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總是認為自己長大之後,能夠有錢有地位,有自己愛的人相伴一生,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卻發現事與願違,而《後來的我們》就是這麼一個在年少時遇見了最喜歡的人,但是到後來的他們什麼都有的時候卻慢慢失去了這份感情。
林見清是個來自黑龍江某個鎮上的青年,他在北京讀大學,念的是計算機系。林見清一直夢想著自己能成為IT企業的高級人才。而女主角方小曉沒什麼學歷,也是在北京打拼,兩個人是老鄉,相識在回到家鄉的火車上,當時因為火車出了一些故障,所以方小曉和火車上剛剛認識的一群小夥伴決定就此下車,走回家去,當然也包括了林見清。
一群小夥伴從天亮走到天黑,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吃上了熱乎乎的粘豆包。林見清只有一位深愛他的父親和一些其他的親人,而他父親為了供他上大學也十分不容易,方小曉的父母早已離婚組建了新的家庭,所以方小曉只能自己成天待在鎮上。
他們兩人假期結束後回到北京也時常聯繫,當時林見清為了自己的事業,也是為了給自己攢一些生活費而在電腦城打工。方小曉也在電腦城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林見清不善言辭而方小曉善於變通,兩人在電腦城裡從好朋友升級成了戀人。後面他們一起生活。那個出租屋特別小,燈光昏暗,鄰居們也都是貧窮的北漂,有撿垃圾的大叔、從事特殊行業的女人、賣碟片的男人等等等等…
兩人生活也十分拮据,一碗方便麵兩個人吃,為了省錢連吃都吃不飽,但是兩人也特別特別快樂。很簡單的事情就能讓他們很幸福,當時兩人撿了一個別人不要的破舊沙發,方小曉特別特別開心,林見清特別愛她,於是發誓要給小曉好的生活。
方小曉卻不是很在意這些,她是真的以為自己會和林見清結婚,過年的時候,她也不在自己空無一人的家中度過,而是去林見清家,和他家人一起吃飯。方小曉談過很多次戀愛,每次都是既被騙了感情,又被騙了錢。但是這次對林見清卻格外認真。
因為方小曉總把嫁給有錢人掛在嘴邊,所以林見清的潛意識裡以為方小曉就是想要嫁給有錢人。而也是因為錢的爭吵不休,兩人也從親密無間變得有了隔閡,最終還是分手了。
電影中對於北漂的渲染,真的令人看了很心酸。比如他們租的有隔斷的群租房、比如他們寧願等可能已經開走的末班車也不想打車…很多時候我也在想,他們圖什麼呢?為什麼不回家來結婚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他們那麼愛彼此,哪怕不惜分手也要留在北京嗎?
其實不管是口口聲聲說要嫁給有錢人的方小曉,還是一聲不吭努力奮鬥的林見清,都覺得在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機會,才更接近成功…但成功哪有那麼容易?就在林見清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同學們有些甚至開始中年發福,他們有房有車,當然可能大多是家裡買的,過著幾乎沒有壓力可言的生活。而林見清還在飄著,即使已經混了一點業績,已經比剛來北京的時候好了很多,但是也就比之前好了一些而已。
之前說過林見清的父親是個一輩子沒怎麼出過小鎮的老人,他只會在兒子要回家之前蒸上滿滿一鍋粘豆包,面對兒子話也不太多,大多數時候只是笑著,看不出什麼情緒。
林見清基本上只有過年才回來一次,所以對於父親的身體狀,因為他沒想到林爸爸連遙控器的使用都要交上一遍又一遍。他對父親的情況也不太了解,而林爸爸也因為常年自己在家,沒有接觸新的東西,他一直到眼睛失明也不會用遙控器。
雖然遙控器對於我們年輕人很簡單,林見清也覺過爸爸幾遍,但是對於林爸爸而言還是有些困難。林見清很沒有耐心林爸爸的記憶力也在退化中,他每次都要問林見清,為什麼小曉沒回來過年?但是其實林見清早就和別人結婚生女兒了。
很多人對這段感情遺憾,我相信他們也一定還是深深愛著對方,但是當十年以後他們重逢,早就不是當年的那個人,於是曾經最相愛的我們,也變成了後來帶著遺憾的我們。其實是不是當年能堅持一下,理解對方一樣,現在也就大相逕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