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新年是一位待字「臘月」嫁給春天的新娘。那麼,春聯就是這位出閣新娘緋紅臉龐上的一抹嫣紅,窈窕身姿上的一襲嫁衣,十億神州盡堯舜的時代宣言。春聯,古稱桃符,別名春貼,又稱對子,是一年一度新春佳節時書寫和張貼在門楣上的一種時令對聯。她作為中華民族年俗風景中最動人的一抹嫣紅, 最初綻放於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國,被蜀主孟昶以「桃符」的形式把「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歷史上第一副「春聯」高高地懸掛在歲月最高處。隨後,又被宋朝的王安石「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歡欣鼓舞無限放大。延至明代,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倡導下,「桃符」的形式終被紙質春聯以代替,讓這一抹嫣紅開始紅遍長城內外、耀眼大江南北。此後,她再也不辜負每一年的時光約定,蓮步輕移年的盡頭,紅暈生輝於年的臉頰,以其特有的表達方式直抒胸臆辭舊迎新……
春聯,當我們投之深情的目光,從外表上看,被喜慶地用之以「似火燃燒,熱烈奔放、喜慶祥瑞」的紅色紙張,佐之以「沉穩大氣,厚重凝練、殷實富足」的黑色文字,輔之以文人墨客的平仄對仗,書法大家的匠心獨運,一幅對聯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平安、吉祥」的萬千氣象;渾然一體的散發出「福祿、康壽」的宏大韻律。從內容上看,既是陽春白雪地淋漓再現,又是下裡巴人的酣暢表達,從廟堂之上,到草野之間,三言兩語皆成對,簡煉明雋可成聯。不但平仄有序,對仗工整,融經鑄史,雅俗共賞。其潑墨之氣勢,文採之飛揚。更兼有江河濤聲,九州風雷;八方雅意,四海宏願,既寓意深遠,又令人盪氣迴腸,長歌短賦蘊含其內,納祥吐瑞熠熠生輝。可謂是:兩句包容天地人,一聯擔盡古今事。在寒梅綻放中,雪花飛揚下,這麼往門上一貼,不亞於為「年姑娘」嫵媚的容顏點加了一抹動人的胭脂!那一抹抹嫣紅,便是對舊歲的長情告白,對新年的歌詠吟唱;那一副副對聯,便是對遙遠未來的美好期盼,對新舊更替、時空轉換的壯歌舒懷……
民國時期,帝制崩塌,文化上,追求科學、民主成為時代主旋律,各種思潮和運動風起雲湧,特殊的歷史時期造就了特殊的歷史事件,這些事件或因當權的壓迫,或因事件的敏感,不能光明正大地以真面目示人,人們就通過春聯的方式表達出來,或表達推翻封建帝制、實行共和的喜悅之情,或諷刺某些社會時事,或戲謔,抑或單純地抒發觀點。如「民時夏正月,國運漢元年」;「共和三脫帽,光復一戎衣」都表達了人們用武裝力量實現中華復興、對國家實行的共和政體的擁護。同樣擁護實行新制度的春聯還有「萬邦敦睦誼,五族享共和」。民國伊始,孫中山發布命令,全國採用世界通用的紀年,新年改為元旦,但是由於農曆春節已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延續了兩千多年,採用新的紀年困難非常大,於是民國元年的春節就出現了這樣一幅春聯:「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共和制度給全國人民帶來的變化和尷尬。
民主革命時期,廣大人民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1923年春節前夕,陳毅回到四川老家,鄉親們請他寫對聯,他揮毫寫下了:「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事無成,事無成,事事無成事事成。」橫批是「春待來年」。真實地展現了那個時代勞苦大眾的命運,貧窮的日子就連在重要的春節都難以為繼,道出了全中國老百姓的心聲。
1949年元旦,在革命勝利的署光照耀下,重慶解放在即,被囚禁在渣滓洞的革命志士,歡欣鼓舞,於提聯寄託感慨:「看洞中依然舊景;望窗外已是新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以後,毛澤東用詩詞記錄下了他激動的心情「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康」,這句詩後來成為人們的春聯,喊出了人們推翻舊社會、當家作主人的興奮和自豪之情。「解放之春春不老,翻身最樂樂無窮」;「把革命進行到底,將國家建設成功」;「無限春光入門第,最後勝利屬人民」……
解放以後,人民當家作主,幸福指數頗高,指點江山描美景,激揚文字話藍圖:春雨染成千裡綠,東風吹得百花紅。花木向陽春不老,人民跟黨福無窮。此時的春聯主要體現了社會發生巨變、人民當家作主人的興奮之情以及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獲得解放,成為老百姓心中的偶像,春聯「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常想毛主席」真切抒發了老百姓對共產黨及毛主席的感恩之情,還有「萬裡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表達了人們對社會解放、獲得新生的歡慶及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
