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散子

2021-02-16 散園閒話


        ……今日是庚子鼠年的最後一天,明日是辛丑牛年的第一天,……這……全世界的中國人都正在「過年」。

        「過年」……應是「辭舊迎新」……,但「月兒彎彎照九州,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卻是發著「怵」兒的。

        誠然,……「怵」只是我的心理活動,是怕自己來年又會「無所事事」。

        ……時間如梭:

        ……小時候過年,我始終是企盼著的……。於年三十(即今日)的晚上,圍著柴火取暖,……在映紅了的有些「反光」的養父臉上,我看到愉悅著的養父、徐徐地從懷裡抽出了一張嶄新的鈔票……那是給我的壓歲錢。養父每年此刻都會給我壓歲錢,記得起先是兩角,再是五角,最後是一塊(錢)……,於此不知不覺中,伴我快樂成長。直到我十一歲的那年,在養父突然離世後,自此的年三十晚上,我就再也沒有收到過壓歲錢。……母親幾乎是不給我壓歲錢的,偶爾給過,也只是個「儀式」,旋而就會收回。相反,親戚給我的壓歲錢都必須要上交給母親,但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母親又一定會給我一些零碎錢,加上養父的壓歲錢,我幾乎可以買到平日裡想都不敢的東西,例如連環畫冊……但我更多的是買鞭炮和一盒火柴。

        ……到我年輕的時候過年,我早已沒有了任何「企盼」。卻總是記得:每年年三十的那一天,母親是從早上一直忙到年夜飯前的。儘管只有我們母子二人,但必須做十碗菜,卻是母親自己制定的吃年夜飯的硬性標準。……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我、真是不懂孝順:我從來沒有給過母親錢過年,當然,那時候自己也確實沒有賺到「多餘的」錢。……現在明白了:那怕我當時孝敬給母親是很少的錢,母親也一定會是開心著的!……於母親過世後,我居然逐步賺到了些錢,這生生就是:……「子欲孝而母不在」啊!

        ……往事總是不堪回首!

        又到今天過年,和「往常」(近幾年)一樣:……我直睡到了中午時分,不想洗漱也沒有穿衣的講究,到廚房裡隨意吃了些東西,便徑直坐在自家大門的門坎上:門前河裡的水因為正下著小雨而不是那麼清澈,但仍然可以把對岸的人家映襯出來,總算是多了些畫意。……於即將逝去的庚子鼠年裡,我是有些窩囊的,好在總算是折騰完了門樓的改造。……跨出門坎、下了臺階,扶著河邊的欄杆,我回望並凝視著自己發了近八年時間建造的所謂「散園」……嗯:……門樓的方位總算是改對了!

        ……於大前天,我在大門上貼了一對從「淘寶網」上買來的「門神」;前天,我又在大門上貼了一對自己書寫的「福」字,以及於門樓的雨棚下面掛上了一對大紅燈籠;昨天,則把遠方朋友寄來的兩小幅剪紙牛掛好在了大門邊的牆上……;今天,我看著紅通通……紅彤彤耀眼的一片:……確真……喜慶得很!

        中國人過年……,不光是件「大事」,更是個「目的」!只是世界很大,於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國家裡,而有著不同的節日裡的「目的」。……在美國等一些基督信仰的國家裡,我看到:華人仍然是習慣於過春節的,儘管也會熱鬧地參和著去過聖誕節,但總是有些茫然(華人基督徒應該除外),由此「可見」:儒家文化在華人心中是多麼的根深蒂固……直至「世世代代」……。自然:華人永遠是「孤立」著的!……好在……無論是國人還是全世界的華人,在過年的日子裡,總是快樂著的。但那些於過年前升了官的、發了財的,則過年最為開心……,這就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吧!

        回頭再看:能與「中國年」比肩的節日,仍然只有西方世界裡的「聖誕節」了,但「聖誕」是上帝生出來的「悲催」,……基督徒們由「悲」而「喜」,其精神上的富足,絕非今日國人(華人)「過年」所能感受得到的神授喜悅……。以上絕然不同的兩種文化(信仰),便是衍生出絕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的根本原因,……怎會大同?爭戰一定會長久持續下去……。

        ……我就這樣「瞎想」著,於自家門前河對岸坪地上的鞭炮聲漸漸多了起來,在一團團升起的豔花煙霧裡,所映照著的雨點自上而下地散落著,似是基督耶穌的眼淚……。

        ……還是回去收拾一下自己的「工作室」吧!畢竟是過年……。期望來年能畫出幾幅好畫,繼而賣個好價錢!

