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剛步入漸暖的早春,也迎來多事的早春:趙薇涉嫌內幕交易,所謂的「女版巴菲特」遭遇滑鐵盧;羅振宇再度重提PAPI醬分手放話:名聲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死;光圈直播CEO丟下女主播,獨自跑路……信息量太大,令吃瓜群眾有些目不暇接。
(1)
先來看看當年那個清純可愛,敢愛敢恨的小燕子,嫁做他人婦後,搖身一變成了新銳女導演,馬雲的紅顏知己,更有料的是女版巴菲特的光環,儼然是一位成功女商人的樣子,激勵了無數獨立自主的勵志女性。
然而世間稱具有56億身價的趙薇,卻要借款30.6億,意圖成為上市公司萬家文化的實際控股人。傳說其欲將通過資本槓桿撬起高於其投資50倍的資本佔有,連證監會的劉主席都坐不住了:表示資本市場不允許大鱷、野蠻人、妖精,呼風喚雨,對散戶扒皮吸血。於是乎,江湖上議論紛紛,趙薇這位正能量明星形象也瞬間崩塌。
再看看曾經高調呼喚「知識付費「的知識傳播者羅振宇,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胖子。雖然我也是羅胖」得到APP「的忠實粉絲,但我也對這個死胖子深惡痛絕,對於PAPI醬而言,真是」成也胖子,敗也胖子「。當年此胖子把PAPI醬推到風口浪尖,說要改變中國傳媒業走向的就是他,這個靠「羅輯思維」攢粉絲的羅胖子,借著PAPI醬扶搖直上的羽翼,他暗中成就了自己家的「羅輯思維」的衍生品「得到APP」,從而賺到盆滿缽滿,回過頭來對著漸漸成為昨日黃花的PAPI醬Say goodbye,還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即要專承主業,悉心修為,又得到一個高大上的頭銜:知識的搬運工,受眾皆為知識精英和心向創業夢的勵志青年。這盤棋左看右看,怎麼都感覺其中利益最大化者非羅胖莫屬。
而如今,這個胖子居然恬不知恥地跳出來大呼:名聲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死,號稱自己曾給業界挖了三個坑,其中第一個「坑」:U盤化生存。我們剛開始講U盤化生存,轉頭我卻變成「主機」,開了一家公司。很多人很憤怒,說你背叛了你自己,你不是要當U盤嗎?此胖子居然腆著一張找抽的厚臉說:我當時是那麼想的,然後改主意了,我進步了。貌似調戲了你還在旁邊譏笑你腦殘,看到這裡是不是你頓生欲煽他的心?
2016年應該算是直播元年,才紅火了不到一年,直播平臺的風口似乎就已結束了。被稱為直播平臺「獨角獸」的光圈直播近日突然被自家員工曝光欠薪300萬元、公司倒閉、創始人跑路。在眾人印象中本應紅火的直播市場,被這起噩耗撕開了虛假繁榮的表象。特別引起大家關注的就是:光圈直播的創始人CEO張軼。其何許人?清華博士也。在2016年6月份,張軼在接受《三聲》的採訪時曾表示:"現實對直播類創業公司來說挺殘酷的,融資能力基本上決定了將來的發展高度,可以融到錢就是牛,能夠往前走,融不到錢可能就很掙扎,比較辛苦。""只靠美女不太可能把這麼大的一個產業鏈撐起來。直播比較複雜的一點就是它直接跟人打交道,不是技術驅動的,也不是純粹的刷流量驅動的,能夠獲取新用戶,但是留住用戶不能簡單地靠錢,必須要讓這些人覺得在這上面有一些真正的收穫,一定要有一些優質的大家可以參與進去的內容。"對於這樣的結果,張軼未有過多回應,曾表示:創業維艱,一言難盡。
(2)
為何這兩年大家都說是資本的寒冬,資本為什麼進入寒冬,其實背後折射了兩個字:貪婪。
其實投資的周期應該是5-10年,甚至更長,因為在這個時間段中,資本投資是要制定實施一系列的戰略投資策略的。但是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們來看看資本的走向:先是2015年的O2O的硝煙四起,短短一年時間便偃旗息鼓,有多少資本競折腰?再看網約車2016一波三折,如履薄冰,資本隨之步步驚心。隨後直至今年的共享單車也高調前行,令人看著惴惴不安,藍海瞬間變紅,幾家歡喜幾家愁。2017年喊得最響的是人工智慧,資本也對之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再回想一下還在蔓延的能源車製造潮,苟延殘喘的VR潮、網紅直播潮……這些年對於資本來講也是醉了。
細數一下如今的投資大多追求一種投資周期縮短,短期希望見利的階段,而且投資者趨之若鶩,而這樣的短期投資屢屢受挫後,他們又如同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再回頭看看我們的創業者,在全民創業的思潮來襲過後,很多年輕的創業者們如同打了雞血,個個都懷揣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鬥志,前僕後繼,爭當炮灰,其實稍有閱歷的人就能看出個中端倪,不過就是當初理想化的場景都是空YY出來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毛頭小夥以為在學校做個外教,掙點差額賺點同學的錢就可以出來創建一個大公司了,沒有對市場分析的戰略眼光,沒有遊刃有餘的管理經驗,沒有與合伙人患難與共的磨合取捨和包容,沒有如何減少公司內耗,提高人員效率的辦公機制,如何得心應手?即使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又如何活得過宮鬥劇的前兩集,所以縱使能夠得到融資的創業公司也大多死在C輪之前。
這些年創業公司的CEO還熱衷於走穴,脫口秀,以為自己站在風口就可以堪比賈伯斯了,而沒有沉下心來踏實鑽研產品和盈利模式,更沒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們無外乎就是希望搭上資本的快車,上市圈錢,然後年紀輕輕去享受高品質的閒雲野鶴的生活。
空空狐曾哀怨地訴說資本慘烈無情,而資本卻痛恨只談情懷,缺少盈利模式和變現機制的理想主義者,大家都看重的是如何快速產生利益,並且是更大的利益。不得不說,眼下的投資更像是投機,因此才有本文一開篇講的屢屢人設崩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