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隊文工團三十餘載的歌唱生涯,給殷叢叢的內心深深浸染了奉獻精神,這位女中音歌唱家又將這種精神帶到了自己熱愛的合唱事業中。她不計所得地為之發光發熱,繼續著自己的藝術人生,並為山東的合唱領域開啟了一片新天地。
本報記者 劉雨涵
前線感悟最可愛的人
在殷叢叢的合唱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之前,她的身份一直是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文工團的女中音歌唱家,出身於音樂之家的她註定要一生與這種藝術相伴。「我的母親是聲樂老師,父親也特別喜歡唱歌,是個男高音,從小我們家就歌聲不斷。」家中姐妹6個,殷叢叢排行老小,「我二姐在山東省柳子劇團,三姐當小學音樂老師,五姐是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音樂教授。」
1979年,時年22歲的殷叢叢進入前衛文工團,開始了屬於自己的音樂人生。
1987年到1989年期間,想要繼續充電的殷叢叢考取了解放軍藝術學院進行學習,「那時候競爭非常激烈,報考的都是各大軍區文工團的尖子演員,我們班是軍藝音樂系第一期大專班,可以說是明星班,董文華、空政裡演過江姐的孫少藍、總政的王靜,也就是主持人王剛的妹妹,都是這個班的。」
回想自己在文工團的演唱生涯,有兩次經歷給殷叢叢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帶來了重大改變,「一次是1985年到老山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慰問演出,還有就是2008年到汶川地震災區進行慰問演出。」
1985年年底,殷叢叢跟隨演出團深入雲南老山山區,毫無思想準備的她面對前線激烈的戰鬥情況頓時傻了眼,「到了晚上就害怕敵人端著機關槍一梭子把我們都撂倒了。」但通過後來跟戰士們的接觸,他們那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慢慢感化了殷叢叢,「到了那種地方真是把生命置之度外了,我就一門心思只想著為戰士們服好務。」有一次在後方醫院給戰士演出時,正碰上從前線抬下來一個傷兵,團長說這個戰士很可能會犧牲,讓殷叢叢在他生命尚存之際給他演唱一首歌。「那個戰士兩隻眼睛用紗布蒙著,彈片還扎在臉上的肉裡,醫生一邊給他處理傷口,我一邊唱了當時專門為前線寫的《送你一束鮮花》,我就看著他的眼淚流下來,那一刻真是感到靈魂淨化了。」2008年汶川地震後,殷叢叢又赴災區演出,目睹戰士們搶險救災的艱辛歷程,殷叢叢再次被感染,「關鍵時刻才體會到解放軍真是最可愛的人。」
白手起家投身合唱事業
也許是得益於在前線慰問演出的經歷和部隊工作環境的薰陶,奉獻精神逐漸埋進了殷叢叢的內心,從2010年開始,在毫無報酬的情況下,她投身到合唱事業中,組建了山東夢之翼女子合唱團。「剛開始我的一個追星族聽說我要成立合唱團,就以個人名義給了5萬塊贊助,我們就啟動了。從成立到現在真的挺坎坷,沒有任何資金來源,大家憑著一股子熱情和熱愛才堅持到現在。」
夢之翼合唱團的成員大都沒有從事過音樂行當,而是來自各行各業,「她們中有當兵的、有公務員、有醫生等等,年齡最小的是18歲的大學生,最大的已50多歲。」由於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只能晚上抽空排練,「她們有的住在遙牆機場,有的住在長清,但我們最起碼每周排練一次,為了合唱這些人不辭辛苦地下班後大老遠地趕過來。」經過5年的發展,夢之翼合唱團不斷壯大,從一開始的22人擴展到現在的65人。山東省合唱聯盟主席王信義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合唱團是以少兒、在校大學生和中老年群體為主,像夢之翼這樣的中青年合唱團體能組建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殷叢叢組建的第二個合唱團在上個月剛剛成立,這個名為超越之聲的合唱團成員大部分來自於原來的濟南女企業家合唱團,「這個女企業家合唱團也成立了有5年的時間,她們從連譜子都不會的零基礎開始,我一句一句來教起。」今年7月,第9屆世界合唱比賽在俄羅斯索契舉行,它被稱為合唱界的「奧林匹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合唱比賽。殷叢叢率領當時的濟南女企業家合唱團前往,不僅填補了之前沒有濟南團體參賽的空白,還一舉獲得了民謠組銅獎的殊榮。「我的初衷是帶著大家去見見世面、觀摩學習,沒想到還得了獎,這是對我們5年來努力的一個階段性肯定,對大家是很大的激勵和鼓舞,於是接下來我們又成立了超越之聲合唱團,打算在2018年到南非參加第10屆世界合唱節。」
合唱需要超前性
現在國內影響較大的中國交響樂團少年及女子合唱團,被譽為世界三大童聲合唱團之一,雖然這是由指揮家楊鴻年早在1983年創建的,但合唱真正在國內普遍發展起來還是近五六年的事情。殷叢叢表示:「國家現在開始逐漸意識到合唱的能量,它對於兒童的成長、人們素質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王信義稱:「我們講合唱是和聲、是和鳴、是合作、是和諧,合唱其實是非常好的城市文化。我們正在從過去的紅歌歌詠轉型升級到合唱藝術上來,以前是喊歌、是齊唱,追求的是氣勢,沒有美妙的音色,現在更講究藝術性。」據了解,山東目前有1500多個合唱團,但這只是廣東省註冊合唱團的十分之一,從全國來講我們是起步較慢的。
殷叢叢認為,合唱的發展關鍵在於提高指揮水平,「指揮是合唱團的靈魂,需要非常全面的素質,要能駕馭整個合唱團,要有能力去調整每個人的聲音。」現在殷叢叢為合唱團聘請了專業的合唱指揮田浩,無償為團隊排練。
殷叢叢認為,目前大多數合唱團在合唱作品的敏感度和超前意識方面是欠缺的,「我出去當評委時就發現,很多合唱團的作品都太陳舊了,我非常喜歡上海的彩虹合唱團。」今年通過《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了》《感覺身體被掏空》《五環之歌》等,彩虹合唱團迅速被大眾所熟知,「他們所有的隊員都是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鋼琴系出身,起點很高,能夠捕捉當今社會人們最關注、最凸顯的問題。」彩虹合唱團走的是市場路線,先讓大家認識到合唱這個事物,再引導人們來欣賞。「他們現在馬上可以賣門票了,演出費也很高,這樣生存狀況就能好一些。」殷叢叢也在探索合唱與現實流行的結合,電視劇《紅高粱》熱播時,她聽到韓紅演唱的片尾曲《九兒》,立馬就冒出了要改成合唱的想法,「於是我找到我們文工團的作曲家來改編,拿這個作品出去比賽還得了一等獎。」
談到團隊未來的發展,最令殷叢叢憂心的還是沒有經費來源問題,「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從這個團隊裡索取什麼,就是靠著大家的信任堅持下來。田浩的導師,中國指揮大師吳靈芬跟他說過,合唱指揮就是奉獻,我覺得有些東西真是必須去付出去犧牲才能得到。」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
齊魯晚報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