五、六十年代大多是:爆竹聲聲辭舊歲,鑼鼓咚咚迎新年;永遠跟著共產黨,世代高唱東方紅;人民公社長青藤,貧下中農向陽花;祖國山河好,人民歲月新;「勞動門第春常在,勤儉持家年有餘」 ;「向社會主義前進,沿康莊大道而行」;「總路線鼓舞人心,大躍進快馬加鞭」:「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幹勁搞生產」;「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這樣的春聯最能表達當時的情形。
文革期間,內容大都從毛澤東詞詩中摘錄的聯句,如「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禹」;「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等。 還有人乾脆把當時流行的革命歌曲的歌詞寫成春聯:「千好萬好不如社會主義好;河深海深沒有階級友愛深」。文革的春聯最時髦的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政治掛帥,思想領先」。上山下鄉的春聯是「紮根農村鬧革命,立足田野煉紅心」。由於解放以後的楹聯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影響,對聯中講究的工整、對偶、平仄對仗等要素都等而次之了。期間的幾件春聯軼事不能不提:某年春節將至,社員們還在天寒地凍的水庫工地挑土築壩。大年初一,工地仍然在「抓革命,促生產」,一個老農見家裡冷冷清清,便隨手寫了一副對聯:「努力生產;隨便過年。」某日,一貧農的兒子娶媳婦,因為「破四舊,立四新」,他不敢亂寫對聯,思之再三,他寫了一副這樣的對聯貼在門外:「家進人口;隊增勞力。」橫批是「多快好省」。特別是幾則關於春聯的故事,更是讓人感慨不已。話說富農分子郎中林是解放後從很貧窮的地方搬遷到村子裡的,和村子原來的富農相比,他擁有的土地最多是個中農。但是,他原來的村子沒有比他富裕的人,他就成了唯一的富農。他是個倔脾氣,始終不承認自己的富農成分,也就始終是村子裡挨鬥爭最多的人。郎中林認識幾個字,每一年寫春聯的時候,他都讓隊裡的會計給他寫:「福祿壽三星共照,天地人一體同春」之類的老對聯。會計成為隊長後,就不再給郎中林寫老對聯,而是寫一些改造、老實、認罪之類的對聯,讓郎中林很是不高興。1968年春節,隊長給郎中林寫的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服從命令要老實,」橫批是:「隨叫隨到。」貼對聯的時候,郎中林打開對聯一看,一邊罵著隊長,一邊找隊長給他重新寫對聯。他問隊長:「我的富農分子帽子,你給摘了?」隊長說:「我給你摘個球。」郎中林說:「那我不貼這幅對聯。」隊長問:「你那個球樣子,咋還不貼這幅對聯?」郎中林說:「貼了這幅對聯,隊裡就要鬥爭你了。」隊長問:「為什麼?」郎中林回答:「一切行動聽指揮,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第一條,是讓革命軍人牢記的,你讓我牢記,你忘了我是什麼身份。」隊長嚇得冒了一頭冷汗,戰戰兢兢地說:「我弄錯了,我弄錯了。郎二叔,你說你的對聯想寫什麼?」郎中林說:「還是福祿壽和天地人。」出了郎中林對聯這樣的事情,隊長內心有些害怕,到1969年寫春聯的時候,隊長就把給幾家地富反壞右的春聯當成一個問題在隊委會上提出來,讓大家決定寫什麼。隊長說:「先說地主王福奇的。」隊委會的一個人說:「王福奇是個好地主,舊社會對待窮人還可以,寫好一點。」隊長說:「球啊,地主還有好壞?我看給王福奇寫一副:「舊社會享享福,新社會受受罪,」橫批是:「罪有應得。」到了富農郎中林該寫什麼時,隊委會裡的保管說:「他這個富農算個球,還沒有我們這兒的中農過得好。」隊長說:「那也是富農,誰也不能把他的帽子摘了。「寫個「窮富農富富農都是富農,該鬥爭就鬥爭還要鬥爭,」橫批是:「鬥爭鬥爭。」
七十年代,極左思潮的盛行,「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深入批林批孔,堅持繼續革命」的春聯成為主流。毛主席逝世,四人幫垮臺,華國鋒主持工作於是出現「抓綱治國,繼續革命」,「萬眾一心擁護華主席,八億神州歌頌共產黨」,「口誅筆伐狠批四人幫,千歌萬曲讚頌黨中央」等春聯。走進新時代,書寫新春聯,表達新意向。內容也不再單調,甚至是廚房、雞舍、豬籠都要貼紅的,但大多體現出人們的美好願望或良好祝福。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這一重要歷史時期同樣深深記錄在春聯中。全國開展「五講」、「四美」活動,於是就出現了「一乾二淨除舊習,五講四美樹新風」的春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春聯中現代化的主題漸漸凸顯,比如「新長徵起步春光明媚,現代化開端金鼓歡騰」。