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打敗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2020-11-27 深更讀史

說起拿破崙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歐洲掀起了一場法國風暴,他也是最有希望能夠統一歐洲的軍事家了。

幾乎把歐洲大陸襲擾了一遍,把歐洲攪的天翻地覆,歐洲君主們對他畏懼如虎。雖然其他國家組成了反法聯盟,但還是讓拿破崙五次大破聯盟軍。

不過他卻選擇了進攻俄國,結果一敗塗地。雖然後來他曾返回法國建立了百日王朝,但再也不可能力挽狂瀾,摧枯拉朽了。

但是在兩次擊敗拿破崙之後,反法同盟並沒有處決這個始作俑者,而僅僅是流放。那麼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打敗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拿破崙出生在一個叫科西嘉的島上,可笑的是這個島雖然後來屬於了法國,可不僅有爭端,還一直有獨立的傾向。拿破崙就是希望科西嘉獨立的那批人之一,他起初也不認為自己是個法國人。

在法國大革命變幻莫測,形勢風起雲湧之際,拿破崙並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不過他轉變了,來到了法國,一步步成長為了一個軍事家以及統治者。

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拿破崙是有廣泛的支持者的,隨著拿破崙在歐洲大殺四方,他成為了法國人心中的英雄,在歐洲都很有影響力。

雖然最終敗了,但反法聯盟並沒有消滅法軍,也沒有足以瓜分滅亡法國的實力,只能扶植波旁王朝復闢。

仍然有一批死忠分子試圖救他。如果拿破崙被殺,恐怕會引起法國的仇視和對抗,這樣也不利于波旁王朝的復闢,形勢會不可控。

更何況,人家也是法國國王,就這樣公然處決的話,這對於法國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別說拿破崙還沒有做俘虜,就算被俘虜了,想殺他可能性也不大。

畢竟王權神授,國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拿破崙還是教皇加冕的國王,所以反法聯盟不得不考慮。

我們知道,其實從中世紀開始,歐洲就陷入了無限的戰爭中,但歐洲人並沒有這個傳統,對落敗的貴族一直是保持有底線的尊敬的。

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還俘虜過法國皇帝,這個人就是拿破崙的侄子,但普魯士也沒有處決他,只是囚禁了一年罷了。

而悍然發動了一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其實在戰敗後也沒有被處決,也是退位而已。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和歐洲的還不太一樣,歐洲的皇帝對於親徵是家常便飯,而中國的皇帝可不會這麼貿然出擊,大多是穿著華麗的龍袍,坐在龍椅上錦衣玉食的畫面。

當然了,這裡面英國人沒少起作用,畢竟在英國看來,要保持的是歐洲均衡,法國戰敗後,英國就不再考慮法國了,而是整個歐洲。

在這種情況下,把法國人逼急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讓其他勢力崛起。所以還不如控制著波旁王朝,這樣英國在歐洲有更大的話語權。

