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愛玲的散文裡就可以看出,她很喜歡她的弟弟張子靜

2021-02-08 夢裡蓬山路論說歷史

很多人都說張愛玲不喜歡她的弟弟張子靜,離開上海時沒有和弟弟告別,幾十年後聯繫上了也不在經濟上幫助弟弟,最後遺產也沒有給弟弟留一分。但是從張愛玲的散文《流言》《童言無忌》那一章可以看出,她很喜歡她的弟弟。

先看這一段: 「 一同玩的時候,總是我出主意。我們是《金家莊》上能徵慣戰的兩員驍將,我叫月紅,他叫杏紅,我使一口寶劍,他使兩隻銅錘,還有許許多多虛擬的夥伴。開幕的時候永遠是黃昏,金大媽在公眾的廚房裡咚咚切菜,大家飽餐戰飯,趁著月色翻過山頭去攻打蠻人。路上偶爾殺兩頭老虎,劫得老虎蛋,那是巴鬥大的錦毛毯,剖開來像白煮雞蛋,可是蛋黃是圓的。我弟弟常常不聽我的調派,因而爭吵起來。他是「既不能令,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實是秀美可愛,有時候我也讓他編個故事:一個旅行的人為老虎追趕著,趕著,趕著,潑風似的跑,後頭嗚嗚趕著……沒等他說完,我已經笑倒了,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當個小玩意。」

這些文字很溫馨,充分表現了姐弟之間的親密無間。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從小就是玩伴,他們的父親張志沂(又名張廷重)忙著抽大煙、逛青樓、養姨太太,而他們的母親黃梵逸在孩子們三四歲時就出國留學了,帶大張愛玲姐弟倆的是傭人。在沒有父母關愛的日子裡,張愛玲和弟弟作伴,周圍照顧他們的人是傭人。

後來,父母離婚,繼母進了門,張愛玲上學住校,弟弟住在家裡,姐弟倆的接觸就少了。可是在張愛玲回家時,發生了一件事。張愛玲也把這件事記在散文裡。

原文如下: 有了後母之後,我住讀的時候多,難得回家,也不知道我弟弟過的是何等樣的生活。有一次放假,看見他,吃了一驚。他變得高而瘦,穿一件不甚乾淨的藍布罩衫,租了許多連環圖畫來看,我自己那時候正在讀穆時英的《南北極》與巴金的《滅亡》,認為他的口胃大有糾正的必要,然而他只晃一晃就不見了。」

從這一段看,張愛玲還是極關心弟弟的。她甚止想給弟弟在文學上的指導。

再往下看:「 後來在飯桌上,為了一點小事,我父親打了他一個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飯碗擋住了臉,眼淚往下直淌。我後母笑了起來道:「咦,你哭什麼?又不是說你!你瞧,他沒哭,你倒哭了!」我丟下了碗衝到隔壁的浴室裡去,閂上了門,無聲地抽噎著,我立在鏡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動的臉,看著眼淚滔滔流下來,像電影裡的特寫。我咬著牙說:「我要報仇。有一天我要報仇。」 浴室的玻璃窗臨著陽臺,啪的一聲,一隻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彈回去了。我弟弟在陽臺上踢球。他已經忘了那回事了。這一類的事,他是慣了的。我沒有再哭,只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

這些文字是不是很悲哀,可以看出張愛玲家庭的複雜性和她對弟弟的愛。有繼母的家庭,矛盾衝突激烈。父親打了兒子一耳光,女兒卻嚇哭了,繼母不心疼兒子,還嘲笑女兒。女兒跑到浴室裡哭,她一定以為是父親和繼母虐待弟弟,她要為弟弟報仇。可是弟弟早忘記了挨打這件事,跑到陽臺上踢球,他已經習慣挨打了。這讓心理敏感的張愛玲很悲哀,她為弟弟感到難過,哀而不幸,怒其不爭。

