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對伍佰來說是特別的一年。在經過了多年酒吧裡頻繁的演出歷練之後,伍佰和China Blue樂隊經典演唱會「夏夜晚風」吹遍全臺灣省,而對他來說極為重要的一張唱片《愛情的盡頭》也誕生了,這是繼《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和《浪人情歌》之後的第三張專輯。
很多歌手出專輯都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伍佰正相反,如果說第二張《浪人情歌》使伍佰知名度大大提高,從地下樂隊的主唱變成了暢銷歌手。第三張《愛情的盡頭》則是一種更加成熟的蛻變,詞曲更加遊刃有餘,風格也更加多樣,直到現在這張專輯在豆瓣上的評分依然高達9.5分。
讓伍佰也沒想到的是專輯發行了24年之後,一部《想見你》的青春劇讓他這張專輯裡B面的一首歌《Last Dance》刷屏,很多年輕人在劇中聽到了之後都說這首歌太上頭,然而很多90後可能不清楚《愛情的盡頭》這張神專裡還有一首洗腦神曲簡直是家喻戶曉,當年幾乎每個80後都會唱。
這首歌就是《挪威的森林》,《愛情的盡頭》裡倒數第二首歌,誰也不能否認它是伍佰迄今為止知名度最高的作品。當年因為這首歌在華語地區的廣為流傳,讓伍佰一舉成為華語地區最炙手可熱的搖滾歌手。初代搖滾教父羅大佑摘下的那副遮擋憤怒的眼鏡被伍佰接了過來,但伍佰更多的作品放棄了憤怒的內核撿起了愛情的主題,從此瀰漫著柔情蜜意的臺灣省也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搖滾之王。
伍佰的《挪威的森林》跟披頭四的《Norwegian wood》並無關聯,而是伍佰在看過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之後有的靈感。辨識度極高的前奏一響起來,80後幾乎都能跟著唱,在K歌最盛行的時候,每個夜晚KTV的包廂裡都能傳出「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的歌聲。細膩的歌詞表達了對完美愛情的追求,但又困惑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別人無法走進的森林,因為誰都有所保留。
除了《挪威的森林》,《愛情的盡頭》專輯裡還有《夏夜晚風》、《愛情的盡頭》、《青春》、《隨風而去》這些伍佰標誌性的經典作品,這塊金子時隔多年再次發光,想必伍佰自己也很感慨。
如今人們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有耐心去了解一個歌手,買磁帶CD去仔細聆聽他的每一首作品,而是靠一些熱播的影視劇或者短視頻去認識音樂,這倒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吧。比如這部《想見你》就像一陣春風吹去了浮在這張專輯上的塵埃,讓這首《Last Dance》再次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