相關焦點

  • 拿破崙的兩次失敗,為何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他先後五次擊敗了囊括了幾乎所有歐洲強國的反法聯盟,法國近衛軍和胸甲騎兵的軍旗從尼羅河飄揚到涅曼河,亞歷山大二世和梅特涅在他面前都瑟瑟發抖,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因為奧斯特裡茨戰役法國的勝利鬱鬱而終。這個拉仇恨拉滿的男人,在政治和軍事上失敗後卻並沒有被清算,而是以流放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 圖說最孤獨的島嶼,拿破崙的流放之地——聖赫倫那島
    1815年拿破崙從地中海中的厄爾巴島逃回法國,不過在滑鐵盧戰役慘遭失敗,於是結束了「百日王朝」,再次被流放。 考慮到第一次的流放之地厄爾巴島,距離歐洲大陸太近了,懼怕拿破崙再次返回大陸,對歐洲各國造成威脅。
  • 她是拿破崙最寵愛的妹妹,拿破崙流放荒島,親人中只有她去探望過
    千年難遇的軍事天才、法蘭西帝國波拿巴王朝建立者拿破崙,很多讀者都會把關注點放在他的文治武功,而忽略了他的家庭生活,實際上拿破崙的家庭生活也是很精彩的,但也充滿各種不愉快。拿破崙的父母一共生了13個孩子,其中5個兒子3個女兒長大成人,拿破崙排行第二,除了一個大哥約瑟夫,下面都是弟弟妹妹,換句話說拿破崙有三個妹妹。
  • 拿破崙,希特勒為何都認為,與中國為敵是極其不明智的?
    2020-12-30 10:51:31 來源: 子周說史 舉報   世界上兩次世界戰爭都是歐洲的兩個戰爭狂人發動起來的
  • 近代戰爭12 拿破崙戰爭下:侵俄慘敗,滑鐵盧失利,拿破崙時代落幕
    這時,俄國不願意了,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於是拿破崙大怒,決定出兵一舉踏平俄國統一歐陸,然後回頭再來收拾英國。1812年6月,蓄謀多時的拿破崙起兵60萬浩浩蕩蕩的殺向俄國,作為應對,俄國與英國、瑞典等結成了同盟,並前後共動員了約90萬人禦敵。
  •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一致認為,侵略中國是最愚蠢的行為!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說,入侵中國是最愚蠢的事情?歷史本身就是一部戰爭史上,強者打敗弱者,走向巔峰。 拿破崙作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歐洲掀起了很大的波瀾。1804年他加冕稱帝,從此法國從共和國變成了帝國,而即便強大如他,在失敗之後,逃不過被流放的命運。
  • 打敗拿破崙的是一次醫學奇蹟
    兩次被子彈爆頭卻還能活著,是怎樣的體驗?來自戰鬥民族的庫圖佐夫最有發言權了。沒錯,他人生經歷了兩次被子彈穿過頭顱,還重創了大腦。可他不僅幸運地活了下來,還成功擊敗了拿破崙。那兩次子彈穿顱真的都沒有影響到庫圖佐夫腦功能嗎?圍繞著這一系列問題,巴羅神經病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就歷時數年、橫跨三大洲才解開了其中的真相。他們用三維重建的影像還原了穿過庫圖佐夫頭部的子彈路徑。結果顯示,庫圖佐夫第二次穿顱(下下張圖)而過的子彈確實沒損傷了大腦的重要部位。
  • 拿破崙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筆下的拿破崙形象
    /敵人橫衝直撞,不可阻擋,/燒殺劫掠,一切都化為灰燼。」 這場戰爭以俄國的勝利而告終。以此為契機,普希金表達了對拿破崙的第2個態度——「蔑視」:「聞風喪膽吧,異族的軍隊!」「發抖吧,暴君!你的末日到了!」「看,敵人在逃跑,連頭也不敢回,/他們的鮮血在雪地上流成河,/他們在逃——俄國的劍從後面追趕,/黑夜裡等著他們的是死亡和飢餓。」
  • 他是懦弱而又狡猾的君主,迷戀親妹妹,卻曾三次打敗拿破崙
    他之所以有名,不僅因為他曾經三次打敗野心勃勃的拿破崙,而且還因為在他的人生經歷中充滿了神秘和離奇。有人稱他是「俄國歷史上的兩面神」、「北方的斯芬克斯」、「王座上的演員」,普希金則認為他是「一位懦弱而狡猾的君主」。 亞歷山大出生於1777年12月12日(俄歷),他的祖母是俄國著名女沙皇葉卡捷林娜二世。
  •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還有後半句,聽完讓人生氣!
    拿破崙一生徵戰無數,帶領著法蘭西走向輝煌,勢力巔峰的時候曾可以橫掃整片歐洲大陸。然而拿破崙的傳奇也止步於滑鐵盧一戰,最後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最後孤獨終老。但是拿破崙一生說過無數的名言,但是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對中國的評價:「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我們一直聽到的都是這句話,但是這話還有後半句,那就是「那麼就不要讓他醒來」。這後半句聽了不禁讓人感到憤怒,為什麼拿破崙要阻止中國的崛起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誰敢殺我?向我開炮!拿破崙面對人數6倍於自己的敵軍喊出了這句話.
