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街舞》基於對街舞文化的尊重和把握,以及用創新的節目形式呈現街舞的「硬實力」和「真性情」,又一次把中國街舞推向了潮流風口。
文 | 喜力
生於重壓,卻拔地而起,似乎是《這就是街舞》系列的命運。第一季時,各大平臺瞄準「街舞」蛋糕,競相發力。《這就是街舞》突出重圍,扛起了街舞傳播的大旗,不僅在垂直領域拔得頭籌,更成為了出圈爆款。
面對第一季的好成績,第二季誕生前便壓力重重,如何在新鮮過後持續吸引觀眾,延續節目品牌的口碑,釋放品牌的價值,成為了巨大的挑戰。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完成了在第一季肩膀上的登山遠眺,開播時豆瓣評分就達到了9.6,開播一小時後升至9.7。播出12期後仍然保持著9.0的高分,評價人數和評分都高於第一季已經不俗的成績,這在國內綜藝,尤其是「綜二代」中是一份罕見的成績單。
迎來收官之戰的《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實現了口碑和流行度的雙流行,又一次把中國街舞推向了潮流風口,實現這些的基礎是節目對於街舞文化的尊重和把握,以及用創新的節目形式呈現街舞的「硬實力」和「真性情」,證明了優酷「這就是」綜藝系列的旺盛生命力。
硬實力舞臺、多維度突破
鑄就核心傳播力
《這就是街舞》第一季已然尋找到了中國最頂尖的街舞舞者,在第一季品牌的號召力和節目組的持續探尋下,《這就是街舞》第二季進一步深挖到了寶藏舞者,匯集了中國街舞的頂尖陣容。「神仙打架」的集結,讓《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舞臺充滿了專業的對抗感,也讓觀眾產生了飽滿的期待。
即便是集結了街舞圈各個年代和舞種的大神級人物,節目的結果並沒有被舞者過往的名氣和成績所操控。《這就是街舞》以舞臺作為評判標準,舞者的現場表現是面向觀眾唯一的說服力。硬實力是節目的靈魂,也是街舞文化魅力的最佳體現。
《這就是街舞》為舞者創造激勵的氛圍,通過賽制等外部刺激,給予舞者表達空間,讓舞者的實力得到激發和展現。最為明顯的是,在節目中四位更具人氣的隊長「甘當配角」,他們並不搶奪舞臺,而是幫助舞者創造出更好的作品,四位隊長懷著對於街舞的熱愛而來,為推介街舞、推介優秀舞者和作品而努力。
例如「24小時編舞」一期,四位隊長盡心盡力,與選手共同準備,為作品提供建議。韓庚為選手們提供合適的服裝,吳建豪拿出了自己的肌肉理療儀為選手放鬆等,都是為選手保駕護航,讓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作品。
《這就是街舞》在專業比賽和綜藝節目中找到了定位的平衡,既不過度娛樂化削弱專業表現,也不過於專業影響普通觀眾的接受。節目不斷地通過外部賽制,激發選手走出日常比賽的舒適圈,尋找突破的表達方式。
舞者們在《這就是街舞》的舞臺上完成了艱難的自我挑戰。例如,突破時間極限完成從編舞到表演的全流程,進行從未嘗試過的舞種或者曲風。
節目讓他們突破了街舞的專業壁壘,尋找到一種更加大眾化的文化解鎖方式,激發出在其他節目中看不到的潛能,例如Franklin搶七大戰的freestyle讓眾人了解到編舞舞者也可以有令人震撼的對決實力;Locking世界冠軍李冰冰在《往後餘生》中一個「指」都沒有做,卻依然能夠完成細膩又有感染力的舞蹈表達。
隊長大秀環節,道具裝置的應用比去年更加多元和嫻熟,帶來了更加熱烈、娛樂化的現場氛圍,也製造了吳建豪飛毯升起等名場面。馮正等選手不停地創造「快樂街舞」,為街舞添加了復古、面具、吹拉彈唱等元素。
馬曉龍等舞者則是在探尋街舞的深度化表達,個人展示環節就用一首非典型街舞的音樂和感情充沛的表演,展現了街舞的全新可能。作品的升級,化作節目的核心資源,持續吸引觀眾,不斷創造驚喜,為街舞傳播打開局面。
真性情舞者、愛與和平的內核
街舞文化的精神表達
近年來,青年文化類綜藝節目盛行,但是節目並不是高高在上的「捧紅」狀態,而是與圈層內部互相依靠,合力完成共榮。節目需要準確地把握和真誠地表達圈層文化,才能夠獲得圈層的支持,並呈現出文化的魅力。
《這就是街舞》完整地傳遞了中國街舞文化的精神,在頗具張力的外部表達之外,找尋到吸引觀眾的內部文化根基。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展示了街舞舞者的熱愛與執著。在節目的過程中,有多位舞者受傷,甚至出現了舞者在對決時因舞蹈動作失誤導致臉部著地的情況,在治療後依然回到舞臺完成了battle。
