一點。《追隨》為《記憶碎片》鋪平了道路。《追隨》拍攝完畢提交到電影節後,諾蘭開始創作《記憶碎片》。《記憶碎片》在各大電影節上連連獲獎,其中包括:獨立精神獎的最佳腳本及最佳導演獎,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電影劇本獎,廣播電影協會的最佳電影腳本獎。當然還有大家十分熟悉的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電影劇本提名。 雖然憑藉《記憶碎片》、《白夜追兇》等這樣的心理驚悚片奠定了他新銳導演的地位和非常敏銳的角色感及超自信的導演風格,但原創力十足的諾蘭發誓要給過去的導演形象來一個轉身。其超乎尋常的想像力,讓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加入成為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最讓人驚喜的部分。這個風格奇特、個性十足的導演與本屬黑暗的蝙蝠俠一拍即合。35位影評人86%的認同率,這部電影所得的評分超過了橫掃全球票房的《星戰前傳Ⅲ》。所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保持冷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增加了一些偉大的場面。「這是一部比漫畫原作還要好的電影。」在看過電影之後的影評人這樣認為。 2006年的導演作品《致命魔術》以其詭異的氣氛和精細的結構再次贏得了影評人和影迷的心,而2008年,新一部「蝙蝠俠」電影讓全球為諾蘭瘋狂!!《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幾乎是贏盡了票房和口碑,是比前作《俠影之謎》更為黑暗和成熟的作品,令全世界都掀起一股「蝙蝠」狂潮。 2009年諾蘭再次出山,帶來自己的新片《奠基》,相信一定又會在全球掀起一陣票房熱潮。 憑藉《蝙蝠俠前傳Ⅱ:暗夜騎士》為華納影業贏得10億多美元全球票房的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將再度與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合作,拍攝科幻大片《盜夢空間》。該片將在洛基山脈取景拍攝,加拿大艾伯塔的卡爾加裡鎮將是影片的主要外景地之一(《不可饒恕》、《斷背山》等片均在此取景),此外,該片還將在洛杉磯、倫敦、東京、巴黎以及摩洛哥的丹吉爾取景。
克里斯多福·諾蘭最近幾年已成為好萊塢一線商業片大導,這個來自英國的電影才子總是和大牌明星合作,至今已在《暗夜騎士》、《致命魔術》等影片中與克裡斯蒂安·貝爾、休·傑克曼、斯嘉麗·詹森、希斯·萊傑等一線紅星合作過,此次再度召集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為首的群星陣容出演影片。在《暗夜騎士》裡貢獻戲份的麥可·凱恩(扮演老管家)和希裡安·墨菲(扮演「稻草人」)將加盟此片,女主角則包括了《玫瑰人生》的奧斯卡影后瑪麗昂·歌迪亞、《朱諾》的女主角艾倫·佩姬。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創造性地邀請了號稱「小希斯·萊傑」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參演本片。
【合集】造夢大師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作品全集
本周院線正在上映和即將上映的電影簡介及快速購票通道
資源分享,娛樂資訊,深度評論,關注微信公眾號:鯉魚電影手冊 lydysc2017
資源交流加小編微信:xsly186
好書推薦噹噹購書便捷通道
賈想I:賈樟柯電影手記1996—2008
賈樟柯頭十年電影生涯創作筆記 我們面對坍塌,身處困境,生命再次變得孤獨從而顯得高貴
賈想II:賈樟柯電影手記2008—2016
「不一樣的動物」賈樟柯近十年電影生涯回顧和反思 讀者期盼已久的第二部電影手記+自序 拿起攝影機拍攝這顛覆坍塌變化的時代,用電影面對所有那些不可迴避的艱難時刻
豆腐匠的哲學
具有日本風情的世界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的餘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