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富茂盛達三江」;「錢夠花覺夠睡日子紅火,兒孫多米糧多幸福人家」;「久居四海來財地,常開八方聚寶門」、「利如曉月騰雲起,財似春潮帶雨來」; 「萬裡春風抒壯志,百年美夢入長徵」。五六十代的公社制實行吃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的政策,一度打擊了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了六十年代山窮水盡的飢餓年代,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老百姓們看到了希望,柳暗花明又一村,「大鍋飯山窮水盡,責任制柳暗花明」、「政策條條暖人心,果實纍纍富家庭」就是對改革開放後農村的真實寫照。「改革春風勁,長徵戰鼓催」,改革開放不僅是國家層面的,同時也開放了老百姓發財致富、蠢蠢欲動的心,人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像被雷雷戰鼓催著似地去創業,去奮鬥,從此,「四面來財,八方進寶」、 「改革春雨潤萬家萬家富裕,開放東風揚神州神州騰飛」、「開創千秋偉業,齊描四化宏圖」、「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不再是走資派,而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奮鬥的目標,人們在渴望致富的同時,更希望多福多壽,過著「年年順景財源廣,歲歲平安福壽多」、「致富人家春常在,勤勞門第幸福長」的美好生活,雄心勃勃、意氣風發的奮鬥之情溢於言表。
九十年代,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春佳節,人們紛紛貼出「四化宏圖錦繡地,三個代表耀神州」,「清心執政符民意,鐵面倡廉正黨風」、「國泰民安,年豐物埠」,「儲糧千餘斤,存款上萬元」的春聯。更有甚者,如安徽蕪湖 「傻子」年廣九,甚至直接用一個「錢」字來抒發心聲:「擁有它的時候,就叫富;沒有它的時候,就叫窮!」
進入新世紀後,春聯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獲得新的生命力,從傳統的文化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催人奮進。
您好我好大家好人民最好方為好; 天新地新萬象新祖國常新才是新。「陽光普照灑吉祥;大棚溫暖送小康」等等。近兩年來,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反映社會和諧、文明、富貴、祥和的春聯明顯增多,如「德厚千秋遠;家和萬事興」、「福星永照平安地;幸福常臨吉祥門」。而減免農業稅、種糧補貼和農村合作醫療、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等政策的實施,也就有了「惠農政策好處多;家庭和睦幸福長」等春聯。
十八大以來,懲治貪腐,肅清吏治,轉型改革,重塑中國夢,中華民族又到了決勝今天的關鍵時刻,春聯再一次百花齊放,精彩紛呈:春風化雨十八大,惠策舒心千萬家;壬辰年笑臉盈盈匯,十八大紅旗獵獵飄;黨撐舵,何懼驚濤駭浪,民鼓帆,敢闖虎穴龍潭;羊年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猴年九州歡歌四化輝煌;三羊開泰人膺五福趁春去,萬猴維新天降大運隨日至;羊毫飽蘸濃墨重彩酬壯志,猴棒勁舞實事興邦競風流等等。
春聯,作為中國年的靈魂和主題,無論滄桑巨變、日月旋轉,無論朝代易主,江山更替!她始終在流金歲月的火紅年中魅力四射,猶如時代長河中次第綻放的一朵朵浪花,雖經時間淘洗,卻愈加澎湃不息,激蕩不止,其內涵豐富經緯交織成為中國年一面鮮紅的旗幟獵獵飄揚鼓蕩在中華民族年的上空……
佳節年年過,春聯歲歲貼,新春願景多,唱和各不同。當雄雞一唱年來到,聲聲督促著我們爬上高高的年的梯橙,飽粘糨糊,把那最熱烈最美好最鮮紅的大對聯貼到年的最高處,仰望沉醉於那一抹抹嫣紅時,我們能夠深刻的感觸到春聯帶著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她的內容其實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化,在各個歷史時期精準地表達傳遞著時代的特徵,體現著與時俱進的特點,因而成為時代記憶的磁條,歷史演繹的縮版……每一副春聯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折射出時代的變遷,無不訴說著我們對當前幸福生活的歌頌,無不期許著我們對未來的無盡暢想。
故而,在這裡:我謹以春聯的名義向新年祝福;像所有的已經沉浸幸福年味中的人們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