而後來在張愛玲受父親虐待毒打軟禁後投奔母親黃逸梵時,張子靜也跟著跑來了,說他不想回那個家,求母親收留。

可是黃逸梵卻冷靜地拒絕了兒子張子靜,說他必須回去,因為她的經濟力量只能負擔一個他姐姐的教養費,再也擔負不起他。張子靜傷心地哭了,張愛玲也哭了。

這是張愛玲第二次為弟弟哭,從此可見,她是極喜歡她弟弟的。父母冷漠,多年來都是她與弟弟相依為命。

可是後來為什麼張愛玲和弟弟情如陌路,可能是因為組合家庭矛盾太多,張愛玲和父親和繼母決裂,而張子靜卻和父親和繼母關係不錯。張愛玲和弟弟三觀不合,弟弟受了父親和繼母的虐待,居然不生氣,真是沒志氣。

為什麼張愛玲離開上海和不弟弟張子靜告別?別忘記了張愛玲是1952年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她走得很匆忙,很著急,來不及和弟弟告別,而張子靜此時可能在鄉下教書,也不在上海。張愛玲和姑姑約定分別後不通信不聯繫,怕連累姑姑,所以她也不想連累弟弟,少一個人知道她離開的消息更好。

至於為什麼在晚年張愛玲和弟弟聯繫上了卻不資助弟弟,可能張愛玲有自己的想法,親兄弟明算帳,都要靠自己養活自己,為什麼要資助?何況老年人一般對錢看得都重,不想錢財外流。

而張愛玲的遺產給了好友宋琪夫妻,而沒有給弟弟張子靜一分,這是因為宋琪夫妻對她的幫助太大,幫她找工作,幫她聯繫作品出版,照顧她的生活。而且張愛玲認為,只有宋琪夫妻才是她的知己,才能讓她的作品發揚光大,所以她把她的版權留給宋琪夫妻,而她的錢財留給宋琪夫妻也是為了讓這些作品被翻譯和出版。