    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發布退位詔書,並向上圖中的守衛們告別。對方沒有為難他,你還是「皇帝」,但國土只有厄爾巴島了。棄江山,忘天下,千古留名傳佳話。路易十八卻高興地回到巴黎,波旁王朝復闢;而拿破崙在前往厄爾巴島的流放之路上險些被暗殺,更讓他惦記的是自己被奧地利人軟禁的妻子和兒子。猛虎歸山蒼龍退,為何還要那麼累,再揮筆這剎那,只為寫出我牽掛。
  • 為什麼德國很厲害?為什麼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都能在廢墟中崛起
    德國為什麼能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雖然兩次都失敗了。卻從廢墟中頑強站了起來。重新屹立於世界之林。至今德國依然是世界強國,最發達的經濟體。按說一般作為戰敗國,割地賠款,經濟衰退,是普遍的現象。對於普通國家來說,往往就會陷於崩潰,或長久的衰落之中。
  • 歐洲為什麼沒有大一統?對比拿破崙和秦皇漢武,佩服中國人的智慧
    大一統談何容易,除了軍事上的強大之外,還要有足夠的文化層次和科學技術支撐帝國的完整,否則任何一個帝國都不可能長期統一。拿破崙在軍事上做到了天下無敵,但他無法建立起支撐大一統的政治體系,法蘭西帝國對外戰爭的阻力越來越大,是不可能統一歐洲,即便是被短暫統一起來的西歐地區也很快陷入分裂。
  • 拿破崙和希特勒明明都想統一歐洲,為何一個是法西斯一個是英雄?
    拿破崙和希特勒有很多不同點,拿破崙只是在歐洲發動戰爭,希特勒不止是在歐洲發動戰爭,而是妄想霸佔全世界。 拿破崙對歐洲的封建統治是一種破壞,這種破壞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拿破崙制定了《法國民法典》,成為大陸法系形成的標誌,這部也被稱為拿破崙法典的法律,對歐洲資產階級的發展有著很大推動作用
  • 拿破崙的皇后是誰 拿破崙和路易十六有什麼關係
    但是其實關於拿破崙的名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據說這也是拿破崙家族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而這個傳統就是拿破崙家族的每一代第二個兒子都會被叫拿破崙這個名字,雖然歷史上對於這個說法並沒有很明確的記載著原因,但是根據拿破崙這個名字的意義人們也能猜到幾分吧。 拿破崙這個名字的意義是草原上的雄獅,其實也是希望他真如這個名字一樣能夠成為世界上的王者。
  • 如果當年法國的戰爭之王拿破崙統一了歐洲,會對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從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將軍發動「霧月政變」,控制法國後,在其隨後掌控法國的15年中,歐洲各國為了對抗法蘭西帝國的霸權,防止自己被其吞併,先後組織了五次反法同盟(就是從第三次到第七次的反法同盟,其中第三次到第五次這三次反法同盟,都被拿破崙粉碎,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瓦解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後達到極盛
  • 強大如拿破崙,野心如希特勒,為什麼沒能統一歐洲?
    歐洲這片還算廣袤的土地,生活著各式各樣的人種,但縱觀歷史,似乎他們從來沒能完成統一,這是為什麼?雖然面積僅有0.44平方公裡的梵蒂岡,但也能成為一個國家,坐落於義大利國內成為「國中國」。歐洲也不乏有類似梵蒂岡的袖珍國家,而且在歐洲歷史上似乎也沒有一個「大一統」的時期,這是為什麼?是什麼讓歐洲沒有走向統一?
  • 《拿破崙大帝》
    拿破崙 波拿巴度過了較所有世人的最不同尋常的一生。從1795年10月時掃蕩巴黎街頭造反者的年輕炮兵軍官,到1815年6月由於嚴重的指揮失誤而遭遇滑鐵盧之敗,他在短短二十年之內成功改造了法國和歐洲。
  •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拿破崙,誰更高明?打敗奧地利,就是不佔其首都
    腓特烈大帝、俾斯麥等人,都是令人側目的「好戰分子」。人們不禁會問:德意志民族為什麼這麼好戰?要想得出答案,就不得不從200多年前的普魯士王國說起,這其中也離不開與法國人的是是非非。 然而,好景不長,拿破崙徵服了普魯士和歐洲大部,並武力推行資產階級變革,儘管從歷史的角度看,推翻了封建等級制度,有積極的一面,但其根源還是「為己所用」的暴政,激發了歐洲民族主義的盛行,他們組成「反法聯盟」進行抗爭。
  • 拿破崙三世風雲:意外登臺的皇帝,未竟的帝國之夢!
    19世紀,歐洲風雲變幻,各國政治局勢風起雲湧,而其中又以法蘭西的政治局勢最為風起雲湧。而其中,拿破崙三世一生沉浮,經歷更具傳奇色彩。他出身于波拿巴家族,早年致力於政治投機,終於藉助革命浪潮打敗各路政敵,統治法國近二十年。他致力於重建法蘭西帝國的霸權,頻繁發動對外戰爭,最後卻也因為戰爭輸掉了自己的一切。閱讀本文,您將對這位傳奇皇帝的人生經歷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