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包春娜 王闖 濟南報導
年輕+活力+用心+樂觀+溫柔=姣姣!在濟南外國語學校,00後的高中生們給了90後青年教師劉雪姣這樣一個「可愛」的評價。
像鄰家大姐姐般明亮的眼睛,溫和的笑容……劉雪姣是一名畢業於數學與統計專業的優秀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就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如今,作為高中數學老師,她一心「陪伴」學生成長。從生活到學習,她無微不至地照顧溫暖著班裡的孩子們。在她教的學生中,有的學生數學成績從79分「逆襲」到了143分。
青年教師劉雪姣老師照片
一鍋生排骨
夜色漸濃。山大二院急診室門前的燈,照著劉雪姣緊皺的眉頭。又一位護士禁不住走過來問:「你是孩子什麼人?」
「我是孩子的老師。」鏡片後的雙眼,清澈明亮。
今年5月的一天,晚上7點多,剛進家門的劉雪姣便鑽進廚房。答應了愛人好幾周的燉排骨,終於下了鍋。
電話鈴聲響起,一看是學校醫務室的電話,劉雪姣心裡咯噔一下。自從擔任班主任以來,她從不允許自己在休息時間漏接任何一通電話,怕的就是這樣的緊急情況——班裡一位同學突感不適,校醫室老師在檢查後,建議她儘快聯繫家長,將孩子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等不及了!」劉雪姣關了火,便衝出家門往學校趕。這是一位省招生,父母都在濱州。當她氣喘籲籲地站在孩子面前,才終於和孩子的父母聯繫上。
她馬上撥打120,跟著救護車將孩子送往山大二院急診室。直到晚上9點多,孩子的父母匆匆趕到,提醒她坐下休息休息,她才意識到,自己竟一直站在急診室的門前。
「劉老師,快回去休息吧,今天多虧您了。」孩子的父母再三表示感謝,讓劉雪姣回去休息,可她就是不肯走。一直到晚上10點多,確認孩子已無大礙,她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來,跟孩子的父母道別。
星光下,劉雪姣拖著疲憊離開醫院。打開家門,那鍋生排骨,恰好飄香……
兩碗熱麥片
「姣姣特別好。」去年暑假,得知李翊萱同學分到劉雪姣的班,她的好朋友眼中透著羨慕。
開學後的第一次班會,劉雪姣走上講臺,「她那像鄰家大姐姐般明亮的眼睛和溫和的笑容一下子鑽進我的心裡。」李翊萱說。
在李翊萱的印象裡,她的班主任劉老師好像每天都到得特別早。
她到底幾點來學校?一次,李翊萱和同學吳佩如因為有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完成,早上6點就來到了教學樓。路上,她又把疑團翻出來,心想,今天終於可以解開了。
「好早啊!」熟悉的溫潤的聲音從耳邊傳來,那一刻,李翊萱微微的失落中,是滿滿的感動。
專心於工作中,直到肚子提醒李翊萱和吳佩如,她們錯過了當天的早飯。正在這時,劉雪姣端著兩碗熱騰騰的麥片粥走了過來。那香氣,好像飄了好久,好久……
去年冬天,臨近期末考試時,劉水青雲同學感冒了,咳嗽得厲害。自習課上,分不清是壓力太大還是嗓子難受的緣故,她的心情,像是窗外的綿綿陰雨。
她好像最後一個發現,鄰班的班主任劉雪姣老師站在教室門外,正向她揮手。
「那是我高一時的班主任啊!」她趕緊跑出教室,又緩緩走到劉雪姣身前。接過劉老師遞給她的水果,那久違的標誌性的笑,她沒敢盯著看太久。她微微抬起頭,望向窗外。淅淅瀝瀝一整天的雨,不知何時停了。
劉雪姣輔導學生
三份模擬卷
數學,79分。高一的第二次質量檢測後,一位女同學的自信心降到了谷底。她從小就是親戚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中考發揮穩定,以優異成績考入濟南外國語學校,更是讓父母倍感自豪。然而,高中數學的難度陡然增大,讓她很不適應。多門課程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數學,卻漸漸成了木桶上那唯一一塊短板。
劉雪姣比她更早發現了問題。「她的父母對她一直要求比較嚴格,導致她平時有些焦慮。自信一點一點衰減,成績也一點一點變差。平時經常和她談心,只有分數才能給她自信。」作為數學老師,劉雪姣打算把她帶進一道證明題——不再讓她用學習上的不自信「導出」每況愈下的成績,而是在反覆練習、歸納整理的基礎上,通過模擬試捲成績的變化,「反推」出自信。
第一份模擬卷,情況沒有多少變化。劉雪姣帶她找準問題的癥結,夯實對知識點的理解。第二份模擬卷,劉雪姣特意降低了難度,第三份模擬卷做完,學霸的自信回來了!
數學,143分。第三次質量檢測後,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踏實了許多。
這樣的例子在劉雪姣的班裡不算少數。曾經自稱是學數學的「笨小孩」,如今班裡的數學課代表張子墨說,劉老師擅長「飢餓營銷」,她出的配套練習題,不是強制要求的,但大家都搶著做。到後來,如果老師沒有出,大家會去找她要。「當時班裡整體數學底子相對弱一些,她總是耐心為我們解答可能很小兒科的問題,又不放棄為我們建立面對中檔題、難題的信心。她會針對我們不同的學習情況,為我們提出符合自身情況的要求和建議。」
劉雪姣正在給學生上課
劉雪姣在黑板上寫下一道又一道公式,在她的學生心中,也給出了一道公式:「年輕+活力+用心+樂觀+溫柔=姣姣」。
年輕,意味著更多可能。0.09和1.01,都與1差距不大。而0.09的365次方,等於0.02,1.01的365次方,等於37.78。
篤信「陪伴是最好的給予」的劉雪姣,在陪伴學生一天天進步的同時,也在努力讓自己做得更好。入職第一天,學校領導帶她向資深數學教師楊玉東拜師。兩年裡,楊老師的每節課,她都搬著小板凳去聽。到現在,她也堅持一周至少聽三次師父的課。數學組濃厚的教研氛圍,也在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她,陪伴著她的成長。
兩點之間,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奮鬥路上,劉雪姣和她的學生們,正在離各自夢想中的那個點,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