張愛玲到了晚年離居索居,跟誰都不聯繫,連宋琪夫妻都得不到她的電話號碼,她已經想遠離塵世,所以和弟弟之間也淡漠了。但是這不能否定當年她極喜歡弟弟。

看看張愛玲的散文〈〈童言無忌〉〉,就可以發現她當年是很喜歡她弟弟張子靜的,只怪組合家庭矛盾多,世事抹殺了親情。

相關焦點

  • 或許在張愛玲心裡,弟弟張子靜早已不存在
    「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我比他大一歲,比他會說話,比他身體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有了後母之後,我住讀的時候多,難得回家一次,大家紛紛告訴我他的劣跡,逃學、忤逆、沒志氣……」每晚臨睡前,張子靜總要拿出姐姐張愛玲的這篇文章讀一讀,對於文章裡描寫他的這段話,他幾乎能倒背如流。
  • 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即使千瘡百孔,也願有些許的溫情點亮心燈
    張愛玲曾說,母親姑姑二位一體,總是一塊說。她和弟弟何嘗不是這樣?我手寫我心,張愛玲兜兜轉轉寫得都是自己的事, 那是流淌在血液裡的感情,根深蒂固,揮之不去的。散文《童言無忌》"弟弟"一篇,她眼裡的弟弟秀美可愛:"我弟弟生得很美麗我一點也不。從小我們家裡誰都惋惜著,因為那樣的小嘴、大眼睛與長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臉上,簡直是白糟蹋了。"
  • 張愛玲與張子靜,兩姐弟比慘,誰更慘?
    就拿張愛玲的父母張廷重與黃逸梵來說,這對父母均出身名門,一生不缺財,不缺自由,唯獨丟掉了能保證兒女幸福的父愛和母愛,所以他們兒女張愛玲和張子靜的命運都坎坷不幸,孤苦伶仃。張愛玲一世的 顛沛流離和窮困艱辛,我在之前的文章已詳細寫過。我以為張愛玲這樣的一生已夠悽慘了,誰知道拿她的弟弟與她比較,也許最慘的不是她,而是她的弟弟張子靜。
  • 《茉莉香片》: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一生都沒能逃過原生家庭的迫害
    弟弟張子靜性格很懦弱,張愛玲性格比較要強。很小的時候,張愛玲就愛上了寫作,她把自己的情緒都通過寫作表達出來了。不同於姐姐的天賦異稟,張子靜天賦平平,學習成績一般,沒有什麼其他的才藝,也沒有追求。在這裡,姐弟兩人的命運就開始走向不同。
  • 張子靜:我的姐姐張愛玲
    有人認為張愛玲是孤僻的、冷漠的,像她的文字,鋒利的如一把刀,捅破這世間的虛假夢幻。她的存在,仿佛就是告訴世人,什麼是傳奇。她出身顯赫家族,對胡蘭成痴情錯付,晚年在異鄉漂泊...很多末流寫手通過曲解她的一生,以博人眼球。今天,我們就從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的文字中,了解更真實的她是什麼樣的。
  • 張愛玲對親弟弟過於涼薄?原因早被她寫在《小團圓》裡,不勝唏噓
    每每提到張愛玲和胞弟張子靜的關係,世人總是會批評張愛玲過於涼薄又自私,實際上張愛玲對張子靜態度的轉變並不是因為她出了名就忘本,也不是自私的緣故,她早已將這段不想再提起的傷心往事寫進了《小團圓》裡。後來有細心的讀者在這部書裡找到了些許答案,也明白了,凡事自有它的緣故。
  •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父母不疼,姑姐不愛,無妻無子,孤寡一生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父母不疼,姑姐不愛,無妻無子,孤寡一生回顧民國歷史風雲,張愛玲始終是個特別的存在,她以非凡的才華淋漓盡致地刻畫著自己的人生
  • 張愛玲對胞弟張子靜薄情背後原因,藏在《小團圓》這段真實描述裡
    實際上,張子靜每次向姐姐求助都是在人生的重要關卡上。時間再往前推幾十年,推到1943年秋天,此時張愛玲已憑藉小說大紅大紫,而弟弟則剛剛畢業剛進入社會。當時的張子靜和同學合辦了雜誌《飆》月刊,同學提議:你的姐姐那麼出名,你可以讓她給雜誌寫個稿子打響雜誌的第一槍。
  • 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有父有母有姐姐,卻活得像個孤兒
    張愛玲性子隨母親,時不時的跟父親吵架,但張子靜總覺得是一家人,和氣最重要,天天和稀泥。不爭氣的樣子,令張愛玲十分寒心。張愛玲十六歲要出國留學,需要錢,但是父親和繼母都不想出。爭吵之下,張愛玲受傷,孫用蕃也生氣的不得了。對於那段日子,張愛玲說道,父親張志沂將她關了起來。
  • 一世悽慘庸碌的張子靜:姐姐張愛玲遺產贈朋友,他卻潦倒沒錢娶妻
    待張愛玲長大後,又遇見了渣男胡蘭成,付出一片真心,最後卻落得個孤身遠走美國,無子無女,慘澹離世的下場。我們都同情張愛玲的人生,喜歡她的文字,她的喜怒哀怨撥動著我們的心緒,但是卻常常忽視了隱藏在這位大才女光芒之下另外一位更加可憐的男子,張愛玲的嫡親胞弟,張子靜。
  • 張愛玲為什麼會選擇宋淇鄺文美夫婦做她的遺產繼承人