與身體對決是街舞的常態,這些舞者並沒有因為苦累而減少對待街舞的認真,他們在臺上的完美演出讓觀眾幾乎忘記他們都伴隨著大大小小的傷痛,《這就是街舞》完整地表達了街舞堅持、執著和不服輸的精神,不過度渲染苦痛,卻又讓人為舞者們的專業精神動容。
受傷的舞者依然堅持完成高難動作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用作品探尋對於社會的深度關照。馬曉龍和金小根跳出了在人類槍口下生死相依的鳥兒,用令人淚目的作品喚醒人們對於動物保護的關注。易燃裝置將視角對準了敬老院,小海等五位舞者化身老人帶領觀眾體味到老年生活的不易,呼喚關注老齡化問題。
總決賽舞臺上唯一一位女選手範範選擇詮釋花木蘭,用巾幗不讓鬚眉的舞蹈鼓勵女性實現自我價值。《這就是街舞》第二季讓觀眾們看到了街舞作為流行文化的嚴肅表達,是對於街舞的一次正名,表現了中國街舞舞者和他們所代表的青年群體的積極社會擔當。
《這就是街舞》演繹出了中國街舞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愛與和平。在節目當中,充滿了個人和團體的碰撞。來自不同背景的舞者,在節目中重新組合,以團隊榮譽為目標而舞蹈。在賽事前段,需要大量的團隊配合,舞者需要為了團隊隱藏自己的鋒芒。
例如B Boy在做招之外,學會跳編舞,並且細膩地表達情感。最令人動容的是,舞者們不停地流露出對於隊友、戰隊甚至是對手的感謝。《這就是街舞》描繪出中國舞者的團結精神,這些舞者相聚於此,凝成了一股力量,帶著對於推廣中國街舞的共同責任感,締造精湛的舞臺。
從出圈到繁榮
街舞是最大的冠軍
《這就是街舞》系列成為了中國街舞的一扇窗口,向大眾建構出一個強大的街舞軍團。在這裡可以看到世界級頂尖街舞的表演,向世界展示中國舞者的實力,同時也在探索具有中國文化內核的街舞表達,探尋中國式街舞的自信。
阿K在節目中安慰同是X CREW的隊友,卻在舞臺上狹路相逢的JC俊。他們來到這個舞臺不是為了輸贏,而是為了告訴大家,中國也能跳出世界級水準的HIP HOP。他們也用自己的實力,向觀眾證明了這一點。
《這就是街舞》完成了從街舞科普到審美教學的進階。第一季強調對於街舞的普及,到第二季就在不斷地培養觀眾的審美能力,讓觀眾不只是看熱鬧,也要看門道。
易烊千璽發現熱鬧型的舞蹈票數總會高於深度型舞蹈時,在舞臺上呼籲觀眾關注深度作品。四位隊長在面對團滅壓力時,仍然鼓勵舞者傳遞希望表達的作品,而不是為保晉級打安全牌。《這就是街舞》完成了街舞審美的創新表達,也帶領舞者和觀眾共同在節目中完成了進階。
《這就是街舞》已經不能單純地算是展示街舞的舞臺,而是街舞和世界交流的窗口。節目為街舞帶來了探索邊界和多元化的可能性。
在《這就是街舞》的舞臺上,鼓勵街舞與其他形式的糅合和碰撞。無論是街舞內小類別的融合,還是與現代舞、民族舞、國標等的碰撞,均帶來了令人驚喜的舞臺。
《左手指月》是街舞和古典舞完美交融的中國風。阿K和兔子讓觀眾們看到了自由隨性的hiphop原來可以與熱情歡快的新疆舞碰撞出如此和諧的激情。Gumball和陳健嚴和朱潔靜上演了一場剛柔並濟的暮光之戀,讓觀眾看到了B Boy的更多舞蹈故事可能性。
對於街舞圈層的舞者而言,《這就是街舞》為他們帶來了一次難得的「出圈」體驗,開啟一次拓展視野的交流和提升,為未來街舞文化的跨越式提升帶來契機。
《這就是街舞》的持續成功和不負期待,完成了街舞文化、街舞舞者和觀眾的三贏。街舞文化從圈層文化走入了流行視野,舞者們在獲得了更大的舞臺和關注度,大眾也對於街舞從表象化地觀看到深層次地欣賞。《這就是街舞》為街舞文化打開了契機、注入了活力,也帶來文化發展的更多可能。
這是優酷「這就是」系列的初衷,能夠讓圈層文化被準確、有感染力的表達,獲得到圈層以外的更多關注度。
基於對於圈層文化的尊重,在與圈層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優酷通過持續的突破和節目創新,為綜藝節目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同時也為文化多元化繁榮貢獻了力量。在這些節目中,最終勝利的不是某一個選手,而是被表達的文化,和因為節目接觸到,並愛上這些文化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