              散子  於2020』庚子除夕夜前

        散子:祖籍江蘇揚州,現為職業畫家和自由作文者,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百度百科、谷歌、臉書、維基百科等皆有專述。曾先後於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吉隆坡、臺北、邁阿密、洛杉磯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商務印書館等機構出版散子著作有:《非道》、《畫道》、《文道》等。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啥意思?
    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俗語中難免有封建迷信的嫌疑,但仔細分析下來,並不都是迷信,比如咱們要講的這句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啥意思呢?從字面意思理解,「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說,門前有墳地,房屋後面後水流,這種房子屬於風水很差的,容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聽起來著實讓人費解,甚至覺得有些可笑,難道風水的影響就有那麼大嗎?
  • 韓國過年吃什麼?
    趕在春節,你可能會問:「韓國過年吃什麼?」大年初一,韓國家庭的第一頓飯是年糕湯。傳統年糕湯一般都用野雞燉湯,如今因地而異,可選雞湯、牛肉湯、小魚湯、幹明太魚湯或牛骨湯作為湯底。散子:糯米泡水一到兩星期後,放鹽水裡洗淨,晾乾後磨成粉。泡好的黃豆磨成泥,加入燒酒、糖、油攪拌均勻,再慢慢加入糯米粉做成團。包在棉布裡舂搗半小時後,撒上麵粉擀成薄片,切成方塊在陰涼處晾乾。
  • 【過年】葉兆言:過年
    一我很怕過年,「年」是全年中最大的節日,各種人情世故風俗,都會在這時候集中反映。民諺有「賠不盡的閨女,過不完的年」,過年實在是一件事,一件很能麻煩人的大事。過去常說小孩子盼過年,小孩子嘴饞,過年能有好吃的。又說窮人怕過年,「初一當作平常過,莫對孩子講過年」。
  • 過年,也是一種鄉愁
    過年也是一種鄉愁。
  • 悅讀 | 劉漢俊:過年
    山裡的孩子是盼著過年長大的。  一過冬月,暖和和的太陽就烘得屋簷下的土牆熱乎乎的。裹了腳的太婆倚了竹藤椅曬著日頭,或眯了眼給孫兒挖耳屎,或歪著頭給哪家不愛乾淨的女孩兒捏黃頭髮裡的蝨子,還悠悠閒閒地講些古。
  • 春節回家過年圖片,2021回家過年說說
    ,我媽說要是疫情不嚴重還是希望你過年回家的,要是嚴重的話就算了,畢竟路上太不安全了,唉!很偶然的去年過年回家的路上看了我不是藥神,在火車上哭到稀裡譁啦,公交車上聽這首歌眼淚也止不住原本為過年回家準備的,路上防暈車的蔓越莓
  • 快要過年了,你混得如何?最怕過年的人
    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最令成年人懷念的還是以前的過年,那時候的過年是最有年味的。現在的農村風氣變了,很多人出去回來就學會了攀比了,這種風氣搞得很多人對過年沒了渴望,甚至不想過年,距離過年也只有一個多月了,回家過年是最怕過年的人的一道難關,那麼最怕過年的人是什麼人呢?
  • 過年隨想
    去年的過年情節,而今依然歷歷在目,猶如昨天.過年,是大人走親訪友,增加情感的節日,更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天堂。特別是對我們這些,出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講,過年更有難以忘懷的情節,難以磨滅的烙印。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孩子,才懂得過年的渴望,過年的意義,過年的真諦.現在的春節,沒有了白雪飄飄,沒有了寒風呼嘯,沒有了鞭炮的轟鳴,也沒有了煙花的閃耀。
  • 回家,過年!
    轉身看了眼火車站烏央烏央的人,B城的火車站,永遠都是這麼擁擠,但是看起來又那麼親切,都是要回家過年的人吧?呦呦勾起了嘴角,笑得格外開心。前陣子同事小喬問呦呦:「呦呦姐,你今年過年回家嗎?」呦呦認真想了一下:「可能回不去。」呦呦剛畢業三年,就從公司的一個小菜鳥晉升到現在主管的位置,說不辛苦肯定是騙人的。
  • 剪窗花過年
    一是,剪出的窗花貼到窗上,和大門兩旁貼的春聯、大門中央貼的門神、屋子牆上貼的福字,和房簷門楣上掛的吊錢,一定都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才算是過年的樣子。清末竹枝詞裡說:「掃室糊棚舊換新,家家戶戶貼宜春。」其中的「貼」字說的就是準備過年這樣必需的程式。
  • 過年的傳說