    也有疑問:張愛玲的遺產及著作權沒有給她的弟弟留一點呢?而且在張愛玲後期的文章中炎櫻基本沒有再出現過? 一、從張愛玲的家事和友誼說起。1.弟弟張子靜在張愛玲的心裡的溫度一點點的涼下去,不再回憶。小時候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當初,那個《童言無忌》裡小時候大眼睛、長睫毛的弟弟,秀美可愛,愛玲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當個小玩意。從小給張愛玲帶來重男輕女思想的「張幹」,「張幹」對愛玲說:「你這個脾氣只好住獨家村!
  • 尋跡天津 | 99%的人不知道張愛玲曾經在天津度過她的童年
    因為在張愛玲其他的文字回憶中有提到,她的家離法國公園很近,而法國公園則是今天和平區的中心公園,如此則有可能她的家是在赤峰道附近。值得一提的是張愛玲的祖母李菊藕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女兒,李鴻章在天津法租界32號有房產一處,位於今天的赤峰道。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這一幀張愛玲兒時在天津的照片,現在看來很是珍貴。
  • 張子靜:可惜什麼呢?可惜這輩子不是女兒
    直到我認識了曾在上海文壇大紅大紫,叱吒風雲一時的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她的弟弟。我才知道,世間上還有一種孤兒,他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親人,但是就是沒有愛。以這些因素來衡量,我決定定義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為冷暴力之下的「孤兒」。在許多八卦張愛玲私人雜事的文章裡,張子靜沾了光。他的每一次被提及,都被寫成是一位「哀其不幸,恨其不爭」的可憐人物。要麼同情,要麼質疑,要麼貶低。
  • 名媛與時尚 | 讓張愛玲又愛又惱的松子糖
    天津的松子糖在女作家張愛玲心中,是又愛又惱的回憶。在散文《私語》中,她談及小時候在天津的家中時常擺放著的松子糖:「松子糖裝在金耳的小花瓷罐裡,旁邊有黃紅的蟠桃式瓷缸,裡面是痱子粉。」張愛玲在天津的家位於法租界三十二號路61號。張愛玲提到過父親張志沂買了一本蕭伯納的書,叫《心碎的屋》,扉頁空白處留有英文題識:「天津,華北。一九二六。三十二號路六十一號。提摩太·C·張。」
  • 張愛玲:身有傲骨的人,可能最受不了的,就是身邊人的「沒志氣」
    當年張愛玲離世後,其實留下很多的財產,小說的稿費和版權費加在一起,大概有30萬美金,可是她一分都沒留給家人,全部都給了好友宋淇夫婦繼承。很多人說她薄情,明知道弟弟在國內過得不好,居然一分錢都不給他。但其實,張愛玲對胞弟張子靜薄情背後原因,藏在《小團圓》這段真實描述裡.
  • 天才女作家張愛玲孤寂的晚年
    胡柔腸百轉地寫了《論張愛玲》,文章中驚嘆張之才高,仰慕張骨髓裡隱藏的貴氣,申表張愛玲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血管裡流淌著貴族的血液。        胡蘭成這篇酸不溜湫的《論張愛玲》,被當時與張愛玲、蘇青、關露並稱為"文壇四才女"的潘柳黛所譏諷,說張愛玲這種貴族關係「就好像太平洋裡淹死一隻老母雞,上海人吃黃浦江的自來水自稱是喝到雞湯的距離一樣,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
  • 張愛玲的傳奇人生——完完全全屬於她自己
    ▲微電影片段,豆哥&慢慢秋張愛玲說:「我喜歡反高潮,豔異的空氣的製造與突然的跌落,可以覺得傳奇裡的人性呱呱啼叫起來。」張子靜《我的姐姐張愛玲》序:「『很美』的我,已經年老。,她的弟弟張子靜照例向她報告一些親戚的消息。
  • 張愛玲看似「不近人情」的背後,卻是難以言表的原生家庭之殤
    當然,張志沂也沒閒著,沒多久就姐弟倆找了繼母孫用蕃,這是個和張志沂「志同道合」的女人,兩個人天天在家裡吞雲吐霧好吃懶做「志趣相投」,在他倆的折騰下再好的家業也衰敗了。不僅如此,繼母孫用蕃還幹了一件電視裡繼母經常會幹的壞事——挑撥離間張志沂和張愛玲的父女感情。
  • 名人傳記 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
    文:張子靜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張瑛。1920年出生在上海。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95年09月0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逝世於美國加州,終年75歲,謹以此文紀念張愛玲逝世21周年。以前評介我姊姊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會提到她的顯赫家世。
  • 黃逸梵和她的兩個孩子: 缺愛,是一生的魔咒
    這樣的丈夫,時間長了她如何可以忍受?1924年,黃逸梵便以監護人的名義陪伴小姑子張茂淵出國了。 張愛玲曾描繪過一個場景:她的母親從國外回來,她和弟弟快樂地在狼皮褥子上滾來滾去,望著新潮的母親彈琴唱歌;母親立在鏡前,往綠短襖上別翡翠胸針,她在一旁仰臉望著,羨慕得不得了…… 這份場景,就是張愛玲姐弟倆一生裡擁有過的最溫馨的時光了