    追溯中國人過年的起源,到底是從哪朝哪代,何年何月開始的?直到現在沒有個定論。但卻有史料記載,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春節(過年),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一曰,守夜驅「年」躲災說。  當然還有:「壓歲錢說」、「貼門神說」、「桃符屠蘇說」等等傳說,不一而論。  傳說畢竟是傳說,帶有時代烙印和濃厚的唯心主義迷信色彩。
  • 潮汕過年風俗與各地過年風俗大PK
    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不必等到過年才穿新衣、才大飽口福,不少人也就沒有了曾經對過年的期盼。但是這也不妨礙我們去多了解一些過年的習俗。那我們來看一下各地是如何過大年的,又跟潮汕過大年有何不同吧!老北京過年習俗每年臘月初八這天,老北京人家會熬一鍋「臘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紅棗、葡萄乾、桂圓等多種雜糧乾果,寓意「五穀豐登」。
  • 過年了
    一個月前家裡封城了,小柒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知道自己過年應該回不去了,於是說:「那我不回去了,東北不要我了,我在這過年了,等疫情結束之後我再回去。」雖然都在提倡「就地過年」,但小柒一點也不偉大,沒有那種為大國考慮的思想高度,小柒只想回小家。
  • 過年兩三事
    一、 每逢春節,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一明顯感受:年味一年比一年淡,過年越來越不好玩。的確,原本以團圓為主題的春節假期,已發展成為又一個十一黃金周,很多人把過年當成難得的休閒時光,甚至變成例行公事。 年味的變淡,不僅折射出人們成長的心態,而且真實反映出過年的尷尬。
  • 《親家過年》首映禮 文章、劉芸暢聊過年那些事
    《親家過年》首映禮 文章、劉芸暢聊過年那些事   據悉CCTV-6《首映》欄目將於1月9日錄製電影《親家過年》首映禮。
  • 過年了
    過年了!」      猝不及防,翻年了。實「鼠」不易的一年過去了,「牛」轉乾坤的新年來了。大流行下原地過年最好,過節忙起來,才有踏實的充實感。       牛氣沖天,牛年大吉。     少年時離家住讀,特別喜歡春節過年。寄宿學校生活清寡,炮竹聲聲裡的新年,過年那份和美食,和「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和走親戚蹭飯連在一起的熱鬧融融的歡樂,龐大家族各家桌上花哨豐富的年飯,細碎又實在。跨區讀書,「遠香近臭。」亦有被家裡長輩私下裡稀罕,塞小吃、零錢等等妙處。
  • 疫情形勢嚴峻,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
    現在又快要過年了,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不禁要問還能不能回家過年,還是選擇就地過年。越是在這個時候,越不能亂了陣腳。要積極配合防疫措施,做好防疫工作。不要去有風險的地區走動,平常要注意防護。在家中要常備口罩和消毒液,防患於未然。多地出現零散病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成為許多在外遊子的心中所想。
  • 2020感慨要過年了說說 過年倒計時感慨朋友圈文案句子
    2020感慨要過年了說說 過年倒計時感慨朋友圈文案句子  馬上就要過年了!一起來看看該怎麼發朋友圈!  新年快樂喲  馬上就要過年了,願一切隨你心意,結果十分美滿  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馬上要過年了,新的一周也要加油哦!
  • 王豔輝:過年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似乎成為一句歷久彌新的宣言,召喚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時間一到馬上向「家」集結。作者從「年」的文化圖騰、傳說生發開去,用議論與抒情的筆法,寫出了「過年」的喜慶、團圓、紅火、永恆、祥和、佳餚、情結、韻味等,雖有「心靈雞湯」之嫌,但更多的是將民俗文化進行到底的一種精神皈依。(本刊編輯:孫愛國)
  • 奏響過年的音樂
    什麼是過年?它是一首沁人心脾的音樂,清晨廚房裡鍋碗瓢盆的碰撞是前奏,白天大門前震耳欲聾的鞭炮是主唱,傍晚飯桌上歡聲笑語的年飯是高潮,深夜電視邊接收紅包的嘻嘻是結尾。記憶中的過年是這樣的。早上,天還沒亮,外面還有一層薄霧。我在恍惚之間,好像聽到了鐺鐺鐺的聲音,好像是誰在切菜。轉換視角,來到廚房,就可以看到父母的身影,以及能聽到一首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